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及影响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政治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时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主观努力: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国外,一边学习资产阶级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要理论指导。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注意——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双半社会的性质。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三、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1、条件: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③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④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2、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党一大宣言》内容:①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对于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三民主义形成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也成为近年来高考关注的重点。

一、三民主义的内涵与认识三民主义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涵义】推翻满清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认识】①“反满”指反对清统治者及其特权,非反有满洲人;②“反帝”旗帜不鲜明,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涵义】①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认识】①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②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涵义】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认识】①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是不可能的;②反映资产阶级开始注意农民问题,符合人民要求。

二、三民主义的评价【误区】三民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从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状去分析。

【评价】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1、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2、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3、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因此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浅谈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浅谈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浅谈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1. 引言1.1 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理论之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在十九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国家危亡的危机,需要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政治理论来拯救国家。

孙中山先生成立了三民主义,这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现存的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实现国家富强。

三民主义分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大原则,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石。

其中“民族独立”是指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受任何外国的侵略和干涉。

“民主政治”是指要建立一个民主政体,推行宪政和法治,实现民主选举,尊重人权和民主政治,建设一个公正、民主的政治体系。

“民生幸福”是指要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权利,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制度。

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基础。

1.2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念,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生活三大原则。

民族独立是三民主义的首要原则,主张摆脱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控制,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主共和是三民主义的政治体制原则,倡导建立一个民主与平等的政治体制,实现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人民生活是三民主义的社会理念原则,重视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利益,倡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幸福的社会。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对民族、政治体制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

这些基本原则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影响三民主义提倡民主政治,主张实行民主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在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领导下,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推行宪政、设立议会、建立政党等措施,从而逐步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来源:51EDU2017-09-28本文导航1、首页2、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同步练习题关于三民主义,这些知识点总结你必须要知道,了解了三名主义的来龙去脉,那考试中对于民主革命这块知识就不那难啦!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知识点概述
主要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注意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总结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 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 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 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四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四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答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答案)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提出(1)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

3.内容(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2)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3)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3.新发展(1)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1)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轻巧识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概念阐释]兴中会与同盟会(1)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

1905年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为同盟会。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权、民族、民生C.民族、民生、民权 D.民生、民权、民族解析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答案 A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答案 C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 )。

A.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各备选项都是孙中山的贡献,但认为孙中山是“国父”显然与创建民国有关,A项符合题意,也是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答案 A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C.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愿望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答案 A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解析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33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33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第33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主题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1)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深化。

(2)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3)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4)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5)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路的成功启示。

主题2: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认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对应纲领的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思想内涵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进步性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史料: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

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

——此史料反映了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三把利剑所向为“清”,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二.新三民主义主题1:新三民主义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1)内容新。

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

它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主题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图解)(1)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

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这一论断
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也反对封建
军阀统治。

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图示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经济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

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

”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
A.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
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D.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
1925年5月,上海《民国日报》报道:“国民党自改组以来……国民了解了国民党的主张,因而挺身加入者,据现知概数,已达百万以上。

”材料说明
A.国民党已成为人民政党
B.新三民主义符合时代需求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主流
1.【答案】D
2.【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反帝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因此这一情景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故答案为A项。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B项;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排除C项;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非接受中共纲领,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