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分析.精讲
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在货币政策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只
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对 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重 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执行权,最终决 策权则属于国务院。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使我 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过去有了一定 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央 银行的独立性还是会因经济形势的变 化受到各种制约,中央银行在执行货 币政策时经常面临社会各界的压力, 干扰了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
政治独立性: 实际上包含很多因素, 包括中央银行 官员的任免程序, 政府参与中央银行董事会议的 程度, 以及中央银行董事的任期。(具体参照下表)
中央银行独立性测试(评分细则见附录)
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性
1.央银行法是否将货币稳定列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的中心目标?
和一切其他负担。看央行能否阻止通货膨胀,
只有一个指标,即央行是否主导了长期的信贷
扩张。历史一再表明的恰恰是,所有的央行都
在极力地进行信贷扩张。无论是在制造泡沫式
的“繁荣”,还是在萧条之中对经济的加以刺 激。
三、两者关系理论研究
(一)认为二者负相关的观点: 对于这种通货膨胀偏差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
Adam Posen认为,尽管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存在明显 的负相关,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他考察了央行独 立性抑制通货膨胀的三个可能主要渠道:提高信誉、在经 济目标中给物价稳定以优先地位、阻止财政赤字货币化。 他利用了一种“利益而不是机构”的研究方法(/interest not institutisns0approach)发现,是社会相关集团的利益,而 不是中央银行的法律设置,决定了货币当局的决策。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作者:张帆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7期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论文选取了适合中国的独立性测量指标,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评估,进而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中国CBI指数与通货膨胀率进行回归,得出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在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我国通货膨胀状况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对策。
问题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理论界开始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CBI,central bankindependence)与通货膨胀现象联系起来,并进行系统论证,当时,在分析经济生活中的通胀现象时,人们发现: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都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或目标之一,但在现实中货币政策总是经常发生偏离稳定物价目标的现象,对于这种偏差,人们普遍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较高国家的通胀水平要比中央银行直接受政府控制的国家低一些,其理论依据是大部分人认为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可以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同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作为解决通货膨胀偏差问题的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提出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讨论以及寻求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及研究理论分析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
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说明了必须保证央行的独立性:经济的运行往往围绕大选波动,大选之前,政府为了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扩大总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于是在大选之后,政府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用以抑制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即它会受制于政府的影响,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需要注意国家各个方面的问题,关注的侧重点也应根据情况调整,在这诸多方面和稳定物价发生冲突时,政府往往会以牺牲物价为代价,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令行事,一是会造成货币超发;二是降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数学模型分析本文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P=MV/Y和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对相关变量取对数,可得到以下价格水平的变量影响式:Pt=-115A3-464.39GINI t+34.90InINVt+(32.46GINIt-1.69InTNVt)×CBIt+0.77Pt-1,-0.78Pt-2(1)式中P为价格水平,CBI为中央银行独立性,GINI是基尼系数,c为消费,INV为固定资产投资,EXM为外汇占款,随机误差项u表示其他政策性因素等,t表示期数,olkit。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作者:庞海峰景楷淇邱鸿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20期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S指数法测度了我国央行独立性水平,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胀的关系。
根据所得结论以及我国央行独立性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央行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8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0-0123-03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Walsh(1995)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说明中央银行越独立就越有可能直接将通货膨胀定为货币政策目标[1]。
Alesina(1988)将央行独立性看做是一个变量,政府对通货膨胀存有厌恶感的行长制定政策时的授权程度会受到央行独立性大小的影响,央行独立性越高,政治当局对行长授权也越高[2]。
Grilli等(1991)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设计了衡量央行独立性指标,说明了央行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与治理通货膨胀的关系[3]。
Bemnake(1999)等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将将货币政策制定为通货膨胀目标制,那么这个国家的央行独立性和政策透明度就会更强,因此该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也就会更好[4]。
Jeroen Klomp(2009)以中央银行行长的离职率和基于地方的中央银行法的一个指标研究中央银行独立性,采用Hildreth Houck在100多个国家1998—2005年的随机系数模型进行估计,以此来对央行独立性与通胀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其二者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央行独立性指标和通货膨胀间之间具有显著效果只在样本中少数的国家的结论[5]。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央行独立性与通胀的关系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马光(2003)借鉴了国外一系列的测度方法,如贝德和帕金(BP)指数、格利里(GMT)指数等,并根据朗格尼和希茨(LS)指数,对LS法的14个问答题根据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回答并得出相应分值,最后实证得出我国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确定性[6]。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摘要】:文章利用国外经济理论说明了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 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中央银行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自行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在行政当局规定的、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的多个目标中,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哪个目标具有排他性,使其相对于其他目标处于更优先的地位。
二是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立法、司法和政府。
由于各国的中央银行都逐步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独立性”问题研究的焦点就集中在: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政策工具操作实现物价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央银行为何需要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论证说明。
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时间非一致性”理论和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1. “时间非一致性”理论时间非一致性理论论证了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的无效性。
该理论认为,政府为了使扩张的货币政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使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为此可行的办法就是政府明确承诺实行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然而,一旦经济主体形成了零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放弃其已经做出的承诺,转而采取通货膨胀的政策就将成为其最佳的货币政策选择。
因为实际通货膨胀率与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存在着的差距将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
这样,对于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来说,最优的货币政策选择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前后就发生了变化,即存在时间不一致性。
然而,在经济主体具有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就不可能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最终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因为由于经济主体考虑到了政府企图,所以在最初就自然调高了通货膨胀预期。
即通过反复博弈,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最终达到一致的水平。
中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分析

中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
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概述

中央银行独立性测试(评分细则见附录)
目标独立性 1.央银行法是否将货币稳定列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的中心目标? 经济独立性 2.银行是否有权控制货币政策工具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要求和 贴现率? 3.存在对政府向中央银行直接融资的法律约束? 4.政府是否被禁止接受中央银行的直接融资? 5.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受制于政府的指令? 政治独立性 6.对货币政策存在冲突时, 中央银行总裁能否被国会或者行政部门解职? 7.中央银行总裁的任职期限是否超过竞选周期? 8.中央银行羞事局成员任职期限是否超过竞选周期? 9.中央银行总裁是不是由行政部门指定的? 10.中央银行重事局其它成员中是否存在由行政部门指定的人选? 11.中央银行蓝事局成员中, 行政部门指定的人数是否超过其它实体指定的 人数? 12.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董事局? 13.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董事局并享有投票权? 14.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蓝事局并享有否决权?
2.分析结果
经过对表一的分析,得到 表二: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指标 年份 1973-1984 1984-1992 1993 1994 1995 问题1 0 0 0.5 0.5 1 问题2 0 0.17 0.17 0.17 0.17 问题3,4 0 0 0 0.5 2 问题5 0 0 0 0 0 问题6 0 0 0 0 0 问题7 0 0 0 0 1 问题8 0 0 0 0 0 问题9 0 0 0 0 0 问题10 0 0 0 0 0 问题11 0 0 0 0 0 问题12 0 0 0 0 0 问题13 0 0 0 0 0 问题14 0 0 0 0 1 合计 0 0.17 0.67 1.17 4.17 1996 1 0.33 2 0 0 1 0 0 0 0 0 0 0 4.33 1997 1 0.33 2 0.5 0 1 0 0 0 0 0 0 0 5.83 1998-2013 1 0.5 2 0.5 0 1 0 0 0 0 0 0 1 6
中央银行独立性测度及其与通胀的关系

中央银行独立性测度及其与通胀的关系作者:张晓耀李玉婷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05期摘要:央行独立性是经济政策研究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而独立性的度量问题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中央银行测度中会牵涉到众多因素,导致度量方法的选取存在不同的观点;围绕着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诸多争论。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独立性与通胀的关系。
结论认为目前在我国通货膨胀与央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LS测度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独立性测度;通货膨胀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自由化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要想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必须加快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而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的管控者,不仅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功能,还承担着对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央行是否独立是一个国家金融自由化程度的风向标,由于主观变量较多,且涉及许多难以量化的指标,因此如何量化央行独立性又是其中的难点,现阶段我国的研究多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测度体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问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测度体系。
央行独立性与通胀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至今仍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央行独立程度越高,通胀率越低,反之亦然,但很多学者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这种关系是缺乏理论依据的,并认为央行独立性与通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而通货膨胀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若未能有效控制,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测度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度量,由于涉及较多变量,变量的选择与样本数据的选取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而成为独立性问题研究的难点。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GMT、BP、DF、CWN、ES、LS 和 MA指标对央行独立性进行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而其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一贯性,银行体制是否健全,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好地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央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恰当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理论派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通胀偏差问题密切相关。
正是基于对通胀偏差问题的考虑,逐渐形成了CBI理论主线:一条是1977年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创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此基础上,Barro&Gordon(1983)引入了信誉机制,增加了预期形成理论,从而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另一条是1985年罗戈夫(Rogoff)创立的罗戈夫模型并随之提出的保守型中央银行管理方法,以后的学者正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批判吸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模型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各自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CBI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造成2008年以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引发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不断提高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直至达到21.5%的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于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相关性的角度来思考该问题,对治理通胀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本文即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的相互关系进行探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的一些政策和建议。
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建设,治理通货膨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货膨胀;关联性ABSTRACTThe U.S.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trouble. In order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China's caused by loose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since 2008, prices continued to rise, triggering a new round of inflation. Since 2010,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taken a number of measures; such a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of the major commercial banks, until it reaches a record high of 21.5%. People's Bank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t of the government to take on the curb inflation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Based on this, we can from a different angle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inflation control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is article is by 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 Analysi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s of infl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proposa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ontrolling inflatio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Key Words] Central Bank;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Inflation;Correlation目录一、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2)(一)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2)1.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 (2)2.中国人民银行的操作独立性分析 (3)(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4)三、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5)(一)指标选取 (5)(二)相关数据测度 (6)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 (6)2.通货膨胀率的测度 (8)3.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简单的相关关系 (8)(三)模型设定 (9)(四)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9)1.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10)2.回归结果 (10)3.相关检验 (10)4.实证结果 (11)四、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12)(一)将中央银行分离出去作为经济特设机构 (13)(二)调整中央银行的人事任免程序 (13)(三)增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权利 (14)(四)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加快法制化进程 (15)参考文献 (16)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一、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我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持续稳健的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11.9%降至2008年的9.1%。
面对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果断出手,“四万亿计划”很快得以推出。
除了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外,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增大信贷规模,中央银行也开始转变导向,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在两项政策的强烈刺激下,我国经济得以快速走出低谷,GDP增长率在2010年重返1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复苏。
积极的货币政策虽然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但也给市场注入了超量的货币,超量的货币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导致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发生,流动性过剩引起了人们对通胀的强烈预期。
货币流速的加快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从而造成了明显的通胀压力。
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至达到 21.5%的历史新高,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抑制了人们对通涨的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于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此,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配合中央政府的经济复苏计划,单纯从维持经济秩序,稳定物价的角度实施货币政策,是否就不会超发货币,也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面对日益加剧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明显降低了通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息息相关,影响着通货膨胀。
二者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本文的思考与分析,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建设,治理通货膨胀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一)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简称 CBI)是指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履行法定职责的权利和能力。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银行体系的核心,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肩负着稳定币值和监管金融活动等重要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受国务院领导,隶属于国务院。
依法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各级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任何干涉。
该条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从中央银行独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角度可以将央行独立性分为目标独立性和操作独立性。
目标独立性是指允许中央银行自由确定货币政策目标。
操作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政府不干预中央银行的具体操作,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受财政压力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1)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我国中央银行在法律地位上隶属于中央政府。
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是在“政府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决策过程。
由此可见,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并非由中国人民银行自主决定,一般的政策结果是企业界、国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财政等各个利益集团经多方谈判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而最后决定权在国务院。
这一决策过程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受到多方面的干扰。
(2)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员设置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1997年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其成员由下列单位的人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二人;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一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二人;金融专家一人。
金融专家占比很小,且只担任咨询的角色,没有决策权,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3)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的多重目标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目标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包括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等。
由于多目标之间是存在冲突的,因此中央银行只能在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有时候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手段注重短期效果和表面效果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这种做法使中央银行“长期稳定”这一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2.中国人民银行的操作独立性分析(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度依赖信贷渠道降低了央行的操作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传导,传导效应很弱,这种状况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
例如,中央银行以再贷款为主要的政策工具时,当中央银行希望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必须会同各商业银行领导,讨论削减信贷规模的问题,反之亦然。
这种“窗口指导”政策能否最终贯彻实施,很大程度上由商业银行的行为决定。
所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
(2)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影响了中央银行操作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工具,由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单一、货币市场不发达,以及利率市场化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本质的变化,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的时间划分,以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标志,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995年以前和1995年至今。
1984—1994年:刚刚建立的中央银行制度与较低的相对独立性。
国务院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规定:“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账户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该规定首次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央行地位和行使央行职能的权力。
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条例》颁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