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2.5 分,共 100分)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是()、()、()、()和()。
2、班杜拉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归因方式。
3、(2006年10月)()一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
4、(2008年10月)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它在学校教育中居于()地位。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发生了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这一效应称为()。
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和()三个阶段。
8、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
9、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疗法矫正,可采用()法来治疗失眠。
10、)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12、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13、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程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4、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15、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2009年,云南)1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1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18、(2010年,山东)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看,经历了()、()、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19、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50题)1、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洛克的A.白板说B.复演论C.成熟论D.同化说【答案】 A2、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B.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答案】 D3、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成熟B.物理环境C.社会环境D.教学【答案】 D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
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C.学校的产生D.教育制度的建立【答案】 C5、患者男。
60岁,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现低热、腹胀、腹痛、腹泻,呈黄色蛋花样稀便,临床疑似伪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志贺菌属B.大肠埃希菌C.艰难梭菌D.副溶血弧菌E.变形杆菌【答案】 C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 D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B.上好课C.抓好课后教导工作D.搞好教学评价【答案】 B8、镁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A.蛋白质B.红细胞C.胆红素D.酮体E.白细胞【答案】 B9、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A.布置课外作业B.讲授新教材C.检查复习D.巩固新教材【答案】 B10、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是在()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D.完善时期【答案】 D11、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模式【答案】 A12、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A.人格形象B.文化形象C.道德形象D.园丁形象【答案】 C13、技能是一种()。
A.智力B.能力C.才能D.活动方式【答案】 D14、儿童中心论的代表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 D15、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答案】 D2、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德鲁克【答案】 D3、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下列辨别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A.言语联结B.信号C.连锁D.概念【答案】 D4、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答案】 C5、首先提倡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 B6、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A.人格形象B.文化形象C.道德形象D.园丁形象【答案】 C7、道德过程的基本因素中,关键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A8、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赫尔巴特D.培根【答案】 C9、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兴趣小组B.社会实践C.课外活动D.教学【答案】 D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国家的出现B.阶级的分化C.学校的产生D.文字的出现【答案】 B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 A12、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国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论专著是()。
A.凯洛夫《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刘佛年《教育学》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答案】 A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答案】 D14、教师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 ) 的行为。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测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
A、以学生为本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C、给学生以安全感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答案】A【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以学生为本”。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点。
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答案】D()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B、思考C、创造D、生殖【答案】D【解析】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4、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班杜拉【答案】A()5、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这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生产性D、永恒性【答案】C【解析】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性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故正确答案为C。
@jin()6、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1、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章具体内容属于()。
A.推测与假设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头脑风暴法D.发散思维训练【答案】 A2、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学习策略【答案】 A3、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教师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开门见山式B.实验式C.导入式D.迂回曲折式【答案】 C4、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与阶段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整体性【答案】 A5、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C.上行下效D.吃一堑长一智【答案】 A6、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校园文化B.教师文化C.制度文化D.校风文化【答案】 C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答案】 D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型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答案】 B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 世纪()。
A.50 年代B.60 年代C.70 年代D.80 年代【答案】 B1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
A.IgGB.IgMC.IgED.IgDE.IgA【答案】 A11、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A.知识B.元认知C.监控D.评价【答案】 B12、流式细胞仪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B.IgG测定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D.T细胞亚群测定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答案】 D13、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阶梯型学制【答案】 C14、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兹和对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B.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机构内心理活动的学科。
C.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D.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大学教育心理问题的学科。
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B. 教师的教学方法C. 学生的智力发展D. 教室环境的布置答案:B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关系的学科。
答案:教育,心理2.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________、记忆、思维等方面。
答案:感知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有多方面的应用。
首先,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学校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矛盾,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为学校制定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四、论述题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属于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的是()。
A.明显视乳头水肿者B.有脑膜刺激症状者C.有脑疝先兆者D.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E.穿刺局部皮肤有炎症者【答案】 B2、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立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是()A.价值性教育目的B.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C.功用性教育目的D.发展性教育目的【答案】 B3、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 C4、1942年,罗杰斯在他的著作()中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A.《咨询与心理治疗》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C.《发展性咨询》D.《学生指导技术》【答案】 A5、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D.认知心理学【答案】 C6、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答案】 C7、患者男,30岁。
发热待查,需要做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检查。
除了常用的免疫比浊法外,在基层医院还需使用下列何种方法检测?()A.化学发光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放射免疫试验D.单向扩散试验E.直接凝集试验【答案】 D8、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外部因素是()。
A.学生掌握的方法B.学生的学习经验C.学生的学习积极性D.学习内容【答案】 D9、患者女,40岁。
因半年来体重下降20多斤而就诊。
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无心慌,气短,多汗,怕热,烦躁。
既往体健。
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
查体:T36℃,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7.6×109/L,PLT267×109/L。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B. 心理现象C. 教育与心理现象的相互作用D. 教育方法答案:C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至11岁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下列哪一项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4. 学习风格理论中,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是指什么?A. 学习环境的偏好B. 学习材料的偏好C. 学习方法的偏好D. 学习动机的偏好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学习策略?A. 复述B. 精加工C. 组织D. 被动接受答案:D二、填空题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学习者及其学习过程7.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发生在_________。
答案: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_________。
答案:建立自我认同9.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_________。
答案:外在动机10.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_________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主动性三、简答题1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现,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 描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第一水平是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以及工具性相对主义定向阶段;第二水平是习俗水平,包括人际和谐和一致性定向阶段以及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第三水平是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2.下列概念中, (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B.顺应C.图式D.反射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 )。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 (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C )。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D.加涅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C )。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B )。
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描述性测验D.团体测验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C )。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D )。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一反应联结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C )。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C )。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C )。
A.斯金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18.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D )A.攻击性行为 B.亲社会行为C.性别角色的获得D.观察能力19.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C )。
A.吃饭穿衣B.漫无目的的幻想C.猜谜语D.回忆电话号码2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 )。
A.行为改变法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D.运动改变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25个题空,每空1分,共25分)1.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2.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3.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4.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结构,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重要性。
6.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7.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8.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2.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
13.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17.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8.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9.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20.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对学习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
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2)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
但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而只是导致了行为潜能上的变化或者思维上的变化,也可视为发生了学习。
(3)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
(4)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它不仅是人类具有的;而且在动物之间也存在学习;它不仅指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指态度、行为准则的学习,还包括从出生一直持续终身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2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的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其基本规律包括以下两方面:(1)习得律与消退律。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
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
23.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1)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
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3)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4.请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并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侧重点不同。
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第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
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
第三,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
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第四,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
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
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主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
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那么要耗费很长时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
第二,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做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可以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正确地认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①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综合使用。
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中的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