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中学教育心理考试试题精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D 2.A 3.C 4.A 5.C6.B 7.D 8.A 9.D 10.D11.A 12.C 13.C 14.C 15.D16.C 17.C 18.C 19.C 20.B21.B 22.D. 23.C 24.D 25.A.26.C 27.D 28.C 29.D 30.B31.C 32.A 33.B 34.C 35.A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8.(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9.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一项是( )。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情感表象10.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1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一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一错误1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1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4.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2023年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2.5 分,共 100分)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是()、()、()、()和()。
2、班杜拉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归因方式。
3、(2006年10月)()一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
4、(2008年10月)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它在学校教育中居于()地位。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发生了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这一效应称为()。
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和()三个阶段。
8、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
9、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疗法矫正,可采用()法来治疗失眠。
10、)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12、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13、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程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4、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15、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2009年,云南)1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1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18、(2010年,山东)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看,经历了()、()、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19、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50题)1、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洛克的A.白板说B.复演论C.成熟论D.同化说【答案】 A2、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B.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答案】 D3、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成熟B.物理环境C.社会环境D.教学【答案】 D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
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C.学校的产生D.教育制度的建立【答案】 C5、患者男。
60岁,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现低热、腹胀、腹痛、腹泻,呈黄色蛋花样稀便,临床疑似伪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志贺菌属B.大肠埃希菌C.艰难梭菌D.副溶血弧菌E.变形杆菌【答案】 C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 D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B.上好课C.抓好课后教导工作D.搞好教学评价【答案】 B8、镁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A.蛋白质B.红细胞C.胆红素D.酮体E.白细胞【答案】 B9、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A.布置课外作业B.讲授新教材C.检查复习D.巩固新教材【答案】 B10、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是在()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D.完善时期【答案】 D11、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模式【答案】 A12、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A.人格形象B.文化形象C.道德形象D.园丁形象【答案】 C13、技能是一种()。
A.智力B.能力C.才能D.活动方式【答案】 D14、儿童中心论的代表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 D15、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答案】 D2、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德鲁克【答案】 D3、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下列辨别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A.言语联结B.信号C.连锁D.概念【答案】 D4、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答案】 C5、首先提倡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 B6、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A.人格形象B.文化形象C.道德形象D.园丁形象【答案】 C7、道德过程的基本因素中,关键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A8、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赫尔巴特D.培根【答案】 C9、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兴趣小组B.社会实践C.课外活动D.教学【答案】 D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国家的出现B.阶级的分化C.学校的产生D.文字的出现【答案】 B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 A12、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国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论专著是()。
A.凯洛夫《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刘佛年《教育学》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答案】 A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答案】 D14、教师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 ) 的行为。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
A、以学生为本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C、给学生以安全感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答案】A【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以学生为本”。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点。
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答案】D()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B、思考C、创造D、生殖【答案】D【解析】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4、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班杜拉【答案】A()5、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这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生产性D、永恒性【答案】C【解析】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性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故正确答案为C。
@jin()6、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患者女,25岁。
阵发性头痛1年,体位改变时促发症状发生。
血压180/140mmHg,无高血压家族史。
怀疑为嗜铬细胞瘤。
实验室检查应主要检查()。
A.血清谷丙转氨酶B.血或尿液儿茶酚胺C.血清丙酮酸D.尿液淀粉酶E.血清淀粉酶【答案】 B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为中心。
A.劳动B.科研C.教学D.社会服务【答案】 C3、学习质量与热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答案】 D4、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答案】 B5、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下列辨别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A.言语联结B.信号C.连锁D.概念【答案】 D6、精液排出后可自行液化,是由于精液中存在()。
A.a-葡糖苷酶B.蛋白分解酶C.凝固蛋白酶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E.乳酸脱氢酶【答案】 B7、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教科书【答案】 B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型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答案】 B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文化D.学校的制度文化【答案】 A10、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答案】 C11、奠定了班级理论基础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埃拉斯莫斯【答案】 A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答案】 C13、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班级B.年段C.学习小组D.个体【答案】 A14、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废除教科书、废除学科划分,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内容的教学改革,称为()。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全国通用试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全国通用试题单选题(共60题)1、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A.布置课外作业B.讲授新教材C.检查复习D.巩固新教材【答案】 B2、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
A.熟悉教材B.以多种形式创造问题情境并贯穿始终C.实施启发式教学D.了解学生【答案】 C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B.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集体C.班级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D.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答案】 B4、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知识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C.培养学生品德D.关注个性发展【答案】 A5、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
A.政治素质教育B.身体素质教育C.道德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答案】 C6、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的要点包括A.学习的主体是教师B.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小组C.学习的主体是课程D.广泛采用指导性教育方法【答案】 B7、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C8、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A.教育阶级性的弱化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C.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D.教育的国际化非常明显【答案】 B9、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
可是冬天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
所以,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答案】 C10、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是()。
A.自由水清除率B.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C.内生肌酐清除率D.酚红排泄试验E.氯化铵负荷试验【答案】 C11、问题解决的第三个阶段()A.发现问题B.提出假设C.理解问题D.检验假设【答案】 B12、“解释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这一工作内容属于CIPP 评价模式四个步骤中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B.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机构内心理活动的学科。
C.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D.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大学教育心理问题的学科。
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B. 教师的教学方法C. 学生的智力发展D. 教室环境的布置答案:B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关系的学科。
答案:教育,心理2.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________、记忆、思维等方面。
答案:感知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有多方面的应用。
首先,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学校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矛盾,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为学校制定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四、论述题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
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3.方老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好几所学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4.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他这种行为属于()。
A.自我认识B.自我反省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5.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联结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6.在英语学习中,某同学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这种现象属于()。
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7.学生在遇到有多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时,有些人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沉思型8.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
A.总括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组合学习9.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属于()。
A.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论B.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11.一般对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这体现的是()。
A.正迁移B.水平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12.“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的西方谚语说明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做到()。
A.遵循发展性原则B.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C.尊重整体性发展原则D.尊重因材施辅原则13.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策略。
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组块14.研究表明,学生的座次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无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无实质性影响15.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C.界定含糊D.无固定答案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道德认识2.练习曲线3.性别刻板4.心理调适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制约能力发展的因素。
2.简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矛盾并说明如何教育。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4.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小明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入初中时的入学考试中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
这给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2.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而且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2.D[解析]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
3.C[解析]描述性研究指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描述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实验研究指在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特定的实验处理,并分析处理效果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实验、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
4.D[解析]自我调控指对自己的管理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5.D[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法等。
6.B [解析]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借助泛化,学生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以扩大学习范围,但有时会引起学习的不精确。
7.D[解析]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独立型则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冲动型指尚未搞清问题要求时就对问题进行解答,沉思型则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8.C [解析]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
上位学习又叫总括学习,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组合学习指新信息与原有观念之间只可能产生一般的某种组合关系。
9.D[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并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继而出现新的假设。
10.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情境来划分的。
11.C[解析]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属于上下位关系。
12.B[解析]这句话意思是说心理辅导者不应主观地指导学生“做什么”或“怎么做”,而应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导他认识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尊重其人格与主体性。
13.D[解析]组块编码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14.A[解析]学生的座次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
15.A[解析]目的明确、个体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问题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道德认识: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认识。
2.练习曲线: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用曲线表示,这种图形称为练习曲线。
3.性别刻板:这种现象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征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4.心理调适: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应状态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遗传。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但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人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把可能转变为现实。
(2)环境和教育。
个体从遗传中所获得的潜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应该取决于环境的作用。
(3)实践活动。
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
2.[参考答案](1)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依附性的矛盾。
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同时与父母形成适当的亲密程度。
(2)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教育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其认识深度,扩大认识范围。
(3)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
教育方面,为学生讲解性知识,通过一些具体渠道让学生觉得性并不神秘,同时讲解有关性方面的法律规定。
3.[参考答案]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练习与技能进步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
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4.[参考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①记忆术,包括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语义联想法;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⑥联系实际等。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1)及时复习。
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地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
分散复习是相对集中复习而言的。
相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如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是一种适应性障碍。
(2)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不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而之前又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可以说是学习的佼佼者,当考试失败后,因为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3)小明要走出困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使他正视考试的失败,勇于面对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
具体措施有: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其次,要让他适应环境。
遇到新环境、新情况或遭遇挫折时,学生都会做出。
本能的适应努力,这时只要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充分理解和宽容,以更积极和更耐心的态度加以疏导,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充分表达其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或事前能够给予他一定的心理准备,都会使他降低心理应激强度,增强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