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文章写具体
把文章的内容写具体

围绕一个中心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怎 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以及“怎样说?”说什 么?“做什么?想什么?怎么想?有什么样的表现?” 再把这些问题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例子:我告诉妈妈我得奖了,妈妈很开心。
提问:1、我什么时候在哪儿告诉妈妈我得奖了?
2、我怎么对妈妈说的? 3、我的神态语气如何? 4、妈妈高兴的表现? 5、妈妈对我说了什么?
把内容写具体:就是把你写的事、物进行详细的 、形象的描写,使人读了文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写的是什么样的物品,写的是什么样的人。
我爱我家的电视机,它是索尼牌的, 有最新式的造型,带有遥控,我和爸爸 、妈妈都很喜欢这台电视机。
观察时要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记。 多看——就是在观察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物品时,都要仔细而有序地看。 多听——就是在生活中仔细听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自然万物发出的声音。 多想——就是在观察时要多动脑筋,想想事物的什么作用、特点等等。 多问——就是在观察时碰到的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就要多问老师、学长或者同学们。 多记——每天看到的人物,听到的事物很多,要及时记在本子上。
写事:
1、描写人物的行为 2、描写场面 3、描写环境
1、小练习
老师生气了。 提示 (1)老师为什么生气? (2)老师生气时的神态、动作、和神态? (3)当时周围的环境。 (4)同学们上,我回到家里,一进门我就高兴地对 妈妈喊:“妈,我得奖了!”正在拖地的妈妈抬起 头喜出望外的说:“真的吗?!”话语中透漏出兴 奋与惊喜。妈妈立马放下手里的拖把,走过来, 眉梢飞扬,眼角含笑,脸庞舒展的像盛开的花朵, 迫不及待地说:“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 妈妈的声音很甜美,像铜铃摇在我的耳边,也想 小河流水叮咚作响,妈妈的话是对我莫大的的鼓励, 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使我更加幸福, 更加快乐!
把事情写清楚的标准和方法

把事情写清楚的标准和方法
把事情写清楚的标准和方法如下:
1. 明确目的:在开始写作之前,明确你要传达的信息或讲述的事情。
确定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传达信息、描述事件、解释概念还是提出观点等。
2. 规划结构:根据目的,规划文章的结构。
可以采用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的结构,或者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关系来组织内容。
3. 收集信息:在写作之前,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细节。
可以通过观察、阅读、采访或研究来获取所需的信息。
确保你有足够的素材来支持你的叙述。
4. 选择适当的词汇: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事情。
避免使用模糊、笼统或过于复杂的词汇,以免造成歧义。
5. 使用简单的句子:保持句子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结构。
使用主动语态和现在时态来使叙述更加生动直接。
6. 提供细节:包括足够的细节来使读者能够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描述人物、地点、时间、动作和情感等方面的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想象和感受场景。
7. 逻辑连贯:确保文章的逻辑连贯,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避免跳跃或突兀的内容。
8. 校对修改:在完成初稿后,仔细检查文章中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标点符号问题。
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以确保文章清晰易懂。
作文如何做到内容详细

作文如何做到内容详细写作文时,我们常常希望能够把内容写得详细、丰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的内容详细起来呢?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比如,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如果只是笼统地说“春天来了,大地变得美丽”,这样的表述就太过简单。
我们应该去观察春天里的具体景象:嫩绿的新芽如何从树枝上钻出来,五颜六色的花朵怎样在微风中摇曳,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什么样的歌,人们在春天里的穿着和活动有什么变化等等。
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我们在写作时就能有更多具体的内容可写。
其次,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要调动其他感官。
比如,描写一种食物,不能仅仅说它“好吃”,要描述它的颜色、形状,闻到的香气,品尝时的口感,甚至是咀嚼时发出的声音。
再比如,描写一个场景,不仅要写出看到的景色,还要写出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感受到的温度和触摸到的质地。
这样,读者就能通过我们的文字,全方位地感受所描述的对象,使内容更加详细和生动。
合理地运用细节描写也是关键。
细节能够让作文更加真实、感人。
比如,写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只是说“他很勤劳”,可以描写他手上的老茧、额头的汗水、沾满泥土的裤脚等细节,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勤劳。
又比如,写一件事情,不要只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抓住关键的瞬间,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比如“他眉头紧皱,双手紧紧握住拳头,大声说道:‘我绝不放弃!’”这样的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情和性格。
丰富的想象力也能为作文增添详细的内容。
当我们描述一个事物或者场景时,可以发挥想象,让它更加丰富和独特。
比如,写夜晚的星空,可以想象星星在互相交流,讲述着宇宙的奥秘;写一座古老的城堡,可以想象城堡里曾经发生过的浪漫故事或者激烈的战斗。
通过想象,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情节和细节,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1)

例2、我是一个调皮淘气的孩子
• “小刚,看你做的好事!我昨天让你给我可爱的金百合 浇水,你看看,你看看,你把我的金百合都浇得‘仙逝’ 了,你怎么干的啊?”我一看,那可怜的花儿花瓣都掉 了,就还有一两片挂在上面唉声叹气,摇摇欲坠,怎么 回事呢?对了,昨天妈妈让我浇花,我把喷壶当水枪玩 儿了,我对准花瓣,足足喷了三水壶水,我……“啊? 小刚,你气死我了,人家说七岁八岁讨人嫌,你都七乘 以二了,怎么还这么淘啊?”“哦!又生气了?难道你 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亲爱的妈妈 呀!”“天啊!”妈妈哭笑不得,无奈地走进屋子,边 走边摇头。嘻嘻,我在后面偷偷地笑了。
例3、我的性格很内向
• 我不愿意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所以我便 自己与自己玩。玩什么呢?自己玩扑克, 自己下象棋,自己玩角色游戏,甚至我 能用两种手来打架玩,还把铅笔当武器。 我还常用土块或土渣去把蚂蚁、潮虫、 瓢虫等埋上,让他们自己爬出来,再埋 上它们,这样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
以上是简略的例子
作文:
以上是详细的例子
1、这把刀真锋利
• 这时,他拿刀去砍碗口粗的大树, 大树应声而下;他又拿刀去斩筷 子粗的铁丝,顿时铁丝一分为二。 再看看刀刃,完好无损。
例2、我是一个平凡而无任何特长的人
• 别人在跑道上飞快地跑,我只能在下面喊“加
油”;别人在台上唱歌,我只能在台下 鼓掌;别人展示他的绘画作品,我只能 在旁边欣赏;别人在台上跳舞,我只能 在自己的位子上观看;口才好的同学, 在演讲比赛上口若悬河,我只能做一个 默默的观众;写字好的同学可以把黑板 当做画布各展其才,我只能看他们的劳 动成果。
学会用事实说话
• 寒假里李志明随他的爸爸去哈尔滨玩了一段时间,快开 学了,李志明才从哈尔滨回来,有人问他:
怎样把文章写的具体生动

【归纳公式】: 具体生动= 步步追问法 + 想像延伸法 + 局部细写法 。 【运用演示一】 试用上面的方法把下列句子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法: 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 2、 想像延伸法 : 你记忆中的小女孩形象 3、 局部细写法 : 抓住“小”“瘦”“穿得也很差”来刻画 。 范句: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 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强调:具体生动=步步追问法 + 想像延伸法 + 局部细写法 。 有同学要问,那么怎样把句子进行局部描写呢? 让我们一起来练习并对比下面的例子 【运用演示二】 我们六(2)班的孩子们迷恋上了舞蹈,他们说那种感觉难以形容。 1、 步步追问: 迷恋到什么程度?感觉又是怎样?为什么难以形容? 2、 想像延伸法 : 自己亲历或所见的最美的舞蹈场面。 3、 局部细写法 : 抓住感觉来刻画。 范句: 我们初三(2)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舞蹈,他们说那种感觉就像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 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 比喻、排比——善用修辞可使语言具体、生动。
参考例文: 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我把题目看了一遍
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发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脑子里就像打了死结似的,一点 也想不出来。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这么晚回去,妈妈一定又要追 根问底了。唉!
这时,同学王明见我正对着作业体子发愣,就走了过来,轻轻地问:“你哪道题不 会做?”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 “喏!”他仔细地看了那道题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 我们求什么?”我望着他的脸,摇了摇头。他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提醒我说:“你再看 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看着他手指的地方仔细地想了想,忽然明白过来,情不自禁地 脱口而出“要我们求这个街道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啊!”他的语气也兴奋起来, “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拿总数除以户数。”我不等他说完就抢上去说。他笑 着点点头:“对,对,那你看这道题怎么做呢?”经他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 兴地拿起笔,刷刷刷地做了起来…… (444字)
怎样将作文的内容写具体

怎样将作文的内容写具体怎样将作文的内容写具体1、将事件发展过程中重要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事情是人做的,因此,要想写好事件的经过,就要抓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人物行为来写,需要写清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具体表现。
不但要告诉别人他做了,说了什么,还应该写出人物在当时情况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表情怎么样,心理怎么想的。
把人物的表现具体写出来,事情的“经过”部分也就具体而且生动、形象了。
例如董云菲写得《身边的感动》中写的一段情节:当天下午,我们学校因为修水管,所有饮水机都停用了,就连晚上我们女生宿舍浴室的水也都是冰凉冰凉的。
临睡前,我们只好用凉水冲了脚。
但就在这时,看见班主任李老师气喘吁吁地跑到我们女生宿舍,满脸焦急地问:“你们是不是用凉水洗脚了?”我们满不在乎地回答:“对呀?怎么了?”李老师更着急了,“女孩子用凉水洗脚容易得病!快!拿着盆跟我来!”我们“啊?”了一声,很不情愿地拿着盆走下楼。
可一下楼,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一楼门口放着几盆热气腾腾的水。
咦,哪里来的热水?“男生宿舍浴室的水可能没受修水管的影响,还有热水,”李老师解释说。
这时,就看见一个个被水淋湿的身影从男生宿舍楼里向我们女生宿舍跑来。
啊,那不是我们班的小梁、小金、小郑…。
吗!他们每人手中端着一盆热水,在雨中奔跑。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盆,尽量不让雨水进到热水里。
当他们把一盆盆热水摆在我们的面前时,雨水已经浸透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头上还往下滴着水珠,可他们却毫无怨言。
看着他们在雨中为我们跑前跑后的身影,用着他们端来的热水,我们的脚不仅是暖的,心更是温暖的。
里面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2、运用描写再现故事发生的情形具体描写出当时的环境场面、故事情节,写出人物的具体行为,选择细枝末节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这样,通过描写再现故事的情形,使读者如历其事,如临其境。
在描写的时候,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
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
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一篇文章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只有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了,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怎样才能克服写得空洞、笼统的毛病,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呢?一、多问“怎样”或“什么”1、把一句简单的话写具体:比如:狗儿跑了如何把它写具体呢?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它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中去了)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了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下面是几句不具体的话,请你想像话中的情景,然后用多问“怎样”或“什么”的方法,根据想像的内容把话写具体。
1、如果加上的词语是表示时间、地点、属于、数量、形状、颜色的,句子的以上就会更加具体。
2、如果加上的词是形象化、有感情的,句子就不但具体,而且生动、优美蝉儿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讲了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然后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
怎样加呢?第一种,在名词前面家“……的”巧计: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什么叫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如:一张脸一只麻雀一棵白桦树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例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第二种,在动词前面加“……地”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巧计: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例1、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才可以让作文写具体

怎样才可以让作文写具体学生都怕写作文,为什么,因为无事可写?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可写的事情,那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写一件事情,却怎么也写不长。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怎样才可以让作文写具体。
让作文写具体的三个小妙招(一)添枝加叶,让你的句子长起来。
例子:1、老师穿礼服。
改: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都德《最后一课》)第一句只有主干,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味道。
第二句,就把韩麦尔先生不寻常的打扮和不寻常的态度表现了出来。
2、她不打骂我们。
有一次,她的教鞭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边上。
改: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魏巍《我的老师》) “从来”表现老师热爱学生始终如一。
“仅仅”,表明不是从很多事情中举出的一个例子。
好像说明老师只是做个样子,并不是真得要打。
(二)扩展情节,让作文内容丰富起来“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
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
我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的同学就耐心地帮助我。
最后,我把那道题给做了出来。
” (64字)(1)师生点评:太笼统,不具体,缺少过程,没有让人如闻如见之感。
(2)学生尝试多问几个“怎样”:碰到的是一道怎样的难题?——我是怎样对待这道题目的?——难题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耐心指导我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
(3)通过一系列的自问,可以唤起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把这情节给写下来,然后交流。
参考例文: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
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发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脑子里就像打了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这么晚回去,妈妈一定又要追根问底了。
唉!这时,同学王明见我正对着作业体子发愣,就走了过来,轻轻地问:“你哪道题不会做?”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喏!”他仔细地看了那道题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我望着他的脸,摇了摇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要把一段话写具体,不论是写人状物,或者是叙事、记活动,先要考虑好几个部分,或者几个方面、几个环节来写,也就是分几层意思来写。
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指导段落写具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分哪几层意思写的思路确定以后,就应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对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写。
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累赘。
在此基础上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例:"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个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32万多斤重,最小也有4、5千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8万多斤重的鲸,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十分宽敞。
"这段话一开始拿人们熟悉的象和鲸作比较,接着用"32万多斤"和"4、5千斤"最大、最小的鲸的体重的具体数字,说明鲸的确很大。
再接着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体重、长度、舌头重量等数字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
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里作者用"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了桂林的山奇就奇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了桂林山的秀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写出了桂林山的险峻。
再如《趵突泉》最后一段话里有四处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泉是什么样儿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更有趣。
上述这两段话只作一般叙述,而不用比喻来描写,就很难把事物的形状及其变幻写具体。
这里作者注意了几点:一是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不是同一类型的,但两者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而且愈像愈好;二是用来比喻的事物大都为人们熟知的。
3、用形容写出事物怎么样。
"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是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这段话虽仅60个字,但却真实具体地描述了从清晨到黄昏天气变化情况。
究其原因,除了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比喻,主要是形容在发挥作用。
文中的"骤然"写出天气由暖变冷的渐进过程之突然;"凛冽"写出了这风刺骨的寒冷;"呼呼地"写出风势之猛;"整整"强调了风刮的时间之长。
如果我们不用上这些起到形容作用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却显得不够具体。
不过,我们在写作中运用形容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实际。
我们就不能说寒风是"暖洋洋的","轻轻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暖洋洋"、"轻轻"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春风,刮得怎么样的,用来形容寒风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了。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牲特征。
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细心观察,不同的事物有其不同的外型特征,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其外形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请看下面一段话--"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落光了树叶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先看这段话对寒冬季节柳树的描写:"落光了叶子"显得光秃秃的,而松柏则依然青翠。
再看对大雪的描写:大雪过后,柳树上的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的,而松柏树上挂着的雪球儿则是"蓬松松"、"沉甸甸"的。
不同的树种,冬天里的外形如此不一样;同是一场雪,落在不同树种子的枝叶上,形状的差异竟这么大!由此,我们平时要留心各种不同事物外形的不同特征,以及同一事物不同部分的不同外形特征,并且善于抓住这些特征,把它们写具体。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
有的同学由于不留心周围的事物,在他的笔下花总是红的,叶总是绿的,天总是蓝的……其实,事物的色彩是很丰富的,请看下面一段对变化中的火烧云的描述--"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变化中的火烧云,在不同时间里色彩就不一样: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灰、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更有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色彩。
同样,即使对一种色彩,也有细微的区别。
下面这段话是这样写的-- "仔细瞧那浪花,近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儿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同是绿色,但是作者的笔下绿得有变化,绿得不一样。
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
事物总是变化的,这变化总有个过程。
因此,我们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还是观察物体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事情的变化,或者是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等,都要注意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是怎么一点一点变化的。
下面是课文《海上日出》中的几段话,它写出了在通常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在这里,作者按照时间的推移,分四步具体地写出了日出的全过程,以及天空景色的变化:①天还没大亮,天空浅蓝;②转眼间,出现红霞,范围不断扩大,并越来越亮;③过了一会儿,太阳露出半边脸,却没有亮光,继而不断上升;④太阳跳出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由于作者对日出时的每一个过程以及每一过程中天空景色的变化,观察非常仔细,才能把这一变幻中的自然景象写得十分具体。
7、写出周围环境怎么样。
环境,一般而言指的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真实而具体地写出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有助于表现在特定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的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比如课文《詹天佑》在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之后,接着用两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詹天佑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的社会环境--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帝国主义先是百般阻挠,进行要挟,接着是轻蔑地嘲笑。
同时,还叙述了铁路干线所经之处复杂的地理条件--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社会政治背景的巨大压力和复杂的地理条件,必然会给詹天佑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詹天佑毅然受了任务。
这从侧面烘托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民敢担风险的可贵品南。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环境描写时,决不能为了强调环境的恶劣而不切实际地任意夸张和虚构,也不能把环境的描写和从物行为的描写分裂开来,更不能离开文章的主题去进行环境描写。
否则,要么使人们对虚假的环境不相信,从而怀疑人物的品质;要么使环境的描写失去意义。
8、写出不同的声音。
运用确切的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描绘不同的声音,能使写出的文章有声有色。
请看课文《海底世界里的一段话--"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上文如果没有"嗡嗡"、"啾啾"、"汪汪"这些模仿声音的词语,没有用熟知的"打鼾"声作比拟,只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声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这样就显得太笼统了,人们也无法知道海底的动物究竟会发出哪些声音。
9、写出怎样进行活动。
要写出人物怎样活动,除了要对人物的动作作仔细的观察,还要会选用适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下面是课文《飞夺泸定桥》里的一段话,作者通过准确使用"拿"、"背"、"带"、"冒"、"攀"等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二连22位英雄最先冲向对岸的生动场面,表现了我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10、写出人物的外貌。
写人物,我们有时为了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需要,总是对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一番外貌的描写。
下面是对于不同时代中不同身份的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⑴可敬的老科学家头发已经花白,戴着眼镜,穿着大衣,围着围巾。
……那炯炯的目光,宽阔的额头,仿佛表明他一定能够运用他的智慧和毅力,战胜科学上的一切困难。
⑵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从上面的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①人物外貌描写不能千人一面。
科学家"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目光炯炯"、"额头宽阔";而老班长则"个高"、"背驼"、"脸方"、"颧高",再看他脸部"布满皱纹"、"两鬓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