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标题:脉搏的评估与护理引言概述: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通过评估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确的脉搏评估与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正确评估脉搏的方法1.1 触摸脉搏部位:常用的脉搏检测部位有动脉搏动、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
1.2 计算脉搏的频率:脉搏频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护士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计算脉搏的次数,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
1.3 观察脉搏的节律:正常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律,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注意观察脉搏的规律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脉搏异常的识别与处理2.1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率异常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脉搏弱或消失:脉搏弱或消失可能是循环系统功能受损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处理,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
2.3 脉搏不规则:脉搏不规则可能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发现并向医生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三、脉搏护理的重要性3.1 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正确的脉搏评估与护理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保障患者的健康。
3.2 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 促进患者康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正确的脉搏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技能4.1 熟练掌握脉搏评估技巧: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脉搏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评估患者的脉搏情况。
4.2 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4.3 与医疗团队合作:护理人员在脉搏护理中应该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护理学基础知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1)成人脉率大于100次/分。
(2)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3)体温每升高1℃,脉率约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2.心动过缓
(1)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
(2)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等。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
(1)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2)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
(1)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2)常见于:心房颤动者。
三、强弱异常
1.洪脉:
(1)脉压增大时,脉搏强而大。
(2)常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细脉:
(1)脉搏弱而小,扪之如细丝,又称丝脉。
(2)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
3.交替脉:
(1)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
(2)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水冲脉:
(1)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2)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5.奇脉:
(1)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2)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3)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产生的脉动,是评估人体生命体征之一。
脉搏的评估和护理对于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提供适当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方法、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脉搏,以及脉搏护理的重要性和常用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脉搏的评估是通过触摸动脉来感知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常用的脉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放射动眽眽搏:在手腕正中线上,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2. 颈动眽眽搏:位于颈部两侧的颈总动脉,用手指轻轻按压颈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3. 股动眽眽搏:位于大腿内侧的股动脉,用手指轻轻按压股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4. 足背动眽眽搏:位于脚背上的足背动脉,用手指轻轻按压足背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二、脉搏的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脉搏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然而,脉搏的频率也会受到年龄、性别、体位、情绪、体温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异常脉搏:1. 心动过速:脉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由于焦虑、运动、发热、贫血、心脏病等引起。
2. 心动过缓: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问题、药物副作用、体位改变等引起。
3. 心律不齐:脉搏节奏不规则,可能由于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引起。
4. 强弱不等:脉搏质地不均匀,可能由于低血容量、心脏衰竭、休克等引起。
三、脉搏护理的重要性脉搏护理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时发现异常脉搏、监测疾病发展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脉搏护理的重要性:1. 评估患者病情:脉搏的频率、节奏和质地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循环状态和代谢状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疾病发展。
2.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定期测量脉搏,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好转或者恶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发现并处理异常脉搏: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感染等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讲课

两人配合吸痰
吸痰间歇简易呼吸器给氧
氧气疗法(oxygenic therapy)
缺氧程度判断及氧疗的指征
PaO2正常值:80-100mmHg
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 80%,
无紫绀,一般不需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低流量吸氧 (1~2L/min)
中度低氧血症:PaO2 4~6.67kPa(30~50mmHg);SaO2
异常呼吸的护理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道分泌物较多时,应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充分排出 痰液,以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可吸痰或按医嘱给 予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呼吸困难。
4. 治疗配合
按医嘱合理用药,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应用呼吸机 改善呼吸困难。
5.心 理 护 理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属于节律异常的脉搏是 A.缓脉 B.丝脉 C.绌脉 D.洪脉 E.速脉
2.测量脉搏,不符合要求的是
A.患者情绪激动时,休息20分钟再 测 B.不用拇指诊脉 C.异常脉搏须测30秒钟 D.脉搏细弱不清,可听心率 E.有绌脉者,二人同时测量,一人 听心率,一人测脉率
3.正确测量、记录心脏病病人脉搏的方法是 A.每次记数半分钟 B.脉搏短绌应先测脉率后听心率 C.用拇指诊脉 D.记录脉率符号用红点 E.绌脉记录为脉率/心率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血压的形成
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各种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影响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血容量 ↑ ↑ ↑ ↓ ↓ 收缩压 ↑↑ ↑ ↑ ↑↑ ↓↓ 舒张压 ↑ ↑↑ ↑↑ 脉压 ↑
↓
↓
↓ ↓ ↑ ↓Biblioteka 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正常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 60~90mmHg,脉压30~40mmHg 生理变化
脉搏

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呼吸的比例约为4:1~5:1
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是心率的指示,当脉率微弱难以测量时,应测 心率。
2、脉律 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它反映了左心室的收缩情 况,正常脉律跳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但正常小儿、 青年和一部分成年人中,可发生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 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3、脉搏的强弱 是指触诊时血液流经血管的一种感觉。正 常情况下没搏强弱相同。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动脉充盈度和 周围血管的阻力,即与心搏量和脉压大小有关。 4、动脉壁的情况 触诊时可感觉到的动脉壁的性质。正常 动脉管壁光滑、柔软、且有弹性。 ♣
脉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年龄 婴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 (2)性别 女性比男性稍快,通常平均脉率 相差5次每分钟。 (3)体形 身材细高者的脉率慢。因体表面 积越大,脉搏越慢 (4)活动、情绪 运动、兴奋、恐惧、愤怒、 焦虑使脉率增快;休息、睡眠则使脉率减慢。 (5)其他 进食、饮浓茶及咖啡、应用兴奋剂 等可使脉率增快;禁食、应用镇静剂及洋地 黄类药物等可使脉率减慢。 ☜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1、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
次每分钟,称为心动过速(速脉)。见于发热、甲 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
(2)心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缓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 次每分钟,称为心动过缓(缓慢)。见于颅内压增 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一)脉搏的测量部位:最常选的诊脉部位是桡动脉 (二)测量脉搏的方法 1、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
2、绌脉的测量:若发现病人脉搏短绌,应由2名护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脉搏的观察及护理内容提要:理论知识一、正常脉搏与生理变化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技能操作脉搏测量法一、正常脉搏与生理性变化1.概念在每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此引起动脉管壁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pulse,P)。
2.脉搏的产生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和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
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泵入主动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脉壁随之扩张;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
脉搏搏动沿动脉管壁向小动脉传播,所以可用手指在体表触及。
3.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1)脉率(pulse rate) 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脉率为60~100 次/min。
正常情况下,脉率等于心率。
脉率随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波动。
(2)脉律(pulse rhythm) 指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搏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但正常小儿、青年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会发生与呼吸周期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
(3)脉搏的强弱指血流冲击血管壁所产生力量的大小程度。
正常情况下每搏强弱相同。
脉搏的强弱与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脉压及动脉壁的弹性有关。
(4)动脉壁的情况触诊时正常动脉管壁光滑、柔软,富有弹性。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1.异常脉搏的评估,见表1。
表1 异常脉搏的评估分类名称表现举例脉率异常速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疼痛等患者缓脉成人脉率少于60 次/min 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患者节律异常间歇脉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正常人精神兴奋、过度劳累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心房纤颤强弱异常洪脉脉搏强大而有力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丝脉脉搏细弱无力,触之如细丝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及全身衰竭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如潮水冲涌,急促有力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奇脉在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而在呼气终末时增强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动脉壁异常动脉硬化用手指按压正常脉搏,若远端动脉管能触及动脉粥样硬化2.异常脉搏的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等及其他生命体征;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对安置起搏器病人做好相应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异 常时的护理
2020/6/29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
• 1、脉率异常 • ①心动过速 成人超过100次/分钟,见于发
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 ②心动过缓 成人超过60次/分钟,见于颅内
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 等。
2020/6/29
• 2、节律异常
• ① 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 ,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中有 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常见于各种器质 性心脏病。
•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18次 /分;可因年龄、性别、活动、情绪不同出 现变化。
2020/6/29
(二)异常呼吸的观察
• 1、频率异常
• ① 呼吸过速 呼吸频率>24次/分,见于 发热,疼痛,甲亢等
• ② 呼吸过缓 呼吸频率<10次/分,见于 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②间断呼吸 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常发生在临终前。
2020/6/29
• 4、声音异常
• ① 蝉鸣样呼吸 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 似蝉鸣样音响。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 异物等。
• 产生机制: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 吸入发生困难。
• ② 鼾声呼吸 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 声。
• 产生机制: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 的分泌物积蓄所致。
2020/6/29
• 2、深度异常
• ①深度呼吸 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 ②浅快呼吸 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呼吸,有 时呈叹息样。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肺疾患、 休克病人,也可见于濒死病人。
2020/6/29
• 3、节律异常
异常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
![异常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https://img.taocdn.com/s3/m/98bb2b1a52d380eb62946ddc.png)
10月份护理部应知应会内容一、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 37.3~38.0℃中等热: 38.1~39.0℃高热: 39.1~41.0℃超高热: 41.0℃以上2.发热过程(1)体温上升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严重者有寒战。
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
如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常伴有寒战称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等;如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无明显寒战称渐升,多见于伤寒等。
(2)发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3)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
退热有骤退和渐退两种形式。
骤退时由于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应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
渐退时体温逐渐下降,在2-3日内恢复正常水平,体温下降后疾病症状也随之消退。
3.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性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规律地交替出现。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4.高热患者的护理(1)观察病情: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日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水平3天后,改为每日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1)成人脉率大于100次/分。
(2)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3)体温每升高1℃,脉率约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2.心动过缓
(1)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
(2)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等。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
(1)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2)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
(1)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2)常见于:心房颤动者。
三、强弱异常
1.洪脉:
(1)脉压增大时,脉搏强而大。
(2)常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细脉:
(1)脉搏弱而小,扪之如细丝,又称丝脉。
(2)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
3.交替脉:
(1)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
(2)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水冲脉:
(1)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2)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5.奇脉:
(1)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2)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3)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