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本科报告专用纸

合集下载

实验1线性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1线性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1线性表及其应⽤实验报告暨南⼤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纸课程名称数据结构成绩评定实验项⽬名称线性表及其应⽤指导教师王晓明实验项⽬编号实验⼀实验项⽬类型综合性实验地点南海楼601 学⽣姓名朱芷漫学号2010051875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时间2011年9⽉7⽇18:30午~9⽉7⽇20:30午温度℃湿度⼀、实验⽬的和要求实验⽬的:熟练掌握线性表基本操作的实现及应⽤实验要求:在上机前写出全部源程序完毕并调试完毕。

⼆、实验原理和主要内容1.建⽴4个元素的顺序表SqList={2,3,4,5},实现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在SqList={2,3,4,5}的元素4与5之间插⼊⼀个元素9,实现顺序表插⼊的基本操作;在SqList={2,3,4,9,5}中删除指定位置(i=3)上的元素,实现顺序表删除的操作。

2.利⽤顺序表完成⼀个班级的⼀个学期的课程的管理:能够增加、删除、修改学⽣的成绩记录。

三、主要仪器设备PC机,Windows XP操作平台,Visual C++四、调试分析学⽣课程管理系统的调试过程中发现⼀些错误,主要是参数设置的问题,经过修改,错误得到排除。

五、测试结果1.顺序表2.学⽣课程管理系统附录(源程序)1.顺序表的操作#include#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INFEASIBLE -1#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int ElemType;#define LIST_INIT_SIZE 10 #define LISTINCREMENT 2 typedef struct shunxubiao{ElemType *list;int size;int Maxsize;}SqList;int InitList_Sq(SqList &L) {// 构造⼀个空的线性表L。

暨南大学本科报告专用纸

暨南大学本科报告专用纸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进程调度试验指导教师郝振明实验项目编号003 实验项目类型设计性实验地点宿舍学生姓名刘永均学号2004051082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实验时间06年11月4日午~11月15日午温度29 ℃湿度40%进程调度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加深对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过程的理解。

2.实验内容用C语言、Pascal语言或其他开发工具实现对N(N=5)个进程的调度模拟,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算法(如简单轮转法Round Robin和优先权高者优先算法Highest Priority First),分别进行模拟调度。

每个用来标识进程的进程控制块PCB用结构(记录)来描述,根据需要,它包括以下字段:进程标识数ID。

进程优先数Priority,并规定优先数越大的进程,其优先权越高。

采用简单轮转法时该字段无用。

进程已经占用的CPU时间CPUTIME(以时间片为单位,下同)。

进程还需占用的CPU时间ALLTIME。

当进程运行完毕时,ALLTIME变为0。

进程的阻塞时间STARTBLOCK,表示当进程再运行STARTBLOCK个时间片后,进程将进入阻塞状态。

进程被阻塞的时间BLOCKTIME,表示已经阻塞的进程再等待BLOCKTIME个时间片后,将转换成就绪状态。

进程状态STATE。

队列指针NEXT,用来将PCB排成队列。

优先数改变的原则(采用简单轮转法时该字段无用):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等待一个时间片,优先数增加1;进程每运行一个时间片,优先数减3。

假设在进行调度前,系统中有5个进程,它们的初始状态可以编程输入(更具有灵活性),也可以初始化为如下内容:ID PRIORITY CPUTIME ALLTIME STARTBLOCK BLOCKTIME STA TE0 9 0 3 2 3 READY1 38 0 3 -1 0 READY2 30 0 6 -1 0 READY3 29 0 3 -1 0 READY4 0 0 4 -1 0 READY为了清楚地观察诸进程的调度过程,程序应该将每个时间片内各进程的情况显示出来并暂停,参考格式如下:运行/Running:I就绪队列/Ready Queue:Idi,Idj,…阻塞队列/Block Queue:Idk,Idl,…======================================================================进程号优先数已运行时间需要时间开始阻塞时间阻塞时间状态0 P0 C0 A0 T0 B0 S01 P1 C1 A1 T1 B1 S12 P2 C2 A2 T2 B2 S23 P3 C3 A3 T3 B3 S34 P4 C4 A4 T4 B4 S4======================================================================3.实验分析和思考在实际的进程调度中,还有哪些可行的算法,怎样模拟?在实际的进程调度中,除了按算法选择下一个运行的进程之外,操作系统还应该做哪些工作?为什么对进程的优先数可以按上述原则进行修改?有什么好处?4.实验题目模拟操作系统四种进程调度算法(先进先出、短进程优先、高优先权优先、简单时间片轮转)5.外加说明本实验可以模拟任意一种,可以自定义进程个数、自定义初始化他们的PCB。

电路原理实验 实验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电路原理实验 实验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附页)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电路原理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指导教师李伟华实验项目编号 08063034901 实验项目类型验证型实验地点暨南大学珠海学院电路原理实验室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3. 掌握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1. 根据各实验结果数据,分别在附页纸上绘制出光滑的伏安特性曲线。

(其中二极管和稳压管的正、反向特性均要求画在同一张图中,正、反向电压可取为不同的比例尺)2.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被测各元件的特性3. 必要的误差分析4. 完成后面的思考题,心得体会及其他。

三、原理说明任何一个电器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中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中b曲线所示。

3. 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1中 c所示。

图1《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报告第1页(共6) U(V)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附页)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

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指导教师实验项目编号0806105701实验项目类型设计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专业自动化实验时间2014年3月24 日下午一、实验目的1.熟悉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THBDC-1”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4.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分别在0<ζ<1,ζ =1和ζ>1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二、实验环境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机一台(含“THBDC-1”软件)、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

三、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

2.写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根据测得的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4.画出二阶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的实验电路,并写出闭环传递函数,表明电路中的各参数;5.根据测得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开环增益K和时间常数T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1:比例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R0=200K,传递函数:G(s)=Uo(s)/Ui(s)=K。

当比例系数K=1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

实验结果如下图:当比例系数K=2时,因为K=R2/R1,所以R2=200K,R1=100K,结果如下:比例系数K=4时,R2=200K,R1=51K,结果如下:结果分析:随着K的增加,系统的终值是输入信号的K倍。

2:积分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如下,设计并组建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R0=200K,G(s)=Uo(s)/Ui(s)=1/Ts。

EDA实验报告-实验3计数器电路设计

EDA实验报告-实验3计数器电路设计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 EDA实验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计数器电路设计指导教师郭江陵实验项目编号 03 实验项目类型验证实验地点 B305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系专业物联网工程组号: A6一、实验前准备本实验例子使用独立扩展下载板EP1K10_30_50_100QC208(芯片为EP1K100QC208)。

EDAPRO/240H实验仪主板的VCCINT跳线器右跳设定为; EDAPRO/240H实验仪主板的VCCIO 跳线器组中“”应短接,其余VCCIO均断开;独立扩展下载板“EP1K10_30_50_100QC208”的VCCINT跳线器组设定为;独立扩展下载板“EP1K10_30_50_100QC208”的VCCIO跳线器组设定为。

请参考前面第二章中关于“电源模块”的说明。

二、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进制计数器设计方法2、了解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3、通过任意编码计数器体会语言编程设计电路的便利三、实验原理时序电路应用中计数器的使用十分普遍,如分频电路、状态机都能看到它的踪迹。

计数器有加法计数器、可逆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同步计数器等。

利用MAXPLUSII已建的库74161、74390分别实现8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和8位二——十进制异步计数器。

输出显示模块用VHDL实现。

四、实验内容1、用74161构成8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程序为T3-1);2、用74390构成8位二——十进制异步计数器(程序为T3-2);3、用VHDL语言及原理图输入方式实现如下编码7进制计数器(程序为T3-3):0,2,5,3,4,6,1五、实验要求学习使用Altera内建库所封装的器件与自设计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电路,学习计数器电路的设计。

六、设计框图首先要熟悉传统数字电路中同步、异步计数器的工作与设计。

在MAX+PLUS II中使用内建的74XX库选择逻辑器件构成计数器电路,并且结合使用VHDL语言设计转换模块与接口模块,最后将74XX模块与自设计模块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计数器电路。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电路分析CAI 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Multisim7初步认识和基尔霍夫定律验证指导教师张润敏实验项目编号01实验项目类型验证型实验地点 B406学生姓名李银扬学号 72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时间 2012 年4月 28日上午~月日午温度℃一、实验目的①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②通过实验加强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电路仿真设计工具Multisim7三、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在任意时刻,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流出与流入该节点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i≡0式中,若取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这5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CL反映了电流的连续性,说明了节点上各支路电流的约束关系,它与电路中元件的性质无关。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任意时刻,按约定的参考方向,电路中任一回路上全部元件两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u≡0式中,通常规定:凡支路或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KVL说明了电路中各段电压的约束关系,它与电路中元件的性质无关。

四、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电路仿真实验在Multisim7中绘制如下图的电路图并设置各元件参数。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先设定三条支路电路I1,I2,I3的参考方向,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注意电流表的接入方向,双击电流表的符号,打开仿真开关,即可得到各支路电流的数据,并将的到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如下图:根据网孔分析法,分别得到理论计算值:I1=,I2=,I3=I1+I2=(由于I1,I2,I3的设定参考方向,使得其中∑I=I1+I2-I3)在仿真数据中∑I=,由于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的舍入,所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KVL定律的仿真如下图将电压表分别接入FADEF回路中,注意电压表的接入方向。

实验4 典型电信号的观测及RC一阶电路的研究

实验4 典型电信号的观测及RC一阶电路的研究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电路原理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典型电信号的观测及RC一阶电路的研究实验项目编号08063034904 实验项目类型验证型实验地点暨南大学珠海学院电路原理实验室指导教师李伟华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1. 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 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的方法,能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

3. 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4.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5.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二、实验要求1. 整理实验中显示的各种波形,绘制有代表性的波形。

2. 总结实验中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观测电信号的方法。

3.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绘出RC一阶电路充放电时U c的变化曲线,由曲线测得τ值,并与参数值的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4. 根据观测结果,归纳、总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形成条件,阐明波形变换的特征。

5. 完成预习思考题,心得体会及总结。

三、原理说明1. 正弦交流信号和方波脉冲信号是常用的电激励信号,可分别由低频信号发生器和脉冲信号发生器提供。

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周期T(或频率f)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周期T及脉宽t k。

2. 电子示波器是一种信号图形观测仪器,可测出电信号的波形参数。

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观察和测量两个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从荧光屏的Y轴刻度尺并结合其量程分档选择开关(Y轴输入电压灵敏度V/div分档选择开关)读得电信号的幅值;从荧光屏的X 轴刻度尺并结合其量程分档(时间扫描速度T/div分档)选择开关,读得电信号的周期、脉宽、相位差等参数。

为了完成对各种不同波形、不同要求的观察和测量,它还有一些其它的调节和控制旋钮,希望在实验中加以摸索和掌握。

3.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暨南大学公文处理规定

暨南大学公文处理规定

暨南大学公文处理规定一、总则(一)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汇报情况或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全校各级行政负责人和办事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公文的处理,严肃认真地对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服务。

(二)公文处理工作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各单位均应有领导同志分管公文处理工作,经常检查指导,重要的公文应亲自处理。

校长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办)要认真做好学校公文处理的具体工作,并协助学校领导对各机关、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认真负责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

(四)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坚决不发,防止无的放矢。

(五)公文办理应贯彻党政分工的原则。

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要按照党政系统分别行文和报送。

二、公文的种类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学校常用的公文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三)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四)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五)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六)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九)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格式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进程调度试验指导教师郝振明实验项目编号003 实验项目类型设计性实验地点宿舍学生姓名刘永均学号2004051082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实验时间06年11月4日午~11月15日午温度29 ℃湿度40%进程调度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加深对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过程的理解。

2.实验内容用C语言、Pascal语言或其他开发工具实现对N(N=5)个进程的调度模拟,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算法(如简单轮转法Round Robin和优先权高者优先算法Highest Priority First),分别进行模拟调度。

每个用来标识进程的进程控制块PCB用结构(记录)来描述,根据需要,它包括以下字段:进程标识数ID。

进程优先数Priority,并规定优先数越大的进程,其优先权越高。

采用简单轮转法时该字段无用。

进程已经占用的CPU时间CPUTIME(以时间片为单位,下同)。

进程还需占用的CPU时间ALLTIME。

当进程运行完毕时,ALLTIME变为0。

进程的阻塞时间STARTBLOCK,表示当进程再运行STARTBLOCK个时间片后,进程将进入阻塞状态。

进程被阻塞的时间BLOCKTIME,表示已经阻塞的进程再等待BLOCKTIME个时间片后,将转换成就绪状态。

进程状态STATE。

队列指针NEXT,用来将PCB排成队列。

优先数改变的原则(采用简单轮转法时该字段无用):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等待一个时间片,优先数增加1;进程每运行一个时间片,优先数减3。

假设在进行调度前,系统中有5个进程,它们的初始状态可以编程输入(更具有灵活性),也可以初始化为如下内容:ID PRIORITY CPUTIME ALLTIME STARTBLOCK BLOCKTIME STA TE0 9 0 3 2 3 READY1 38 0 3 -1 0 READY2 30 0 6 -1 0 READY3 29 0 3 -1 0 READY4 0 0 4 -1 0 READY为了清楚地观察诸进程的调度过程,程序应该将每个时间片内各进程的情况显示出来并暂停,参考格式如下:运行/Running:I就绪队列/Ready Queue:Idi,Idj,…阻塞队列/Block Queue:Idk,Idl,…======================================================================进程号优先数已运行时间需要时间开始阻塞时间阻塞时间状态0 P0 C0 A0 T0 B0 S01 P1 C1 A1 T1 B1 S12 P2 C2 A2 T2 B2 S23 P3 C3 A3 T3 B3 S34 P4 C4 A4 T4 B4 S4======================================================================3.实验分析和思考在实际的进程调度中,还有哪些可行的算法,怎样模拟?在实际的进程调度中,除了按算法选择下一个运行的进程之外,操作系统还应该做哪些工作?为什么对进程的优先数可以按上述原则进行修改?有什么好处?4.实验题目模拟操作系统四种进程调度算法(先进先出、短进程优先、高优先权优先、简单时间片轮转)5.外加说明本实验可以模拟任意一种,可以自定义进程个数、自定义初始化他们的PCB。

6.//C++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iostream>using std::cout;using std::cin;using std::cerr;enum Status{running,ready,blocked};enum Policy{fifo,spf,hpf,rr};typedef class PCB{//定义PCB类。

public:int id,priority,cputime,alltime,startblock,blocktime;Status state;class PCB *next;PCB(){priority=0;}}PCB,*PCBptr,**PCBpp;char x;PCBpp pp;//两个全局变量void Print(PCBptr head){//打印head为头指针的PCB链表信息。

PCBptr p;cout<<"\n运行/Running:";for(p=head;p->next;p=p->next){if(p->next->state==running){cout<<"ID"<<p->next->id;break;}}cout<<"\n就绪队列/Ready Queue:";for(p=head;p->next;p=p->next)if(p->next->state==ready)cout<<"ID"<<p->next->id<<' ';cout<<"\n阻塞队列/Block Queue:";for(p=head;p->next;p=p->next)if(p->next->state==blocked)cout<<"ID"<<p->next->id<<' ';cout<<"\n-----------------------------------------------------------------------\n"<<"进程号优先数已运行时间还需要时间开始阻塞时间阻塞时间状态\n";for(p=head;p->next;p=p->next){cout<<""<<p->next->id<<" "<<p->next->priority<<" "<<p->next->cputime<<""<<p->next->alltime<<""<<p->next->startblock<<" "<<p->next->blocktime<<"";switch(p->next->state){case ready:cout<<"就绪";break;case running:cout<<"运行";break;case blocked:cout<<"阻塞";break;default:exit(0);}cout<<'\n';}cout<<"------------------------------------------------------------------------\n"<<"按任意键以继续...";cin>>x;}void Delete(PCBptr head,PCBptr p){//删除以head为头指针的PCB链表中p所指向的结点。

PCBptr q=head;while(q->next!=p) q=q->next;q->next=p->next;delete p;}void InsertSort(PCBpp Rdy,PCBpp RdyEd,Policy algthm){//直接插入排序。

if(*(Rdy+1))//队列不为空if(RdyEd-1!=Rdy+1){//Ready+1队列中不只一个。

switch(algthm){case hpf:if((*(RdyEd-1))->priority>(*(RdyEd-2))->priority){PCBpp tt;*Rdy=*(RdyEd-1);*(RdyEd-1)=*(RdyEd-2);for(tt=RdyEd-3;(*Rdy)->priority>(*tt)->priority;tt--)*(tt+1)=*tt;*(tt+1)=*Rdy;}break;case spf:if((*(RdyEd-1))->alltime<(*(RdyEd-2))->alltime){PCBpp tt;*Rdy=*(RdyEd-1);*(RdyEd-1)=*(RdyEd-2);for(tt=RdyEd-3;(*Rdy)->alltime<(*tt)->alltime;tt--)*(tt+1)=*tt;*(tt+1)=*Rdy;}}}}void RunToBlk(PCBpp Run,PCBpp &BlkEd){//定义运行态转为阻塞态。

(*Run)->state=blocked;*BlkEd=*Run;BlkEd++;}void RdyToRun(PCBpp &Rdy,PCBpp Run,Policy algthm){//定义就绪态转为运行态。

if(algthm==hpf||algthm==spf){if(*(Rdy+1)){(*(Rdy+1))->state=running;*Run=*(Rdy+1);Rdy++;}}else{if(*Rdy){(*Rdy)->state=running;*Run=*Rdy;Rdy++;}}}void RunToRdy(PCBpp Run,PCBpp Rdy,PCBpp &RdyEd,Policy algthm) {//定义运行态转为就绪态。

(*Run)->state=ready;*RdyEd=*Run;RdyEd++;if(algthm==hpf||algthm==spf)InsertSort(Rdy,RdyEd,algthm);}int main(){cout<<"*******************实验开始*******************\n\n需要做几个进程并发执行的实验?"; int n;if(!(cin>>n)) {cerr<<"错误:输入不正确!"; exit(0);}PCBptr Listhead,Listp,Listq;//建立n个Listhead=new PCB; //Listp=Listhead; //for(int i=0;i<=n-1;i++) //{Listq=new PCB; //Listp->next=Listq; //Listp=Listq; //}Listp->next=0; //PCB的队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