有机合成小结
有机合成心得(精选五篇)

有机合成心得(精选五篇)第一篇:有机合成心得有机合成心得——工艺优化方法学1.合成工艺的优化主要就是反应选择性研究有机合成工艺优化是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解决有机合成的实际问题,是将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转化为有机合成的实用技术。
首先分清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转化率是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选择性为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摩尔数除于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
收率为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可见,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乘积。
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反应中消耗的原料一部分生成了目标产物,一部分生成了杂质,为有效好的原料依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生成目标产物的那部分原料与消耗的原料之比为选择性,与初始原料之比为收率,消耗的原料与初始原料之比为转化率。
反应的目标是提高收率,但是影响收率的因素较多,使问题复杂化。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选择性,即尽量使消耗的原料转化为主产物。
只有温度和浓度是影响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转化率下,主副产物之和是一个常数,副产物减少必然带来主产物增加。
提高转化率可以采取延长反应时间,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等措施。
而选择性虽只是温度和浓度的函数,看似简单,却远比转化率关系复杂。
因此将研究复杂的收率问题转化为研究选择性和转化率的问题,可简化研究过程。
2.选择性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就是抑制副反应,副反应不外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两种类型。
平行副反应是指副反应与主反应同时进行,一般消耗一种或几种相同的原料,而连串副反应是指主产物继续与某一组分进行反应。
主副反应的竞争是主副反应速度的竞争,反应速度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和各反应组分的反应级数,两个因素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因此选择性取决于温度效应和浓度效应。
可是,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绝对值很难确定。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知道它们的绝对值,只需知道主副反应之间活化能的相对大小与主副反应对某一组分的反应级数的相对大小就行了。
有机合成个人工作总结

有机合成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个有机合成项目,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这个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合成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首先,我通过充分了解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设计了合成路线。
我考虑了各种反应的可能性,并选择了最适合该项目的一系列反应。
品鉴了多种文献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一旦确定了合成路线,我便开始了实验工作。
我精确计量了各种化学试剂,并按照事先制定的反应条件进行了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非常注重细节和操作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在合成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某些反应的产率低于预期,需要我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仔细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改进操作步骤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我还与团队成员和导师进行讨论,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得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我最终成功地合成出了目标化合物。
我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包括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确认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纯度,并证明了合成路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这个有机合成项目让我收获良多。
通过参与其中,
我不仅加深了对有机合成的理解和实践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对我未来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并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合成小结

烯烃制法1烯烃的工业制法石油裂解(乙烯):C6H14→ CH4 + CH2=CH2 + CH3-CH=CH2 + 其它15% 40% 20% 25%2烯烃的实验室制法★★★(1) 醇脱水★扎依采夫规则):(浓H2SO4, 170 o C) 或者(Al2O3, 350~360 o C) 条件下CH3-CH2OH → CH2=CH2 + H2O(2) 卤烷脱卤化氢★扎依采夫规则):在强碱(常用KOH、NaOH)作用下,脱HX。
(3) 炔烃还原制制备烯烃★:3季氨碱的热分解反应★★★季氨碱(强碱,其碱性与NaOH相近;易潮解,易溶于水。
)(1) 烃基上无β-H的季铵碱在加热下分解生成叔胺和醇。
例如:(2) β-碳上有氢原子时,加热分解生成叔胺、烯烃和水。
例如:消除反应的取向——霍夫曼(Hofmann)规则季铵碱加热分解时,主要生成Hofmann烯(双键上烷基取代基最少的烯烃)。
当β-C上有芳基、乙烯基、羰基、氰基等吸电子基团时时此规则不适用环氧化合物制法1. 烯烃催化氧化CH2+ O2Ag250 o C H222. 过氧酸氧化★★★:CH2CH3CH3O OH+33. 邻氯醇脱卤化氢:卤代烃的制法1. 烷烃卤代★-在光或高温下,常得到一元或多元卤代烃的混合物;由易到难:氯代-溴代-碘代;在实验室通常只限于制备下列类型的化合物2. 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或卤素加成;★★★3. 从醇制备——制备卤烷最普遍的方法★★★(常用试剂有:HX、PX3、PCl5、SOCl2)(1) 醇与氢卤酸作用:注意有重排问题P225。
氢卤酸与醇反应时的活性次序:HI > HBr > HCl(2)醇与卤化磷作用:(无重排问题) 这是制备溴烷和碘烷的常用方法。
(3)醇与亚硫酰氯(SOCl2,又名氯化亚砜)作用(无重排);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备氯烷的方法(4)卤素的置换:这是从氯烷制备碘烷的方法,产率高,但只限于制备伯碘烷。
芳卤代烃的制法1. 直接卤代★★★三卤化铁的作用--促使卤素分子极化而离解X2 + FeX3→ X+ + FeX4-2. 被卤原子取代★★★(合成题常考)醇的制法1. 烯烃水合(直接水合、间接水合P 216) ★不对称烯烃,在酸催化下水合,往往中间体碳正离子可发生重排。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1.饱和脂肪烃(1).偶联反应(2).醛、酮还原(3).烯烃、炔烃还原2. 不饱和脂肪烃 一、烯烃合成 (1).醇脱水(2).卤代烷脱卤化氢(3).邻二卤化合物脱卤化氢(4).炔的还原RORR-XR-R RCCRRCH 2-CH 2RRCH=CHR RCH 2-CH 2RCH=CH 2R RCH2-CH 2-OHR-CH 2CH2XR-CH=CH 2R-CHX-CH 2XR -CH=CH 2(5).Wittig 反应二、炔烃合成 (1)从其它炔烃(2)通过二卤消除反应3.卤代烃(1)烷烃的卤代(2)不饱和烃和卤化氢或卤素加成(3)从醇制备C CR1R2RHCOR1R2R-CH=P(Ph)3R-C C-R 1R-CR1XCH R-C CR 1R-C-C-R 1X H H XRX RHX 2R-CH-CH 2XR-CH=CH 2R-CH=CH 2R-CH CH 2X X X 2RXROHX-G(4)卤素的置换 4.醇(1) 烯烃水合C-CH 2OH H RHR-CH=CH 2OH 2(2)硼氢化-氧化(3).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4) 从格利雅试剂RCl NaIRI R-CH 2CH 2OHR-CH=CH 2(BH 3)2C-CH 2OHH RHR-CH=CH 2R-CH 2OHRCHOR-COOH RCOOR 1RROR ROHR-CH 2-OHRMgXCH 2O RH R1ORMgX R 1CHOR 1MgX RCHORR2R1ORMgX R 1R 2CO R 1MgXRR2CO(5)卤烃水解5.醚(1)从醇去水(2)威廉森合成法6.酚的合成(1)从芳卤衍生物(2)从芳磺酸(3)重氮盐水解7.醛酮(1).醇的氧化和脱氢(2).炔烃的水合R-CH2OH R-CH2XOHR-O-RR-O-R1RXRONa OHNO2NO2ClNO2NO2SO3Na OHNH2OHR-C-R'OHHR-C-R'OR-C C-R R-C-CH2RO(3).同碳二卤化合物水解CH 3OCX 2CH 3(4).傅-克酰基化反应(5).芳烃侧链的氧化(6).β-二羰基化合物8.醌(1)二元酚氧化(2).苯胺氧化9.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R(Ar)OR(Ar)COClCHOCH 3OHOHOOOO NH 2CH 3O CH 2R CH 3O CH 2O OC 2H 5RXCH 3O CHR 1R 2CH 3OCH 2OOC 2H 5R 1XR 2X一、酸(1).从伯醇或醛制备(2).从烃氧化(3).从格利雅试剂制备(4).腈水解(5).苯甲酸制备6.β-二羰基化合物二、羟基酸(1).从羟(基)腈水解R C O HR-CH 2OH R C OOHCOOHRR-MgX R-COOH CO2R-CN R-COOH CH 3CCl3COOH RCHO HCN R C COOHOHHHO O CH 2R C 2H 5O O CH 2O OC 2H 5RX O H O CHR 1R 2C 2H 5O O CH 2O OC2H5R 1X R 2X(2).从卤代酸水解(3).雷福尔马茨基反应ZnBrCH 2COOC 2H 5R-CHORCHCH 2COOHOH9. 含氮化合物一、硝基化合物 (1)芳烃和硝酸反应:二、胺类化合物(1).从硝基化合物还原(2).氨的烷基化(3).腈和酰胺的还原(4).醛酮的还原胺化(5).霍夫曼酰胺降级反应(6).盖布瑞尔合成法Cl-CH 2COOHCH 2-COOHOHNO 2NO2NH 2RNH 2RXR 2NHR-CNR-CH 2NH 2R-CH 2-NH-R 1R-CHONH 2-R 1R 1CONH 2RNH 2NHORNH 2RX。
有机合成个人工作总结

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有机合成领域的一员,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我在有机合成工作中的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技术提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各类有机合成技术培训,通过自学和实践,对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及安全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熟练掌握了多种有机合成方法,如酯化、缩合、加成等,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项目执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与了多个有机合成项目,负责从实验设计、原料采购、实验操作到成果分析的全过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安全,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以下是部分项目成果:(1)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中间体,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2)优化了一种有机合成路线,提高了反应产率和纯度。
(3)参与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为我国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 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方面,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我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不足与反思1. 实验经验不足:虽然我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行业内的专家相比,我的实验经验仍显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积累更多的实验经验。
2. 研究方向局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对局限,缺乏创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注行业前沿,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3. 时间管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四、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目标如下:1. 深入研究有机合成领域的前沿技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 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有机合成的心得5篇最新体会

有机合成的心得5篇最新体会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做有机合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有机合成的心得体会1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
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
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
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
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
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
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
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19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
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
有机合成工作总结模板

有机合成工作总结模板篇一:有机合成工作总结(本人自编,仅供参考学习)合成工作总结XX年11月份,我来到xxxx任研究助理一职,主要参与了一下项目(由于所作产品均为原公司所属专利,故简化叙述反应,见谅):一、詹氏钌催化剂中间体的合成:1、Ts肼+苯甲醛?苯腙苯腙+醇钠?重氮夜;rc-102(rc为钌催化剂项目号)+重氮液?rc-103.此反应为原产物与重氮液反应生成一个双键2、烯配体的合成R-OH?R-Cl?R-PPh3Cl?R-=这个反应是制备磷叶立德并与多聚甲醛反应生成一个双键3、rc-102+PPCy3?rc-202这个反应比较简单,是一个基团置换的反应,该反应所得产物稀释后会发生溶胀现象,处理比较麻烦4、rc-203+炔醇?rc-303此反应炔醇与钌催化剂中间体反应生成一个带两个双键的五元环5、苯+异丙基酰氯??????异丙基苯甲酰酰化反应,制备炔醇的一部分二、HCV丙肝新药中间体的合成1、五元杂环+格氏试剂这个反应的反应机理其实是格氏试剂与酰胺反应,与N 相连的键断开,由于N是五元环上的杂原子,这个反应为一个开环反应。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这可能是格氏试剂不与所得产物的活性基团羰基、乙酯基不反应的原因2、上述产物的还原这个产物含酯基,选用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做还原剂,反应为原料的羰基先与Ts肼反应生成踪再还原去掉羰基。
3、上述产物的水解产物上的酯基水解为酸 ALCl3、甲苯??③????????④4、R+多聚甲醛+苄胺?R/\NHBn①?????②???上面分别涉及到上苄胺、苄胺与苯甲酸甲酯缩合关环、脱甲基、苯上两相邻羟基与DCM反应关环……………………醇的碱溶液HBr\HClK2CO3/NMP/DCM篇二:有机合成总结七、高分子合成十、常见题型篇三:有机合成项目总结Final Report of AA6287工作目标:AA6287项目按以下合成路线完成12g,通过NMR鉴定,要求纯度98%。
有机合成知识点小结

有机合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熟悉烃类物质、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2、熟悉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及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熟悉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机合成的训练感受有机合成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的关键—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一. 熟悉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以及反应类型熟练掌握烃及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性质,有利于有机合成的学习。
1.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二、有机物中引入官能团的方法1、引入C=C 的方法:(1) 卤代烃消去(2) 醇消去(3) C ≡C 不完全加成等2、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1) 醇(或酚)和HX 取代(2) 烯烃(或炔烃)和HX 、X 2加成(3) 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和X 2的取代等3、引入羟基(—OH)的方法:(1) 烯烃和水加成(2) 卤代烃和NaOH 水溶液共热(水解)(3) 醛(或酮)还原(和H 2加成)(4) 酯水解(5) 醛氧化(引入—COOH 中的—OH)等4、在碳链上引入醛基和羧基的方法有:醛基:炔烯烷卤代烃醇醛羧酸酯加H 2 加H 2 卤代 水解 氧化 氧化 酯化 加成(+HX 、X 2 ) 加成(+HX 、X 2 )消去(-H 2O ) 水解 酯化(1) R—CH2OH氧化(2) 乙炔和水加成(3) RCH=CHR适度氧化(4) RCHX2水解等羧基:(1) R—CHO氧化(2) 酯水解(3) RCH=CHR' 适度氧化(4) RCX3水解等5、如何增加或减少碳链?增加:①酯化反应②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醚③加聚反应④缩聚反应⑤ C=C或C≡C和HCN加成等减少:①水解反应:酯水解,糖类、蛋白质(多肽)水解②烯烃或炔烃催化氧化(C=C或C≡C断开)等三、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1)取代反应:甲烷、苯、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醇与活泼金属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小结
第一部分碳架的构造
1.碳碳键的形成
碳碳单键:
1.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卤代烷的偶联反应;
2.金属有机化合物与羰基,氰基的加成反应;
3.金属有机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4.各类缩合反应;
5.炔烃,芳环,酮,酯,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Friedel Cr
afts反应)
6.酮的双分子还原;
7.环加成反应;
8.烯烃的羰基化反应
9.卡宾插入或类卡宾插入(如Simmons-Smith反应)
碳碳双键:
10.Wittig反应;
11.羟醛缩合;醛的缩合;酮的缩合;
12.Clasin-Schmit缩合(插烯反应)
13.Horner-Emmons反应;
14.Wurtz反应
2.碳链的切断和缩短
1.芳环侧链氧化(与苯环链接的碳上含有H);
2.烯烃,炔烃,邻二醇的氧化切断生成醛、酮、酸(如臭氧氧化烯
烃,高锰酸钾氧化烯烃或炔烃等)
3.卤仿反应;
3.成环或开环
三元环:
1.烯烃与卡宾的反应
2.1,3-二卤代物脱X的反应;
五元环:
1.1,6-二元醛酮的分子内缩合
2.己二酸脱羧成环
六元环:
1.Diels-Alder反应
2.苯环的还原
3.Michael加成+羟醛缩合(Robinson成环反应)
更多碳原子数的环:
1.卡宾插入;
2.分子内的羟醛缩合;
4.碳架的重排
1.Wagner-Meerwein重排;
2.频那醇重排
3.异丙苯氧化重排
4.Baeyer-Villiger重排
5.Clasin重排
6.Fries重排
7.Cope重排
8.Favorsiki重排
9.Smiles重排
10.Von Richter重排
11.Tiffenau-Demyanov重排
12.二苯二乙醇重排
5.杂环化合物的形成
1.烯烃用过氧酸氧化成环
2.烯烃用次卤酸加成消去成环
第二部分官能团的生成
烷烃、烯烃略
炔烃:
1.邻二卤代烃脱卤化氢
2.邻氨基苯甲酸重氮化
卤代烃:
1.醇的卤代
2.不饱和烃、三元环和卤化氢的加成
3.不饱和烃,三元环与卤素的加成
4.烯烃与次卤酸的加成
5.环氧化合物与氢卤酸的加成
6.芳烃和烷烃的卤代
7.烯丙基化合物和苄式芳烃的卤代(NBS)
8.卤素交换反应(Finkelstein反应)
9.醛酮的阿尔法卤代
10.与Lucas试剂反应
醇:
1.烯烃的催化水合
2.烯烃的硼氢化-氧化
3.烯烃的羟汞化还原
4.烯烃与次卤酸的加成
5.烯烃被碱性高锰酸钾、四氧化锇氧化
6.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7.卤代烃的水解
8.有机金属试剂与醛酮的加成(如Grignard试剂)
9.醛酮的还原(如用Na与液氨还原)
10.Cannizarro反应(醛酮的歧化反应)
酚的制备
1.芳磺酸盐碱溶法
2.芳基卤代烃的水解
3.芳烃的空气氧化
4.芳胺的胺基重氮化
醚的制备
1.醇分子间脱水
2.卤代烃与醇钠和酚钠的反应
3.烯烃的羟汞化-去汞反应
4.Williamson合成法
5.醇与烯烃的加成
6.醇与炔烃的加成
7.烯烃的环氧化
醛酮的制备
1.醇的氧化
2.邻二醇的高碘酸氧化(得到两分子醛或酮)
3.烯烃的臭氧化
4.烯烃的羰基合成反应(烯烃与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高压和催化剂作
用下生成醛或者酮的反应)
5.炔烃的水合
6.炔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7.芳香族的酰基化反应
8.偕二卤代烃的水解
9.羟醛缩合
10.安息香缩合
11.频那醇重排
12.Gattermann-Koch反应
13.Reimer-Tiemann反应
14.Vilsmer-Hacck反应
15.Gattermann反应
16.Hoesch反应
17.Oppenauer氧化
第三部分
官能团的保护
1.羰基可以先与醇缩合成缩醇参与反应体系后水解
2.羟基可以先形成醚,酯缩醛等有机物加以保护
3.酚羟基可以通过苯环上添加一些定位基防止被氧化
官能团活化
1.可以在逆合成分析加入酸酯基增加羰基阿尔法位的氢的活性
2.使用TsCl酰化羟基增加-OR基团的离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