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

南》(二)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CHC)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家研讨会(查看解读一)。

全国各地的高委会专家第一时间研究了美国2017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期评述专家为: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副主委李玉明教授、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委员张新军教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述评。

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

诊断高血压指南的标准前移,即≥130/80 mmHg

基于美国10年来(2007-2017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13.7%,接受药物治疗的仅增加了1.9%(34.2%~36.2%/10年)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也基于一些重要的研究,例如SPRINT研究和JAMA的meta分析,

鉴于美国患病人数与治疗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诊断目标的前移,以及早期血压管理对美国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药物治疗理念

以10年风险>10%+ 血压≥130/80 mmHg可以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而前面任何一种状况(仅10年风险>10%或者血压≥130/80 mmHg且<140/90 mmHg)都是以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而不必强调药物治疗。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美国指南的这种血压分级理念和治疗理念适合中国吗?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1)要看中国目前有多少血压在≥130/80~140/90 mmHg的人群(2)在这样的人群中,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有多少?

(3)目前的我国的生话方式干预的结果可以使多少人达到血压下降5%~10%的效果

(4)中国目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线性关系是什么?血压高直接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升

高,血脂高直接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高,这涉及到预防的重点在哪里?是单一重点预防还是联合治疗方案的(血压血脂管理)这些都涉及到防治策略的一系列调整。

总的来说,我国应依据中国高血压特性,制定自己的防治策略,参考国际指南的变化,但不能一味跟随。国情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疾病谱的发生状况不同,循证证据也有差别。中国应当走自己的防治道路,我们的努力和成就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副主委兼总干事李玉明教授及其团队杨宁医生

从防控危险因素角度看2017ACC/AHA 美国高血压指南

2017 年AHA 学术年会上,刚刚公布了新版美国ACC/AHA 高血压指南,此次指南的发布可谓是万众瞩目。指南包含106 项推荐,值得我们结合我国国情,深入思考。总体上来说,新指南体现了初始预防(针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及一级预防理念在美国整个慢病防控战略中的全面渗透。

一、新指南诊断标准和降压目标值变化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意义

此次新指南,针对高血压有了新定义、新的降压目标值和干预切点。

并针对血压的测量和管理更规范、积极。新指南的制定者认为,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改变影响主要在年轻人群,预计45 岁以下高血压人群,男性会增加3 倍,而女性也会增加2 倍。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Paul Munter 和同事们同时刊发在circulation 杂志上了一篇文章,该文章利用国家调查数据来估算了一下新指南的影响。美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由31.9%,增至45.6%。一部分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血压值将不再达标。这部分人的比例将由39%增至53.4%。

另外,新指南采纳了2013 年胆固醇管理指南中的主要指标来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评判标准的加入,不局限于以往的淡出数值判定,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理念的尝试。

新指南推荐的初始药物治疗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

ACEI/ARB,没有β受体阻滞剂。2级高血压,如果血压高于目标值20/10 mm Hg(即≥150/90 mmHg),初始就应使用2 种一线降压药物或固定剂量复方制剂。1 级高血压起始也可使用单一降压药物。

可以预见的是,新指南会给美国的高血压和慢病的防控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高血压的患病人群将大幅度增加,针对降压治疗的支出大幅度增加。但用于慢病三级预防的费用有望下降。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衰、偏瘫、肾衰等致残率有望下降,因高血压导致死亡率有望下降。加强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把国家的疾病防控重点和经济卫生投入到患病之前的预防

阶段,是慢病防控的必由之路。新指南会使得美国更多的人带上高血压的标签,并接受治疗,使得心血管一级预防的负担激增。这个挑战是巨大的。然而,从长远来看,唯有遏制住危险因素,强化初始预防及一级预防,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心血管疾病井喷的现状。

高血压是我国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我国高血压防控总体形势严峻。如果按照AHA 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将又增加1 亿的高血压患者!结果让人惊愕,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居民包括很多医务工作者对于高血压的危害性仍缺乏充分认识与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借鉴美国指南的积极态度,将高血压的防线前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各个群体对管理血压必要性的认识,这对于我国高血压甚至整个慢病的人群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hina PEACE 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36.0%,说明我国居民对于健康的主观意识和科学认知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二、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变化值得关注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子痫前期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子痫前期是女性产后远期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甚或致病因素。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新指南沿用2013 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高血压指南一致的药物推荐。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荐中,

特别提到了拟孕阶段。新指南指出,妊娠女性或者是拟孕女性,应贯序性使用甲基多巴,硝苯地平,和/或拉贝洛尔。另外,新指南还引用了2017 年JAMA 上发表的美国预防学会的推荐,即所有的孕妇均应该在每次访视就诊时测量血压以筛查子痫前期。新指南还特别提出,β受体阻滞剂和CCB在预防子痫前期方面,优于甲基多巴。新指南将妊娠期高血压药物治疗干预点提前到拟孕阶段,并提出所有孕妇均应在孕期关注子痫前期的筛查和预防,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拟孕阶段即开始进行高血压的严密监测和管理,可以降低妊娠后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

2017 年AHA 高血压指南针对轻中度高血压的妊娠女性(SBP 140-169 或DBP 90-109mmHg),指出降压治疗使进展为严重高血压的风险减少50%,但未显现出能够预防子痫前期、早产、低于胎龄儿和婴儿死亡的风险。这一说法证据源于两个小规模review 和CHIPS 研究。2015 年发表的CHIPS 研究,是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开展了一项国际多中心控制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的RCT 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病例数为981 例(基线纳入1030 例)。试验人群为妊娠14 周+0 ~ 33 周+6 之间、舒张压为90-105 mmHg(如使用降压药,则为85-105 mmHg)的孕妇。随机将其分为非严格控制组(舒张压控制目标为100 mmHg)和严格控制组(舒张压控制目标为85 mmHg)。结局为观察母婴不良事件。但两组在主要结局和其他围产期结局上并未存在明显不同。CHIPS 研究虽然在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上未能有统计学差异。但严格控制组严重高血压的发生率较低(P <0.001)。CHIPS 研究虽然在主要

终点和次要终点上未能显示严格控制血压的获益,但严格控制血压组也未出现医生普遍容易担心的血压降低导致的胎盘血流灌注不足。是近年来妊娠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ACC/AHA 新指南的制定,提升了危险因素防控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地位。将高血压干预的切点进一步前移。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和国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现状不同。因此,针对美国新指南,我们不可盲从,不可照搬,亦不可排斥。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美国新指南的同时,依据中国高血压特性,积极开展国内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血压防治策略。

副主委谢良地教授

2017年11月13日,AHA大会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发布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并同时刊登在Hypertensiuon和JACC杂志。该指南一发表立即触动了国内学术界的敏感神经。新指南中,高血压诊断切点下移,合并不同临床情况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平切为130/80mmHg。惊讶之余,评论如潮,微信刷屏,褒贬参半。依笔者看来:

1.2017新版美国成人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重要变更是适应美国当今高血压治疗现状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美国目前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

控制率这”三率“已经在较高水平上徘徊。并且,人群的血压值和心脑血管事件间呈连续的线性相关。年龄是这种相关的重要分水岭。就美国而言,要在人群层面上,进一步获得高血压的防治的益处,减少人群的心血管事件,有必要对血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这是从粗旷型治疗进入精致治疗的标志。

2.美国2017成人高血压有关诊断与治疗目标值的调整,是有流行病科学证据的。众所周知,血压的高度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成线性关系。血压升高,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成比例,根据美国弗莱明翰研究的数据血压升高带来的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从120/75mmHg就开始的了。也就是说血压值为130/80mmHg与120/75 mmHg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之前的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标准定为140/90mmHg,应该是适合当时情况的。

3,不同临床情况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均定为130/80mmHg是符合“简单为王”的基本用药原则。新版指南很吸引眼球之处是,合并不同临床情况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目标均定为130/80mmHg,符合“简单为王”的基本用药原则。退一步来说,合并临床事件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治疗控制的目标值,本身争议就很大,不同学科、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之间差别很大,这样既不利于临床医生掌握,也不利国际之间的交流。况且,既往的目标值确定也缺乏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4. 美国的指南是指导美国临床医生治疗高血压病人的指南。美国的指南是指导美国临床医生治疗高血压病人的指南,不是指导中国医生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人的行动指南。中国医生可以借鉴美国的高血压指南,但不必也不可执行当下美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理由如下:

首先,目前美国与中国的高血压“三率”差别巨大。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专科医生,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是竭尽全力粗旷地大幅度地提高高血压的“三率”;然后才是精致地控制血压。如果我们目前就采用美国的成人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的标准,除了进一步扩大我国“三率”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距离之外,未必有立竿见影的群体益处。我们还是要立足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踏踏实实你140/90mmHg作为标准,先大幅度提高“三率”,然后在追求精致的控制目标。如果以130/80 mmHg标准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病人, 势必造成新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治疗的病人血压过优,大部分病人的血压没有达标或根本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总之,高血压是个心血管综合征,血压只是高血压病一个重要指标。尽管降压是硬道理,单纯的一个血压指标,毕竟不能涵盖治疗高血压病的全部。当血压控制到一定水平,控制高血压病同时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比单纯一味进一步降低血压,让病人更多获益。有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病人单纯控制血压,并且达到正常对照水平,但这并不能使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事件完全达到血压正常者水平。其实,美国的新指南也提倡根据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对高血压

病人进行充分评估综合管理才是上策。中国应当根据自己国情和特色,走自己的路,定自己的标准。

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及团队胡远东、夏珂医生

如何评价AHA高血压新指南:标准很重要,但不应止于标准

11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17年会上颁布了最新版的美国高血压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在本次指南的各种重大调整中,最具震撼意义的无疑是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调整。AHA的新指南将高血压诊断界值由原来的≥140/90mmHg调整到了≥130/80mmHg,按照这个定义,大量原来属于“高血压前期”的患者现在都成为了高血压患者,仅在美国,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就将从31.9%增至45.6%。而且按照新指南要求,其中10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大于10%的高血压患者都应当考虑药物治疗。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体现了研究方法与理念的进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全球心血管病学还在初创阶段的160/95 mmHg,再到1993年JNC5和1998年世界高血压大会上制订的

140/90mmHg,再到AHA最新指南的130/80mmHg,总体上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每十余年就会出现一次比较大的调整。

笔者认为这个周期的背后是多个因素共同进步的结果:1.降压药物制剂和

统计分析方法等技术领域的发展,过去高血压标准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旧药物降压不平稳,易发生缺血事件,而随着长效、缓释制剂的快速迭代,降压治疗安全性不断提高,使得临床医生敢于把血压降得更低。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是通过人群血压均值加1.5-2个标准差来简单界定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分界点,而现代高血压诊断标准则要考虑患者获益、治疗成本等多个现实因素;

2.医学实践指导思想的改变,早期标准的制订依赖于指南编写委员会的经验与共识,而现今的指南则更多基于循证医学的各种最新证据,近年一些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接受治疗获益的研究结果,是指南标准下调的底气;

3. 医学研究领域的扩大,从一个简单的临床实践问题,变成一个牵涉到国家财政投入、社会资源调配等多个领域,需要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参与的问题。

因此,AHA指南的这次调整,是医学事业进步和重要性提升的又一体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当对美国同行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魄力报以掌声。

表1. 新指南中的血压分级标准较过去大为简化

新指南的另一项调整,虽然媒体报道力度相对较小,但在笔者看来同样重要,那就是诊断标准的简化,过去略显拗口难记的临界高血压、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理想血压等概念和单纯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被代之以正常血压、升高血压和1期高血压、2期高血压四个等级,其中正常和升高血压仅在收缩压上有区别。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简化使得基层医生和患者更易理解,大大加强了基层高血压防治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我们的拙见以为,AHA新指南的这个改变对于我国新指南的制订或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是:所谓高血压的界值,只是一个人为定义的、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值的数值而已。无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是多少,都绝不意味着在个体血压到达了这个界值之后突然从健康人变成了高血压

患者、突然从无风险变成了有风险,也绝不是医生决定是否进行健康宣教、

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治疗的“三八线”。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情况应该是:由于个体衰老等内因和外在危险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包括循环系统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老化和病变,进而导致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

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建议目标值的更改值得商榷。130mmHg的标准显然是受到SPRINT研究的深刻影响。一项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并不等同于真实世界的患者,因此其结果显然不可能涵盖纷繁复杂的临床实践。个体化处理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各类高血压患者,包括降压目标,是指南应该体现的精神,而不是一刀切的130mmHg。

这次美国指南发布带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冲击性。中国指南如何应对?个人认为不必惊怪也无需调整。美国指南降低高血压定义标准、调低起始治疗的血压水平和特定人群的降压目标值,一方面尚需更多研究论证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存在实际操作的难度,在人群中实施也尚待卫生经济学评价。但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早期进行血压管理对血压升高患者维持正常血压的重要性的理念,对提高我国高血压人群三率和早治疗重预防的观念普及,确有积极意义。中国新指南发布在即,修订过程充分体现了严谨、科学、务实和包容,推荐建议以证据为依托,证据采信以科学为前提。紧密结合中国研究证据、回应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新指南的精髓。我们要的是中国指南,解决中国高血压问题。

高血压临床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ICD10:I10 11) 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发病隐匿,初期症状少,进展缓慢,多为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常见症状为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醒、易激动等等。 2.体征:血压升高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主要依据。指南标准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轻度)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3.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对人体造成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本身外,还取决于其它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指南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心脏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很高危险组。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上述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器官受损及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1.减重。 1.2.采用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 1.3.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1.4.保持平衡心理。 1.5.其它方面:戒烟。 2. 药物治疗 2.降压药物: (1)利尿药: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托拉噻米、氨苯蝶啶。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颁布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1]。该指南以现有研究证据为依据,强调他汀类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的获益,对ASCVD的一级、二级预防及风险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一指南虽然针对西方人群所制定,但对我国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与ASCVD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1 指南要点 1.1 强调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可降低ASCVD风险 指南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明确以下4组患者可由他汀类药物治疗获益:(1)确诊ASCVD者;(2)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4.9 mmol/L);(3)40~75岁、LDL-C为1.8~4.9 mmol/L 的糖尿病患者;(4)无ASCVD与糖尿病,但其10年ASCVD风险≥7.5%者。指南重点强调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低ASCVD 风险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治疗强度作出了分级推荐(表1)。 表1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降胆固醇幅度 1.2 LDL-C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治疗目标值缺乏证据 专家组认为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为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LDL-C和(或)non-HDL-C治疗目标。在ASCVD常规预防措施中,对最可能获益人群应用适当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ASCVD风险。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尚待明确。 1.3 更新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风险评估 指南推荐对所有患者评估其10年ASCVD风险,并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最能获益的对象。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医生与患者要充分沟通。 1.4 药物安全性建议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提示要充分考虑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南强调重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并为包括肌溶解等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提供临床指导。 1.5 生物标记物与无创性检测的作用 对于不属于上述4组他汀类药物获益人群的患者,可进行相关生物标记物与无创检测,以为风险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2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建议 2.1 ASCVD患者二级预防 临床已诊断ASCVD的患者,若年龄≤75岁,且无用药禁忌,无论性别,均应启动并长期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ⅠA)。若患者不能耐受强效他汀类药物治疗或出现他汀类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可尝试中等强度他

2015年度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儿童高级生命支持部分

【指南与解读】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儿童高级生命支持部分 2016-01-06程晔等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5,22(11): 752-757 作者:程晔刘小娥陆国平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颁布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心血管急救新指南。2010版指南是对危重症患儿特别是存在呼吸和(或)心脏骤停高风险患儿的综合管理与处理,其中包括了与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PALS)相关的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内容、危重症患儿监护与监管、急救药物与液体给予、心脏骤停处理(包括除颤)、特殊情况的复苏(例如脓毒性休克等)、复苏后处理以及院内转运等方面的内容。2015版新指南主要关注了儿童复苏的关键问题,并非是对2010版指南的全面修订。更新的领域由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的一组儿科复苏专家进行选择,围绕着复苏的主题及心脏骤停之前、期间及之后的处理。ILCOR儿科生命支持工作组的专家系统审查了2010版PALS指南,深入了解新的研究进展,制定了18个问题以进一步系统审查。本文将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 2015版PALS指南科学总览的更新 1.1心脏骤停前处理

(1)医疗应急团队或快速反应团队对于提高预后的有效性;(2)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 对于提高预后的有效性; (3)脓毒性休克复苏时等渗晶体液用量的限制;(4)婴儿和儿童快速紧急气管内插管时使用阿托品为前期用药;(5)存在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或即将心脏骤停婴儿和儿童的治疗。 1.2心脏骤停时处理 (1)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复苏标准复苏的有效性;(2)达到特定目标呼气末CO2(end-tidal CO2,ETCO2)以提高胸外按压技术;(3)心脏骤停期间预测因素对预测预后的可靠性;(4)CPR期间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达到特定收缩/舒张压以改善预后;(5)心脏骤停复苏时不使用升压药与使用任意升压药的有效性; (6)除颤难以纠正的室颤或无脉室速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效果;(7)除颤的最佳能量。 1.3心脏骤停后处理 (1)采用目标体温管理策略;(2)采用目标PaO2策略;(3)采用目标PaCO2策略;(4)采用静脉液体、强心药和(或)升压药维持目标灌注的措施;(5)采用脑电图以精确预测预后;(6)采用任意心脏骤停后因素精确预测预后。 2 心脏骤停前处理的更新 2.1医疗应急团队/快速反应团队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 南》(二)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CHC)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家研讨会(查看解读一)。 全国各地的高委会专家第一时间研究了美国2017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期评述专家为: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副主委李玉明教授、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委员张新军教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述评。 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 诊断高血压指南的标准前移,即≥130/80 mmHg 基于美国10年来(2007-2017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13.7%,接受药物治疗的仅增加了1.9%(34.2%~36.2%/10年)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也基于一些重要的研究,例如SPRINT研究和JAMA的meta分析,

鉴于美国患病人数与治疗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诊断目标的前移,以及早期血压管理对美国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药物治疗理念 以10年风险>10%+ 血压≥130/80 mmHg可以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而前面任何一种状况(仅10年风险>10%或者血压≥130/80 mmHg且<140/90 mmHg)都是以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而不必强调药物治疗。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美国指南的这种血压分级理念和治疗理念适合中国吗?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1)要看中国目前有多少血压在≥130/80~140/90 mmHg的人群(2)在这样的人群中,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有多少? (3)目前的我国的生话方式干预的结果可以使多少人达到血压下降5%~10%的效果 (4)中国目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线性关系是什么?血压高直接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升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有关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能力评估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关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的临床能力评估 Ⅰ.绪言 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权限许可是医疗机构维护卫生质量的基本机制。卫生组织授权联合委员会要求连续的临床工作人员权限许可,以申请者的评估为基础而非医学工作细则中的专业标准。内科医生自身也负责确认构成专业能力的标准及相应地评估其同事的工作。但是,对内科医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评估过程通常受限于评估者自身的知识及汲取正确信息的能力,由于需要权限许可的高度专业操作的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ACC/AHA/AIP/ASIM关于临床能力的工作组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形成建议,这些建议为实现和维持特定心血管设备、操作或技术的充分应用提供必要的认识性的和技术性的技能。这些文件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证据,则专家的意见用于形成建议。 这些文件不包含特定设备的适应证或禁忌证。建议用于帮助那些判断心血管卫生关怀提供者能力的人,这些提供者包括初次执业者和(或)已执业者及经历定期专业性检验审查的执业者。能力评估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所以单一建议并不是完备的或适合于判定所有能力。 ACC/AHA/AIP-ASIM工作组尽其努力避免任何现存的或潜在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可能由外部关系或ACC/AHA写作委员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引起,尤其是所有写作委员会成员被要求提供各种与现实或潜在利益冲突的关系的公开评价。这些变化被写作委员会评估并且变化出现后会被刷新。 Ⅱ.引言 A.委员会的组织和证据回顾 本文件是1995年ACP/ACC/AHA心电学临床能力评估的修订版。写作委员会由2名ACC及2名AHA心电学知名专家组成,既代表学术部门也代表私人执业部门。文件由2名ACC提名的评估官员,3名AHA、ACC临床心电生理委员会、临床心脏病学委员会心电学和心律失常分会提名的评估官员,和写作委员会提名的16位具备资格的评审人员评估。2001年8月3日,由ACC评议委员会和AHA科学顾问及协作委员会批准出版。本文件是目前通行的,除非工作组修订或从分发中撤回。另外国际Holter 和无创心电学协会官方委员会也正式认可本文件。 B.临床能力评估的目的 该能力评估是ACC和AHA发展的一系列评估之一,用以评估内科医生在特定操作基础方面的能力。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充分阅读与解释所需的最基本的教育、培训、经历及必要的有认识力的技术被具体说明。这些最基本的培训和经历的能力建议是在宽泛意上说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对施行于患者的在少见诊断或标准操作的罕见变异的专业性检验,还要求另外的经历或培训。所以即使有较好能力的执业者偶而也会咨询有专业兴趣、经历或能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2015版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报告docx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2015版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报告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马丽媛,陈伟伟 2014年12月17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美国心脏协会(AHA)对心脏病和卒中的数据统计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730万人,其中低、中收入国家占据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0%,且男女比例接近。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2360万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这份统计数据更新是由塔夫茨大学的DariushMozaffarian博士和其他AHA统计委员会成员共同完成的。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已经下降,但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美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为229.6/10万,其中男性为275.7/10万,女性为192.3/10万。与2001年相比,2011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0.8%,在这10年期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实际人数平均每年下降15.5%。2011年有78.7万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每天2100人,每40秒一名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病。2011年,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1.3%,CVD死亡人数为786 641,占所有死亡疾病的1/3(786641/2515458)。心脏疾病是美国和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 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不同性别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数据来源于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2009-2012,数据包括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和高血压)

美国2011心血管疾病死因构成百分比 2000-2011年,美国人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

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其他重要数据: 脑卒中:美国20岁或以上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6%,脑卒中患病人数为660万。每年,有79.5万的美国人新发或复发脑卒中,其中脑卒中复发18.5万。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占80%,出血性占10%。与2001年相比,2011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35.1%,在这10年期间,死于脑卒中的实际人数平均每年下降21.2%。脑卒中是美国第四大死亡原因,每年造成12.9万人死亡,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名美国人死于脑卒中,占所有死亡的1/20。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新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原发性高血压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 1.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特殊高血压 (1). 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明显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可以有血压明显

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 (2). 难治性高血压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 3.高血压水平分级 (1).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3).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若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4.简化的高血压危险分层 (1). 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 ①. 危险因素指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 ②. 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 ③. 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存在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发的临床疾

美国心脏病学会PAD诊疗指南概述

美国心脏病学会PAD诊疗指南概述 PAD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 PAD后果严重,包括间歇性跛行、截肢、腹主动脉瘤破裂、严重的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MI)、卒中和心性死亡发生率也增加。但病程进展隐匿,长时间可能没有临床症状,只有通过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才能够检测出(如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晚期才表现为肢体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症状。 由于PAD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医师在诊治患者时应注意询问和观察患者有无PAD表现。PAD表现包括行走时下肢无力或活动受限,足和腿部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直立或斜躺时局限于足或腿部的静息性疼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降低,直系亲属腹主动脉瘤病史。 体检时应注意:①患者双上肢血压是否对称,②颈动脉是否存在杂音,③腹部、腰胁部和股动脉处听诊是否有杂音,④估计腹主动脉的搏动和最大直径,⑤触摸肱动脉、挠动脉、尺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有无搏动异常,⑥采用Allen试验判断手部血流灌注,⑦检查足部皮肤的颜色、有无破溃和溃疡,⑧远端肢体的体毛消失、营养不良和指趾甲肥厚等表现支持患者存在严重PAD。 下肢PAD 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下肢PAD的主要原因。下肢PAD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危险增加。下肢PAD患者中仅10%~30%有间歇性跛行症状。大部分下肢PAD患者并没有可以被识别的肢体缺血症状,这部分人群可定义为无症状人群。虽然这部分患者没有典型症状,但是能够检测到动脉功能异常,发生心血管缺血性事件的风险增加。需要注意,无症状的下肢PA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有症状的下肢PAD患者相似。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发生率都非常高,所以无论其症状是否典型,下肢PAD患者发生MI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 对于无症状的下肢PAD患者的处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节段压力测定、双功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血管造影,能够提供改善预后的附加信息。同样,对这些患者也没有证据表明血管成形术治疗能改善肢体的功能或缓解症状。没有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下肢PAD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改善下肢功能作用的相对获益也没有证据。对这些患者应强调积极纠正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如在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指南中都将下肢PAD列为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下肢PAD为冠心病的等危证,治疗目标是降低风险,各方面的治疗达标。 2. 虽然间歇性跛行或体检发现动脉搏动缺失或显著减弱提示下肢PAD,但 检查踝臂指数(ABI)常用于筛查下肢PAD。ABI<0.90诊断下肢PAD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5%。引起静息痛或溃疡的严重下肢PAD的ABI常小于0.40。 3. 下肢P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一项其他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年龄在50~69岁之间有吸烟史或糖尿病,年龄在70岁以上,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协会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协会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2017年5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联合发表了2017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该指南在2013年ACC/AHA心衰管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主要对心衰生物标志物、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的新型药物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治疗、重要合并症处理及心衰预防进行更新[1]。其中HFrEF新型药物治疗指南更新部分已于2016年5月发布[2]。指南仍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指南导向的心衰评估和管理(guideline-directe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GDEM),即对患者的诊治应根据心衰指南中的I类推荐,指南更新的要点如下: 一、生物标志物推荐 血浆利钠肽(NT-ProBNP或BNP)可用于心衰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价的多个环节。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应用钠尿肽进行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心衰发生,故指南推荐对心衰高危人群(心衰A期)使用利钠肽进行早期筛查,然后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进行GDMT 早期干预,可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收缩性或舒张性)或新发心衰(IIa,B-R)。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利钠肽检测,以诊断或排除心衰(I,A);慢性心衰患者推荐使用利钠肽进行预后评估或额外风险分层(I,A);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入院时利钠肽和/或心脏肌钙蛋白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估

(I,A);心衰患者在出院前的利尿钠肽水平有助于判断出院后患者预后(IIa,B-NR)。其他生物标志物(例如心肌损伤或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可溶性ST2受体, galectin-3, 高敏心脏肌钙蛋白)也有助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IIb,B-NR)。 利钠肽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除心衰患者中升高,其他心脏情况中(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心房颤动、心肌炎等)以及一些非心血管情况也会引起升高,临床使用时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 二、HF-REF心衰药物治疗更新 新指南对有症状的慢性HF-REF患者的治疗步骤有了更清楚的推荐(见图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长期的过度激活在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阻断RAAS 的药物目前已然成为了心衰治疗的基石。基于最新的随机临床试验,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valsartan/sacubitril]和伊伐布雷定治疗能够给HF-REF患者带来获益。指南推荐RA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ARB)、ARNI]联合β阻滞剂(部分患者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可降低HF-REF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I类推荐,其中ACEI/ARBs/ARNI的证据水平分别为A/A/B-R。对于慢性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II或III级的HF-REF患者,如果能耐受ACEI或ARB治疗,建议更换为ARNI以进一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无并发症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 (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如能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 120/80mmHg以下。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收缩压达标。

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ICD:10-I10xx02)或难治性高血压(ICD:10-I10xx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发病年龄小于30岁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2)血压升高的幅度大,通常≥180/110mmHg; (3)血压难以控制,使用三联降压药(包括利尿剂)观察1个月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60mmHg和(或)DBP≥100mmHg,或动态血压平均血压SBP≥140mm Hg 和(或)DBP≥90 mm Hg; (4)常用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 (5)血压波动幅度较大; (6)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尤其是伴有头痛、面色苍白、心悸和大汗者; (7)坚持服药血压控制良好基础上血压突然变得难以控制;

(8)两侧上肢血压不对称或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者; (9)体格检查可闻及腹部肾动脉杂音; (10)自发性低钾血症,尤其是严重的顽固性低钾血症,且在排除利尿剂、腹泻、进食差等原因后常规补钾效果不佳;(11)服用ACEI/ARB后血清肌酐明显升高; (12)与左心功能不匹配的发作性肺水肿,尤其是夜间发作多见; (13)单侧肾脏萎缩或高血压并两肾大小不对称; (14)高血压伴有特殊体貌特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等;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分计日夜尿量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eGFR或肌酐清除率、电解质、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 (4)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低钾血症者:测24小时尿钾; (6)测四肢血压 (7)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

高血压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 (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如能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收缩压达标。 2.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心血管总体危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2)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立即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3)药物治疗:①钙拮抗剂: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短效制剂硝苯地片、尼群地平。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④利尿剂(噻嗪类):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氨苯蝶啶、吲达帕胺。⑤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⑥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⑦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口服常释剂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口服常释剂型、珍菊降压片。新型复方制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六)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基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尿酸、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踝肱动脉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眼底检查。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NT-proBNP脑钠素、心肌酶三联、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钾。(2)头颅CT、肾脏、肾上腺、颈动脉和肾动脉超声、CT、MRI。 (八)出院标准 1.血压达标。 2.症状改善。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

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高血压临床路径

原发性咼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 ICD10 : 110 11 ) 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版)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 1. 症状: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发病隐匿,初期症状少,进展缓慢,多为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常见症状为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醒、易激动等等。 2. 体征:血压升高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主要依据。指南标准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 , 2, 3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轻度) 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 ;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 ,舒张压100~109 mmHg ,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3.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版):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对人体造成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本身外,还取决于其它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 烟、高血脂、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V 50岁),指南根据患者血压水 平、危险因素、心脏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很高危险组。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上述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器官受损及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 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1.1. 减重。 1.2. 采用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 1.3. 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1.4. 保持平衡心理。 1.5. 其它方面:戒烟。 2. 药物治疗 2.降压药物: (1)利尿药: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托拉噻米、氨苯蝶啶。 (2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3)阻滞剂:美托洛尔、索他洛尔、普萘洛尔、比索洛尔等。 (4)-阻滞剂:卡维地洛等。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 培哚普利等。 (6)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缬沙坦,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等。 (7)钙拮抗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尼群地平、拉西地平、贝尼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尼莫地平等。 (8)阻滞剂:多沙唑嗪、酚妥拉明、哌唑嗪、特拉唑嗪、阿夫唑嗪、乌拉地尔等。

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

1、高血压门诊治疗临床路径 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 一、高血压门诊诊疗流程 (一)适用对象(ICD-I10.X02): 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低危、中危组)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1、既往住院病史。 2、一周内连续非同日三次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三次测坐位血压都高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3、CT或MRI排除脑梗、出血、占位等。 (三)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需要住院或并发症需要处理的在门诊无法治疗。 (五)门诊检查项目。 与疾病相关的检查项目:血脂,颅内多普勒血流图。 必须的姜茶项目:心电图,血糖,肝功能,肾功能。

(六)治疗常规 1、改善生活行为: (1)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5。 (2)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6g为宜。 (3)戒烟、限制饮酒。 (4)增加运动。 2、药物降压: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 (2)β-阻滞剂:β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80次/分)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常用的有美托洛尔。 (3)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制剂,例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2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 5-10mg,每日1次;拉西地平4-6mg,每日1次;维拉帕米缓释片120-240mg,每日1次。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普通片10mg,每日2-3次;慎用硝苯地平速效胶囊。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 级预防指南 摘要 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019年3月,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9一级预防指南)发布[1],该指南除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一、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概要

2019一级预防指南不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还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学因素。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2)基于团队的护理方法是预防CVD的有效策略。(3)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4)对于40~75岁成年人应进行10年ASCVD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增加了风险增强因素,指导被选定的个人进行预防干预决策。(5)所有成年人都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动物蛋白(瘦肉、鱼),尽量少吃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6)建议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减重。(7)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8)对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改善血糖控制。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一线治疗药物,其次考虑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9)评估门诊每位成年人的吸烟情况,并且强烈建议和指导吸烟者戒烟。(10)因为缺乏净获益,阿司匹林在ASCVD一级预防中应慎用。(11)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4.9 mmol/L或≥190 mg/dl)患者、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经临床风险评估确定有明确ASCVD风险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12)建议对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对于需药物治疗者,其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应<130/80 mmHg(1 mmHg=0.133 kPa)。(13)有限医疗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考虑。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_

under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reduces liv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during partial hepatectomy in pigs [J ].Surgery ,2003,134(5):806-817. [26]Choi S ,Noh J ,Hirose R,et al.Mild hypothermia provides significant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livers of obese and lean rats [J ].Ann Surg ,2005,241(3):470-476. [27]Stefanutti G ,Pierro A ,Parkinson EJ ,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as a rescue therapy against intestin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rat [ J ].Crit Care Med ,2008,36(5):1564-1572.[28]Han Y ,Song ZJ ,Tong CY ,et al.Effects of hypothermia on the liver in a swine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J ].World J Emerg Med ,2013,4(4):298-303. [29]Lee JH ,Kim K ,Jo YH ,et a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ttenuates liver injury in polymicrobial sepsis model of rats via Akt survival pathway [J ].J Surg Res ,2013,181(1):114-120. [30]Zhang XD ,Zhou WH ,Shao XM ,et al.Effects of hypothermia on digestive system function in neonates after birth asphyxia [J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2003,3(3):172-173.(in Chinese ) 张旭东,周文浩,邵肖梅,等.亚低温治疗对窒息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3(3):172-173. [31]Polderman KH.Mechanisms of action ,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of hypothermia [J ].Crit Care Med ,2009,37(7Suppl ):S186-202. [32]Ura H ,Asai Y ,Mori K ,et al.Total necrosis of the pancreas and renal cortex secondary to hypothermia therapy [J ].J Trauma ,2002,52(5):987-989. [33]Wang X ,Jiang W ,Zhao G ,et al.Mild hypothermia protects against Sodium taurocholate (Na Tc )-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 with adverse effects on serum cytokines [J ].Pancreas , 2005,30(4):e80-86. [34]Matsuoka K ,Ueno T ,Morita K ,et al.Effects of moderate hypothermia 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 rat model of caerulein -induced pancreatitis [J ].Pancreas ,2003,26(1):e12-17. [35]Fujimoto K ,Fujita M ,Tsuruta R,et al.Early induction of moderate hypothermia suppresses systemic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n rats with caerulein -induced pancreatitis and endotoxemia [J ].Pancreas ,2008,37(2):176-181. [36]Foulis AK.Morpholog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ccidental hypothermia and acute pancreatitis [J ].J Clin Pathol ,1982,35(11):1244-1248. [37]Maclean D ,Murison J ,Griffiths PD.Acute pancreatitis and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accidental hypothermia and hypothermic myxoedema [J ].Br Med J ,1973,4(5895):757-761. [38]Hirano T ,Manabe T ,Imanishi K ,et al.Direct surface cooling of the exocrine pancreas in the rat [J ].Br J Surg ,1992,79(8):803-806. (收稿日期:2015-05-28;修回日期:2015-09-20) (本文编辑:吴立波)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 )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本次更新共包括执行摘要、证据评价与利益冲突管理、伦理学问题、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基本生命支持)、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等15部分文件。现摘录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基本生命支持)要点如下: (1)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 (2)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 (3)由多名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采用单一施救者依次完成(例如由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利用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 (4)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5)按压频率改为100 120次/min 。 (6)按压深度(成人)改为至少5cm 而不超过6cm 。 (7)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部。 (8)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 (9)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使用被动通气技术。(10)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建议简化为10次/min 。 (摘自“医脉通”网站) · 909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