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蜡法”的科普。以及“失蜡法”铁壶的特征介绍

合集下载

失蜡铸造知识点总结

失蜡铸造知识点总结

失蜡铸造知识点总结一、失蜡铸造的工艺流程1.模型制作:根据零件的设计图纸,制作与之相对应的蜡模型。

蜡模型的制作通常采用模塑法,即在蜡烛模具中将蜡液注入模具中,待蜡凝固后取出,再经过切割、修整等工艺,得到最终的蜡模型。

2.蜡模固定:将制作好的蜡模型放置在支撑杆上,并用石膏混合物固定。

3.涂覆粘合剂和耐火层: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和耐火层涂覆蜡模型,以增强铸件的表面质量和提高耐火性。

这一步骤很重要,可以有效防止金属渗入蜡模型,从而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

4.失蜡(烧蜡):将蜡模型放入烧腊炉中进行熔蜡处理,使蜡模型在高温下燃烧殆尽,形成空腔。

5.熔铸:在蜡模型的空腔中,灌注熔化的金属或合金,铸造成型。

6.振动摇晃:采用振动或摇晃的方式,使铸件内的气泡顺利脱离,提高铸件的密实度。

7.冷却处理:在浇铸后,铸件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使其达到稳定的结构状态。

8.砂型处理:将冷却后的铸件挖出,经过切割、砂型处理等工序,得到最终的铸件。

二、失蜡铸造的材料选择1.蜡模型材料:蜡模型的主要材料是蜡。

蜡模型要求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热性,以便在铸造过程中不易破损或变形。

2.粘合剂和耐火层材料:通常采用硅溶胶、硅酸酯等有机胶粘剂和石墨、石英砂等耐火材料。

3.铸造材料:失蜡铸造适用于多种金属和合金,如铝合金、镍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选用不同的金属或合金进行铸造。

三、失蜡铸造的设备要求1.蜡模制作设备:蜡模制作需要用到模具、蜡烛模具、蜡浇注设备等。

2.烧蜡设备:烧蜡设备通常采用烧腊炉或烧蜡箱。

3.熔铸设备:熔铸设备包括感应熔炉、电弧炉、熔融炉等。

4.铸造设备:铸造设备一般包括振动台、冷却装置、砂型处理设备等。

四、失蜡铸造的工艺优缺点失蜡铸造作为一种精密铸造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精度高:蜡模型的制作精度高,能够精确复制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2.表面质量好:采用粘合剂和耐火层的涂覆,可以有效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减少气孔和缺陷。

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

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

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失蜡铸造法失蜡铸造法,又有熔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多种称谓,原理很简单,就是人们用了逆向思维——不是青铜器很复杂,做模翻范很困难嘛,那么就先用蜂蜡一类的虫蜡,做出一个与计划铸造出的青铜器一模一样的蜡样,由于蜡很软,可以雕琢得很精细;蜡样加工满意后,再在蜡样外面一遍遍胡涂细细的泥浆,慢慢地,蜡样便被严实地包裹住了,这层厚厚的泥也就成为了外范;待整个外范晾干了以后,便可将铜液通过注口倾泻到范中,随着高温铜液的注入,弥合在泥范中的蜡模便迅速融化,化为一缕青烟消失了,铜液则占据了蜡模的空间,冷却之后,去掉外范,与蜡模一模一样青铜器就诞生了;失蜡法铸造,制模工序复杂,能够“所见即所得”,保证铸出后的铜器与原有蜡模一致,而且多么难做的青铜器也能铸出来;用失蜡法铸造的铜器表面光滑,精度高,无需再打磨加工;因此,人们把失蜡法当作是冶铸史上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就是在今天,人们还采用失蜡法铸造飞机零件等精密构件;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区别于一次成型沙铸法粗糙表现形式,表面细腻、精度高,能最大限度保持雕塑家原作的真实性;但工艺复杂,十几到制作程序,人工成本远远高于其他铸造法;有点贵,呵呵;能够完全掌握其工艺的企业全国也不过几家而已;网上未见公开的工艺程序,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步就是翻硅胶模;把雕塑原模按工艺要求拆解,刷上硅胶;要求刷的均匀,纱布贴的合理,防止变形;然后在硅胶外部附上石膏,固定其型;1出蜡模:出蜡模要求操作人员工艺熟练,把石蜡灌注入硅胶外模中;灌注的要均匀,在结构薄弱的地方要灌注厚点;凉了就可以出蜡模了;这是艺术品做法,如果是工业件,可用泡沫代替作消失模;市面上有专门的加工泡沫的进口数控加工设备;2 修腊模:这是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最关键的地方;难点大;操作人员要有几年的功底;我去过好多地方,看了看;大部分厂家这里工艺缺陷比较大,主要是人的问题;修腊模最关键问题就是要与原模一致;不要破坏原模整体感觉及雕塑痕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原模雕塑家的东西;有时雕塑家自己修一下;修完腊模作上浇筑口就可以挂沙了;这里说明一下:一般做雕塑还真没有保留工艺部分照片的习惯,也就是最后装完照一下;这里大部分都是前两年作天津北安桥改造工程做雕塑灯时,工程需要留下的照片;呵呵;失蜡铸造法,又有熔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多种称谓,原理很简单,就是人们用了逆向思维——不是青铜器很复杂,做模翻范很困难嘛,那么就先用蜂蜡一类的虫蜡,做出一个与计划铸造出的青铜器一模一样的蜡样,由于蜡很软,可以雕琢得很精细;蜡样加工满意后,再在蜡样外面一遍遍胡涂细细的泥浆,慢慢地,蜡样便被严实地包裹住了,这层厚厚的泥也就成为了外范;待整个外范晾干了以后,便可将铜液通过注口倾泻到范中,随着高温铜液的注入,弥合在泥范中的蜡模便迅速融化,化为一缕青烟消失了,铜液则占据了蜡模的空间,冷却之后,去掉外范,与蜡模一模一样青铜器就诞生了;失蜡法铸造,制模工序复杂,能够“所见即所得”,保证铸出后的铜器与原有蜡模一致,而且多么难做的青铜器也能铸出来;用失蜡法铸造的铜器表面光滑,精度高,无需再打磨加工;因此,人们把失蜡法当作是冶铸史上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就是在今天,人们还采用失蜡法铸造飞机零件等精密构件; 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区别于一次成型沙铸法粗糙表现形式,表面细腻、精度高,能最大限度保持雕塑家原作的真实性;但工艺复杂,十几到制作程序,人工成本远远高于其他铸造法;有点贵,呵呵;能够完全掌握其工艺的企业全国也不过几家而已;网上未见公开的工艺程序,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步就是翻硅胶模;把雕塑原模按工艺要求拆解,刷上硅胶;要求刷的均匀,纱布贴的合理,防止变形;然后在硅胶外部附上石膏,固定其型;1出蜡模:出蜡模要求操作人员工艺熟练,把石蜡灌注入硅胶外模中;灌注的要均匀,在结构薄弱的地方要灌注厚点;凉了就可以出蜡模了;这是艺术品做法,如果是工业件,可用泡沫代替作消失模;市面上有专门的加工泡沫的进口数控加工设备;2 修腊模:这是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最关键的地方;难点大;操作人员要有几年的功底;我去过好多地方,看了看;大部分厂家这里工艺缺陷比较大,主要是人的问题;修腊模最关键问题就是要与原模一致;不要破坏原模整体感觉及雕塑痕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原模雕塑家的东西;有时雕塑家自己修一下;修完腊模作上浇筑口就可以挂沙了;这里说明一下:一般做雕塑还真没有保留工艺部分照片的习惯,也就是最后装完照一下;这里大部分都是前两年作天津北安桥改造工程做雕塑灯时,工程需要留下的照片;呵呵;挂沙挂沙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蜡膜外面形成铸造型腔;这里我主要介绍挂砂;这是比较传统的工艺;要把做好的蜡膜放在水玻璃槽内一定时间,然后挂上细沙;每挂一遍,要晒透;然后再挂一遍;挂沙遍数和雕塑大小有一定关系;大点的要挂十几遍到二十遍;占用时间比较长;形成比较坚硬的外铸造型腔;这种工艺好处就是艺术品的表面处理细腻,不破坏雕塑家制作的笔触;基本保持雕塑原型的原貌,缺点就是周期长,成本高;有的企业有用石膏等方法做铸造型腔的,周期短,但表面处理稍差;挂沙完毕后,就可以把蜡膜的蜡通过加热的方法烤出来;这样砂型铸造型腔就做成立;铸造:铸造简单;和其它材料铸造一样,把铜水倒入砂型铸造型腔;就不介绍了打沙:铸造完毕要打沙;就是喷砂去掉铸造表面上的细沙;说说沙铸与蜡膜精铸的区别沙铸一般就是用木型做范模,做沙箱工装,砸沙成外摸铸造;优点是成本低、变形小,适合做几何形体的铸造件;但外表粗糙;由于其基本是用木型,量大了要用铝型;所以做的件数少了反而不合算;再说铸造件造型复杂也做不了,有的企业为了揽活,号称啥活都能做,理论上没问题,可以把复杂的形体分块;但实际现在的木型工根本不会做出如欧式花草的造型来,做的木型让你绝对晕倒;弄的客户定金交完了也没办法;沙铸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树脂沙铸造;这比一般沙铸要好多了,其做法就是用树脂和沙结合,铸造外模比较坚硬,适合做一些造型比较复杂的形体;但其也有沙铸的通病,就是造型不能随意,也是要求能拔出砂型来;第一、二张照片是我以前做的工程,用树脂沙铸造的;这已经代表了沙铸最好的效果了;蜡膜精铸我介绍了不少了;它的优点就是你只要能做出来摸具,它就能铸造出来,雕塑人员或造型人员可以尽情发挥;当然就是成本要比沙铸高出许多罢了;第三张照片是以前做的工程的局部;这种复杂造型只能精铸;没人敢说沙铸能铸造出来;。

谨防上当!教你一眼看懂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

谨防上当!教你一眼看懂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

谨防上当!教你一眼看懂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现在国产仿制的日本老铁壶,充斥日本市场,对于一般初心者来说,很难辨别其真伪。

经常会碰到国内来旅游者,在日本古董摊上掏十几万日币买把国产的铁壶,还以为淘到宝了。

真为之痛心。

前段我在微信朋友圈,550人民币买把仿的铁壶,下面一一剖析下。

看外形,色泽,对初心者比较难判断,国内做旧水平比较高,看看下面这把壶,提手,盖子,壶身,都做的很像日本老铁壶。

这把铁壶拿到手,壶内很多脱模的渣滓,都没清理过,很脏,心里在想这样的铁壶也能用?清理一下,壶内还留有一块。

更可气的是,壶嘴都堵着,根本倒不出水,真是领教了国产壶,这样的壶也能出厂?简直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用这壶烧水,等于自杀。

壶內处理不一样日本壶出厂内部是这个颜色,每个窑口不一样,有用木炭灰刷,有用植物漆刷。

老壶没用过,放着生锈是这个样子的壶内,也是干净的。

壶内经过焙烧的。

日本壶(新壶),只要用开水煮5-6次,每次10分钟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一点不复杂,日本有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用木炭放壶里,在放在900度炉子里烘烧,壶内形成氧化膜,煮出的水没有铁锈味道。

有叫金气止责任保证书,也有叫烧拔。

过去的南部铁壶都有标签注明此壶有这到工序,烧水不会有味道。

在如果是老壶,只要水垢不是太重,直接用清水煮,尽量多煮几次,让水垢附着,直到水清而无异味即可,用完后,用炉子余温将壶里的水烤干就可以了。

但有的国产壶就不同了,每次水开后,颜色是茶色的,而且水里透着一种铁腥味。

用了朋友告知的许多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

国产壶材料主要采用新疆、山西的生铁,同时为了解决工艺上的某些细节,加入部分熟铁。

为了解决铁锈问题,有的工厂在壶里镀搪瓷(亮光和磨砂两种。

其中磨砂表面看上去更像生铁)。

而日本铁壶,据说各个工坊都要加入协会(南部铁器协会)。

主要材料是由协会采用岩手县原铁矿矿石,统一炼制铁块供应。

看看壶嘴不一样区别国产壶和日本壶,首先看壶嘴,日本南部壶,壶嘴做的翘薄,很是美观,京都壶稍厚些。

青铜器--范铸法、失蜡法、垫片、支钉

青铜器--范铸法、失蜡法、垫片、支钉

青铜器--范铸法、失蜡法、垫⽚、⽀钉长期以来,⼈们通过对古代青铜器⽫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古代的青铜容器、酒器等,壁厚都⽐较薄⽽且均匀。

如果采⽤现代的常规砂型铸造⽅法,则难以保持其容器的厚度均匀;如果采⽤现代的精密铸造法即现代失蜡法,则较容易产⽣芯⼦扁⼼。

我们通过对古代青铜器表⾯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青铜器的表⾯,常常可以看到⼀些不规则的⼩⽅块式的垫⽚,在⼀些古代采⽤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物表⾯,往往能看到⼀些⽅形或圆形的红铜⽀钉或铁⽀钉。

⽽古代青铜容器壁厚的均匀,及⼀些铜像的铸造成功,就是得益于这些垫⽚与⽀钉。

关键词:范铸法 失蜡法 垫⽚ ⽀钉通常对青铜器鉴定时的⽅法,⼤多是从器形、型制、纹饰、铭⽂、重量、锈⾊等诸多⽅⾯⼊⼿进⾏鉴别。

不可否认,这些鉴别的⽅法是必要的。

但如要从古代铸造⼯艺⽅⾯⼊⼿进⾏鉴别,必然会找到对青铜器真伪的鉴定更为可靠的依据。

在科学技术⾼度发展的今天,作伪者把现代科学技术⼴泛应⽤于仿古青铜器上,借助数字相机,录像机与电脑的联接,可把古代纹饰、铭⽂等移植在新铸的仿古青铜器上,甚⾄可直接在铜器上雕刻,同样,铸造⼯艺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进步。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的青铜范铸技术早⼰退出历史舞台被⼈们所遗忘,⽽当今的铸造⼯艺及仿古者则考虑到成本和古代技术不容易全模仿等因素,所以,在铸造⼯艺⽅⾯与古代的青铜范铸⼯艺之间,还是有着较⼤的区别。

因此,我们在鉴定青铜器时,既要从器型、纹饰、铭⽂、锈⾊、重量等诸⽅⾯进⾏鉴定外,同时还要从青铜器⼯艺等⽅⾯找出重要依据。

⼤家都知道,⼈类⽂明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个逐步积累、发展、创造、再发展,再创造的过程。

科学技术发展的每⼀步,都有它的历史轨迹可寻,都有它的社会背景和特点;从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其间青铜铸造⼯艺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技术更新与应⽤,在每个历史时期⽣产出来的产品之中,都留下了⼀定的时代特征。

现代的铸造⼯艺,虽然是在古代范铸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来的,但是,现代铸造⽅法与古代范铸法⼯艺之间,已存在很⼤的差别。

铁在烧,技艺如水在沸腾——失蜡法铸造工艺简图

铁在烧,技艺如水在沸腾——失蜡法铸造工艺简图

PAGE24泽州铁货多是手工制作,用料为生铁。

经蜡模制作回收、熔铁、浇筑、打磨、后续加工等前后共68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每一个产品从模具的设计到零件的铸造,再到成壶的修整,要经过62道冶制工序。

生产中,不仅要将本土传统文化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还要融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和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使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把真正的铁壶,首先要经过设计师们绘铁在烧,技艺如水在沸腾——失蜡法铸造工艺简图图,讨论,定稿;然后需要经过工艺美术师的制模,雕花。

铁壶的胎模,一般都是以油蜡为原材料做成的。

一把壶,一般要经过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精雕细琢。

◆胎模做好之后,会被运到加工铸造车间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即在胎模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翻模。

模一般会被分成两块,然后进行拼合。

两个模具合并在一起固定之后,下一个环节便是“涮设计画图半成品铁壶铁水浇铸PAGE25科学之友 2016.08蜡”。

溶解后的蜡液,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必须在短时间内把它们充分地摇匀。

◆蜡模做好之后,便需要做铸件用的沙壳。

制沙壳,需要裹灰浆、沾沙粒等一系列连续工序,依旧需要熟练工的操作才行。

◆化蜡是注浆前的另一道工序,然后便是开炉、铸铁。

铁壶的铁水,是用铁锭来做原料的。

烧铁水的炉内温度可以达到1 800 ℃。

挑去铁炉里可以看到的渣滓,两个工人师傅分别从两边抬起烧热的坩埚,抬一锅铁水,分别注入放在沙堆里的模具里。

这时,沙做的模具需要加热到和铁水几乎一样的温度。

◆铁水缓缓流淌,散发出滚烫的热量,再经过一些时间冷却,一把铁壶就算成型了,但这远远不够,抛光、打磨、包装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依旧要许多人来做,一样不可少。

制模、雕花后期打磨修整手工雕刻制作沙壳修复蜡膜。

失蜡法精密铸造的应用常识

失蜡法精密铸造的应用常识

失蜡法精密铸造的应⽤常识失蜡法精密铸造现称硅溶胶精密铸造,是⼀种少切削或⽆切削的精密铸造⼯艺,是精密铸造⾏业中的⼀项优异的⼯艺技术,其应⽤⾮常⼴泛它不仅适⽤于⾼熔点⾦属、各种合⾦的精密铸造,⽽且⽣产出的铸件尺⼨精度、表⾯质量⽐其它精密铸造⽅法要⾼,甚⾄其它精密铸造⽅法难于铸得的复杂、耐⾼温、不易于加⼯的铸件,均可采⽤熔模精密精密铸造铸得我国是于上世纪五、六⼗年代开始将硅溶胶精密铸造应⽤于⼯业⽣产其后这种先进的精密铸造⼯艺得到巨⼤的发展,相继在航空、汽车、机床、船舶、内燃机、⽓轮机、电讯仪器、武器、医疗器械以及⼑具等制造⼯业中被⼴泛采⽤,同时也⽤于⼯艺美术品的制造现如今,贵⾦属⾸饰加⼯就完全采⽤这种⽅法下⾯就根据个⼈的经验简单的介绍⼀下⾸饰精密铸造的技术。

失蜡法精密铸造技术在⾸饰加⼯⽣产中的应⽤ 失蜡浇铸的⼯序流程是:压制胶模--开胶模--注蜡--修整蜡模--种蜡树--灌⽯膏筒--⽯膏抽真空--⽯膏⾃然凝固--烘焙⽯膏--熔⾦、浇铸--炸⽯膏--冲洗、酸洗、清洗--剪⽑坯下⾯分别讲述各个⼯序 1 .压制胶模 压胶模看似简单,其实其中也有许多细节必须讲究⾸先必须保证压模框和⽣胶⽚的清洁,压模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将压模框清洗⼲净,操作者清洗双⼿和⼯作台;其次要保证原版与橡胶之间不会粘连,要做到这⼀点,就应该优先使⽤银版,如果是铜版则应该将铜版镀银后再进⾏压模,因为铜版很容易与橡胶粘连在⼀起;再次就是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硫化温度和时间--这两者不但基本符合某⼀个函数关系,⽽且还与胶模的厚度、长宽、原版的复杂程度有关,通常将压模温度定为150℃左右,如果胶模厚度在3层(约10mm),⼀般硫化时间为20~25分钟,如果是4层(约13mm)则硫化时间可为30~35分钟……依次类推,同时硫化温度与原版的复杂程度也有关系:如果原版是复杂、细⼩的款式,则应该降低硫化温度,延长硫化时间,反之如果温度过⾼,反⽽会影响压模的效果为了保证胶模在相当时期内可以使⽤,应该使胶模具有⾜够的厚度,因此⼀个胶模最少也应该使⽤3层⽣胶压制将⽣胶叠压好原版后应该使胶模整体略⼤于压模框,即长宽略⼤(能够⽤⼒压⼊压模框),胶模厚度在压⼊压模框后略⾼于框体平⾯约2mm 2.开胶模 开胶模在⾸饰⼯⼚中是⼀项要求很⾼的技术,因为开胶模的好坏直接影响蜡模以及⾦属⽑坯的质量,⽽且还直接影响胶模的寿命技术⾼超的开模师傅开出的胶模,在注蜡后基本没有变形、断裂、披风的现象,基本不需要修蜡、焊蜡,能够节省⼤量修整⼯时,得到较⾼的⽣产效率 胶模通常采⽤四脚定位法,也就是说,开出的胶模有四个脚相互吻合固定,四脚之间的部分有采⽤直线切割的,也有采⽤曲线切割的⼀般的开模顺序(以开戒指胶模为例)如下: 1)压过的胶模冷却⾄不烫⼿时,⽤剪⼑剪去飞边,⽤尖嘴钳取下⽔⼝块,拉去焦壳 2)将胶模⽔⼝朝上直⽴,从⽔⼝的⼀侧下⼑,沿胶模的四边中⼼线切割,深度为2~4mm(可根据胶模⼤⼩适当调整),切开胶模四边 3)从第⼀次下⼑处切割第⼀个脚⾸先割开两个直边,深度为2~4mm,再⽤⼒拉开已切开的直边,沿45°切开⼀个斜边,形成⼀个直⾓三⾓形形状的脚这时切⼝的胶模两半部分应该有对应的阴、阳三⾓形脚相互吻合 4)按照上⼀步的操作过程,依次切割出其余三个脚 5)拉开第⼀次切开的脚,⽤⼑⽚平稳地沿中线向内切割,⼀边切割⼀边向外拉开胶模,快到达⽔⼝线时要⼩⼼,⽤⼑尖轻轻挑开胶模,露出⽔⼝再沿戒指外圈的⼀个端⾯切开戒指圈,直⾄戒指花头和镶⼝处 6)花头的切割,这是开胶模中⽐较困难和复杂的步骤如果主⽯镶⼝是⽖镶,切割花头就应该沿花头⼀侧两个⽖的轴线切开,然后向花头另⼀侧的戒指外圈端⾯切割,直⾄切割到⽔⼝位置这时胶模已经被切成两半了,但还不能将银版取下 7)切割留有镶⼝、花头的胶模部分取下银版 8)开底就是怎样将蜡模容易从胶模取出 3. 注蜡 胶模开好后就可以进⾏注蜡操作了注蜡操作应该注意对蜡温、压⼒以及胶模的压紧等因素 注蜡机中的加热器和感温器能够使蜡液达到并保持⼀定的温度通常注蜡机中蜡的温度应该保持在70~75℃之间,这样的温度能够保证蜡液的流动性如果温度过低,蜡液不易注满蜡模,造成蜡模的残缺;反之蜡液温度过⾼,⼜会导致蜡液从胶模缝隙处溢出或从注蜡⼝溢出,容易形成飞边或烫伤⼿指 注蜡机蜡筒内的压⼒是由外接⽓泵提供的,⼀般应该保持在0.5~0.7at(或kgf/cm2)即0.051~0.071Bar之间,也可以根据蜡模的体积和复杂程度进⾏适当的调整 4. 修整蜡模 ⼀般⽽⾔,注蜡后取出的蜡模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些问题,如飞边、多重边、断⽖、⾁眼可见的砂眼、部分或整体结构变形、⼩孔不通、花头线条不清晰、花头搭边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制约铸件的质量 5 . 种蜡树 蜡模经过修整后,需要种蜡树,才能进⾏进⼀步的操作 种蜡树的基本要求是,蜡模要排列有序,关键是蜡模之间不能接触,既能够保持⼀定的间隙,⼜能够尽量多地将蜡模焊在蜡树上,也就是说,⼀棵蜡树上要尽量"种"上最多数量的蜡模,已满⾜批量⽣产的需要 6. 灌⽯膏、抽真空 将蜡树连底盘⼀起套上不锈钢筒(钢铃),在钢铃外⾯上包裹单⾯胶纸(胶纸最后应该⾼出钢铃上沿2cm左右)备⽤选择优质铸粉(以⾦信3G牌为例) 1)拌⽯膏浆:按38%--40%的⽔粉⽐,将粉倒⼊称好的⽔中,搅拌2-3分钟;即可进⾏第⼀次抽真空(1~2分钟) 2)注⽯膏:抽真空后将⽯膏浆沿钢铃的内壁缓缓注⼊,切忌将⽯膏浆直接倒在蜡树上,直⾄⽯膏浆没过蜡树约1cm,⽴即进⾏第⼆次抽真空抽真空3--4分钟完毕,⾃然放置1--2⼩时进⾏以保证⽯膏的凝固 7 .烘焙⽯膏 ⽯膏模的烘焙是保证浇铸正常进⾏的最重要⼯序⼀般⽽⾔,18K⾦的铸模烘焙时间为6~12⼩时,铂⾦的铸模烘焙时间为12~20⼩时烘焙的作⽤主要有:脱蜡、⼲燥和浇铸保温以18K⾦的烘焙为例,脱蜡温度为0~350℃,保温时间2⼩时;⼲燥温度为350~700℃,保温时间2~3⼩时;浇铸保温温度为550~650℃,保温时间1~2⼩时 ⼀般的烘焙过程是:⾸先将电阻炉预热到起始温度,将⽯膏模⽔⼝向下放⼊炉中,以便使蜡液流出蒸发;在起始温区恒温1⼩时后,再以1~2⼩时的间隔逐步升/降温和恒温注意升温(或降温)速度应该保持在100~200℃/⼩时,否则升温过快容易形成⽯膏模的裂纹,严重的可能造成⽯膏模损坏或报废,升温过慢⼜容易造成遗蜡或⽯膏模⼲燥不彻底,影响铸件的质量⽯膏模的烘焙时间主要取决于⾦树的⼤⼩和复杂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调整 以上操作如有操作不善,将会导致铸件有缺憾主要有以下常见现象: 1.铸件表⾯有针刺或珠仔原因及解决措施: 1)浆液太稠,应调整适当⽔粉⽐ 2)浆体内有残余⽓泡,应充分抽尽 3)抽真空时间过长 2.铸件表⾯粗糙.变⾊原因及解决措施: 1)蜡型粗糙,选⽤优质蜡型材料 2)失蜡温度过⾼.过程过急,失蜡温度不宜超过150℃ 3)⽯膏模型烧成温度过⾼,最终烧成温度不宜超过780℃ 4)浇注⾦属温度过⾼,降低⾦属液温度 3.铸造不完全或有沙眼和穿洞原因及解决措施: 1)⾦属液温度过低,保持铸造温度适宜 2)铸模烧成不完全,按建议升温曲线烧成 3)选⽤的⾦属材质不够好 4.铸件表⾯有裂缝或飞边,原因及解决措施: 1)浆液太稀,按建议⽔粉⽐ 2)铸造压⼒太⾼,降低到合理压⼒。

失蜡铸造法

失蜡铸造法

失蜡铸造法失蜡铸造法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方法,也被称为蜡烧铸造法。

它是一种精密铸造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制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蜡铸造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失蜡铸造法的原理是利用熔融金属替代蜡模的方法进行铸造。

首先,根据需要的零件形状和尺寸,在专用模具中制作蜡模。

蜡模可以通过传统的注蜡方法制作,也可以采用现代三维打印技术制作。

然后,将蜡模装入铸造箱中,填充一种专用的细砂材料,形成整体模型。

接下来,将整体模型进行加热,使蜡模融化并从铸造箱中流出,留下与零件相同形状的空腔。

这个过程称为失蜡。

蜡烧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金属材料和零件形状来确定。

失蜡后,将整体模型放入预热炉中进行加热,以去除残留的蜡和水分。

然后,在高温下将铸造箱中的空腔填充熔融金属。

熔融金属可以通过电炉或其他热源来加热。

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将整个铸件从铸造箱中取出,并进行清理、修整等后续加工处理。

最后,得到的铸件可以与其他零件进行组装,制成完整的产品。

失蜡铸造法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制作出复杂形状和高精度的零件,满足特殊需求;其次,可以节省材料和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采用蜡模,表面质量好,无需进一步加工,从而降低成本。

失蜡铸造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失蜡铸造法可以用于制造复杂的涡轮叶片、导向叶片等零件;在汽车制造领域,可以用于生产发动机零部件、转向架等;在机械制造领域,可以用于制造船舶零件、工程机械零件等。

总之,失蜡铸造法是一种高精密、高效率的铸造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要求的零件制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创新,失蜡铸造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失蜡法——看似陌生实则已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铸造方法

失蜡法——看似陌生实则已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铸造方法

失蜡法——看似陌生实则已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铸造方法
我们说的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细铸造办法。

做法是,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其他耐火资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悉数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注入金属熔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能够玲珑剔透,能做出镂空的效果。

用失蜡法制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器物,就是曾侯乙尊盘。

用失蜡法铸出的制品既无外壳痕迹,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

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能对国际的冶金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工业的熔模精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蜡法衍生而来的。

虽然无论在所用蜡料、制模、造型资料、工艺办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失蜡法”的科普。

以及“失蜡法”铁壶的特征介绍
又名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上已经使用这种方法,现代的精密铸造中称为熔模精密铸造。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失蜡法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古代多用于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

中国已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是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晚期铜盏部件和铜禁。

战国以后,失蜡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除鼎、彝外,还用于铸造印玺、乐钟、佛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贮贝器、饰件等。

现代,失蜡法仍用于铸造金属铸件,称熔模铸造。

失蜡法脱蜡法是先用蜡制造模,应用到翻沙上,就是将蜡制的样品埋入铸造的沙型中,夯实,然后加热,使沙型变得结实,蜡融化倒出,再将熔化的青铜或铁水倒入。

一般翻砂是用木模或原型,得将砂型做成两半,再合在一起,模具必须可以从半个砂型中取出。

而脱蜡法不必取出模具,因此可以铸造形状非常复杂的物品。

现代精密铸造使用非常细的铸造沙,也是先做蜡模,然后将沙喷到模具上,高温烧制沙模,可以做出非常精细,形状非常复杂的模具。

直接铸造出非常精密的零件,不必再进行机械加工。

------------------------------------------------------------------
真诚邀请大家加入《期货爱好者》qq群:248848127
------------------------------------------------------------------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失蜡法制造日本铁壶。

最早把失蜡法应用到铁壶制作的是龙文堂初代四方安平(1732-1798)。

他精通铸铜,并把失蜡法应用于铁壶的铸造。

龙文堂系堂口和龟文堂都有制造失蜡法铁壶。

其中龟文堂铁壶只使用失蜡法制造。

-----------------------------------------------------------------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失蜡法铸造的铁壶与砂铸法铁壶在外观上的区别。

首先:失蜡法所作铁壶外观都非常精美,且大部分都采用满工(也就是外表面没有空地)。

下面是我的一件桐纹失蜡法铁壶,大家观看者他的纹路是否符合这个特点。

而“砂铸法”铁壶除了霰纹壶,一般不采用满工,而且羽线一下一般都是素地
------------------------------------------------------------------------------------------------------------
---------------------------------------------------------------------------------------------------------------
其次:失蜡法因为不需要上下对模。

所以不存在羽线。

下面是一件我所收藏釜师铁久作砂铸法铁壶,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壶嘴下方壶中间环形的羽线。

而这件同样是我所收藏的失蜡法铁壶同样是满工,同样也看不到羽线
------------------------------------------------------------------------------------------------------------
---------------------------------------------------------------------------------------------------------------
再次:失蜡法铁壶壶底一般都留有签印,也就是落款。

但因为时间久远和使用烧蚀。

大部分落款都已经非常模糊甚至不见痕迹。

下面是一件龟文堂的壶底,我们能见到落款,但落款已经非常不清晰。

再来看看我收藏的这个桐纹满工失蜡法铁壶,也只能勉强看到一个方形的痕迹
-----------------------------------------------------------------------------------
-----------------------------------------------------------------------------------
第四。

失蜡法铁壶因为大部分采用满工,且一般下部小上部大,日本铁壶使用时是用碳烧。

因为碳的烧蚀作用,失蜡法铁壶下半部纹路一般都有比较严重的腐蚀与不清晰现象。

下面还是我收藏的这把桐纹失蜡法铁壶,大家仔细观察壶体下部的纹路,是不是跟上半部有显著区别。

上部比较清晰锐利,而下半部都已经模糊。

因为砂铸法铁壶要么下半部是素地,要么上小下大。

纹路被烧蚀的现象一般不为大家所重视。

下面就是一件我所收藏的一件龙文堂高鸟雄飞纹铁壶,基本看到任何烧蚀现象。

-------------------------------------------------------------------------
-------------------------------------------------------------------------
第五:砂模法铁壶的底部能看到中间的浇注孔,以及连边不同形状的垫片。

而失蜡法铁壶因为工艺不同不会存在此浇注孔,在浇注孔的位置一般是壶底的落款,这已经在第三点谈过。

下面是我所收藏的一件耕分堂铁壶,大家是否看到中间圆形浇注孔,及两边方形垫片(垫片形状在不同铁壶中不确定,可以是任何形状)。

---------------------------------------------
同样的,由于木炭的烧蚀作用,浇注孔和垫片的痕迹在使用时间较长的铁壶中也不见踪迹了,这时候就需要综合判断此壶是砂铸壶还是机制壶了。

(关于机制壶和砂铸壶的区别,我在以后的贴子中再加以介绍)
下面是我所收藏的一件龙文堂大国寿朗的砂模壶,浇注孔还在,垫片痕迹已经不见,这正是烧蚀作用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