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3.第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环境
3.气体:
(三) 厌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1.专性厌氧微生物 产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才生存,遇氧就死亡的微生物。厌氧微生 物不具有过氧化氢酶,被生成的H2O2杀死。O2产生游离O2-˙ ,因专 性厌氧微生物不具破坏O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被O2-˙杀死。
梭菌属Clostrid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所有产甲烷菌
(二)环境
2.温度:
嗜冷性微生物,尤其是专性嗜冷性微生物能在0℃生长。有的在 零下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也能生长,它们的最适宜温度是5~10℃ 之间。(冰箱中的微生物 )。只有冻结时才破坏微生物生长。 即使在南、北极仍然有细菌生长,在冰河的表面和雪原地区经 常能见到一种嗜冷藻,叫雪藻(多属于Chlamydomonas nivalis)。其孢子呈现鲜艳的红色。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5.水
菌体重要成分。细胞组分、溶媒、参与代谢、适宜反应温度的 保障、维持大分子构象稳定。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C、H、O、N、S、P Na、K、 Ca Mg、Fe、Mn
结构组成 渗透压、一)营养物质
脂类 结核分枝杆菌含量高(40%) 特有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吡啶二羧酸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组分
水
蛋白 质
核酸
糖类
脂类 维生
素
所占比重
细菌重量7090%
固形成分4080%
干重 3%
固形成分1030%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ppt课件

喹诺酮:为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 类抗生素。其靶部位是DNA旋转酶, 两个A亚基、两个B亚基组成的II型拓 扑异构酶。由gyrA、gyrB基因编码。 大肠杆菌可因gyrA基因突变,引起酶 结构改变,阻止药物结合。物结合,。
磺胺类耐药菌:改变二氢叶酸合 成酶结构,使磺胺类抗生素失去集合 的靶部位而耐药。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2、质粒:Plasmid:
定义? 特点: 1)体积小
2)有复制性、传递性,而且是自主 复制传代,控制某些性状。
3)宿主范围: 4)具有相容性、不相容性 5)可以丢失 意义。传递遗传物质;遗传工程的载体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异 染 颗 粒
(四)、细胞核(核质): 作用——控制细菌的遗传变异;
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成分,分非结构 抑制细胞生物合成的蛋白。转录酶, 蛋白水解酶作为研究抗病毒药物靶部 位,倍受观注。有的非结构蛋白具有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三、病毒的增殖周期:
病毒复制的过程分为: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释放五个步骤,
又称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二、细菌的结构
Essential structures 基本结构
cell wall 细胞壁 cell membrane 细胞膜 Cytoplasm 细胞质 nuclear material 核质
Particular structures 特殊结构
capsule 荚膜
flagella 鞭毛
pili 菌毛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蛋白质衣壳的功能是: (1)赋予病毒固有的形状; (2)保护内部核酸 (3)衣壳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和鉴 定病毒;
致病菌知识点总结

致病菌知识点总结致病菌是一类能够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并引起感染。
了解致病菌的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致病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的疾病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微生物类群。
一、致病菌的分类致病菌按照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四大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弯曲状等不同形状,生活方式也多样。
许多细菌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结核菌引起肺结核、沙门氏菌引起肠道感染等。
2.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病毒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等部位,引起的疾病包括白癜风、念珠菌病等。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宿主体内或外引起疾病。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疟疾、血吸虫病、疥疮等。
二、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菌具有一系列特定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病原性、传播性和致病机制。
1. 病原性:病原性是指致病菌引起疾病的能力。
一般来说,病原菌的病原性取决于其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扩散能力,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内毒素等病原因子。
2. 适应性:适应性是指致病菌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许多致病菌对环境的要求较低,能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存活。
3. 抗药性:抗药性是指致病菌对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的耐药能力。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很多致病菌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4. 毒力:毒力是指致病菌所产生的毒素、内毒素等对宿主组织的损害能力。
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致病菌的毒力有关。
5. 传播性:传播性是指致病菌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的能力。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等。
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嗜酸性硫杆菌(Thiobacillu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许多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在环境中的作用。
一、嗜酸性硫杆菌的基本特性嗜酸性硫杆菌属于化能型细菌,可以利用含有硫化物、元素硫、硫酸等化合物的环境中的电子供体进行呼吸作用,并以此获得能量。
这一类细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嗜硫菌,利用硫化物或元素硫作为电子供体;另一类是嗜铁菌,利用铁离子作为电子供体。
在这两大类细菌中,数量最多的属于嗜硫菌。
嗜酸性硫杆菌和其他细菌一样,也是单细胞生物,以球菌或杆菌的形态存在。
其细胞壁中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
嗜酸性硫杆菌以不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一般为二分裂或母细胞内生产芽孢,释放后再生长。
二、嗜酸性硫杆菌的生态分布嗜酸性硫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它们可以在各种湖泊、河流以及岩石等水和陆地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极端的条件下仍能生存。
例如,在地下水、火山泉和酸性污水等强酸性环境下,它们能够繁殖并且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三、嗜酸性硫杆菌在环境中的作用由于嗜酸性硫杆菌可以利用含有硫化物、元素硫、硫酸等化合物的环境中的电子供体进行呼吸作用,使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
例如,它们能够氧化出自然环境中的硫化物,将其转化为硫酸。
这一过程便是硫循环的第一个步骤,对地球上的硫循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嗜酸性硫杆菌还能够将含有铁离子的矿物氧化成氧化铁矿物,并从中获得电子供体,这对环境中的铁循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嗜酸性硫杆菌还可以利用其特殊的代谢方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这一过程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原理,通过将废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减少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同时也为生物燃料电池等绿色能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环境中的作用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细菌学基础知识细菌的分类与特性

细菌学基础知识细菌的分类与特性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其形态多样,功能特征各异。
了解细菌的分类与特性对于深入研究微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细菌的分类方法及其特性,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细菌的基础知识。
一、细菌的分类方法细菌根据其形态、结构、代谢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群。
现代细菌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理分类和遗传分类等。
1. 形态分类细菌的形态分类主要是基于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菌的形状、大小、生长方式等方面的观察和描述。
根据形态特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cocci)、杆菌(bacilli)、弧菌(vibrios)、螺旋菌(spirochaetes)等。
例如,球菌呈球形,如葡萄球菌;杆菌呈杆状,如大肠杆菌等。
2. 生理分类细菌的生理分类是基于其代谢特性和生活环境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
根据细菌的营养需求、氧气利用方式、产物生成等方面的特点,细菌可以分为厌氧菌、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光合细菌等。
例如,厌氧菌可在无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如肠炎沙门菌;光合细菌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如光合细菌。
3. 遗传分类细菌的遗传分类是根据细菌的遗传物质DNA序列的差异,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类。
通过测定和比较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可以确定细菌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
这种分类方法旨在揭示细菌的遗传进化关系和种间联系。
二、细菌的特性细菌作为微生物的一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也是进行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1. 细菌的结构细菌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细菌的细胞膜则是细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的关键结构,能够调控物质的进出。
细菌的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和遗传物质,这些结构和物质是细菌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
2. 细菌的代谢细菌的代谢方式各异,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利用和转化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
染色时不易着色,染色性常发生变化。
革兰染色大多呈阴性。
被染成
红色,且着色不均匀;由于细胞壁缺陷程度不一,在同一视野中可出现
阳性、阴性混杂现象,或菌体内出现革兰阳性浓染颗粒。
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培养基上不
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
细菌L型在含血清的高
渗低琼脂培养基(L型细菌的培养特点)中能缓慢生长,可形成三种类型
的菌落:
①油煎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菌落较小,中心致密并深陷入琼
脂中;四周较薄,由透明的颗粒组成,在低倍镜下观察菌落呈“油煎蛋”状。
(与支原体的菌落相似)
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整个菌落由透明的颗粒组成,无致
密的核心。
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菌落中心如典型L型菌落。
但周边呈
丝状。
微生物学--弧菌

分离培养与鉴定
分离培养 粪便或肛拭标本:直接接种改良Campy-BAP
选择平板 血、脑脊液标本:布氏肉汤增菌后转种分离培
养基 微氧环境培养 不同细菌培养温度不同
Key Points
革兰阴性逗点状或S形的菌,运动活泼 微需氧:最佳生长环境为含5%O2、10% CO2、
85%N2 最适生长温度因菌种而异 营养要求高 氧化酶、触酶阳性,不能利用、不发酵各种糖类,
(3)快速诊断:O1和O139抗体做玻片凝集
(4)霍乱毒素的测定
二 分离培养和鉴定
初次分离用pH8.5碱性蛋白胨水,经4~6小时 液体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
二 分离培养和鉴定
TCBS(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
霍乱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 发酵蔗糖的较大的黄色菌落
含亚碲酸钾的培养基:4号琼脂 庆大霉素琼脂
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
1.侵袭力
进入小肠,鞭毛、菌毛、分泌黏液,O139群有荚膜
穿过小肠黏膜表面黏液层
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 状缘的微绒毛上大量繁殖
临床意义 (致Βιβλιοθήκη 因素)2.霍乱肠毒素 MW:80000-90000 A1:活性亚单位 21812 A2:连接亚单位 5000 B:结合亚单位
霍乱弧菌肠毒素(CE, cholera enterotoxin)
鉴
定
定
生物学特性(培养特征)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嗜盐(无盐不生长,最适盐浓度
3%) TCBS上形成绿色菌落
副溶血弧菌在TCBS 上菌落
鉴定特征
革兰阴性弧菌或杆菌,动力(+) 氧化酶(+),临床分离株脲酶常(+) TCBS上绿色菌落、氯化钠生长试验 神奈川现象(+) 各种生化试验 TDH和TRH的检测:毒素和基因检测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病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会引起人体或动植物的疾病。
它们具有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了解这些信息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原菌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细菌通常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各异。
有些细菌可以自由移动,而有些则不行。
细菌繁殖快速,并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可以直接损害宿主细胞并引起疾病。
相比之下,病毒相对较小,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它们的形态。
病毒只能通过感染细胞来进行繁殖,它们不能自己生长。
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会受到病毒的控制,继而扩散到周围细胞,引起病症。
真菌和原生动物也有些共同点。
它们都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会导致各种疾病。
真菌和原生动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体内。
它们不像病毒和细菌那样繁殖快速,但它们同样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症状。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病原菌可以通过可能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或动植物体内,从而导致疾病。
空气传播:某些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它们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例如,肺结核、流感和麻疹等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水生传播: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饮用被病原污染的水源而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疾病。
例如,霍乱和痢疾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
食物传播:食物可以是很多种病原菌的携带者。
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病原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接触到患有传染病的动物或患病人体表分泌物等,就可能感染病菌,从而引起疾病。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多种形式。
综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化,了解这些信息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管理和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可以降低人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科学的病原菌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病,并最终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志贺菌 形态染色:G-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的菌株有菌毛。 菌落特点:。菌落光滑圆形,微凸,无色半透明,SS平板上无色透明。 培养基:需氧或兼性厌氧,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氏志贺氏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氏志贺氏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吲哚反应不定,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赖氨酸脱羧酶阴性。 沙门菌属 形态染色:G-菌,两端钝圆,无芽孢,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他都有周身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亦与大肠杆菌相似(无粪臭味)。 培养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基。 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霍乱弧菌 形态染色:G-,弧形或逗点状,呈鱼群状,部分有荚膜(Capsule)、菌毛(Pilus)、一端有鞭毛(Flagellum),不形成芽胞。 菌落特点: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 生化反应:不要求 破伤风梭菌 形态染色:G+菌,细长杆菌,散在排列,芽胞型的芽胞呈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大于菌体,使芽胞和菌体呈鼓槌状,周身鞭毛。 菌落特点: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扁平的菌落。菌落中心结实,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周围有α溶血环,培养时间延长可变为β溶血环。 培养基:专性厌氧,疱肉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不要求) 生化反应:一般不发酵糖类,能产生溶血素。 产气荚膜梭菌 形态染色:G+菌,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芽胞直径不大于菌体,荚膜(+),鞭毛(-) 菌落特点:无特殊 培养基:厌氧性细菌,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太严,牛乳培养基 生化反应:所有型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或水杨苷;液化明胶,产生H2S,不能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质和血清,吲哚阴性。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丁酸,有时也形成丁醇。双圈溶血环及汹涌发酵为特点 肉毒梭菌 形态染色:G+大杆菌,鞭毛(+),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近极端,使细菌呈网球拍状,无荚膜。有β溶血,厌氧菌。 菌落特点:培养基:生化反应:不要求 艰难梭菌 形态染色:G+大杆菌,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近极端,使细菌呈网球拍状,有荚膜。部分细菌有周鞭毛 培养基:专性厌氧菌,蛋黄—果糖琼脂培养基 菌落特点:生化反应:不要求 结核分枝杆菌 形态染色:G+菌,微弯曲的细长杆菌,单个或条索状或短链状排列,抗酸染色呈红色。 菌落特点:懒:18-24小时分裂一代,一般2-4周可见生长; 丑:干燥粗糙菌落,乳白色或米黄色,菜花样。 培养基:馋:营养要求高,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专性需氧。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阳性、热触酶试验阴性(不怕烟碱、干燥) 麻风分枝杆菌 形态染色:G+菌,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菌体细长略弯曲常呈束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抗酸染色阳性。涂片观察可见有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的感染细胞,这种细胞的胞质呈泡沫状,称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 菌落特点:无 培养基:不能在体外人工培养,可用小鼠足垫和犰狳作为该菌研究和繁殖的动物。 生化反应:不要求 布鲁斯菌 形态染色:初次分离呈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 菌落特点:微小、透明、凸起的光滑菌落。有毒株形成S菌落。 培养基:需氧菌,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生化反应:血琼脂培养基上不溶血 鼠疫耶尔森菌 形态染色:G-菌,短粗杆菌。菌体呈卵圆形,两端钝圆,用特殊染色可见明显的两端浓染,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菌落特点:无色透明、中央厚而致密、周围有薄而不整齐边缘的圆形细小菌落,花边样或破草帽样。 培养基: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基即可。 生化反应: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 炭疽芽胞杆菌 形态染色:G+菌。致病菌中最大的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无鞭毛,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小于菌体宽度,可形成荚膜,形似竹节。 菌落特点:粗糙菌落,边缘不整齐,卷发状边缘 培养基:需氧或兼性需氧,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和NaHCO3琼脂平板 生化反应:缓慢溶解明胶,如倒松树状 支原体 形态染色: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体积小,是能够人工培养的最小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常为分枝丝状,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 菌落特点:油煎蛋状菌落 培养基:在无生命培养基上可以繁殖,肺炎支原体需要较高的营养,常用含20%动物血清及10%酵母浸液软琼脂培养基 生化反应:不要求 立克次体 形态染色:形态类似球杆菌,在宿主内可呈现球形、哑铃形、长杆状、丝状,多形性。用吉姆萨染色法可将立克次体染成蓝色或紫色,用麦氏染色法可将立克次体染成红色。 菌落特点:不要求 培养基:立克次体为专性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常用的培养方法有鸡胚卵黄囊内接种、组织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等。 生化反应:不要求 衣原体 形态染色:分原体和始体,原体存在于细胞外,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胞膜在原体周围形成空泡。原体在空泡内逐渐增大,形成始体。始体在细胞空泡内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并形成众多子代原体,成熟的原体从宿主细胞内释放再感染其他细胞。用麦氏或吉木萨法染色,将原体染成红色或紫色,始体染成深蓝色。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由于含有糖原,碘染色法可染成褐色。 菌落特点:不要求 培养基:大多数衣原体可以用鸡胚卵黄囊及各种传代细胞培养。 生化反应:不要求 钩端螺旋体 形态染色:钩端螺旋体为细长弯曲的杆菌,暗视野显微镜下,螺旋体盘绕细密、规则,形似细小闪亮的珍珠串,一端或两端呈钩状。电镜下呈圆柱状,最外层为外膜,其内为肽聚糖层和胞质膜包绕的细胞质,有两根细丝位于外膜和肽聚糖层之间,G-,但不易着色,常用frontana镀银染色,被染成棕褐色。 菌落特点: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柯氏培养基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和蛋白质 梅毒螺旋体 形态染色:梅毒螺旋体细长卷曲,两端尖直,运动活泼,在外膜和胞质间有3-4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