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合集下载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标题:脉搏的评估与护理引言概述: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通过评估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确的脉搏评估与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正确评估脉搏的方法1.1 触摸脉搏部位:常用的脉搏检测部位有动脉搏动、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

1.2 计算脉搏的频率:脉搏频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护士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计算脉搏的次数,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

1.3 观察脉搏的节律:正常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律,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注意观察脉搏的规律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脉搏异常的识别与处理2.1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率异常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脉搏弱或消失:脉搏弱或消失可能是循环系统功能受损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处理,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

2.3 脉搏不规则:脉搏不规则可能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发现并向医生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三、脉搏护理的重要性3.1 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正确的脉搏评估与护理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保障患者的健康。

3.2 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 促进患者康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正确的脉搏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技能4.1 熟练掌握脉搏评估技巧: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脉搏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评估患者的脉搏情况。

4.2 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4.3 与医疗团队合作:护理人员在脉搏护理中应该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护理学基础知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1)成人脉率大于100次/分。

(2)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3)体温每升高1℃,脉率约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2.心动过缓
(1)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

(2)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等。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
(1)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2)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
(1)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2)常见于:心房颤动者。

三、强弱异常
1.洪脉:
(1)脉压增大时,脉搏强而大。

(2)常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细脉:
(1)脉搏弱而小,扪之如细丝,又称丝脉。

(2)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

3.交替脉:
(1)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

(2)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水冲脉:
(1)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2)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5.奇脉:
(1)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2)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3)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

生命体征改变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改变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改变护理措施引言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的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当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命体征改变护理措施的原则和方法。

1. 体温改变的护理措施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身体正在经历一些不正常的生理或病理变化。

下面是针对体温改变的一些常见护理措施:•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冷敷、冷水擦浴等。

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水分摄入和排出情况,保持水平衡。

•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应给予保温措施,如给予暖剂、加厚被子等。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避免发生冻伤或低体温症。

•定期监测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或直肠等途径测量体温。

在监测体温时,要注意使用清洁的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

2. 脉搏改变的护理措施脉搏是心脏收缩和血液流动的结果,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情况和血液循环的速度。

当脉搏出现异常变化时,可能表明心脏或循环系统存在问题。

下面是针对脉搏改变的一些常见护理措施:•对于脉搏过快或过慢的患者,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脉搏过快的患者,可以给予心脏抑制剂来减慢心率;对于脉搏过慢的患者,可以给予心脏刺激剂来增加心率。

•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等。

在观察脉搏时,可以采用手动测量或使用电子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注重患者的休息和减轻身体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进一步影响脉搏的正常变化。

3. 呼吸改变的护理措施呼吸是人体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方式,它反映了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功能情况。

当呼吸出现异常变化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身体问题。

下面是针对呼吸改变的一些常见护理措施:•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保持通气道通畅,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吸氧设备和方法。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脉搏的观察及护理内容提要:理论知识一、正常脉搏与生理变化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技能操作脉搏测量法一、正常脉搏与生理性变化1.概念在每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此引起动脉管壁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pulse,P)。

2.脉搏的产生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和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

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泵入主动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脉壁随之扩张;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

脉搏搏动沿动脉管壁向小动脉传播,所以可用手指在体表触及。

3.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1)脉率(pulse rate) 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脉率为60~100 次/min。

正常情况下,脉率等于心率。

脉率随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波动。

(2)脉律(pulse rhythm) 指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搏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但正常小儿、青年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会发生与呼吸周期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

(3)脉搏的强弱指血流冲击血管壁所产生力量的大小程度。

正常情况下每搏强弱相同。

脉搏的强弱与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脉压及动脉壁的弹性有关。

(4)动脉壁的情况触诊时正常动脉管壁光滑、柔软,富有弹性。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1.异常脉搏的评估,见表1。

表1 异常脉搏的评估分类名称表现举例脉率异常速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疼痛等患者缓脉成人脉率少于60 次/min 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患者节律异常间歇脉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正常人精神兴奋、过度劳累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心房纤颤强弱异常洪脉脉搏强大而有力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丝脉脉搏细弱无力,触之如细丝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及全身衰竭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如潮水冲涌,急促有力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奇脉在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而在呼气终末时增强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动脉壁异常动脉硬化用手指按压正常脉搏,若远端动脉管能触及动脉粥样硬化2.异常脉搏的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等及其他生命体征;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对安置起搏器病人做好相应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异 常时的护理
2020/6/29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 1、脉率异常 • ①心动过速 成人超过100次/分钟,见于发
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 ②心动过缓 成人超过60次/分钟,见于颅内
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 等。
2020/6/29
• 2、节律异常
• ① 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 ,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中有 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常见于各种器质 性心脏病。
•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18次 /分;可因年龄、性别、活动、情绪不同出 现变化。
2020/6/29
(二)异常呼吸的观察
• 1、频率异常
• ① 呼吸过速 呼吸频率>24次/分,见于 发热,疼痛,甲亢等
• ② 呼吸过缓 呼吸频率<10次/分,见于 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②间断呼吸 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常发生在临终前。
2020/6/29
• 4、声音异常
• ① 蝉鸣样呼吸 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 似蝉鸣样音响。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 异物等。
• 产生机制: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 吸入发生困难。
• ② 鼾声呼吸 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 声。
• 产生机制: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 的分泌物积蓄所致。
2020/6/29
• 2、深度异常
• ①深度呼吸 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 ②浅快呼吸 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呼吸,有 时呈叹息样。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肺疾患、 休克病人,也可见于濒死病人。
2020/6/29
• 3、节律异常

异常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

异常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

10月份护理部应知应会内容一、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 37.3~38.0℃中等热: 38.1~39.0℃高热: 39.1~41.0℃超高热: 41.0℃以上2.发热过程(1)体温上升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严重者有寒战。

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

如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常伴有寒战称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等;如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无明显寒战称渐升,多见于伤寒等。

(2)发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3)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

退热有骤退和渐退两种形式。

骤退时由于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应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

渐退时体温逐渐下降,在2-3日内恢复正常水平,体温下降后疾病症状也随之消退。

3.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性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规律地交替出现。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4.高热患者的护理(1)观察病情: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日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水平3天后,改为每日1次。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成人脉率<60 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
导阻滞、状腺功能减退、 阻塞性黄疸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 2、脉律异常
● 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 二联律(bigeminy):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提前收缩 ● 三联律(trigeminy):每隔二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提前收缩 ● 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二)异常脉搏的护理 ●(1)观察病情:观察患者的脉率、脉律、强弱及动脉壁情况,
并观察患者的相关症状。 ●(2)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降低机体耗氧
量。 ●(3)给氧: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氧疗。 ●(4)急救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物。 ●(5)健康教育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3、脉搏的强弱异常
●(1)洪脉(full pulse):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动脉阻力较小, 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洪脉多见 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细脉(small pulse)或丝脉(thready pulse):当心输 出量减少,外周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弱而小, 扪之如细丝,称细脉。细脉多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 主动脉瓣狭窄等。
三、脉搏的测量
测量脉搏的方法
【注意事项】 ●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为拇指动脉搏动较强,易于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 (2)测脉搏前如患者有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等活动,应安静休息
20~30 min再测。 ● (3)为偏瘫患者测脉搏时,应选择健侧肢体。 ●(4)异常脉搏应测量1 min,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波动1 min。

脉搏评估

脉搏评估
• 年龄 :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到老年时轻 度增加,新生儿、幼儿脉搏较快
• 性别:女性稍快于男性,相差5次/分钟 • 体型:身材细高者比矮胖者脉率慢 • 活动、情绪 • 饮食、药物 • 疼痛.疾病等
2、脉律
2.脉律 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它反映了左心 室的收缩情况,正常脉律是跳动均匀、规则,间隔 时间相等。但正常小儿、青年和一部分成年人中, 可见到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称为窦性心律不 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脉搏评估 护理措施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脉搏的产生
心脏窦房结发出兴奋冲动,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 血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脉管壁随 之扩张; 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这种动脉 管壁随心脏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动脉脉 搏。
脉搏形成图
脉率异常
心动过缓 (bradycardia,缓脉)
成人脉率<60 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状腺功能减退、阻 塞性黄疸
节律异常
间歇脉 (intermittent pulse)
• 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 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
节律异常
•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提前收缩 • 三联律:每隔二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提前收缩 • 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肺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 • 发生机制:心脏异位起搏点过早的发出冲动。
节律异常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 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 特点:心律完全不规则 心率快慢不一 心音强弱不等
见于心房纤颤 • 发生机制: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排出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二 异常脉搏的观察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 (1)间歇脉: 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 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 歇脉。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有规律的间歇脉可见于二联律和三 联律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二 异常脉搏的观察 3.强弱异常
(1)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 (1)洪脉: 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 时,则脉搏强大,称洪脉。 常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等。 (2)细脉或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 (2)细脉或丝脉: 大,动脉充盈度降低则脉搏弱而小,扪之如细丝 称细脉。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 动脉瓣狭窄等。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三、脉搏测量方法
19:46
(三)注意事项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动较强,易与病人的脉搏混淆。 2)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 2)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 体。
19:46
小结
• 正常脉搏为:脉率60~100次/min;脉律规整,强 正常脉搏为:脉率60~100次/min;脉律规整,强 弱相同,动脉管壁光滑、柔软、且有弹性。 • 异常脉搏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间歇脉、绌脉、 洪脉、丝脉等。 • 异常脉搏应测1min。注意不可用拇指诊脉,以免 异常脉搏应测1min。注意不可用拇指诊脉,以免 与病人的脉搏混淆。测量呼吸的方法是在测量脉 搏后,护士的手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病人胸腹 部的起伏测30s,乘以2 部的起伏测30s,乘以2。
19:46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4. 动脉壁的弹性 触诊时可感觉到的 动脉壁性质。正常动脉管壁光滑、 柔软、且有弹性。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二 异常脉搏的观察
1.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成人脉率超过100次/min,称心 (1)心动过速:成人脉率超过100次/min,称心 动过速。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 (2)心动过缓:成人脉率少于60次/min,称心动 (2)心动过缓:成人脉率少于60次/min,称心动 过缓。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脉率(pulse rast)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 .脉率(pulse rast)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 的次数(频率) 的次数(频率)。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心率一致, 脉率是心率的指示,当脉率微弱时可测心 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 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 /min。脉率可随年龄、性别、运动、情绪等 /min。脉率可随年龄、性别、运动、情绪等 因素而变动。通常婴幼儿比成人快,情绪 激动和运动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时较 慢。女性比男性稍快,通常平均脉率相差5 慢。女性比男性稍快,通常平均脉率相差5 次/分。脉率与呼吸的比例为4:1~5:1。 分。脉率与呼吸的比例为4 1~5: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二 异常脉搏的观察
4.动脉管壁弹性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可变硬失去弹 性,呈条索状或迂曲状,诊脉时如 按在琴弦上。常见于动脉硬化的病 人。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二、异常脉搏的护理
• (1)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适当 (1)休息与活动: 活动,以减少氧的消耗。 • (2)密切观察病情: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及 (2)密切观察病情: 动脉壁情况,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 (3)心理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缓解病 (3)心理护理: 人的紧张恐惧情绪。 • (4)健康教育:教育病人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饮 (4)健康教育: 食清淡易消化,勿用力排便,自我观察用药的不 良反应,学会监测脉搏的方法。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2. 脉律(pulse rhythm)脉律是指脉搏 脉律(pulse rhythm)脉律是指脉搏 的节律性。正常脉律是跳动均匀规 则,间隔时间相等。但正常小儿、 青年和部分成年人中,可见到吸气 时增快,呼气时减慢,称窦性心率 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3. 脉搏的强弱
19:46
它是触诊时血液流经 血管的一种感觉。正常情况下每搏 强弱相同。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动脉 充盈度和周围血管的阻力,即与心 搏量和脉压的大小有关。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 及异常时护埋
19:46
学习目标
• 1.解释概念:速脉、缓脉、间歇脉、绌脉、 1.解释概念:速脉、缓脉、间歇脉、绌脉、 洪脉、丝脉 • 2.识别脉搏的异常变化,采取正确的护理措 2.识别脉搏的异常变化,采取正确的护理措 施 • 3.正确测量和记录脉搏。 3.正确测量和记录脉搏。
19:46
• 绌脉的测量: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 绌脉的测量:应由2 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 者发出“ 者发出“始”与“停”的口令,计时 lmin。 lmin。 • 记录:记录脉搏值为次/min;绌脉记录 记录:记录脉搏值为次/min;绌脉记录 法:心率/脉率/min,再转录到体温单上。 心率/脉率/min,再转录到体温单上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 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 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 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 动脉脉搏,简称脉搏(pulse)。 动脉脉搏,简称脉搏(pulse)。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19:46
三、测量脉搏的方法
(一)部位: 部位: 凡表浅、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均 凡表浅、 可作为测量脉搏的部位。 可作为测量脉搏的部位。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19:46
三、脉搏测量方法
19:46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三、脉搏测量方法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一、脉搏的评估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二 异常脉搏的观察
19:46
2.节律异常
(2)脉搏短细(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 (2)脉搏短细(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 于心率,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时心 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 不等,称脉搏短绌。常见于心房纤颤病人。 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 量少的搏动可产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 血管的搏动,而致脉率少于心率
(二)方法 • 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 桡动脉处。按压力量要适中,以能清楚测 得脉搏搏动为宜 。
• 计数:正常脉搏测30s,乘以2。异常脉 计数:正常脉搏测30s,乘以2 搏应测lmin; 搏应测lmin; 测量时须注意脉律、脉搏 强弱情况。
第二节 对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护埋 三、脉搏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