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过氧化氢酶

控制变量
自变量:反应条件 因变量: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无关变量: H2O2 浓度、剂量以及FeCl3、肝 脏研磨液的用量。
实验设计原则:
①对照原则:设计对照实验,既要有对照 组又要有实验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 观察的变量发生变化外,其他无关变量都 应保持相同。 ③ 等量原则:各组加入的试剂要等量
注入不同pH的溶液 注入等量的H2O2溶液 观察现象
2滴
1 mL 蒸馏水 2 mL
有大量气 泡产生
2滴
1 mL 盐酸
2滴
1 mL NaOH溶液
2 mL
无气泡产 生
2 mL
无气泡产 生
实验注意问题: ⑴实验程序中2、3步一定不能颠倒,否则实验失败。 ⑵ 本实验不宜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 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抄)
酶的本质?
阅读P81-82的“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分 析,完成p82练习一、1 图解过程。
巴斯德之前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 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 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 毕希纳
李比希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 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 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 挥作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H 2O 2
→ 2 H2O + O2
质量分数为20%的 质量分数为3.5%的 新鲜肝脏研磨液: 氯化铁溶液: 1滴 1滴 无机催化剂:Fe3+ 所含酶的相对数量:Fe3+的相对数量: 1 25万
1、常温下反应 2、加热 4、过氧化氢酶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温度 下测定同一种酶的活性,根据所得的数据 绘制成曲线图。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5.1.1 酶的作用和本质含答案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原因(重点)。
2.概述酶的作用和本质(重点)。
3.通过对有关酶实验的分析,学会控制实验的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难点)。
|基础知识|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原理2H 2O 2――――――――――→水浴加热或FeCl 3溶液或过氧化氢酶2H 2O +O 2。
二、酶的作用原理及本质 1.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2.酶的本质(1)产生场所:活细胞。
(2)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自查自纠|1.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
( )2.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3.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4.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 )6.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毕希纳将酵母细胞研磨后,过滤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发现糖液发酵变成了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进行充分的研磨?提示:新鲜的猪肝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2.9【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二)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解析)

酶1.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及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均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
(√)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提供的活化能更多,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提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活化能。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4.酶活性受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量的影响。
(×)提示:底物浓度、酶量不影响酶的活性。
5.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提示: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6.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既可用碘液也可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提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
7.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时,将其加入蛋清中再加入缓冲液。
(×)提示:应先加缓冲液再加蛋清。
8.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提示:应将酶与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然后混合。
ATP1.一个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且都容易形成和水解。
(×)提示: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更容易形成和水解。
2.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ATP。
(×)提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ATP,如放能反应。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4.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提示: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能够达到动态平衡。
5.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提示: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可来源于线粒体,也可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6.有氧条件下,植物根尖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酶实验专题资料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 6
25 15
43 25
67 48
83 76
65 92
22 100
2 98
0 82
0 65
答案:
解析:(1)在该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淀粉的分解速度是因变量,在
各组实验中,除了自变量“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外,底物的浓度、 pH、添加试剂的量、实验的操作顺序等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为了探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 块茎提取液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 ③3 2-5-1
23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例6. (2009·全国卷Ⅱ,32)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 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 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 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 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⑴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 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蔗糖 溶液 + 淀粉溶 液 蔗糖酶 溶液 + 唾液淀粉 酶溶液 -
究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必须保证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完全相同。
(2)该实验中因变量(淀粉的水解速度)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检测,碘液 可以检测剩余淀粉的含量,斐林试剂可以检测生成物(还原糖)的含量。 (3)在绘图过程中,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和单位,然后通过描 点连线即可。
例8:(2010 海南高考题)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 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有关酶的四个实验

2
3 4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注意: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中, 注意: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既可以用不同的底物作自 变量,也可以用不同的酶作自变量 底物相同 底物相同): 变量,也可以用不同的酶作自变量(底物相同 :
实验三: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三:
实验操 序号 1 作内容 加等量可溶 性淀粉溶液 控制不同 温度条件 加由2处理后的等量 加由 处理后的等量 3 新鲜 淀粉酶溶液 4 5 加等量碘液 观察 实验现象 试管1 试管 试管2 试管 试管3 试管
3 2 mL 常 温 2滴 滴 - 较多 较强
4 2 mL 常 温 - 2滴 滴 多 剧烈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实验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证明酶的 实验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证明酶的 —— 专一性
试管号 序号 1 2 3 4 5 6 7 结论 项 目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37℃温水保温 ℃ 加斐林试剂 将试管下半部放入热水中加 热 观察实验结果 2 mL / 2 mL振荡 振荡 5 min 2 mL振荡 振荡 2 min 有砖红色沉淀 2 / 2 mL 2 mL振荡 振荡 5 min 2 mL振荡 振荡 2 min 无砖红色沉淀
实验一: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证 酶 实验一: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证 —— 的高效性
2H2O2
2H2O+O2↑。 + 。
试管号 H2O2溶液 温 度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气泡释放量 卫生香燃烧 结 论
1 2 mL 常 温 - - 少 较弱
2 2 mL 5分钟 分钟) 分钟 1 mL (5分钟 分钟) 分钟 1滴 滴 不出现蓝色
高中生物猪肝实验

高中生物猪肝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三、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四、实验用具: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夹,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温度计
五、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1,2,3,4,向试管内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2至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3、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更猛烈。
六、实验结论:
1、加热能促进H2O2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酶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学习目标】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方法【自学感知】(一)细胞代谢的概念: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加热、FeCl3中的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均可影响过氧化氢分解为和(2)实验材料:①的体积分数为3%的,质量分数为3.5%的②的质量分数为20%的思考:①实验中过氧化氢要用新配制的原因是②选用的肝脏必须是新鲜的原因是(3)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试管编号 1 2 3 4方法步骤加入物质各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不处理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实验结果回答课本实验中的讨论题(4)实验结论:2、控制变量与对照实验(1)自变量:实验中的变量。
因变量: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造成影响(2)对照实验:除了以外,其余因素都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和组(3)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回答:①试管1和试管2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是(列举两个)。
对照组为试管②试管1、试管3和试管4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对照组为试管3、酶的作用、作用原理及意义(1)酶具有作用(2)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①活化能: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②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三)酶的本质1、探索历程(1)巴斯德之前:发酵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2)巴斯德: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3)李比希:发酵是酵母菌中的某些物质在酵母菌死亡并裂解后发挥作用(4)毕希纳:从酵母菌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未进行分离鉴定(5)萨姆纳:提取出了脲酶,并证明为蛋白质(6)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页具有生物催化作用2、酶的本质(1)化学本质:(2)产生的场所(细胞内/外),合成的细胞器:(3)发挥作用的场所(细胞内/外)。
过氧化氢分解条件

过氧化氢分解条件
过氧化氢分解是一种常用的氧化还原反应,它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氧化还原反应,它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过氧化氢分解的条件非常严格,首先,必须使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其浓度一
般在30-50%之间,其次,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反应,温度一般在80-100℃之间,最后,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pH值一般在3-5之间。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净化水,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也可以用来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有机物质,还可以用来净化土壤,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总之,过氧化氢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氧化还原反应,它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
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它的条件非常严格,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净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编制:审核:年级:高一编号:06 使用日期:
目的要求:1.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
2.说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的温度下催化效率不同。
FeCl3
溶液中的Fe3+也对过氧化氢具有催化作用,但催化效率要低很多。
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用具: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试剂: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方法步骤:(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1、2、3、4,向各试管内分别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2)将2号试管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仔细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2~3 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4号两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猛烈。
预习内容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探究、合作、展示
1、什么是自变量?本实验中哪些变量是自变量?如何控制自变量?
2、什么是因变量?如何准确理解本实验中的因变量?
3、什么是无关变量?本实验中哪些变量是无关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对本
实验结果的影响?
4、比较1号和2号实验,谁是实验组?谁是对照组?从二者的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果没有对照组能得出这个结论吗?
5、比较3号和4号实验,谁是实验组?谁是对照组?比较这两组实验可以说
明什么问题?
6、上述四组实验中,哪一组实验更接近人体细胞内的实际情况?这四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堂检测
完成实验报告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