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和细菌是两种微生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病毒和细菌时常会成为我们的健康威胁。
但是病毒和细菌有什么生物学特性呢?本文将会从病毒和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复制方式以及致病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另外,一些病毒在其外层会包裹着一层脂质双层膜,形成一个类似病毒外壳的结构。
比如,HIV、肝炎病毒等就具有这样的结构。
2.生活方式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需要寄宿于宿主的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本身无法进行代谢活动,因此需要依靠宿主细胞提供代谢物质和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也不同,例如肠道病毒就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肠道上皮细胞,而HIV则主要寄生于人类的免疫细胞中。
3.复制方式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吸附、透过酶切、合成及组装。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会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侵入细胞内部。
接着,病毒会释放一种酶,帮助将病毒核酸释放出来,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产生机制进行病毒代谢物的合成。
最后,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分别被合成,然后在细胞内部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到宿主细胞外,再侵入另一组健康细胞进行新一轮感染。
4.致病方式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会侵犯人体某种器官或组织,随着病毒数量的不断增加,病毒会不断破坏人体细胞,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地进行应对,最终出现发热、咳嗽、身体乏力等系列症状。
一些病毒感染不完全后,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使机体持续感染,形成一定程度的免疫不耐受,例如艾滋病、乙肝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细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体,其结构比病毒要更为复杂。
细菌通常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染色体组成。
另外,许多细菌还会形成胞囊、细胞鞭毛等结构。
2.生活方式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具有代谢活动,可以独立生长和繁殖。
病毒的结构与生命特性

病毒的结构与生命特性病毒是一种极小的病原体,它不能自行进行代谢活动,只有在寄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结构和生命特性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一、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它只是由蛋白质套着一段核酸(DNA或RNA)组成。
由于没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它们不能进行独立的自我复制,只能通过感染寄主细胞才能完成复制。
病毒的外壳由一层叫做“外套膜”的脂质双层组成,上面有许多叫做“糖蛋白”的蛋白质,与寄主细胞表面相互作用,进而感染寄主细胞。
二、病毒的生命特性病毒具有生命特性,但却是非常特殊的生命形式。
它们不属于生物,因为它们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和自我复制。
然而,他们又是生物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能够感染寄主细胞,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这种繁殖方式与生物类似,但它们不能进行独立的无性或有性生殖。
相反,它们依靠感染细胞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的寄主细胞通常是生物的细胞,这些细胞会将病毒取入细胞质中,并将核酸释放出来。
然后,病毒的基因组就会开始繁殖,利用宿主细胞做为复制和表达其基因组所需的资源。
此时,病毒基因组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复制:第一种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装置直接复制;第二种是将它们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并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复制活动来复制。
三、病毒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病毒与寄主之间有一种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
首先,病毒必须进入寄主细胞才能完成复制。
为了进入寄主细胞,病毒会利用它们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类似于锁与钥匙之间的关系。
只有病毒的“钥匙”和宿主细胞表面的“锁”非常匹配,病毒才能够进入宿主细胞。
一旦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它就会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装置来繁殖。
这通常会导致宿主细胞死亡或失去其正常的功能,因为大量的病毒复制会耗尽宿主细胞的资源。
病毒还可以利用宿主细胞释放出大量病毒,并通过宿主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来传播疾病。
总之,病毒是一类极小的病原体,它们不能自行进行代谢活动,只有在寄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特性

1.病毒的特性2.病毒的本质:病毒属于微生物界,其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包括:(1)病毒一般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则都同时含有两种核酸。
(2)病毒通过基因组复制和表达,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许多其他组成成分一起参与生长、增殖过程,并常以二分裂或类似的方式进行。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其他生物“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复制其核酸以及合成由其核酸编码的蛋白质,乃至直接利用细胞成分。
可以这样认为,病毒的生物合成实质上是病毒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4)某些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 A1℃)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这就是所谓的DNA前病毒。
(5)病毒没有细胞壁,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因此对于因干扰微生物的这些代谢过程而影响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
病毒的定义:病毒属于最小的生命形态,是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
当然这是指自然状态的病毒而言,因在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掌握在无细胞(cell-free)系统中复制病毒的技术。
2.病毒的起源:是指病毒的来源及其演化关于病毒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1)认为病毒是原始生物物种的后裔;(2)认为病毒来源于细胞核酸;(3)认为病毒是某些较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3.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形态是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实质上只是一团遗传物质(DNA或RNA)和它外围的一层蛋白外壳。
这层蛋白外壳就是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同时也是病毒核酸有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的工具。
衣壳和核酸一起总称为核衣壳。
病毒的结构和特性

病毒的结构和特性病毒是一种小型微生物,不具备生命的全部特征,无法独立进行代谢、增长和繁殖。
它们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利用宿主细胞合成蛋白质、组装病毒颗粒,最终引起疾病。
本文将介绍病毒的结构和特性,探索它们如何打败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科学家们如何应对病毒的进攻。
一、病毒的结构病毒是非常小的微生物,通常直径在20-300纳米之间,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
不同种类的病毒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但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部分:1. 核酸:核酸是病毒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单链或双链,线性或环形,但总是包含病毒的遗传信息,例如病毒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和调控元件。
2. 蛋白质壳或外壳:蛋白质壳或外壳是病毒的结构骨架,它们包裹着核酸,并确定了病毒颗粒的形态和大小。
一些病毒的外壳上还有突刺蛋白质,它们可以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特异性地识别宿主细胞。
3. 脂质包膜(有时):一些病毒还带有脂质包膜,它是从宿主细胞膜中获得的。
脂质包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二、病毒的寄生特性病毒是一种寄生微生物,它们不能自行增殖和繁殖,只有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病毒的感染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1. 吸附:病毒通过其突刺蛋白质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
2. 渗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3. 解离:病毒核酸从蛋白质壳中释放出来。
4. 复制和转录:病毒核酸在宿主细胞中完成复制和转录。
这是病毒生命周期中最复杂的阶段,它涉及到许多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组装和释放: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壳在宿主细胞中重新组装,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进而感染新的宿主细胞或传播到其他人体。
三、病毒和免疫系统病毒的感染会激活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它们在宿主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包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的激活。
在这种情况下,病毒需要对抗免疫系统,避免被清除。
病毒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可以与宿主细胞膜结合,介导病毒的入侵。
02 03
核衣壳
病毒的核心结构,由病毒自身编码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核酸是病 毒的遗传物质,决定病毒的基因组和遗传特性,蛋白质外壳保护核酸并 参与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
病毒编码的酶
病毒在感染细胞后,会利用自身的酶来复制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这些酶包括DNA或RNA复制酶、转录酶、逆转录酶等。
病毒通过接触传染,如手、皮 肤、眼结膜等,如HIV、疱疹
病毒等。
03
垂直传播
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如乙肝病 毒等。
04
性传播
某些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如 生殖器疱疹病毒等。
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等,抑制病毒复制。
支持治疗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如补液、吸氧等。
对症治疗
生物学意义
脱壳是病毒生命周期中必不可少的 环节之一,也是病毒生物合成阶段 的开始。
生物合成
01
02
03
概念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 主细胞的代谢机制合成自 身成分的过程。
机制
根据病毒类型的不同,生 物合成方式也不同,如转 录、翻译、复制等。
生物学意义
生物合成是病毒增殖的核 心环节之一,也是病毒得 以成功繁殖和感染的重要 保障。
加强抗病毒药物研 发
随着病毒学的不断发展,我们 需要加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新的抗病毒药物将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降低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THANKS
病毒的基因组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可以是 裸露的或与蛋白质外壳结合。
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侵入、增殖、组装和释放,其中每个步 骤都可能涉及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机制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机制病毒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体,它具有很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在人类历史上,病毒一直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了许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大小约为细菌的 1/100 或更小,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繁殖。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 DNA 或 RNA,但只有一种。
由于病毒缺乏自己的代谢系统,因此它需要利用寄主细胞的代谢系统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能够感染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
由于病毒具有非常高的遗传变异性,因此能够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导致反复感染。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致病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 破坏性感染病毒通过感染细胞并繁殖破坏细胞,从而导致它们无法正常工作。
此类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脑、肝、肺等器官的炎症,从而导致如癫痫、肝炎、肺炎等疾病。
2. 慢性感染此类病毒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是长期存在于人体内,逐渐破坏人体健康。
例如,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就是典型的慢性感染。
3. 癌症某些病毒可以引起癌症。
这些病毒会引起细胞内的遗传变异和突变,并导致细胞失去控制,从而发展成为肿瘤。
外来病毒感染的肿瘤包括宫颈癌、肝癌、胃肠癌等。
三、如何防范病毒感染对于多数病毒,唯一的缓解方法就是预防。
以下是一些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1. 手部卫生一个人每天接触的物品特别多,很有可能正正是一些因为被污染的事情而被感染的。
洗手是目前减小病毒传播的最佳方法。
高浓度的洗手液含有杀菌剂来消除病毒。
2. 预防性接种预防性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好的病毒感染预防项目。
例如,乙型肝炎疫苗、麻疹、风疹和猩红热疫苗等。
3. 保持室内卫生人们在室内非常容易感染病毒,因为空气没有足够的流动可以分散病毒。
保持室内卫生是很多人预防病毒感染的措施之一,包括在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频繁开窗通风、衣物洗涤等。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病毒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其大小仅为细菌的1/100到1/1000,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对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1.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除了具有超级微小的尺寸外,其与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也有很大的不同。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属于一种依赖于寄主细胞的生物。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繁殖,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体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生物机制合成其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酸,才能完成繁殖。
病毒的基本结构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负责保护内核的核酸,同时也是感染新细胞的一种重要因素。
内核中含有病毒的遗传信息,有些病毒的内核是由DNA组成,有些则是由RNA组成,不同类型的病毒在遗传信息上也有所不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等,不同类型的病毒适应的传播方式也不相同。
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旦爆发,往往难以控制。
2. 病毒的防治为了控制病毒感染的传播,人们采用了各种防治措施。
在人体中感染病毒后,最需要的是免疫力的增强。
如果身体的免疫力强,身体便能有效地对抗外部病原体的入侵。
目前人们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生物防治等。
疫苗接种是目前公认最重要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疫苗是通过病毒核酸或蛋白质制成,但是会被改变成无害形态,注射到人体内部,使得身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
在病毒爆发后,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药物治疗是针对人体中感染病毒的处理方法。
虽然目前还没有治愈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一些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能帮助人体排出病毒,并缓解病情。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抗病毒、中药、抗生素等。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病毒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昆虫或细菌等别的生物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因生物适应性差、利用难度大、安全注意点多等问题,导致生物在环境中的逃逸和有害影响。
细菌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细菌和病毒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是微生物,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生物学差异。
本文将介绍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和细胞器,质膜和细胞壁包裹着细胞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可分为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它们通过分裂繁殖,生长周期短,且适应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下生存。
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分解有毒物质等,也有利于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虽然细菌中有许多有益的菌株,但有些细菌可以引起各种疾病。
如大肠杆菌能引起腹泻等胃肠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皮肤感染等。
通常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
二、病毒病毒是一类寄生性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通常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而蛋白质则构成了病毒的外壳。
病毒没有自主生命活动,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
病毒的感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吸入、注射、食物、水等途径进入宿主体内。
与细菌不同的是,病毒通常不会引起感染后立刻出现症状,而是需要一定的潜伏期。
在潜伏期结束后,病毒才会造成症状,这种病毒性感染通常需要病毒抑制剂或疫苗等专门的治疗控制。
三、细菌和病毒的区别细菌和病毒之间存在很大的生物学区别。
首先,它们的细胞形态不同,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而病毒仅有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外壳。
其次,它们的生命活动方式、繁殖方式和寄生策略也有所不同。
细菌在生长周期内不断分裂繁殖,生存能力强;而病毒需要依附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感染后潜伏期较长。
另外,细菌和病毒之间对于抗生素和病毒抑制剂的敏感性也不同。
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但不能治疗病毒感染。
而病毒抑制剂可以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繁殖,但不能杀死病毒。
四、总结细菌和病毒是两种常见的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
细菌具有自主生命活动,生长周期短,能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并对农业、工业和医药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 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 病毒。
* 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
的病毒
干扰现象
定义:两种V同时或短期内先后感染同 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V抑制另一种V 增殖的现象。
可发生于:异种、同种、同型、同株 之间,活/灭活
谢谢观赏
的病毒体要低。
病毒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病毒 体总重量的70%,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病毒蛋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指组成病毒体的蛋白,主要分布于
衣壳、包膜和基质中,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蛋白多肽,如酶类和特殊
功能的蛋白,有蛋白水解酶、DNA聚合酶、逆 转录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等。
缺陷干扰颗粒(DIP)
原因:IFN产生
V吸附受扰或宿主代谢改变
DIP干扰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基因突变 * 缺陷型干扰突变株
* 宿主范围突变株 * 耐药突变株
基因整合: (V基因组与宿主C基因组的整合) 基因重组与重配: (V间基因交换 / 交换RNA节段)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第22章 病毒的生物 学特性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最微小、结 构简单、只含有单一核酸类型的、 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 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 型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具 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
微生物的疾病75%由V引起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灭 活?物理因素
失 去 感 染 化学因素 性!
* 温度 :多数为耐冷不耐热 * pH:5~9 * 射线和紫外线:灭活
* 脂溶剂:包膜病毒敏感 * 酚类 * 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 抗生素与中草药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核酸与 结构
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临床 分类法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特性
病毒
通过细菌滤器 (0.45μm)
结构
+ 非细胞
有无细胞壁-Fra bibliotek细菌 -
原核细胞 +
支原体 +
原核细胞 -
立克次体 -
原核细胞 +
衣原体 +
原核细胞 +
真菌 -
真核细胞 +
核酸类型 DNA或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包膜子粒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病毒核酸
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藉此分成 DNA和RNA病毒两大类。
核酸可以为线型或环型,可为单链或双 链,DNA病毒大多为双链, RNA病毒大 多是单链。
有的病毒核酸分节段。
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
* 病毒复制 * 决定病毒的特性 * 具有感染性,但感染性比完整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测量单位:纳米(nm—1/1000m) 大小:20-300nm左右 形态:球形、杆状或丝状、砖形、 子弹形、蝌蚪形等
病毒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X线晶体衍射病毒表面抗原分布示意图
砖形
(痘病毒)
子弹形
(狂犬病病毒)
蝌蚪形
(噬菌体)
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
病 毒 的 大 小 与 形 态 比 较 示 意 图
衣壳的主要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感染性
包膜的主要功能: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与病毒入侵有关 具有抗原性
20面体对称型
五邻体 六邻体
螺旋对称型
病毒衣壳(电镜照片)
病毒包膜(电镜照片)
刺突结构示意图(流感病毒血凝素糖蛋白三聚体)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增殖周期
狂犬病病毒,水疱口炎病毒
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
更简单的微生物。
类病毒:无蛋白质衣壳或包膜,只有 单股RNA分子
朊粒:感染性的蛋白质 卫星病毒:一种与植物病害有关的致
病因子。
➢课堂小结
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 结构(功能)
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 了解:病毒的变异、分类
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 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肿瘤病毒
DNA病毒科分类及重要病毒
病毒科名 痘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
腺病毒科 嗜肝病毒科 乳多空病毒科 小DNA病毒科
成员 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猴痘病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水痘-带 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 ,人疱疹病毒6、7、8型 腺病毒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 成、装配与释放
病毒复制周期
吸附
病毒复制周期
穿入
直
接
穿
入
融
合
胞 饮
脱壳
复制周期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1、顿挫感染 2、缺陷病毒 3、干扰现象
*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
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 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 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 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
在人工培养基 上生长
增殖方式
抗生素敏感性
复制
-
+ 二分裂
+
+ 二分裂
+
二分裂
+
-
+
二分裂 +
有性或无性 +
干扰素敏感性
+
-
-
-
-
-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基本结构 (核衣壳)
核心 — DNA或RNA 衣壳 — 蛋白质
特殊结构 — 包膜
包膜病毒 裸露病毒
裸病毒 包膜病毒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乙型肝炎病毒
乳头瘤病毒
细小B19病毒,腺病毒伴随病毒
RNA病毒科分类及重要病毒
病毒科名
成员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仙台病毒,麻疹病毒,腮腺 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
正粘病毒科 逆转录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冠状病毒科 沙粒病毒科
弹状病毒科 纤丝病毒科
流感病毒A,B,C型
HIV, HTLV Poliovirus,ECHOV,Coxsackievirus 冠状病毒 沙粒热病毒,塔卡里病毒群(鸠宁和马秋 波病毒),淋巴细胞型脉络丛脑膜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