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诗词五首《饮酒》《行路难》《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 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再见
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 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
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
月夜
春望
杜甫
杜甫
中景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远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近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体会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名句。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从意象、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阅读两首以战争 为背景的诗歌。
探究步骤
1.全班分为2/4组,每1/2大组的同学选定一首诗歌进行解读。 2.自由朗读诗歌,从意象、内容、手法、情感四个方面,逐句 分析,体会诗歌内涵。 3.每组选择1-2位同学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全班一起总结。
始终郁郁不得志。
亡,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对自身才华、 命运的认识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赤壁》
对自身才华、 命运的认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里 通过用典达到了以小见大的目的,即以二乔被锁喻 东吴灭亡,反写历史,颠覆战果,表现了诗人对周 瑜的不屑和嘲讽,流露出诗人生不逢时的感叹和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夸张:颈联以“家书抵万金”抒写了消息久盼不 至的迫切与担忧,以及思亲念家之情。
4.动作描写:尾联的“搔”字,刻画了诗人的苍老 之态,流露出诗人忧国思家悲己的情怀。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 课件(共18张PPT)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红旗半卷,援军靠近了易水, 寒夜霜重,鼓声低沉。
提报霜半塞角甲黑 携君重卷上声光云
雁
玉黄鼓红燕满向压
门
龙 为
金 台
寒 声
旗 临
脂 凝
天 秋
日 金
城 城
李 贺
太
君上不易夜色鳞欲
守
死意起水紫里开摧 。,。,。,。,
行
前三联描写了一昼一 夜的战争进程,概括 了将士们的战斗情形。
李贺
李贺
仕途失意,英年早逝
师长朋友们都认为李贺非常有可能进士及第,但 一场旱灾取消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加之他的父亲在 一月后病逝,照例要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能参加 府试。公元807年,守孝期满,李贺参加考试并名列 前茅,中举人,拥有了举进士的资格。但有人举报 李贺不孝,认为他父亲的名字“晋肃”与“进士” 同音,按规矩李贺要避讳,不能参加进士试。尽管 韩愈为其据理力争,写了“父名为晋肃,子不得举 进士,若父名为‘仁’,子不得为人乎?”辩解, 终无可奈何,李贺愤离书院。
仕途失意,英年早逝
公 元 811 年 , 李贺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 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后 来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无路可走, 因 长 期 的 抑 郁 感 伤 , 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 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 七岁。
李贺
李贺
想象诡谲,不落窠臼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十三首 其五》
军中的号角声响彻秋夜里的长空,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里凝为紫色。
敌军步步紧逼,守军奋力反 击,战斗从白天持续到夜晚, 写出战地的悲惨。
提报霜半塞角甲黑 携君重卷上声光云
雁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 中的偶见,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 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 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菊”和“飞鸟”有何象征 意义?赏析?
死亦足。”
生态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闲适、恬淡。运用景物衬托的写作手法,衬托出诗人 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形象。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 么?
不能。
“因采菊而见山, 境与意会,此句最有 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 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 析 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
可以“而无车马喧”?
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
(知识补充)“庐”字有着深刻 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①这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眼前景物,渲染了隐居 之所的宁静美好,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 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②这两句动静结合的手法,静的是云气,动的是飞 鸟,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写出了南山黄昏时云 气绯红、鸟结伴归巢的优美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精品课件
诗人这一年刚45岁,诗中却写“白头搔更短” 是不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并非夸张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 所致。
精品课件
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杜甫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
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 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 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第二年四月, 他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 地。
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 战争的惨烈。
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精品课件
“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官兵将士怎样的心愿?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 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官军将士的心愿:忘身报国之情
精品课件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 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角声满天” 反差
“秋 色”
战争残酷 美丽
雄浑壮烈之美
“塞上燕脂凝夜紫”:承上句,也从侧面写战争。 “半卷”两句: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精品课件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 面。
精品课件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 ,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 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 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 。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 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精品课件
小结
这首诗,用秋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 斗场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 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从而构成富有情思的 意境。
八上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
合称为“陶谢”。
背景介绍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 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 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 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 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 《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 托邦社会。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探究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写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 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 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 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 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 ”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 ”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 态。
合称为“陶谢”。
背景介绍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 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 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 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 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 《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 托邦社会。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探究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写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 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 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 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 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 ”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 ”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 态。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4.《诗词五首》课件 (共67张PPT)

主题思想
厌恶官场生活,从大自然里 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
境。(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
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
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遗、杜工部,被称为“诗 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 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 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史”。
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
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
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
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 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听诵诗文,自主探究
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 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 内容。
《饮酒(其五)》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李清照
饮酒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 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 桑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 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 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 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 要分析。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 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 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 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 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 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 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8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用了日夕之山气与归林之飞鸟两个意象,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 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 可有些人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投入这 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李永强
陶墨剑渊飘雨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 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 组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 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知识链接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 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 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 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诗文朗读
饮酒(其五)
李永强
陶渊明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 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
l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xuān 照“二三”式来停顿,语
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
l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豪之情;后六uán 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
26 诗词五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饮酒(其五)
春望
雁门太守行 赤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渔家傲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不同的韵律特点。
学习目标
02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 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03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李永强
陶墨剑渊飘雨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 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 组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 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知识链接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 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 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 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诗文朗读
饮酒(其五)
李永强
陶渊明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 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
l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xuān 照“二三”式来停顿,语
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
l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豪之情;后六uán 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
26 诗词五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饮酒(其五)
春望
雁门太守行 赤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渔家傲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不同的韵律特点。
学习目标
02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 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03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7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 景
世风大坏。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 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 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饮酒》组诗共 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 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旨在借酒抒怀,以醉语作 醒语。
三、读懂诗意
自主学习:参照注释,读懂词 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诗歌
3.“烽火连三月”交代了什么信息?如何理解“家书 抵万金”?
“烽火”指战争,“连三月”生动形象地点明战火持续不 断的境况。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 杀戮。
“家书抵万金”意思是“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诗人被 困长安,与家人分离因战争无法相见。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 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使用夸张的修 辞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各时期代表作有: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安史之乱 时期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成都时期
《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wèi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贰 知人论世
贰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 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说明作者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 遇。
• 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 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 然。
• 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哲
理的启迪。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隐居
的怡然自得和快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运用反衬手法移情于景,通过花与鸟这两种 具有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感 伤。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 了充分的表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家人的音信断 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 “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的难得与珍贵。真切的 表达了在战乱中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 念、担忧之情。
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 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
写望中所见,勾画出战乱后首都的面貌。 “国破”和“城春”两意相反,诗人以之对举, 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无 限悲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 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情)还有 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 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 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写作背景: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 后所写,但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有关, 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饮酒》组诗 共20 首, 本诗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 “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逐于 仕宦之途的喧嚣。
小结
{ 望中 国破山河在,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交
{ 见中 感时花溅泪,
所感 恨别鸟惊心。
融
{ 思念 烽火连三月,
亲人 家书抵万金。
{ 夸张 白头搔更短,
写愁 浑欲不胜簪。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沦陷的长安破败的景象,表达诗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酒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 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 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 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 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 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 多忤,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 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 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 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 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能理解默写这五首诗。
(小组齐读2遍,注意注音与重音)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
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 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 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 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 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 之情。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 白发越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头” 因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短”可 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 增添一层悲愁。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3.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现陶渊明悠游自在的 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 怎样表达。
•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
主题:
•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