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多元醇市场及工艺简介补充-2008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的重要衍生产品,是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
聚醚多元醇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聚醚多元醇(PPG),以多无醇或有机胺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聚合物(或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物)反应制得,是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主要产品;第二类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以PPG为母体经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制得的改性聚醚多元醇品种;第三类由四氢呋喃均聚或共聚而成的聚四氢呋喃型多元醇(PTMEG),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和纤维等高性能产品。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公司手中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较为集中,主要掌握在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如陶氏化学、拜耳、巴斯夫、雷普索尔和壳牌化学公司等手中,相关公司年生产能力见表1。
●生产商不断扩产以提高产能近年来雷普索尔公司、壳牌荷兰化学公司等纷纷扩产以提高聚醚多元醇的产能。
其中雷普索尔YPF公司己计划使西班牙塔拉戈纳的环氧丙烷装置能力到2005年扩增60kt/a,该装置能力将提高到280kt/a。
扩能的大部分将用于扩大该公司聚醚多元醇生产,届时该公司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能力将从现在的200kt/a扩增至2005年的250 kta。
雷普索尔YPF公司在帕尔托拉诺也拥有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装置,年产能力为70kt/a环氧丙烷和70kt/a聚醚多元醇。
壳牌荷兰化学公司(SNC)在荷兰佩尼斯的聚合物多元醇新装置于2003年第3季度投产,该装置生产50kt/a高质量、高固体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脂共聚体多元醇,以满足家具、床垫和汽车制造业日益增长的需要。
壳牌公司将继续投资南海石化联合企业(壳牌与中海油石化投资公司的合资企业),建设550kt/a苯乙烯单体/250kt/a环氧丙烷装置和185kt/a多元醇装置,定于2005年投产。
届时将使壳牌化学公司的环氧丙烷总能力提高到1130kt/a,同时佩尼斯基于苯乙烯的12kt/a聚合物多元醇装置将停产。
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

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近年来,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弹性体、塑料等领域。
本文将对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技术进展和市场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国在聚醚多元醇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过去,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但是近年来,我国聚醚多元醇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渐实现了自主化生产。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高品质、高性能的聚醚多元醇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其次,我国聚醚多元醇市场迅速扩大。
聚醚多元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建筑、汽车、电子、纺织、胶粘剂等行业对聚醚多元醇的需求量巨大,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我国聚醚多元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元。
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聚醚多元醇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第三,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聚醚多元醇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纺织、医药等领域。
例如,聚醚多元醇可以用于生产高性能涂料,提高涂料的耐磨性、抗渗透性;聚醚多元醇还可以用于生产高性能胶粘剂,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聚醚多元醇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展。
最后,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
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这也是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能够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相信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将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聚醚多元醇产品。
聚醚PPGPOP工艺介绍

聚醚PPGPOP工艺介绍概述聚醚多元醇(以下简称PPG)和聚合物多元醇(以下简称POP)是聚氨酯(简称PU)工业的重要原料。
聚氨酯制品由于其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易加工性,制品繁多,用途广泛。
应用领域涉及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航天、家具、家电、建筑、医药卫生、矿山、水力、电力、电子、农业等行业。
聚醚多元醇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丙烷(PO)或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
聚醚产量最大者为以甘油(丙三醇)作起始剂和环氧化物(一般是PO与EO并用),通过改变PO和EO的加料方式(混合加或分开加)、加量比、加料次序等条件,生产出各种通用的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其消耗量占聚醚多元醇总量的80%左右。
聚合物多元醇是以PPG为基础,然后用乙烯基单体,如丙烯睛(AN)或(和)苯乙烯(SM)等在多元醇中经本体聚合反应而制得。
POP不单独使用,而与PPG配合使用,以赋予制品优良的性能。
POP主要用于制备高承载或高模量软质和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
部分采用或全部采用这种有机填充聚醚代替通用聚醚多元醇,可生产密度低而承载性能高的泡沫塑料,既达到硬度要求,又节省原料,所以很受厂家欢迎。
行业现状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不断涌现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国内PPG行业基本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
2.聚氨酯市场产品大众化、多元化的趋势在逐步加剧,随着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中国的聚氨酯市场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并有望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市场,这就赋予了PPG行业更大的发展动力和空间。
3.价格战激烈,装置规模和原料来源是行业内的主要竞争突破点。
由于聚醚行业中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与技术投入的差异,聚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许多企业采用了价格战的方式。
由于缺乏品牌优势以及国内下游低端市场的低成本要求,国内市场中某些种类的聚醚产品已处于一个无序竞争的环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聚醚的发展。
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的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

1 我国聚醚多元醇产品现状有机多元醇化合物是聚氨酯的两大主要原料之一。
多元醇分子的羟基与多异氰酸酯反应能够生成聚氨酯材料。
属于这类有机多元醇化合物的品种有很多,但在聚氨酯行业中,最为常见的是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比重最大,占到90%以上。
聚醚多元醇一般是由低分子醇类或胺类等含活泼氢的起始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和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等环氧化合物反应聚合而成。
通用聚醚多元醇的工业化制造技术早已相当成熟,大小厂家近40家。
国内的许多生产厂家也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方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尤其近几年来,国内大型聚醚厂家纷纷扩产,聚醚多元醇品种牌号基本齐全,产品质量以及稳定性也大幅提高。
由于在生产方面、技术、设备、经验都比较好,国内产品在质量方面和进口货源已经不相上下。
另外,随着中海壳牌在广东的投产,国内聚醚多元醇总产能已经相当大,据2006年统计已达13550kt。
表1就是国内各主要供应商在2006年聚醚供应量的统计表。
国内聚醚多元醇生产厂家目前尽管产量已经很大,但是相比较国外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
首先,产品结构对比不合理。
硬泡(国外30~40%)、软泡、高回弹泡沫以及CASE(国外30%)用等聚醚多元醇比例不合理,导致国内各生产厂家的生产重心都基本一致,使得通用软泡市场在TDI等原材料涨价因素的带动下竞争惨烈。
这对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其次,高端产品及特殊用途的聚醚品种少。
由于国内研发力量的相对薄弱,使得我国聚醚品种主要集中在低端通用型市场,象高活性高分子量聚醚、端氨基聚醚多元醇、HC泡沫用聚醚多元醇等高档产品国内都依然需要进口。
这就大大限制了我们国内品牌在市场上的档次以及竞争力。
另外,配合市场开发的能力薄弱,品种更新能力不强。
厂家技术人员对市场的了解有限,无法准确知道下游客户的应用要求,因而产品的更新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
最后,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非常严重。
通用聚醚多元醇介绍

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通用聚醚多元醇,其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分述如下:1.聚醚二醇凡含二个活泼氢的化合物,如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乙二醇、水等均可作为聚氧化丙烯二醇的聚合起始剂。
多以1,2-丙二醇为起始剂。
随丙二醇对氧化丙烯摩尔比的增大,所合成的聚醚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羟值增大。
聚醚二醇主要应用于制备聚氨酯软泡、弹性体、胶粘剂、纤维、合成革等。
由于二羟基聚醚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线型直链聚氨酯,所以起到增加泡沫柔软程度、延长拉伸性能的作用。
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制品的柔软度、伸长率也越高。
2.聚醚三醇聚醚三醇一般以甘油(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等为起始剂而生产,是聚氨酯软泡、半硬泡和硬泡的基础原料,聚氨酯软泡和硬泡对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羟值要求不同。
软泡要求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 左右,即羟值约56mgKOH/g;硬泡要求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 范围内,羟值约450~550 mgKOH/g。
— 49—不同性能与用途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对聚醚多元醇有不同的要求。
用于软泡的聚醚多元醇一般是长链、低官能度聚醚。
软泡配方中聚醚多元醇官能度一般为2~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6500之间。
在软泡中用得最多的是聚醚三醇,一般以甘油(丙三醇)为起始剂,由1,2-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与环氧乙烷共聚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3000~7000。
聚醚二醇主要作为辅助聚醚,与聚醚三醇在软泡配方中混合使用。
用于硬泡配方的一般是高官能度、高羟值聚醚多元醇,如此才能产生足够的交联度和刚硬性。
硬泡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一般为350~650 mgKOH/g,平均官能度通常在3以上。
一般的硬泡配方多以2种聚醚混合使用,平均羟值在400 mgKOH/g左右。
以甘油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相对来说官能度较低,形成交联网络的速度比高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慢,使得硬泡发泡物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3.聚醚四醇由于所采用起始剂种类的不同,聚氧化丙烯四醇(四羟基聚醚)通常有乙二胺基聚醚多元醇和季戊四醇基聚醚多元醇两类。
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

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合成、涂料、胶粘剂、弹性体等领域。
下面是关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工艺的介绍。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醇的预聚合和酯化反应。
首先是醇的预聚合阶段。
在此阶段中,甘油或丙二醇与醇化催化剂(如氢氧化钠)加入反应釜中,开始进行预聚合反应。
通常,反应釜应设有搅拌装置,以保证反应均匀进行。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物持续搅拌,直到预聚合反应完成。
预聚合反应的时间一般较长,可以达到数小时至数天。
接下来是酯化反应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预聚合产物与苯甲酸等二元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
这个反应也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并加入酯化催化剂(如二丙基锡)。
反应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到数十个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反应条件和所需的产物质量。
在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密切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产物的质量和产率。
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会对反应的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后处理步骤,如中和、水洗和蒸馏等,以去除杂质和副产物,得到纯净的聚醚多元醇产物。
总结起来,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工艺包括醇的预聚合和酯化反应两个阶段。
通过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后处理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聚醚多元醇产品。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一、聚醚多元醇简介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以各种脂肪酸及它们的氧化产物为原料,用多元醇
官能团和芳烃官能团键合而成的类合成油的合成润滑油类化合物。
具有良
好的抗磨性能,抗腐蚀性,高温性能,高极性,高黏度指数,许多聚醚多
元醇还具有抗氧剂性能,耐油性,抗粘女和高滴点,因此它们在汽车及摩
托车润滑油,机械润滑油,船舶润滑油,液压油,火花塞油,内燃机油等
润滑油领域,及发动机冷却液,转向液,抗锈液,汽车清洗剂,石油产品
调和油,制冷剂及橡胶增塑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聚醚多元醇生产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主要分为磷酸法和碱底聚合法两种方法。
磷酸法利
用磷酸和脂肪酸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碱底聚合法利用碱和脂肪酸作用产
生聚醚多元醇。
两种方法最终产物都是聚醚多元醇,但其结构和性质不同,磷酸法生产的聚醚多元醇分子量较小,性能及应用更多,碱底聚合法生产
的聚醚多元醇分子量较大,但具有更强的抗氧性能,且不易水解。
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摘要:
一、聚醚多元醇简介
1.聚醚多元醇的概念
2.聚醚多元醇的应用领域
二、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
1.国外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
2.我国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
三、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原理
1.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反应
2.影响聚醚多元醇性能的因素
四、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1.国内外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现状
2.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溶解性、高稳定性、低温柔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涂料、胶粘剂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20 世纪50 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生产出各种性能优良的聚醚多元醇产品。
我国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科研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
目前,我国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技术主要基于醇解反应,通过醇解反应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聚醚多元醇。
影响聚醚多元醇性能的因素包括醇解剂的种类、醇解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等。
总的来说,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环保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外,新型催化剂、新型的醇解剂以及反应工艺的优化等也将成为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醚多元醇一、聚醚多元醇简介聚醚多元醇(Polyether Polyol)主要用于聚氨酯高分子材料领域,如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及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弹性体(CASE)的生产,也可用作泡沫稳定剂、消泡剂、破乳剂等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聚醚多元醇按照制备工艺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用多元醇或有机胺与环氧丙烷聚合反应得到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PPG)、以聚合物与多元醇接枝聚合反应制得的接枝聚醚多元醇(POP)、以四氢呋喃二醇聚合成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以及与环氧乙烷聚合所得的聚氧化乙烯多元醇(PEG),其中以PPG用途最广。
由此可见,聚醚多元醇主要采用了石油工业的下游产品为原料,如环氧丙烷、甘油,资源供应和成本问题都日益严重,于是,人们开始采用可再生的天然油类作原料,如亚麻油、菜籽油、大豆油和蓖麻油等,替代化石资源来生产聚醚多元醇,即植物油聚醚多元醇。
植物油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在国外已大体成熟,在国内也已经有了工业生产的例子(如上海高维和中科合臣投资的万吨装置),目前的问题主要是聚醚泡沫收缩、添加量少和酸值较高,多用于软泡PU,可能的方向是组合料或表面活性剂改性。
价格上稍有优势,因此,随着不可再生资源价格的提高,该项技术或能得到大的发展。
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其消耗量占聚醚多元醇总量80%左右。
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及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弹性体(CASE)制品。
此外,聚醚多元醇也用于生产泡沫稳定剂、造纸工业消泡剂、原油破乳剂、高效低泡洗涤剂、润滑剂、淬火剂、乳胶发泡剂、橡胶润滑剂及表面活性剂等。
聚醚多元醇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其一是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PPG),它以多元醇或有机胺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聚合反应或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反应而得,是目前国内聚醚多元醇的主要产品系列,也是在聚氨酯生产中主要使用的产品系列。
其二是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 POP),如丙烯腈或苯乙烯等与多元醇接枝聚合反应而制得,可明显改善软质聚氨酯泡沫的硬度,提高其承载性,主要用于制造高承载聚氨酯泡沫。
其三是以四氢呋喃二醇均聚或共聚而成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PTMEG),主要应用于聚氨酯弹性体。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是聚氧化乙烯多元醇( PEG) ,由乙二醇或二甘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聚合而成的聚醚二醇,其在化妆品、制药、化纤、橡胶、造纸、电镀、食品加工等行业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二、聚醚多元醇市场1、世界市场近年来聚醚多元醇的发展较快,2000年全球的总产能为483. 5万t,2004年为520. 5 万t,2005年为540. 5万t,2006年全球生产能力达到610万t,消费量达到467万t,亚太地区需求达到182万t。
聚醚多元醇的产能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加,其中亚太地区增加速度年均为5%左右,表1列出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
表2为亚洲聚醚多元醇产能和需求表1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表2 亚洲聚醚多元醇产能和需求国外聚醚多元醇生产装置规模较大,生产也较为集中,主要生产商为陶氏、拜耳、巴斯夫、壳牌等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大公司的产能占全球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的60%以上,其产能见表3。
表3各主要聚醚多元醇生产公司产能2、我国聚醚多元醇市场情况我国聚氨酯制品的产量2003年已超过100万t,2005年达到120万t。
随着聚氨酯的迅速发展,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增加到2005年35万t,而需求相应增加到60万t。
截至2006年底,我国聚醚多元醇产能已达到87万t/a。
我国聚醚多元醇主要生产企业见表4。
表4 中国较大型聚醚多元醇生产厂产能近几年我国聚醚多元醇消费情况见下表。
1995-2005年我国聚醚进出口情况聚醚多元醇的市场价格受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等主要原料价格的影响。
2005 年因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引起了石化产品的全面上涨,其主要原料价格一路飙升,导致了聚醚多元醇的价格也随之不断地上涨。
在2006年3月中海壳牌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国内厂商及其下游客户已对中海壳牌产品定价策略密切关注。
中海壳牌产品以软泡用聚醚多元醇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产量较大,因此国内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会调整自身产品结构,缩减软泡用聚醚多元醇产量。
2006年4月底,国内软泡聚醚多元醇市场反应较为平淡。
华东地区价格为15000~15300元/ t,华南地区价格为15100~15400元/ t,华北地区价格为15100~15400元/ t。
从周边亚太市场情况看,软泡聚醚多元醇与原料价格同步增长的速度远快于国内市场,加之今年5~6月份因多套聚醚多元醇生产设备的检修,带来了聚醚多元醇供应量的减少,因此聚醚多元醇价格水涨船高。
预计2006年下半年聚醚市场需求可能会逐渐抬头。
由于2006年下半年国内各套新建PO项目将逐渐开始运营,新增PO 产量必将压低聚醚多元醇产品市场价格,因此聚醚多元醇市场价格将反弹有限。
三、PPG生产工艺简介聚氧化丙烯二醇又称聚丙二醇(polyoxypropylene glycol,简称PPG),其制备是在内衬玻璃或不锈钢反应釜中完成的。
将起始剂(1,2-丙二醇或一缩二丙二醇)和催化剂(氢氧化钾)的混合物加入制备催化剂的釜内,加热升温至80~100℃,在真空下除去催化剂中的溶剂,以便促使醇化物的生成。
然后将催化剂转入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90~120℃,在此温度下将环氧丙烷加入釜中,使釜内压力保持0.07~0.35MPa。
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环氧丙烷进行连续聚合,直至到在一定的分子量。
蒸出残存的环氧丙烷后,将聚醚混合物转入中和釜,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然后经过滤、精制、加入稳定剂得到产品。
四世界聚醚多元醇扩产Technique Batiment工业公司(TBI)在法国南部Lacq建设的2万吨/年多元醇装置于2005年投产,TBI公司采用回收的PET瓶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多元醇用于生产热保温用的聚氨酯泡沫,由PET生产的聚氨酯泡沫具有防火性能。
2006年8月,瑞典专用化学品生产厂商柏士德(PERSTORP)公司位于意大利米兰装置中的一条新的低成本聚酯多元醇生产线投产,该条生产线的产能为1500吨/年。
该公司的新产品ROBRAC 650的主要用途是作醇酸树脂、松香树脂、印刷油墨树脂、聚氨酯胶粘剂以及聚氨酯泡沫物的组成物。
该产品供应给欧洲、印度和亚洲多数地区。
拜耳和巴斯夫公司达成协议,拜耳授权巴斯夫利用该公司Impact技术生产聚醚多元醇。
该技术采用双金属氰化物为催化剂,使聚羟基烷基化过程更为简便。
许可协议中还包括长链聚醚多元醇的一系列生产步骤。
巴斯夫采用此项技术与其产品转型相配合,并使新产品融入现有的产品系列中。
该Impact连续法工艺生产的长链聚醚多元醇适用作聚氨酯软泡原料。
巴斯夫公司计划使其美国吉斯玛(Geismar)生产地的多元醇能力提高40%以上。
该公司将建造两台多元醇反应器和改造两台现有的反应器,以用于在吉斯玛生产多元醇,并将在吉斯玛建设聚氨酯产品后勤中心。
总投资约1.25亿美元。
巴斯夫也计划将多元醇主要生产地Wyandotte转产至吉斯玛,这一措施将使巴斯夫在美国的多元醇年生产能力从25万吨/年提高到2008年35万吨/年。
陶氏化学聚氨酯公司于2007年3月底宣布,将使荷兰Terneuzen的多元醇产量扩能18万吨/年,作为扩大欧洲投资的组成部分。
此次扩能由陶氏/巴斯夫公司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装置新建设的过氧化氢法制环氧乙烷原料来支撑。
在德国Stade,陶氏化学公司也完成了4万吨/年环氧丙烷能力扩能,这是生产多元醇和丙二醇的另一关键原材料。
陶氏化学聚氨酯公司推出新一代多元醇,其95%的聚氨酯泡沫生产客户都可转而使用其V oranol V oractiv品牌多元醇,这种新产品将在今后2~5年内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捕获胺的催化剂,可减少工作人员接触挥发性胺,同时也简化了生产工艺过程。
陶氏表示,这种多元醇可以较高的速度来生产泡沫,并大大减少过程中的废物。
同时,可使产品表层较薄、边缘平滑、泡沫密度改进,同时整个泡沫板硬度分布均匀。
这种多元醇将在今后几年内全部推向其客户,该产品使用专利的工艺生产,可将胺催化剂直接嫁接到多元醇内。
三菱瓦斯化学公司(MGC)和三菱化学公司(MCC)于2006年1月在日本组建合资企业———多元醇亚洲公司,以生产特种多元醇,包括新戊基乙二醇、三甲基醇丙烷和酯类乙二醇。
这些多元醇主要用于涂料树脂和制造含水聚氨酯分散体、紫外光硫化树脂和聚酯粉末涂料。
这些应用正在被迅速开发,预计未来将继续发展。
MCC将供应丁醛,而MGC将供应甲醛,作为起始原材料。
MGC已拥有自己的多元醇装置,这些装置也将由合资企业来运作。
在多元醇亚洲公司中,MGC和MCC分别持股66%和34%。
预计合资企业年销售额为100亿日元(8800万美元)。
MGC和MCC组建新的联合体有助于MCC公司的丁醛有稳定的销路,双方构成了一体化体系。
这项多元醇业务将增强双方在日本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地位。
五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及消费状况由宇田化工投资的广州宇田聚氨酯有限公司1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于2006年9月启动,项目将分阶段完成,一期8万吨/年装置于2007年初建成投产。
全部竣工后,广州宇田聚氨酯有限公司将成为中国聚氨酯行业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聚醚供应商之一,覆盖整个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市场,将为这些地区的客户提供硬泡聚醚、软泡聚醚、弹性体聚醚、特种聚醚及POP等多种聚醚产品。
韩国KPC、三星物产还将在南京新建4万吨硬泡聚醚装置,天津石化等国内企业也均有扩建计划。
在未来几年,聚醚产品国产化率还将逐年提高,进口聚醚量将呈现逐年萎缩态势,尤其是壳牌公司将基本完成本土化生产,逐步减少新加坡工厂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销售。
同时,其他日、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将被抢占。
我国聚醚多元醇也加快向外出口。
高桥石化公司聚醚产品2005年首次实现了批量进入美国市场,新增出口国有马达加斯加、阿联酋、约旦、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万吨级工艺包于2006年2月通过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技术审查。
技术审查认为:该工艺包采用了自主开发的SPEO-l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国内首次开发了S-PCP聚醚连续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先进,可进行多牌号的聚醚多元酸生产;设备选型、反应器设计合理,提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与传统工艺相比,该连续工艺充分发挥了SPEO-l催化剂活性高、聚醚多元醇产品质量好的特点,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能耗物耗低,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聚氨酯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聚醚工厂大量新建、扩建,聚醚行业自给率逐年提高。
2005年国内聚醚表观消费量达到8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