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六盘水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六盘水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六盘水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访问次数: 7 发布日期:2015-01-13 15:52:17 字体:【大中小】

张高峰周光银

〔内容摘要〕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本文通过对气候、资源、区位、文化、市场、产业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对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休闲度假;凉都品牌;优劣势分析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水城县县委办公室

近年来,随着我市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加强,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的优势日益凸显。为进一步促进我市跨越发展,实现三产崛起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把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作为奋斗目标之一。目前,我市具有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城市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劣势。在加快推进现代特色都市的进程中,应当着力把我市打造成西南的“休闲中心花园”。

1优势分析

1.1气候优势

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通过观测和探测实验,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2005年8月,我市以“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的称号。我市处于孟加拉湾水汽环流、西伯利亚冷气环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交汇区,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尽管坐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上,但紫外线辐射却被高空1000米厚、湿度为70%的大气云层减弱,使紫外线辐射适中。通过检索中国730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全国17个避暑胜地对比,我市夏天的人体感觉舒适程度占明显优势,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2013年被评为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1.2资源优势

我市休闲度假旅游资源集山水洞石、云雾峰丛、森林湿地、民族风情、文化遗址、现代城镇景观之精华,凝奇险秀美幽之神韵,拥有众多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资源,如明湖湿地公园、六枝梭戛长角苗国际生态博物馆、牂牁江风景区;盘县大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高原草场、妥乐千株古银杏、老厂万亩竹海;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天生桥,以及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节、坝湾布依族“郎节山”等;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市内林木茂盛,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凉都森林公园,含氧“负离子”极高,生存环境负离子超过1000个以上;旅游产品涵盖了观光休闲,高山运动、野外探险,温泉健身,民俗风情等10多种类型。

1.3区位优势

我市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境内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水柏铁路南北连接,拥有西南较大的铁路编组站——六盘水南站,形成了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入东南亚的铁路十字大通道。境内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网络逐步形成。水黄高等级公路、镇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正在建设的水盘、六大、杭瑞高速公路和六盘水支线机场建成后,区位和交通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1.4文化优势

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我市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共有44个少数民族,人口约83.83万。其中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水族、仡佬族等七个世居少数民族。各种特色文化产业,包括剪纸、服饰、戏剧、苗族民间乐器大筒箫、彝族铃铛舞、撒麻舞、苗族芦笙舞,彝文古籍,蜡画、水城农民画,彝族刺绣、苗族蜡染等。三线文化方面,1964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召开规划会议,决定以贵州西部六枝、盘县、水城为中心的三线建设。经过几十年建设,形成了以煤电钢材为主的工业体系,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在我市中心城区建设了三线文化博物馆。夜郎文化方面,根据《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等史书的记载,夜郎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末年(公元前3世纪初至~前1世纪末)可能以今贵州西部为中心地域的一个部落王国,自立有君长,并且“椎结,耕田,有邑聚”。因此,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夜郎文化是指夜郎古国的文化或者夜郎部族的文化。

1.5市场优势

近年来,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三大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4000美元,六盘水市人均GDP已超过25734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将逐步加快。珠三角的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

1.6产业优势

我市作为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休闲旅游度假提供了客源。目前,在我市加快园区建设,园区引进了西南天地煤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闽商科技园、大润发超市、瑞德奥特莱斯、路喜园区等大企业、战略投资者。频繁的商务活动,必将带动旺盛的人员流动,创造大量的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康体娱乐的市场需求,增加消费的市场份额。

2劣势分析

2.1市场规模较小

近几年来,我市旅游休闲度假业发展势头强劲,以中国凉都品牌为标志,实现了旅游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创业。但从客观上分析,全市对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的认识尚有一定差距,产业观念树立还不牢,发展合力不够强劲,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且发展不平衡,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旅游休闲度假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在旅游经济总量和增幅上,2012年全省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860.16亿元,同比分別增长25.75%和30.13%。我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6亿元,仅占全省的1.9%,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差距甚远。

2.2品牌名称不响

我市不少旅游产品对游客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缺乏像周边的黄果树、西双版纳、香格里拉、桂林山水这种在国内叫得响的休闲旅游精品。近年来,全市虽采取了灵活有

效的办法,打造了一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未真正体现出中国凉都的特色和品位。同时,整个城市的休闲氛围不浓,中心城区宜居宜游指数不高,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消费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文化。

2.3宣传推介不够

近年来,我市围绕旅游休闲度假这一宣传主题,不断加大市场推介力度,使全市旅游在黔桂滇粤港澳等客源市场有一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但受促销手段趋于单一等因素制约,宣传推挤的开放性、立体性、长效性和潜移默化性不够,整体宣传推挤的气氛和特色还没有真正形成。

2.4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过去全市在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起点较低,力度不大,导致景区(点)间的通达性不强,可进入性差,全市网状旅游道路尚未形成,旅游标识系统不完善,适应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全,资源和信息共享难度大,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2.5同质竞争激烈

在全国重视生态也发展的情况下,旅游休闲度假的发展已带来全方位竞争。我市有“中国凉都”品牌的优势,但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几个大的旅游区域之间,如黄果树休闲度假旅游,云南腾冲、昭通的温泉旅游,在山水旅游休闲度假等方面与兴义万峰林资源类似度很高,且在知名度方面处于劣势。同时,近年来贵阳已成功打造“避暑天堂模式”,安顺成功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这些为我市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也将形成竞争的强大压力。

2.6休闲意向不高

近年来,我市居民的休闲观念有较大的改善,但在闲暇时间不断充裕的同时,缺少有闲适自在的从容心态,闲暇时间和个人收入仍然是影响我市旅游休闲度假消费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居民休闲时间普遍增加,但是,部分职业的闲暇时间在减少,如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员工和学生(大学生除外)。目前全市休闲场所价格普遍偏高,休闲消费的主体仍是中高薪阶层,而有钱与很忙往往成正相关,客观上,旅游休闲度假意向的实现还存在障碍。

3对策建议

3.1高品味打造凉都品牌

一是着力抓好“5个100工程”建设。要依托“5个100工程”加快推进凤凰山城市综合体、明湖城市综合体、荷城花园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大力推进妥乐古银杏风景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月亮河景区、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建设。二是着力抓好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针对我市山体特色,宜于开发夏季避暑度假、冬季滑雪、赏冰挂等特色休闲旅游,部分地方山高林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适合发展以狩猎探险为特色、适应高端客人需求的专项休闲体验旅游,利用农村山地、田园、水面增加康体运动项目,打好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这张“区域牌”。三是着力抓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要重点开发建设好水城蟠龙法那百车河、双嘎天生湖、米萝巴蒗河、玉舍纸厂乡,钟山月照凉都特色风情小镇、凉都森林公园,六枝和盘县乡村旅游组团建设,打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这张“地方牌”。

3.2大手笔营销提升旅游品牌建设

一是鼓励旅游企业利用市场营销策划的商业手段炒作提升知名度。敢于推出震撼性效果的大营销策划活动,像张家界“飞越天门山”、黄龙洞“定海神针亿元投保”、凤凰“南

方长城围棋赛”、广西“印象刘三姐”之类旅游业界的营销大手笔创新事件。同时要善于将全市精品景点组合,着力打造1-2条震撼国内外游客的黄金线路。二是高档次包装和整合利用,制作拍摄整体形象宣传广告片,与中央台、凤凰卫视或广东卫视等主流媒体寻求长期合作,加大在国内外对我市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尽可能多地吸引和争取相关的地区性会议、展览、文化体育交流、艺术访问、美食节庆、休闲旅游活动等在此举行,以提高城市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四是充分利用“西南煤海”的工业旅游资源,加快全市工业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突出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奇石展览馆,增加新的亮点和吸引力,提高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深内涵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旅游,应重点打造以工业旅游的“三线文化”;以苗寨跳花节,布依寨的“过大年”、折溪摊戏,彝族风情火把节、摊舞,白族风情为重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以羊肉粉、水城烙锅、盘县荷叶糯米鸡、荞凉粉、米豆腐的饮食文化,以水城春、碧云剑茶叶,信友核桃乳、火腿油辣椒、岩脚面、荞类为主的副食产品;以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夜郎文化;以汽车露营、滑草滑雪、山地高尔夫训练地、攀岩、山地自行车、汽车拉力赛休闲体育文化;以盘县会议会址为重点的红色文化。

3.4高素质建设旅游人才队伍

着力培养一批专业从事休闲旅游的企业和一批极具专业素质的人才,建立健全实施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休闲产业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方式,提高全市休闲度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六盘水示范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师资力量,提高全市休闲度假旅游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要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引导、教育各旅游企业共同遵守国家对旅游行业的有关法规,不断提高全市旅游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进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形象。

3.5高效率建立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对旅游休闲度假发展的政策性资金投入,鼓励支持开发俱乐部形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郊区高档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线路,尽快形成中心城区与重点旅游城镇、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内的直达旅游公路网络,完善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道路、码头、停车场、给排水、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信、消防、游客中心、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消除通信盲区。加强城市和景区(景点)的导向建设,全面升级市内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码头等场所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要加大对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开发投入,改善食、住、行、游、购、娱的环境和设施,为提升品味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全市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六盘水市旅游十二五规划》

黄鹤楼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_基于深度旅游的视角

第64卷第1期2011年1月 Vol.64.No.1 Jan.2011.112~ 117 黄鹤楼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基于深度旅游的视角 张 薇 张晓燕 摘 要:黄鹤楼景区是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之一,但目前面临着旅游文化主题不够明显、展示载体单一、生态景观效果不佳、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旅游深度吸引力不足的困境。提升黄鹤楼景区旅游吸引力,对于顺应国家最新旅游战略导向、提升武汉都市文化品位、迎合深度旅游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突出历史名楼文化休闲产品的参与性、倡导都市绿脉低碳旅游产品的宜人体验性、构建旅游信息系统数字化是培育黄鹤楼景区深度旅游吸引力的适宜路径。 关键词:黄鹤楼;旅游吸引力;深度旅游 一、引 言 黄鹤楼具有约1700多年历史,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武昌城,具有独特的坐山拥水地理优势,享有 天下江山第一楼 的美誉。自古以来就以 登高极目 的佳境和 千古名楼 的文化意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对景抒怀,名诗美文源远流长。黄鹤楼景区现由主楼、南楼、落梅轩等大小70余处景点组成,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列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在国内具有最高等级的旅游品牌地位。2009年旅游者接待量为150万人次,门票收入为6684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为6696万元,旅游发展水平在武汉市主要旅游景区中名列榜首。但从收入结构看,仍然没有摆脱以门票创收为主的经营模式,旅游方式仍以简单的观光为主,对经上千年沉淀的名楼文化内涵体验不深,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天,与国内外许多运营成功的景区或文化主题公园相比,深度旅游吸引力明显滞后,因而成为制约其向高端文化休闲旅游景区发展的瓶颈。 二、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研究述评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主要包括文化、服务、景观环境以及娱乐吸引力等方面 ,能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形成旅游需求,做出旅游决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差异性是决定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而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设计原真性旅游产品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诉诸旅游者感官系统的体验场景,突出 兴奋点 和 消费点 ,诱发深层体 保继刚: 城市旅游:原理、案例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 邸明慧,广新菊: 差异形成旅游产品吸引力研究 ,载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年第6期。 张薇,张晓燕: 世界文化遗产地殷墟旅游可持续吸引力提升研究 ,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张栋: 兴奋点 和 消费点 :旅游产品设计的两个重点 ,载 旅游学刊 2006年第3期。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海南旅游业概况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2004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倍和将近100倍(上述统计资料来源与海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海南省除直属海南省政府管理的省旅游局外,还有17家市县旅游局。有受理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 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40 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 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 52 个。其中4A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他为待批的景区景点。(A级景区简介请参看附录)

三亚旅游市场得分析

在三亚建立海上酒店得市场分析 三亚市场得基本情况 据三亚市旅游局统计数据,仅在2006年11月份,三亚市就接待旅游人数41、91万人次,同比增长7、51%;旅游收入5、63亿,同比增长30、2%。而2006年1-11月份,三亚市旅游接待人数已达到399、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5%;旅游总收入60、34亿,同比增长31、57%;接待境外游客33、39万人次,同比增长79、28%;外汇收入1、433亿,同比增长127、09%。 由此可以瞧出,三亚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定快速发展, 三亚客源得特点 总体而言,三亚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助。近两年,三亚旅游已出现一些新现象:旅游收入得增长幅度高于旅游接待人次得增长幅度,境外游客得增长幅度高于国内游客得增长幅度,旅游外汇收入得增长幅度高于境外游客得增长幅度,散客得增长幅度高于团队游客得增长幅度。从三亚客源市场来瞧,出现三个变化: 1、广东、北京、上海等传统客源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得同时,新兴得西南、中部市场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2、由省会城市向非省会大中城市延伸。 3、在海外市场方面,随着三亚知名度得不断提高,主要依赖港澳台市场得局面已被打破,形成港澳台市场与韩、日、俄市场一起发展,欧美市场为补充得新格局。目前,韩国客源市场已超过日本,跃居入境市场首位,其她依次为日本、俄罗斯、美国市场。由此可瞧,三亚旅游得境

外游客得客源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 4.三亚目前旅游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为铺。 三亚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三亚旅游仍然会迅猛发展。三亚作为唯一得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着独特得优势,而且一年一度得新丝路模特大赛与博鳌亚洲论坛,以及世界小姐大赛,扩大了三亚在国内与国外得知名度,旅游市场今后仍会保持快速增长得速度。 2、传统观光游减少,度假游、生态游、会议游等快速发展。近两年,三亚旅游出现个明显得特点,黄金周得旅游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散客比例超过了旅游团队。据统计2014年11月,三亚全市旅游饭店接待会议团近350个,其中,亚龙湾环球城大酒店接待会议团28个,接待人数10000余人次;亚龙湾假日酒店接待会议团20个,接待人数1800余人次;三亚亚太国际会议中心接待会议团近20个,接待人数2000余人次;其它各星级酒店每天大小会议团均有接待。 3、旅游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国际市场得多元化,三亚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旅游城市,但就是仍然缺少标志性得名片,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 4、三亚对国内外市场得开发仅仅体现在营销层面,市场监管仍缺乏规范。比如说针对俄罗斯市场,三亚方面至今没有一套专门得俄罗斯市场调查档案,也没有对俄罗斯市场做过调研细分,甚至三亚有多少家旅行社在运作,有多少导游在接团,俄罗斯人在三亚有哪些需求,对于官方来说仍就是一片空白。

(完整版)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2)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二、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 (一)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3)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三)加快海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9) 三、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9) (一)发展优势 (9) (二)现状分析 (10) (三)发展缺陷 (13) 四、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4) 五、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5) 六、总结 (16) 七、附录 (17)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15万人。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常年有台风,雨量充沛,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1、总概况 目前,海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财政收入和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 表1-1海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分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1)服务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29.9%提高到40.5%。 (2)受房地产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回落。当前,东部地区贡献了全省近六成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宜春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宜春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2

宜春市旅游综合体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焦作、黄山、敦煌等等,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中国旅游业已经从大众观光的“门票旅游时代”向深度休闲度假的“泛旅游时代”转变,在此背景下,融合了观光、游乐、休闲、运动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旅游综合体成为满足人们多样化度假需求的必由目的地。为更好地顺应市场的需求、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政府机构、旅游集团和地产企业,在区域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上,都越来越多地指向了“旅游综合体”这一全新模式。据统计,南至海南岛,北到长白山,西至大漠边睡新疆,东沿海岸线蔓延,全国有上百个旅游综合体项目。旅游综合体开发热潮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必将继续存在,这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的方向、地产开发创新的方向,也是政府引导区域升级的方向。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宜春市旅游综合体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环境、宜春市旅游市场总体规模与旅游景区现状、宜春市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模式及借鉴案例、不同类型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策略,宜春市旅游综合体投资前景及项目开发规划运营策略等。本报告是旅游企业、房地产企业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国内旅游吸引力研究进展与展望_刘慧芳

收稿日期:2015-11-23 作者简介:刘慧芳(1991—),女,山西忻州人。南京农业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杨旺生(1962—),男,安徽太湖县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第31卷第05期2016年05月 Vol.31,No.05 May .,2016 国内旅游吸引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慧芳a ,杨旺生a ,王宇b (南京农业大学 a.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b 农村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 旅游吸引力作为激发旅游者出游动机和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一直是旅游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吸引力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力的概念与内涵、旅游吸引力模型构建、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旅游吸引力提升对策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多侧重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今后应注重研究深度的拓展并关注旅游业态发展,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同时加强模型本身的局限性研究,保证建模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最后应发挥旅游吸引力研究对旅游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等。 关键词:旅游吸引力;研究综述;国内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6)05-0062-07 旅游吸引力作为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它通过影响旅游者的最终出游决策,包括出游方式、出游方向及相关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和变动,进而影响一国一地或一个景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特征和发展程度 [1] 。正所谓“无吸引便无旅 游”。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吸引力的研究日益重视,相关成果不断涌现。为系统、全面反映当前旅游吸引力研究现状及今后旅游吸引力研究趋势,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旅游吸引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内容和方法的综述,指出现有旅游吸引力研究的进展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旅游吸引力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研究内容 (一 )旅游吸引力概念与内涵研究概念与内涵研究是相关研究的基础。从旅游吸引力的概念研究发展来看,最初多为对旅游吸引物概念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吸引物的核心部分是旅游 吸引力,没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只能是一潭死水,在旅游市场中惊不起一点波澜。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吸引力这一抽象概念,对其研究主要基于两种视角,即分别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对旅游吸引力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或阐释。 1997年,杨振之对旅游吸引物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述,认为旅游吸引物是指由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客源市场三大要素构成的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是有关该三大 要素相互间吸引向性的总和;[2] 针对这一观点, 林红等对旅游吸引物进行了系统论分析,指出旅游吸引物的根本属性在于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3]之后,郭亚军等构建了由引力生成平台、核心旅游资源和引力成长平台构成的旅游区引力系统,认为旅游区引力的变化,实质上是 引力系统内部变化的外显形式。[4]王海鸿提出了旅 游吸引由居住地断面、目的地断面和旅游者感知 过程三因素决定的观点。[5]而陈岩英则认为旅游地 DOI:10.16069/https://www.360docs.net/doc/1616725908.html,ki.51-1610/g4.2016.05.013

海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海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欲使旅游真正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并加速走向发达与成熟,就必须多视角全方位出击新兴旅游产业。又由于海南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导致有关旅游的产业十分泛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XX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倍和将近100倍。

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17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0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 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 52 个。其中4A 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他为待批的景区景点。 4、酒店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全省星级饭店220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 11 家、四星级饭店 40 家、三星级饭店 98 家、二星级饭店 62 家、一星级饭店9家。除星级酒店外,还有诸多待批的酒店、度假村、旅游会馆。 5、旅游购物产业概况 目前海南旅游购物主要以海南土特产为主,如以椰子为原料的各类食物以及饰物、咖啡、茶。珍珠以及其相关商品的销售也是海南旅游购物的主要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与其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一旅游行业的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 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说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2009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不仅如此,旅游业还明显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和提升着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 据估计,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以及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

研究提升明文化视角下南京阅江楼景区旅游吸引力

研究提升明文化视角下南京阅江楼景区旅游吸引力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景区的特色之基。南京阅江楼景区以开放包容、极具特色的明文化为主题,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但因在开发中对明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影响了其旅游吸引力的提升。鉴于此,本文首先在阐明明文化在阅江楼景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阅江楼景区明文化开发存在的不足。其次,从明文化的视角提出进一步提升阅江楼景区旅游吸引力的若干建议,以期为阅江楼景区的旅游开发及其竞争力提升提供依据。 关键词:明文化,阅江楼景区,旅游吸引力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复原型文化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以南京市阅江楼景区为例》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10307069)。 1阅江楼景区明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旅游一直是文化旅游业的支柱,促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明朝作为汉唐盛世后又一个兴盛时代和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其文化秉承前代,开启后世,并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江楼景区以“明文化”为主题,可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深厚。 首先,明文化是阅江楼景区立足之基。从楼阁历史渊源看,阅江楼是朱元璋为了纪念大败陈友谅而兴建,但仅仅建造了“平砥”便因天灾人祸终未建成,仅留下了朱元璋和宋濂等文人所撰写的《阅江楼记》。为了弥补历史遗憾,结束阅江楼“有记无楼”的六百年历史,江苏省市区政府人民经过七年的共同努力于2001年完成阅江楼的复原工作。复原的阅江楼完全按照当年朱元璋的构想建造,拥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 其次,开发特色文化是人文景区保持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对文化旅游者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探索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异地异质文化,拓宽知识界面,满足自己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达到文化、消费、娱乐的有机统一,才是本次旅游的目的。阅江楼景区只有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明文化主题深刻的内涵,才能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最后,从明文化角度提升阅江楼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具有良好的文化政策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主题的日益聚焦,各省市逐渐加快了自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10〕75号)中,提出了要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中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南京众多的明文化景区中,阅江楼独树一帜,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2阅江楼景区明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江楼景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资源,理应拥有源源不断的吸引力,但根据阅江楼官方游客接待人数数据不完全显示(见下图),景区游客总量逐年整体下滑,出现了旅游吸引力不足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与景区明文化旅游开发不力有密切关系。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阅江楼景区明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2010—2012年阅江楼景区游客接待人数官方数据 2.1明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足,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阅江楼景区以“明文化”为主题,奠定了独特的发展基调,势必深入研发明文化资源。但景区在开发时存在明文化资源浪费现象,集中表现在明城墙闲置和明代民间文化残缺。 阅江楼的明城墙为“城包山”形式,总长1620m,依山蜿蜒而建,是南京明城墙最富特色的区段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经600多年的风雨磨砺,该段明城墙古代韵味十足,而且不少砖块上仍残留有当时造砖人的姓名,充分展现了南京的建都历史和中国古代老百姓

浅析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学习心得 <<浅析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 班级:艺设F1004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政策发展对策 摘要:海南是个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胜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海南旅游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海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环境,市场,社会,经济,行政等有利条件,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海南省有必要,也有条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海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利弊,只有找到利弊才能求发展,才能走想繁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设计旅游产品,组织旅游开发,保持资源的吸引力和环境的舒适度,协调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既是由海南旅游业的现状所决定的,也是海南发展旅游业的要求. 一,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条件 海南以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属于易损型资源,而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游客的大量涌入,已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景观破坏,环境污染,野生生物的生存繁衍遭受影响,社会风俗习惯被改变,游人感受性体验降低等许多问题,已在海南初露端倪:海口海滨泳场白沙门,原以其海水洁净,沙质白细而闻名.但是由于近年来缺乏科学的开发和管理,海水被污染浑浊,沙滩上到处可见瓦砾碎石.慕名而去的游客无不扼腕惊叹. 三亚的天涯海角,是海南的标志性景点,为游人必到之地.近年来客流量的剧增,尤其在旅游旺季,游览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遍地是垃圾,花草被折踩,景区管理无能为力.虽然1993年以后,该景点采取了扩大游览区范围的办法来分流游客,但仍无法满足迅猛增加的客流要求.目前该景点旺季时客流量为1—2万人/天,春节前后高峰期客流量通常超过3万人/天,远远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过去,一哄而上的旅游开发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也逐渐暴露出来了.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以住宿业为例,1995年全省平均开房率

欧洲小镇旅游吸引力探析

欧洲小镇旅游吸引力探析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季辉英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目的地地区,世界十大目的地国家中有一半以上是欧洲国家。在欧洲,旅游业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据统计,欧盟成员国的旅游业直接贡献了4%的GDP,直接创造了4%的就业机会,其间接效益更为可观,分别为11%和12%。欧洲的旅游地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小镇是欧洲旅游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欧洲小镇浩瀚如星河,数不胜数,有上千年历史的中世纪小镇,有兴起于18世纪的百年小镇,有成形于近代的年轻小镇;有佛罗伦萨、比萨那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型小镇,有风景旖旎的阿尔卑斯山下小镇,有零星散布于森林绿野中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镇,等等。欧洲小镇的旅游业发展态势也如星河般璀璨光辉、长盛不衰。如今随着欧洲旅游向中国的不断开放,中国游客的足迹也慢慢从巴黎、伦敦等大城走入一个个小镇,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像西方人那样爱上欧洲的小镇。欧洲小镇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笔者有幸走访过不少欧洲小镇,基于亲身体验与观察,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拿来与各位分享并探讨。1、建筑。欧洲的小镇,其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巴洛克风格的,有哥特风格的,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也有现代风格的,更有将各种风格巧然混搭的,等等,这些建筑大都沿袭着它们原生的风格,加之欧洲普遍采用的对历史建筑的动态保护以及石质建筑本身的坚固耐久,使得不同年代的建筑得以相会在同一个时代。从每一栋建筑上面,都可以读到不同时代的记忆和故事。多样与原生,是建筑成就小镇魅力的关键所在。正是欧洲小镇建筑的多样性与原生性,很好的承载了小镇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让小镇充满文化气息与迷人魅力。2、街巷。欧洲小镇的街巷,无论大小宽窄,一般都以石头铺就,且弯曲有度,很少采用一马平川的柏油或水泥路。石头的街巷,经人踩踏,经车压磨,风吹日晒,时光流转,变得光光亮亮,也成了小镇历史的代言。曲曲折折的石头街巷与各种风格的建筑交相辉映,便构成了欧洲小镇最有韵味的画面,让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3、尺度。无论是依山而建的小镇,还是沿河而建的小镇,或是不靠山也不靠河的小镇,其格局和尺度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欧洲小镇大部分都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围绕着中心向外散开分布,公共活动空间如商店、图书馆、电影院、餐馆等一般都分布在教堂和广场附近,民居以线性或放射性延伸分布,一般离开中心广场都在可步行范围之内,尺度十分宜人,每一个住家都可以很方便地接近中心,进一步可得公共活动,退一步可享恬静生活。4、色彩。欧洲小镇的色彩是其出彩的又一大关键。无论是北极圈内的北欧小镇,还是地中海畔的南欧小镇,色彩是小镇共通的语言。小镇的色彩主要源自两大方面,一是建筑,二是花卉。上面已经提到,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多样,然其颜色更是多样与自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建筑一列排开去,这在欧洲全属正常,毫不夸张。笔者在欧洲见过各种颜色的建筑,粉紫、亮蓝、鲜绿……无奇不有、五彩缤纷。比如威尼斯边上有个色彩岛Burano,就是因为颜色的多元与出色,成为游客争相追捧的目的地。花木也是欧洲小镇色彩的重要构成部分,窗台上、门廊下、阳台里,甚至墙壁上,种满五颜六色、争相开放的花卉,把古典的建筑点缀得灵动活泼,把小镇装扮得更为温馨怡人。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小镇的捷克CK小镇(Cesky Krumlov),是色彩诱人的典范。5、细节。细节给欧洲小镇注入更多的惊喜与气质。往往小镇上每家人家的大门、门把、窗台、邮筒,或者商店的标牌、面包房的黑板,都有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惊喜,又倍觉主人的创意与喜悦。在这里举一个政府部门主导打造细节的例子。德国南部的Freising小镇,其小镇“吉祥物”是Freising熊(Freisinger Bear),在街头巷尾,不经意之间,你会发现憨态可掬、“品种”多样的Freising 熊:有的熊穿着粉色围裙、戴着白色蕾丝帽,站在一家面包房前,这是面包师熊;有背着邮差包戴着邮差帽骑着邮差车从邮局门口出发的邮差熊;有身上印满欧元美元等各色货币走在银行前的银行熊;有喝着啤酒顶着啤酒肚的啤酒熊;有穿着消防员服一脸警惕的消防熊,等等,这些熊不仅是小镇的代言,也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不少惊喜与欢乐,不少人就专门以找熊为乐,看谁找到的熊最全最有趣。在欧洲小镇,大大小小的细节无处不在,让惊喜无处不有,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 报告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海南旅游业概况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能够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能够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75.08万人次,1.14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接待人数总量1402.89万人次,111.01亿元的旅游总收入,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17.68倍和将近100倍(上述统计资料来源与海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海南省除直属海南省政府管理的省旅游局外,还有17家市县旅游局。有受理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40 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 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52 个。其中4A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它为待批的景区景点。(A级景区简介请参看附录) 4、酒店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全省星级饭店220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 11 家、四星级饭店 40 家、三星级饭店 98 家、二星级饭店 62 家、一星级饭店9家。除星级酒店外,还有诸多待批的酒店、度假村、旅游会馆。(星级酒店名录请参看附录) 5、旅游购物产业概况

海南旅游业swot分析

劣势分析 1.海南居民收入水平低,本省居民旅游消费不足 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区相比,存在收入偏低等问题。2007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996.87兀和3791.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788.94元和348.99元,在全国3 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居第24位和第1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12625.86元、10991.84兀、9576.95元和670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6353.25元、5648.26元、4473.78兀和1832.67兀。 2.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对旅游业反哺支撑能力差 2007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1223.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第2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10965.57亿元、8130.04亿元、17557.16亿元和29861.12亿元。 虽然海南旅游收入占全省CDP的比重比较大,但海南旅游收入的绝对量与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例,2008年,海南旅游外汇收入31388万美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20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465784万美元、414525万美元、271020万美元和8861 10万美元。可见,旅游经济与某一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省份的旅游经济也十分发达,反映出地区经济对旅游经济的强大反哺支撑能力。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目前海南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以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产品:因此,在全国旅游观光型产品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海南缺乏明显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由于受旅游资源结构的影响,加之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南旅游业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时旅游供给基本满足,淡季时旅游供给又相对过剩,既降低了旺季时的旅游服务质量,又抑制了淡季时的旅游经济效益。而且海南旅游企业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从而导致了海南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全国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较低。由此可见,要想从同质化的观光型产品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南需要建立“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通关、货币自由兑换、免税品自由购买、旅游项目自由落户、国际旅游规则自由对接”的国际化、开放性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休闲度假产品。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海南旅游业概况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75.08万人次,1.14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2004年接待人数总量1402.89万人次,111.01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17.68倍和将近100倍(上述统计资料来源与海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海南省除直属海南省政府管理的省旅游局外,还有17家市县旅游局。有受理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0 家、国内 118家。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愿景分析精编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 愿景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摘要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八大重点旅游区之一。旅游业成为海南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却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发展要求,也缺乏国际竞争力。 通过分析,海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服务水平较低、政府监管不到位、旅游要素单一、国际化不足、旅游业服务信息化不健全、整体配套不够完善等,这些是目前海南旅游业发展所需要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海南旅游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旅游业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综合进行改变、完善、监管等。 作为海南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缺乏保护,没有真正做到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吸引客源的噱头,而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用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通过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多元化规划发展,打造一个真正生态、绿色、安全的旅游胜地。

关键词: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生态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ourism in Hainan Abstract Hainan as China's largest special economic zone and the only tropical island province, is one of the key tourist area of China's eight. Tourism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Hainan, the most advantag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the most potential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u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modern market development,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low level of servic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not in place, lack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elements, singl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is not perfect, the overall matching is not perfect, which is currently the Hain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long-term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ainan's tourism, we must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in all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change, perfect supervision etc.. As the most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in Hainan's natural resources, lack of protection, there is no truly eco tourism. Eco tourism is no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