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1.2 本册综合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1.2 本册综合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

2.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3.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读图画图、活动讨论、练习评讲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或教学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对比手中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

总结: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

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认识到地轴是倾斜的(可以穿插关于地球仪笑话的讲解,但要简单说明地理原理)。

说明:在使用地球仪过程中,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互助合作,照顾到所有同学。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地球仪,根据老师屏幕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纬线的不同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说明:这是课程的重头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从时间安排上讲,可以先让学生读图填表,老师第二节课总结,也可以老师先指导,学生回去填表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二) 纬线和经纬网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

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二、 比较学习,探究新知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这两幅图,这一条条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 生:纬线师: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生: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

纬线N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表格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

) 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

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第一课时)【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

(重点)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海洋和陆地,知道以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难点)【教学模式】生生为师、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理助学、幻灯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认识地球仪很简单,只要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到并记住几个关键的部位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开始阶段)1、看一看:自己看课本P6页,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找到地轴、北极、南极和赤道。

2、指一指: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并解释地轴、北极、南极和赤道。

3、标一标:完成助学第1题:填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强调一下赤道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

4、提问: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5、活动:在教室确定每一个同学的位置。

数学中我们学过在坐标图中用一对数字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例如:我们教室中的横排相当于坐标中的横坐标,竖排相当于坐标中的竖坐标。

地球仪中的横线和竖线呢?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线的作用也是确定点的位置。

1、学生自己看课本P6页,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找到地轴、北极、南极和赤道。

2、同位两个同学一人指,一人答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

3、在助学上标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

4、学生自己找到地球仪的作用,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 优化教学资源利用:我计划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比如通过制作教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知识。同时,我也会定期更新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地球仪和经纬网技术。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地球仪的构造、经纬网的构成、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应用。
②关键词:地球仪、经纬网、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定位、导航。
详细介绍地球仪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经纬网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作用。
过程:
讲解经纬网的定义,包括其构成要素和作用原理。
详细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和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4. 地球仪和经纬网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特性和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介绍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地球仪的构造、特点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其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学习经纬网的构成、作用及其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地理位置定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特点、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式,如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并能够通过地球仪来观察和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表特征。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导航。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应用。学生可能对地球仪的构造和符号表示方式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地球仪如何反映地球的形状和地表特征。同时,学生可能对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导航。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3)练习东西经的判断
(4)列表对比总结经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变化规律
6、总结经线的特点与经度的划分
7、课堂练习反馈的判断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
示东西经判断的问题
最后我们一起对比
着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分
布规律,来总结一下经
度的划分方法与分布规
律。

教师展示对比表
格。

今天我们通过观察
地球仪、经纬仪以及自
制教具小纸条等方法,
学习了经线的特点和经
度的划分,请同学们自
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
内容。

展示练习题目。

学生看多媒体
完成东西经判断的
练习。

学生完成表格。

完成练习题目。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模型,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和坐标系3.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1. 半球分区和时区2. 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3. 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第三章:气候特点1.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 气候影响因素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2.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世界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和地图的图像、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理模型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2. 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3课时)3. 第三章:气候特点(2课时)4. 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2课时)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1. 工业发展条件及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3. 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交通与通信1. 交通方式及其特点2. 交通线路布局及影响因素3.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第十章: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特征及类型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及战略。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案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变化规律。

(重点)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点位置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册、经纬网地球仪【教学过程】学习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换不同的角度观察纬线的形状,并通过黑板版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纬线的形状和指示方向:“纬线和纬度”图,明确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

承转:南北纬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学习、研究纬线的特点、纬度和半球的划分,并完成下列要求: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特点:形状圆;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3.纬度的概念: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4.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5.读课本P9图1-2-7和,找出纬度划分规律,读图1-2-8,找出低、中、高纬度划分的界线。

学生观察、归纳:(1)北纬:度数向北变大。

南纬:度数向南变大。

(2)低纬度:0°~30°通过学生读课本完成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掌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从感性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地理知识的快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A(140°E,80°N)B(140°W,40°N)C(140°E,20°N)D(140°W,20°S)A(40°W,40°N)B(40°E,40°N)C(40°W,20°S)D(20°E,0°)(2)在上图标出E 点,E 点经纬度是:20°W,90°N知识构建与梳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知识结构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2.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地球仪的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

2. 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经度的划分,明确经线的特点,经度的排列规律。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图示法演示观察法诱思引导法【教具准备】地球仪经纬仪 55个学生用地球仪自备桔子、纸、小刀、胶水、毛线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地球太大了,想完整的展现在面前不容易,所以我用意念把它变小(边说边用手臂演示)。

看,这是什么?(师出示地球仪)学生大笑“地球仪”活跃氛围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演示观察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引思: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推进: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下地轴、北极、赤道、南极的定义。

活动1:学生合作观察观察地球仪有何特点?与地球有何不同?(底座、圆球、支架等)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手中小地球仪。

(1)在自己的小地球仪上同位相互指出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

(2)然后,找同学到讲台前面用老师的大地球仪进行演示。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活动2:动合做地球仪知识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合作解决,教师不必多讲。

总结:教师转动地球仪总结: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各种地理事物,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助手。

学生拿出桔子,先在桔子上定出北极和南极,然后用双面胶粘上白纸给桔子包上一层外衣。

仿照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在桔子上划出。

衔接过渡同学们,请看手中地球仪上不仅有很多的地理事物,还有许多格线网,这是什么网?对,经纬网,它是由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经线。

经纬网问题导引二、经线问题探究:1. 什么是经线?2. 经线的特点是怎样的?(从形状、长短、方向、数量分析)展示交流:让各小组代表说出“问题探究”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阅读教材第6页,读图1-2-1,填出大屏幕上的有关地球仪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活动:
1.找出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

2.拨动地球仪,说说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

3.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

经线和经度
阅读教材第7页,找出经线的定义、方向。

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并能在图上找出本
初子午线的位置。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出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

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对地球仪各个部分的认知,增强理解。

通过探讨,锻炼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地球仪的作用。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半球。

(东半球)
课件出示思考题: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西经20 °经线和东经160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为什么没有选0 °经线和 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积极的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老师进行及时的点评。

纬线和纬度
阅读课本第8页,结合图1-2-6,找出纬
线的定义、方向。

让学生知道最长的纬线是哪条。

(赤道)
出示图片: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的赤道纪念碑。

让学生阅读图1-2-7,找出南北纬的划分
以及各自的范围、表示方法。

让学生读课本第9页,结合图1-2-8,找
出并掌握高中低纬的划分依据。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让学生通过教材明白东西经度的划分及范围。

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

(东经160度西经20度组成的经线圈)
经线纬线方向
长度
形状
经纬网
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结合图1-2-9,找出什么叫经纬网,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图1-2-10,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北京的经纬度。

活动:
制作地球仪
在乒乓球、吹塑纸、橡皮泥、气球等材料中任选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出赤道、南极、北极等。

三、布置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课后活动。

四、课堂小结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 °经线和东经160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开拓学生视野。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点。

通过表格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小结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