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五上哆来咪教学设计
湘教小学美术五上《第1课哆来咪》word教案1

《哆来咪》(第一课时)说课稿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吕亮亮本课出自湘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一课。
本课学习巧妙地将音高、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知识点,转换为有趣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制作、绘画、游戏活动,注重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习得,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教材中本课原设计有三个教学活动,即把本可分为三课时教学:活动一就是让学生利用编钟的原理制作一组简单的“水瓶琴”,并练习用水瓶琴敲出简单的旋律。
通过此学习活动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体验音高、形体、色彩渐次推移所产生的美感;活动二是色彩渐变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平面美术作品中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的起伏感、韵律感。
并学习运用叠晕法调出色彩的阶梯渐变效果,完成简单的调色和涂色练习;活动三为综合利用形体的逐渐变化和位置的逐渐推移设计制作一个三维的抽象的小雕塑模型或一件小饰品。
考虑到在展示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整节课的时间制作水瓶琴和练习水瓶琴的演奏,缺乏美术本位内容的教学,不太恰当。
因而将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整合为一节课进行,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好的将音乐旋律和美术渐变的韵律结合起来感受和理解。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色彩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渐变的秩序美;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3、初步感受声音渐变和形体渐变的,提高艺术综合素质;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渐变色的调配和涂色方法。
注重从美术本位的角度阐释和教学。
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注重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过提供各种直观的教具、演示、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实践活动,力争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自己发现渐变的现象和特点规律,实践和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涂色的方法和要领。
本课教具和学具比较繁杂。
小学美术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1课《哆来咪》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渐变色彩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探索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研究点彩、晕染的方法,感受色彩的秩序美。
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经增强,对美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课的教学要求可以分课时完成,注重学生在自主研究活动的探究获得,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重点难点:感受色彩渐变的秩序美,能综合运用色彩,把色彩渐变的规律运用到点彩画作品中。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1.整理游戏引入:课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整理桌上凌乱的彩色笔。
2.欣赏激趣:通过视频欣赏调制鸡尾酒,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1.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流动色彩,感受色彩的美。
2.提出调制鸡尾酒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美术课的学具变成调酒师的工具。
3.展示彩色笔,询问学生哪种颜色可以代替哪种果汁,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与果汁的关联。
活动:1.尝试点染:每人选一种颜色的果汁,跟着老师一起试着倒一小滴果汁,发现倒果汁的秘诀。
2.挑战初级调酒师:在一分钟内倒入一小杯果汁,获得初级调酒师的资格。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色彩的美丽,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创造精神、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2、老师:时间到了,我们来采访一下,你们在纸杯上倒饮料的感受和平常画画的效果有何不同呢?学生:我觉得倒饮料的时候需要更加小心,因为纸杯比较脆弱,容易破裂。
而画画则需要更多的用笔技巧和色彩掌握。
老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学生: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宣纸,它比较脆弱,而我们用的是水彩笔,需要特别小心使用。
4、我们来展示一下初级调酒师的成果,老师点的深绿色酒杯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把与老师的色彩接近的绿色系列果汁端上来。
请一位初级调酒师上讲台,按照色彩特点排列这些相似但又不同的果汁。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哆来咪_湘美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哆来咪_湘美版
课题第一课:哆来咪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巧妙地将音高、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具学具美术书、多媒体、玻璃杯7个,颜料等二次备课
作业
布置
与
指导
运用渐变装饰画面,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板书设计第一课:哆来咪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教学后记。
湘教版美术五上哆来咪WORD教案

《哆来咪》教案
授课老师:陈秋婵
授课班级:一年级一、教学分析: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被誉为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歌曲《哆来咪》被翻译成中文后,也成为了深受孩子喜欢的儿歌童谣,一轻松诙谐的歌词让孩子们知道了“哆来咪发嗦拉西”这7个音符是学好音乐的基础。
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哆来咪》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八、教学反思。
湘教版美术五上全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美术五上全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哆来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平均地着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观赏感受,探究质疑,实践操作,表演游戏。
2、阅读课文,明确要求,利用媒体,激发爱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赏敏捷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把握调配颜色的方法。
难点:把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三、学法指导亲自动手操作,认识颜色、形体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预备课件:1、五线谱图案。
2、编钟图案与资料。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观赏导入(5分)1、课件出示:编钟及相关资料2、播放音乐,观赏闭眼观赏3、交流:听后有什么感受?4、小结。
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因此,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学习课文(8分)1、学生自由读文。
2、交流阅读感受。
3、摸索:你最感爱好的是哪一幅图画?三、指导绘画(5分)1、课件出示:①构图②确定内容③轻笔初描④修改画面⑤涂色添彩2、学生交流把握步骤及绘画技能四、学生表现(15分)教师巡视,及时点拨五、学生汇报(5分)1、交流绘画收成。
2、指导学生按要求修改。
六、总结课文(2分)观赏、点评、修改、完善。
七、当堂作业﹛学生画自己喜爱的画。
(P3 4页)八、板书设计1、哆来咪九、教学反思本课从介绍编钟入手,把音乐与美术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借助音乐旋律来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
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在课件的作用之下,强调绘画方法与步骤,学生差不多有了印象,绝大多数学生能按其绘画表现。
由于学生差不多功较差,加上态度的问题,学生作品不是专门理想。
改进方法:1、加强态度教育,爱上美术学科;2、留给学生充裕的时刻和空间去完成绘画任务。
第二课《彩云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收集资料,观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会服装的艺术美感。
2、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表达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专门的衣着风格。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哆来咪 湘美版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学设计一、学科:美术章节名称:第1课《哆来咪》的学习活动1计划课时:1教具准备:PPT课件,7瓶高低渐变的水,颜料、调色盘、笔、纸张、遥控器、小木棒、水盒学具准备:素描纸、水粉笔、颜料、调色盒、小木棒、水盒二、学情分析:1、五年级学生对色彩、形体、肌理等有极强的领悟、感知能力、观察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调色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分析:1、《哆来咪》这一课包括活动1和活动2,活动1学习色彩的渐变规律。
2、两个活动都要让学生感知渐变所引起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视觉效果就是渐变所产生的层次感、运动感、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难点反映在对音乐的感觉上,体会美术与音乐的关系,渐变所带来的韵律感、节奏感。
活动1的色彩渐变主要体会层次感、起伏感、节奏感、韵律感。
3、学习色彩渐变和形体渐变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运用美术,美术无处不在。
四、课程标准:《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于5 —6年级学生在“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食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感知色彩渐变所带来的层次感、音乐感、起伏感。
2、认识并感知色彩渐变所带来的明度变化、浓淡变化、深浅变化。
3、技能:提高学生如何取色,用水调色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过程:观察、认识、感知、动手。
2、方法:(1)观察生活景物、美术作品。
(2)示范、讲解、互动,学生亲自操作。
(3)点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色彩渐变规律的感知与学习联系美术作品,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重点:(1)认识色相、色彩搭配及色彩的渐变带来的节奏感、韵律感、层次感、起伏感。
(2)提高审美能力,会运用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感知于生活。
湘教版美术哆来咪教案8篇

湘教版美术哆来咪教案8篇湘教版美术哆来咪教案篇1课题:第12课会跳的玩具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进展学生动手动脑力量。
3、培育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培育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3、争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争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a、你带了什么材料,预备怎样制作?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局部比拟难?(2)教师点拨技法难点: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展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表达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展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美丽。
c、留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奇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展给玩具进展恰当的装饰。
四、展现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五、课后拓展:嬉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嬉戏体验胜利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忱。
湘教版美术哆来咪教案篇2课时:一课时目标:包(江苏版教案)1、培育学生默画、记忆画包的力量。
2、培育学生认真观看事物的习惯。
包(江苏版教案)3、鼓舞学生大胆作画包,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重点:培育学生认真观看事物的习惯。
包(江苏版教案)难点:鼓舞学生大胆作画,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预备:教师:实物、观赏作品数件——苏教版教案学生:预备好各种绘画工具江苏版教案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语言导入1、我们生活中的包,越来越新颖美观了。
美术哆来咪教案

美术哆来咪教案【篇一:湘教版美术五上《哆来咪》word教案】《哆来咪》教案授课老师:陈秋婵授课班级:一年级一、教学分析: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被誉为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歌曲《哆来咪》被翻译成中文后,也成为了深受孩子喜欢的儿歌童谣,一轻松诙谐的歌词让孩子们知道了“ 哆来咪发嗦拉西”这7个音符是学好音乐的基础。
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哆来咪》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体验、合作,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学习7个简单音符,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及其音响效果。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在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歌曲欢快、诙谐有趣的特点2、引导学生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三、教学重难点:在歌唱中感受歌曲欢快、诙谐有趣的特点;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及其音响效果。
四、教学方式方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感知体验法五、教学用具:钢琴、课件、卡片等六、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篇二:《哆来咪》教案03】《哆来咪》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do re mi》,体验音乐的美,加深对音乐的兴趣,在伙伴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友好氛围。
2.能用欢快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do re mi》及曲调。
3.初步认识自然大调音阶,了解干变万化的旋律都是由这七个唱名构成。
4.尝试创编旋律片段和为歌曲创编歌词,体验创编歌词的乐趣,提高音乐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结合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教学重点:正确地咬字吐字,流畅地歌唱。
教学准备:制作《do re mi》歌谱课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七名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哆来咪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玻璃杯7个,颜料等
(活动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
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水瓶琴及其他道具
(活动二)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
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四、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五、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六、学生作业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七、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八、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
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活动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二、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三、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四、尝试练习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五、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六、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