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国内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国内违法广告案例分析目录一、概述 (3)1.1 违法广告的定义与危害 (3)1.2 国内违法广告的现状与特点 (4)二、典型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5)2.1 案例一 (6)2.1.1 案件背景 (7)2.1.2 违法行为描述 (8)2.1.3 法律责任及后果 (10)2.2 案例二 (12)2.2.1 案件背景 (13)2.2.2 违法行为描述 (14)2.2.3 法律责任及后果 (15)2.3 案例三 (16)2.3.1 案件背景 (18)2.3.2 违法行为描述 (18)2.3.3 法律责任及后果 (19)三、违法广告的成因分析 (20)3.1 制度性原因 (21)3.1.1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23)3.1.2 广告审查制度不完善 (24)3.1.3 法律法规滞后 (25)3.2 实践性原因 (26)3.2.1 广告主追求利益最大化 (27)3.2.2 广告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 (28)3.2.3 缺乏社会责任感 (29)四、防范和治理违法广告的措施 (30)4.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1)4.1.1 加强立法工作 (32)4.1.2 完善法律体系 (33)4.1.3 提高法律执行力 (35)4.2 强化广告市场监管 (35)4.2.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36)4.2.2 加大执法力度 (37)4.2.3 提高监管科技水平 (38)4.3 提高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素质 (39)4.3.1 加强广告主培训 (40)4.3.2 强化广告经营者监管 (41)4.3.3 提高广告行业自律水平 (42)4.4 增强消费者防范意识 (43)4.4.1 加强消费者教育 (45)4.4.2 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 (46)4.4.3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7)五、结论 (48)5.1 总结违法广告案例的启示 (49)5.2 对未来广告监管的展望 (50)一、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日益繁荣,违法广告问题也日益凸显。

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看法观点(中 外法规比较)
中国
1.产品功效诉求承诺 虚假夸大;
2.产品功效画面演示 失误虚假夸大;
3.检验报告或试验结 论等广告证明的权限 效力。
美国
1.化妆品广告不许出现绝对性字眼,无视警告将 入狱一年。
2.美容产品说明上不能出现虚假内容,如果某产 品未经过充分检验,必须指明。
3.广告中不得使用“毫无危险”、“无副作用” 等夸大医疗效用的词句;禁止播放令人厌恶的痛 苦呻吟表情、动作及声音。
案例陈述
我们赖以成功的
价值从未改变
We rely on the
v
value of
success has
never changed
案例陈述
我们赖以成功的 价值从未改变 We rely on the value of success has never changed
违规之处
经证实该楼盘与美国常春藤联盟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广告语“我来自常春藤”误导、 欺骗了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三条: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 确,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不得欺骗和误导公众。
总结与思考
1.医药广告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国家立法和执法部门、药 品生产经营企业、广告从业人员和广告媒体的共同努力。只 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v违法必究,做到所制作、发布 的广告合法、真实、优质、高效,医药广告市场才会真正得 以净化。 2.完善医药广告立法,对虚假医药广告做出明确界定 。 3.加大对虚假医药广告的处罚力度 。
违法广告案例(5)雪津啤酒V.S 南昌啤酒
v
案例陈述
雪津啤酒广告词
南昌啤酒广告词
雪津鲜8度,源于1842年的欧 洲酿造法,精选100天的阳光 大麦,历经5天的精心催芽, 一切只为入口1.5秒的极致享 受。

广告法律的角度分析案例(3篇)

广告法律的角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一种商业宣传手段,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广告市场中存在诸多虚假宣传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从广告法律的角度,对一起典型的虚假宣传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法律问题及应对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保健品公司生产的“神奇功效”保健品,在广告宣传中宣称该产品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神奇功效。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该产品仅含有普通营养成分,并无任何特殊功效。

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后,并未感受到任何治疗效果,反而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消费者遂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承担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虚假宣传是指广告中包含虚假内容,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对该商品或者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行为。

在本案中,该保健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该产品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神奇功效,明显属于虚假宣传。

2.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构成虚假宣传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并可以吊销广告发布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该保健品公司作为广告主,发布了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在本案中,消费者因购买虚假宣传的保健品而遭受经济损失,有权要求该保健品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四、应对措施1. 加强广告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广告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企业,应依法进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对于虚假宣传的商品和服务,要敢于抵制,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广告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广告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以某知名品牌虚假宣传案为例,分析广告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食品、保健品的生产与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涉嫌虚假宣传,引发了广泛关注。

三、案例经过2019年3月,该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了一则广告,宣称其某款保健品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减肥”等功效。

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该公司并未取得相关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且产品功效并未得到权威机构认证。

针对此情况,消费者协会向有关部门举报,要求查处该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9年1月至3月期间,通过虚假宣传手段,累计销售额达10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包括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

四、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虚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该公司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减肥”等功效,但并未取得相关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属于虚假宣传。

(2)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

”该公司在广告中未提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案例启示(1)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广告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2)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消费者应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辨别虚假广告,理性消费。

媒体法律责任案例分享会(3篇)

媒体法律责任案例分享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行业在我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然而,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法律责任问题。

为了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媒体行业的规范管理,我们举办了一场媒体法律责任案例分享会。

以下是本次分享会的详细内容。

二、案例一:虚假报道引发的侵权纠纷1. 案例背景某知名门户网站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篇关于某知名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

该报道中,作者引用了多名消费者的投诉,声称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该报道内容严重失实,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名誉损失。

2. 案件分析(1)侵权行为:该门户网站在未核实报道内容的情况下,发布了虚假报道,侵犯了企业的名誉权。

(2)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该门户网站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3. 经验教训(1)媒体从业人员应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核实报道内容,避免发布虚假信息。

(2)媒体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核制度,加强对报道内容的把关。

三、案例二:侵犯他人隐私权案件1. 案例背景某电视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开报道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案件。

报道中,详细披露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2. 案件分析(1)侵权行为:该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了其个人信息,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2)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该电视台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3. 经验教训(1)媒体从业人员应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未经同意不得公开其个人信息。

(2)媒体机构应加强对报道内容的审核,确保报道内容符合法律法规。

四、案例三:诽谤案件1. 案例背景某自媒体作者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篇针对某知名人士的诽谤文章。

文章中,作者恶意攻击该人士,捏造事实,严重损害了其名誉。

广告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广告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广告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为了规范广告市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广告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某虚假宣传案为例,对广告法律制度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广告行业的自律意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知名品牌饮料公司(以下简称“饮料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电商平台及线下实体店等渠道发布了一系列广告宣传,宣称其产品具有“抗疲劳、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饮料公司所宣传的产品并不具备上述功效,且其广告宣传存在虚假成分。

消费者因此受到误导,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广告法律制度分析1.广告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我国广告行业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广告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告内容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是指含有虚假内容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

本案例中,饮料公司发布的广告存在虚假成分,属于虚假广告。

3.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承担根据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例中,饮料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并吊销了营业执照。

4.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本案例中,消费者可以要求饮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包括退还购买产品的费用、赔偿损失等。

四、案例分析1.饮料公司发布虚假广告的原因饮料公司发布虚假广告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追求短期利益,通过夸大产品功效吸引消费者购买;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三是法律意识淡薄,对广告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网络虚假宣传篇 (第一批)

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网络虚假宣传篇 (第一批)

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网络虚假宣传篇 (第一批)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1.07.23•【分类】其他正文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网络虚假宣传篇 (第一批)在电商平台上,用户评价往往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参考因素。

也正因如此,一些不良卖家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获取更多交易机会,寻找“刷手”进行虚假交易,以不正当方式提高商品销量、用户好评度和店铺信誉。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整治,加大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组织专业团队、利用网络软文、网络红人、知名博主、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3128件,罚没金额2.06亿元。

现公布第一批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共10起,涉及三种不同类型的刷单方式,对利用“网红效应”虚构评价,组织员工、亲友等熟人,雇佣专业团队或“刷手”等方式“刷单炒信”的行为进行曝光。

一、利用“网红效应”虚构评价等方式“刷单炒信”。

设置网络点评和排名的初衷,是通过统计与展示互联网用户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形成的大数据,反映人气、实力和市场口碑等信息,以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作出判断和选择。

然而在刷单团伙操纵下,通过组织“大V”(平台高级别用户)到店免费体验后发布指定好评、“刷手”在不实际体验或者使用商品的情况下发布虚假好评、使用虚假注册的会员账户发布好评等多种手段,“粉丝”可以有,“互动”可以买,“好评度”能够提升,“播放量”可以增长。

从最初的人工刷量到现在的机器刷量,“刷单炒信”这一网络黑灰产已经发展到足以影响商家生存的地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利于互联网生态健康发展,必须加以整治和清理。

法律虚假广告案例(3篇)

法律虚假广告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日益繁荣。

然而,在广告市场中也存在着诸多虚假广告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以某知名保健品虚假广告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虚假广告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知名保健品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生产的某款保健品广告宣称,该产品具有神奇的保健效果,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广告中,该公司还请来了多位知名专家和患者为产品背书。

在广告的熏陶下,消费者纷纷购买该产品,希望借此摆脱疾病的困扰。

然而,在消费者使用该产品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广告宣称的神奇效果。

于是,部分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投诉,经调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实际上并无疗效,属于虚假广告。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该公司被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并处以巨额罚款。

三、案例分析1.虚假广告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虚假广告是指含有虚假内容,足以使消费者对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认的广告。

在本案中,该公司广告中宣称的保健品具有神奇疗效,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虚假广告。

2.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并可以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在本案中,该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责令停止发布,并处以巨额罚款。

3.消费者权益保护虚假广告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在本案中,消费者因相信虚假广告而购买该产品,结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经济损失。

4.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是广告市场的监管主体,负责查处虚假广告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虚假广告行为。

在本案中,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虚假广告行为进行了查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未标识不适宜人群和“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的忠告语。 违反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十条“保健食品广告 必须标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和不适宜 人群”和第十一条“保健食品广告必须标明或者说明本品不能 替代药物的忠告语”的规定。
3
Page 3
3.广告中使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 广告中宣传“现代常温纯物理破壁技术”、“超临界CO,萃 取灵芝孢子油技术” 、“三萜测定技术”等专业化术语,违反 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四)项“不得使用 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的规定。 4.含有治愈率等综合评价内容。 广告中出现“提高治愈率”的广告语,违反《保健食品广告审 查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十六)项“广告中不得含有治愈率等综 合评价内容”的规定。
Page 7
7
违规药品案例—长城利脑心片(电视广告)
违法表现: 播出药品“长城利脑心”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属于再次修改版, 以患者形象现身说法做疗效证明。 违法内容: 不科学功效保证(五年以内的中风病人如果肌肉不发生萎缩,康复的 几率可以提高到90%,心脏病人不发生心衰,康复几率可以提高到96%, 一般的三高患者全部有效);专家、患者名义作证明;无批文 违反的法律条例: 1、违反广电61号令第八条第十项“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 类广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 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规定; 2、违反广发(2009)71号文件“严禁播出介绍药品等短片广告”; 3、擅自发布国家撤销的违法违规药品广告。
Page 6
6
3.含有获奖内容。 广告中出现“荣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违反《药品广告 审查发布标准》第十二条“药品广告应当宣传和引导合理用药, 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怂恿任意、过量地购买和使用药品,不得含 有含有评比、排序、推荐、指定、选用、获奖等综合性评价内 容”的规定。
4.广告中“首创颈腰同治的整体治疗理论”。 违反《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十一条“非处方药广告不得 利用公众对于医药学知识的缺乏,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和容易引 起混淆的医学、药学术语,造成公众对药品功效与安全性的误 解”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分析
——以保健品药品广告为例
指导老师:赵小波 团队成员:龙利 王呈 周清明 康鑫 樊涛 李胤培
违规保健食品案例—中科灵芝孢子油软胶囊
Hale Waihona Puke Page 22案例分析
1.夸大保健功能,宣传治疗肿瘤。 广告中宣传“打造抗肿瘤实力品牌”、“让肿瘤患者走向康 复”,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暗示该保健食品具有治疗肿瘤的作 用。 违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七)“夸大 保健食品功效或扩大适宜人群范围,明示或者暗示适合所有症 状及所有人群”和第 (八)“含有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 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或者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 者暗示该保健食品具有疾病治疗的作用”的规定。
Page 9
9
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
Page 8
8
4.违反了《广告法》第十四条第一、四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 得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 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 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规定。
5.违反了《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七条第一项“药品广告中必须 标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忠告语、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药品生产批准文 号;以非处方药商品名称为各种活动冠名的,可以只发布药品商品名 称 ”的规定。
Page 4
4
违规药品案例—根痛平颗粒
Page 5
5
案例分析
1.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名义作证明。 广告中出现“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字眼。违反《药品广告审 查发布标准》第十三条“药品广告不得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 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 明的内容” 的规定。 2.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 广告中出现“效果显著”、“服用安全可靠”字眼。违反《药 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十条“药品广告中有关药品功能疗效 的宣传应当科学准确,不得出现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 或者保证”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