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工业设计史重点

工业设计史重点1、什么是设计(Design)?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
2、设计的定义1980 年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在巴黎年会上作出的表述:“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2006 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如下定义工业设计:“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
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3、旧石器时代---------打制4、新石器时代---------磨制5、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定居)⑴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⑵发明了陶器⑶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6、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两个特点:⑴手工制作,生产者和制作者为一个人,作品有丰富的个性和特征。
⑵设计者对产品和使用者有责任心。
7、陶器:早期是用手来捏制,泥条盘筑,后期是轮制。
8、陶器的造型:鬲甗簋豆9、青铜器: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
10、失蜡法: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
它的大致做法是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淋上细泥到达一定的程度,待泥干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
11、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兴起(2)木材丰富(3)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
简: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设计改革知识点工业设计史

设计改革知识点工业设计史设计改革知识点: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的发展与设计改革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设计改革的历史角度探讨工业设计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其中的知识点。
一、设计改革的背景“设计改革”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指的是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教育的一场广泛的变革。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设计界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运动,这些运动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工业设计的起源工业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成为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
工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创造具有实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的产品。
三、德国包豪斯运动德国包豪斯运动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改革运动之一。
它在工业设计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包豪斯运动主张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追求功能性和经济性,并倡导“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四、美国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洛生雷蒙德·洛生是美国工业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美国工业设计之父”。
他对工业设计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动了设计与工业的融合,还提出了“人机界面”的概念,强调人类需求和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五、丹麦设计运动丹麦设计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股重要的设计改革运动,它提出了“功能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丹麦设计运动注重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和环境友好性,对后来的工业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工业设计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战后,日本将工业设计作为创新和竞争力的关键,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教育和研究。
日本的工业设计注重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并融入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元素。
七、工业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工业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工业设计师们开始注重设计的可持续性,通过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等方式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的概念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即除外形及表面特点外,最重要在于决定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获得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都能满意的整体。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就叫做工业设计。
*将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产品物质与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
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是指它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意境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古希腊建筑代表: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比例尺寸恰当,使人感到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因此设计上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
*中世纪的建造者们一般都长于结构的逻辑性、经济性和创造性。
*中世纪设计最高成就——哥特式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巴洛克风格在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
巴洛克原意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度。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
但是,巴洛克式的浮华和非理性的特点一直受到非议。
*洛可可原意指岩石与贝壳,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的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棕榈。
工业设计史的知识点

工业设计史的知识点工业设计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关注产品的外观美观,更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人机交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要深入了解工业设计,了解其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知识点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工业设计史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定义和起源工业设计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初才逐渐形成并得以发展。
它是通过专业设计人员对产品的整体规划、外观造型、功能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人机交互性能。
工业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设计主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生产效率。
二、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1. 前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设计的雏形在工业革命之前,产品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手工制作和工匠经验的延续。
这个时期的设计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但并没有专门的工业设计学科存在。
2. 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生产和设计分工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了第一批工业设计师,他们通过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和功能性,使产品更具市场吸引力。
3. 工业设计学科的确立20世纪初,工业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阵地。
工业设计学科开始注重产品的设计过程、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4. 后工业设计时代:多元化发展进入20世纪后半叶,工业设计进一步发展并多元化。
在这个时期,产品的外观设计、功能性、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三、工业设计的学科体系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众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科内容:1.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包括产品的造型设计、功能设计、材料选择等。
2. 用户体验设计:工业设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
用户体验设计主要研究与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因工程等相关的内容。
3. 可持续设计: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业设计也开始注重产品的环境影响和生命周期。
工业设计史的概述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1977年成立工业造型研究所,1993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在国内首先获的工业造型艺术硕士点。
1995年以来本专业一直是全国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本课程主持人何人可教授为现任主任委员。
《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
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982年--1987年为课程阶段的初创阶段。
1982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正式成立,开始着手建设《工业设计史》课程,邀请日本著名工业设计教育家吉冈道隆来校讲学,并提供了一批欧、美、日原版的设计史教材和参考书。
在翻译、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始编写讲义并拍摄制作了一批教学幻灯片。
2.1988年--1998年为课程建设阶段。
1988年,留学欧、美、日的青年教师先后回到工业设计系,带回了大量设计史和设计理论方面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并实地拍摄了大量图象资料,为编写工业设计史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何人可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回国后,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于199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统编教材《工业设计史》,李妲莉、何人可编写的《美国工业设计史》、揭湘沅编写的《国外当代设计名家名作1》等教学参考书也相继出版,教学用幻灯片制作完成。
《工业设计史》教材经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百余所大学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好评。
1996年该教材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机电类优秀教材青年奖,何人可获得机械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1997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
3.1999年--2003年为课程体系发展和完善阶段。
工业设计史1

GONGYESHEJISHI
工
绪论
业
工
设
业设
计
计史
史
绪论
绪论
XULUN
工业设计史
GONGYESHEJISHI
工
业
设
计
史
G
O
N
G
Y
E
S
H
E
J
I
S
H
I
第一节 概述
1、工业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20世纪20年代开始
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
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 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象: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 活动,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设计在萌芽阶段的 特征是生产的目的性;将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赋予产品物质 和精神功能的双重性。 ➢ 生存设计: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 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生存最基本需求 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发现自己是有感情的, 需要有一种感情上的内涵。这样,人类设计的职能便由保障 生存发展到了使生活更有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 类便由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
第一章 第二节
设计的萌芽阶段 生存设计
工
业
设
计
史
G
O
N
G
Y
E
S
H
E
J
I
S
H
I
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严酷,受到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受 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开始, 早期设计有猎具、衣服、掩体、武器等,都是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袭击。
工业设计史的名词解释

1.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102. 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行,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在倒入铜液,蜡受热后溶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
3欧洲中世纪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214巴洛克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5洛可可洛可可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6花边风格用于敞口的玻璃制品,如杯盘、钵、他们生产的制品的表面,粗糙不平,采用浮点和点刻的装饰,技术的发展成花边风格。
其实是为了掩盖工业设计的缺陷。
7美国制造体系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是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
568折中主义所谓折中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9棋盘霍夫曼霍夫曼本人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拖什的影响,喜欢规整的垂直构图,并渐渐演变成方格网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因此被称为棋盘霍夫曼称号。
10地铁风格地铁风格与比利时线条风格相似,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部采用了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
11样式设计一方面,对于廉价的追求需要采用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新奇的追求又要求很快地改变型号以保持消费者的兴趣。
正是这种双重压力孕育了所谓的“样式设计”。
12立体主义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作为一系列各种不同平面、表面的一定分割来理解,这就是立体主义。
10913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的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14风格派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风格派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15构成派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
工业设计史

1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工业设计的准则早在工业设计之前就建立起来了。
2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符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如节律,均匀,光滑等)和主题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自觉地美的追求则是精神生产的,意识形态的产物。
3这一时期,人类发明了制陶和炼铜的方法,这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用人工方法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
4 手工艺设计阶段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工具,其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
5 设计反映着时代的思想,它既体现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又体现了社会生产水平和人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的变迁。
6 从陶器发展中可以了解到,人品的目的性来源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要,没有需要就不回去生产。
7从汉代中国建筑体系基本确立以来,以木构架,斗拱和大屋顶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建筑型制变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以至于若非古建筑专家,很难辨认出建筑的年代。
8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是公元前27-26世纪于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它又三座巨大的金字塔组成,他们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成及其单纯,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高14.6m底边长230.6m,是人类设计史上最辉煌的杰作之一。
9两千多年来,古希腊和古罗马设计文化一直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中辍,它实际上成于欧洲设计源远流长的基础,时至今日,其影响依然存在。
因此,欧洲人习惯于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称之为古典文化。
10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群的完美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11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
12 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人文主义。
它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
13 18世纪社会需求的增长使新的消费产品不断涌现,但产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于组织化的水平之上,也就是强化劳动分工和重视市场营销,而不仅在于新技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特式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Rococo)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水晶宫博览会1851 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终于在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
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拉斯金的思想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
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
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
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同“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风格完全吻合,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
代表作有自己在伦敦郊区的住宅“红屋”。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
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
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
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霍塔旅馆维克多- 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 霍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它起伏有力,并成为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
巴黎地铁设计吉马德(Hector Guimard ,1867-1942 )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
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到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
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
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
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他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将极力软化的曲线趣味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巴赛罗那的米拉公寓是一个典范。
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麦金托什麦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其设计的探索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一个极具特点的插曲。
他们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
这种探索恰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麦金托什将有机形态和几何形态混合采用,其简单而又具高度装饰意味的平面设计特征与奥地利分离派极为相似。
他受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前奏等多种风格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环节式人物。
麦金托什设计了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大楼及室内陈设,获得了极大成功。
这座建筑的外观带有新哥特式的简练、垂直的线条,体现出植物生长垂直向上的活力。
麦金托斯设计的大量家具、餐具和其他家用产品都具有高直的风格, 世界闻名的高靠背椅就极具代表性。
奥地利分离派19世纪末奥地利的一批设计家公开提出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他们组织的团体自称分离派。
口号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
分离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华格纳和霍夫曼等。
华格纳是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为人的现代生活服务,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
霍夫曼设计上与华格纳原则一致,风格也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
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年后逐渐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早期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也有类似于分离派的探索。
他以慕尼黑为中心进行设计试验,其功能主义和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倾向都表明他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新艺术风格,朝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
对米斯?凡德罗和科布西耶等人影响巨大。
代表作有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它是于1920 年在巴黎首度出现的。
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 它从各种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
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
它豪华、夸张、迷人、怪诞,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两方面。
在建筑设计上,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都是艺术装饰风格的产物,如克莱斯勒大厦等,这些建筑一方面采用了金属、玻璃等新型材料,一方面采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
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
设计上体现的现代主义内容分为: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
现代主义是由小批精英知识分子发动的,对设计长期服务于权贵阶层的一种反动,具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
虽不提倡为精英服务,但提倡精英领导。
设计形式包括: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
2、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立体主义影响。
具体特征表现:A、六面建筑。
B、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结果是幕墙结构的产生。
C、标准化原则。
D、反装饰主义立场。
E、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特别是整体设计的考虑。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二战期间,欧洲大批设计家流亡美国,从而将欧洲的现代主义与美国丰裕的具体市场需求结合,在战后造成空前的国际主义风格高潮,现代主义逐渐变为了形式化的外壳,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道路。
其局限性在六七十年代受到质疑,垄断的、近乎单调的风格受到挑战而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构成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
由于受到斯大林的扼杀而没有达到德国现代主义的影响,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
俄国设计家开始探索的最早的建筑方案是塔特林的第三国际塔,它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很强。
第三国际纪念塔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