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花芽分化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4.简述根的种类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5.简述叶的形态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酸雨;ph小与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略3.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4.简述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的表现略5.酸雨使作物的双重危害p826.为什么推广CO2施肥还有很大难处CO2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1每生产1kg的干物质需要消耗,用量大体积大;CO2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2目前生产CO2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效益不高;目前提高其浓度还是多事有机肥和多采用作物秸秆还田7.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1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效果;8.简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029.干旱使作物受害的原因略第五章作物的种植制度种直制度;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论述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的特点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156%;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占比列低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2.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3.复种对增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 2 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 3.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性4.间套做的增产的原理1.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2.充分利用光能3.改善通风条件4.充分利用土壤条件5.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6.边行优势5.轮作的作用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连作的危害1.生物原因: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2.化学原因:营养物质偏耗,有毒物质积累 3.物理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第六章作物的品种改良品种改良: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1.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第七章作物栽培技术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的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碎粉,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土壤质地:土壤中粒级土粒配分比列土体构造分为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营养临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p生长繁殖n肥料的种类:有机肥料农家肥化学肥料无机肥微生物肥料菌肥病害虫害草害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病虫害传播媒介:种子繁殖、营养繁殖1.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水肥气热水分是存在于土粒表面和土粒中间的空隙中,以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组成2.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讲授病虫危害的作物体制成有机肥,如不经发酵腐热,病虫就能存活,并通过施肥而传播,所以~~3.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一、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作物的生产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1.病原物虫草的抗性增加2.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3.污染和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公害二、预防措施1.植物检疫三综合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抗性品种、和轮作2.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代谢产物来检测,对象:害虫3.化学防治:有毒化学物质的改良手段:天敌益虫、杀虫剂,除草剂第八章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1技术科学化1.品种改良 2.化肥生产3.农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2操作机械化3产销社会化4生产高效化5农民知识化2.现代农业的弊端。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18#423一.名词解释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和利用而演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2、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以便根据作物形态特征的变化,具体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3、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的感温和感光是在作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后才有反应的,这一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4、生育时期:是指作物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5、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6、作物产量: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7、环境 : 是指生态系统中作用与生物的各种外界环境的总和。

8、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9、作物栽培学10、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1、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12、潜在生产力:在充分理想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产量,即作物产量达到充分发挥时所能得到的产量。

13、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14、冻害: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一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和死亡的现象。

15、冷害:作物遇到零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16、抗寒性锻炼: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训化。

17、作物营养临街期:作物一生中常有一个对养分需要量虽然不多但很迫切的时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

此时施肥作用最明显,增产效果往往也最好。

湘西北地区草莓花芽分化观察(附图片)

湘西北地区草莓花芽分化观察(附图片)

湘西北地区草莓花芽分化观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摘要:本试验观察了“红颜”草莓品种的花芽分化进程,湘西北地区露地常规育苗条件下,“红颜”草莓花芽分化开始时期为9月13日,10月11日花芽分化率达到100%,花芽分化的主要时期为9月17日至10月3日。

关键词:湘西北、草莓、花芽分化植物长期适应某个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形成了各自固定的生长、开花、结实的不同生育期,掌握一个地区收获果实作物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化的花芽分化期,能够采取有效生产措施,尽最大可能获取最多的经济价值高的前期产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对草莓在桃江的花芽分化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湘西北地区的草莓种植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以脱毒草莓苗为母苗,品种为目前品质、产量綜合形状最好的“红颜”。

1.2实验方法4月15日露地定植母苗,常规育苗管理。

于2009年9月5日开始,每隔4天随机选取子苗15株,将草莓苗根颈部以下切去,剥去所有叶片,洗净,在体视镜下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10月中旬结束;对体视镜下观察的图像采取显微照相。

1.3草莓茎尖花芽生长点形状评判草莓开始花芽分化的标准是生长点开始稍平的乳头状膨大,即进入生长点膨大期;叶原基生长点是“山”字形尖状隆起。

2.结果与分析2.1草莓分化的阶段草莓的花芽分化期分为生长点膨大期、开始分化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雌蕊形成期、雄蕊形成期等六个阶段:2.1.1生长点膨大期未分化期(图1-1)生长点成锥型。

生长点膨大期生长锥细胞分裂呈球形,表明生长点开始花芽分化(图1-2)。

2.1.2开始分化期开始分化期生长点进一步膨大成圆柱状,顶部饱满有光泽。

可见到花序雏形,体视镜下可分辨第一朵花侧下方有第二朵花。

花器官尚未分化(图2)。

2.1.3萼片形成期萼片形成期生长锥顶端横截面由圆形长成五边形,四周突起,中心凹陷。

突起部分即为花萼原基(图3)。

2.1.4花瓣形成期花瓣形成期花萼原基继续膨大,沿其内侧可见有序排列的圆珠状突起,即为花瓣原基(图4)。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

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

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包括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种子作物生产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叶面积指数LAI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时期,以天数表示。

秧田生育期指出苗到移栽的天数。

作物的生育时期指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经行花芽分化和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

春化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的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也称低温诱导。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 花萼原基分化期 :完全花苞片内的花芽生长 锥顶端变得平坦 ,在小苞片突起上方 ,花原基基部先 后出现萼片原基小突起 ,扫描电镜下可见到 5 个萼 片原基 。呈辐射状排列形成波浪式环状的花萼圈 。 分化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 ,在花的基部 (远轴端) 的萼片 (图 4~图 6 箭头示) 先分化 ,且在分化的中 后期一直较其他的萼片大 。
面积种植 。
测此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功能 ,是普遍采用且行
分化 ,原指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向不同 之有效的策略 。通过对此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的方向发展 ,各自在结构和构造上由一般变为特殊 可推知它的作用机理 ,结合突变体的表型 ,可了解那
的现象 。所以花芽分化是由一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 些在突变体中发生异常的细微结构或现象对于花发
滋补活血 、清热利水作用 ; 又为极好的饲料 。近年 来 ,大豆中的一类重要的非营养素成分大豆异黄酮 , 因其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对乳腺癌 、前列腺癌和结 肠癌的效果引人关注[2] 。全面研究大豆的生物学特
云[10] 等作过一些研究 ,国外也有许多描述大豆花器 官发育的报道[11~14] ,但大部分关于花芽分化的研究 是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手绘图片为基础 ,且对大 豆花芽分化的过程描述过于笼统 ,对于花器官空间
出反应 ,同时启动开花过程的研究 ;二是从解剖构造 角度讨论植物花芽分化的形成过程 ;三是从生理角
1 材料与方法
度研究植物的花芽分化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反应和适 111 实验材料
应 。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 ,环境因素 ,植物体自身因
大豆品种东农 47 ( Glycine max (L. ) Merr. cv.
Fig11 ,2 The soybean inflorescence with most bracts removed in differentiation ; Fig13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oybean apical meristem ; Fig14 ,5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floral calyx ; Fig16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petals , stamens and carpel of the soybean flower (sepals removed) .

赤霉素对番茄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赤霉素对番茄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赤霉素对番茄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赤霉素(GA)是一类属于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激素,在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种子萌发、下胚轴和茎秆伸长、根的生长及开花等。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促进种子萌发、茎秆伸长、果实发育以及提高植物耐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现GA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1926年,日本病理学家黑泽英一研究水稻“恶苗病”致病原因时,发现感染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的水稻植株会出现疯长现象。

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但也会出现类似“恶苗病”的过度生长症状。

1935年,日本薮田贞治郎和住木谕介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并将其命名为赤霉素。

1956年,C。

A。

韦斯特和B。

O。

菲尼分别证明了高等植物中也普遍存在着类似的萜类化合物。

迄今,已从不同维管植物、细菌及真菌中先后鉴定出了136种结构明确的GAs,并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命名为GA1-GA136.但是,只有部分GAs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生理效应,例如:GA1、GA3、GA4和GA7等。

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尽管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GA3,但是在许多植物中GA1和GA4是主要的活性GAs。

此外,在拟南芥和水稻中,GA4的活性成分强于GA1.自20世纪60年代起,“绿色革命”中半矮化育种的大规模推广极大幅度地提高了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

水稻和小麦的“绿色革命”都与赤霉素密切相关。

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semi-dwarf1)编码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GA20ox2;小麦“绿色革命”基因Rht1(Reducedheight1)编码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调控元件DELLA蛋白。

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有关赤霉素信号转导以及GA-DELLA与其它激素和环境因子互作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与成花2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与成花2

4、环境因子
影响性别分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周期:经光周期诱导后继续 处于诱导的光周期下,雌花就多;诱导后处于非诱导光周 期下,雄花就多。 光质对植物性别的分化也有影响,红光有利于葫芦科等植物的 雄性分化,蓝光则有利于雌性器官的分化。 温度:温度对植物性别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温(特别是夜 间低温)能促进雌花的分化(如葫芦、菠菜、大麻等),高温 则促进雄花的分化 水肥条件:充足的氮肥通常能促进蓖麻雄花的形成,而丰富的 钾肥则可促进雌花的形成。水分充足促进雌花分化,土壤 干燥促进雄花分化。
3、激素对性别表达的作用 激素对植 物性别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花的分化, 二是能导致性逆转。如葫芦科植物在生长 素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有利于雌花的分 化,乙烯和乙烯利也是如此;而赤霉素 则相反。激素导致性逆转的现象,主要 表现在雌雄异株植物中,如给大麻雄株 喷洒生长素,能促进雌花形成,即雄株 变成雌或中性。 。
七叶树花粉粒
塞维利亚柑橘花粉粒
北欧红石竹的花粉
金合欢属植物的花粉
3、花粉的成分 :
①蛋白质类:各种水解酶和其他酶类,最适pH偏 酸性; ②氨基酸:花粉中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可育花 粉与不可育花粉在氨基酸组成上差异十分明显。 从三系水稻花粉的检测中得知:可育花粉中脯氨 酸含量丰富,而不育花粉则主要含天冬酰胺。脯 氨酸含量的多寡是衡量花粉育性的指标之一。花 粉的另一个特点是含氮碱比较丰富,如腺嘌呤、 鸟嘌呤等,多以游离态存在
XY型 大多数植物性别的决定属此于类 型,它的雄株是异配的XY,雌性是同配的 XX,如大麻、菠菜、白杨等植物都属此类 型。 ZW型 与XY型正好相反,雄性为同配的 ZZ,雌性为异配的ZW,如大果草莓。 XO型 此种类型的雄性个体没有Y性染色 体,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它的性染色体为 XO,而雌性个体的染色体仍为XX,如秦椒 判薯蓣为此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花芽分化
作物茎尖生长点分化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

从花芽分化起,作物开始进行生殖生长。

花芽分化的时间和数量与作物的产量和早熟性有密切关系。

因此,有关花芽分化的知识,是制定作物栽培措施的理论依据之一。

双子叶作物的花芽分化一般是花序主轴最先分化,然后由低位级向高位级分化枝梗。

同一花序轴上,苞片和枝梗原基的分化顺序一般为向顶分化。

花序上各个花原基的分化顺序因花序种类而异:无限花序的花原基按向顶次序分化,有限花序的花原基按离顶次序分化。

先分化的花原基先开花,易于发育、结实;后分化的花原基后开花,常退化、脱落。

花原基上各轮花器的分化顺序,一般为向心分化,即从花托的外周开始,先分化花萼,然后逐渐向心分化花瓣、雄蕊、雌蕊。

但有的花原基不分化雄蕊,有的不分化雌蕊,有的虽在花原基分化初期分化雄蕊和雌蕊,而后期其中之一退化,这些都成为单性花。

双子叶作物花芽分化的全过程,可按花序和花原基各部分发生的顺序和花粉发育的进程分为:花序原基分化、枝梗分化(复合花序作物)、花原基分化、苞片分化(花有苞片的作物)、花萼分化、花瓣分化、雌雄蕊分化、药隔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分裂、花粉粒形成期等。

但各种双子叶作物的花芽分化常因分期目的、花序和花的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期方法,如苎麻等单被花作物缺花瓣分化期;棉花的花单生、有苞片,因此无花序原基和枝梗分化期,而有苞片分化期。

棉花花芽分化过程见图1。

花芽分化部位双子叶作物花芽有顶生和腋生两种类型。

顶生花芽由枝条顶端生长点分化若干枚叶原基后形成。

腋生花芽则由枝条上一定节位的腋芽生长点直接分化形成。

不同种类枝条在植株上的分布以及枝条上花芽分化的起始节位与影响生长点发育的外界条件有关。

如无限结荚型大豆短日性品种经过短日诱导,分枝生长点就变成花序,形成结果枝;反之形成营养枝,花序和结果枝的形成期推迟,结果枝分化的起始节位提高。

生产上可通过选用品种、制定播种期、整枝等措施,对营养枝、结果枝和花芽分化的节位加以调控。

花芽分化时期花芽分化开始期的早迟和花芽分化期的长短由作物的发育特性和环境条件决定。

如连续开花型花生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花芽分化已开始。

夏播花生一朵花的花器分化,从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细胞形成只需几天。

对作物花芽分化时期的调控,生产上主要通过选用品种和制定播种期等进行。

如黄麻或红麻从低纬度地区移植高纬度地区时,由于生长季节日照延长,温度降低,花芽分化开始期也随之延迟,导致营养生长旺盛,株高,茎粗,皮厚,纤维产量等显著增加。

花芽分化数量单株花芽数因作物而异,一年生双子叶作物少者几枚,多者百枚以上。

在花芽分化总数中,往往仅少数花芽能开花结实,成为有效花芽,而多数或大多数花芽退化、脱落,成为无效花芽。

开始花芽分化后,全株花芽数逐渐增加,一般到开始开花前后数量最多,以后由于花芽退化、脱落而减少。

有效花芽分化期一般在开始开花之前。

生产上需在这一时期促进花芽分化,以利形成有效花芽;而在此以后则应控制无效花芽的分化,促进有效花芽的发育和开花结实,防止花芽退化、脱落。

禾本科作物的花芽分化即穗分化。

其过程一般为主穗轴最先分化,然后由低位级向
高位级分化苞片和枝梗。

同一穗轴不同节位枝梗和小穗的分化顺序有向顶分化、向基分化与由中央向两端分化等,因作物种类而异。

大麦、玉米、高粱等同一穗轴节着生2~3个小穗的,先在穗轴节上形成共同原基,再分化出2~3个小穗原基。

一个小穗的分化按颖片、外稃、花原基的顺序进行。

同一小穗花原基的分化顺序,小麦为下位花先分化、先开花结实,上位花后分化、常退化;水稻、玉米、高粱和粟的小穗,仅有1枚上位花先分化发育,下位花退化。

同一花原基上,先分化内稃,然后分化浆片、雄蕊和雌蕊。

有的作物(如玉米和薏苡)花原基分化初期虽分化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但后期雌蕊或雄蕊退化,成为单性花。

禾本科作物化芽分花的全过程,可按花序和花原基各部分发生的顺序和花粉发育的进程为分生长点伸长、苞片分化、枝梗分化、小穗分化、颖片和外稃分化、小花分化、雌雄蕊分化、药隔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分裂、花粉粒形成等期。

小麦穗无枝梗分化期,其分化过程见图2。

花芽分化部位禾本科作物一般1个茎节着生1张叶片和1枚腋芽。

但麦类作物地上茎节一般无腋芽;水稻、玉米、高粱等除部分高位茎节无腋芽外,地上茎节一般有腋芽。

胚芽鞘和分蘖鞘有或无腋芽。

每个芽的生长点均有可能分化幼穗。

主茎和低位分蘖一般比高位分蘖分化的小穗和花原基多、退化率低、穗形大。

因此生产上为了争取抽穗整齐、穗大粒多,常采取措施利用主茎(如玉米、高粱)或主茎和低位分蘖(如水稻、小麦)成穗,促使主茎和有效分蘖早生快长,并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花芽分化时期穗分化开始期的早迟和穗分化期的长短也由作物的发育特性和环境条件决定。

其主要机理在于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

对穗分化时期的调控,也主要根据禾谷类作物不同品种穗发育对光、温的不同反应,通过选用品种、制定播种期等措施进行。

如水稻播种至穗分化开始期的日数变化较大,而穗分化期的长短变化较小。

因此在中国向北方引种水稻时,常由于纬度增高、生长季节日照时间延长而温度降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相应地推迟,甚至不能正常抽穗、成熟。

花芽分化数量禾本科作物单茎可能分化的次级侧生穗数等于总叶数减去不能分化腋芽的叶数,胚芽鞘或分蘖鞘有腋芽者加1。

开始穗分化以后,全株幼穗数逐渐增加,临近抽穗时数量最多,以后由于幼穗退化死亡而数量减少。

主茎以及部分早生分蘖的幼穗易于发育和抽穗结实,休眠芽以及迟生分蘖的幼穗往往退化死亡。

穗形大小决定于枝梗数、小穗数和每小穗花数。

一般水稻和玉米的小穗中正常发育的花仅有1朵,穗形大小就决定于枝梗数和小穗数;而小麦穗不分枝,穗形大小就决定于小穗数和花数。

小穗原基分化终止时,一个幼穗上的小穗数基本确定。

一般全穗仅有部分小穗和花原基能正常发育结实,其余小穗和花原基退化。

因此为了培育大穗,除选用大穗型品种外,需在小穗原基分化终止前适当促进幼穗分化枝梗、小穗和花原基;而在小穗和花原基分化终止后,要促进已分化的花原基发育,防止颖花退化。

同时,需在安全抽穗期的期限内齐穗,才能使花芽分化不致受低温和高温的伤害,保证开花结实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