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20)要点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方法,其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设备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1. 压力-流量关系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压力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
2.0。
2. 经胸超声心动图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2.0。
3. 核磁共振成像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2.0。
需要注意的是,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理状况、测试方法和设备的精度等。
因此,在进行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和建议

TTDE +++ +++ +++ +++ —
—
+
MCE ++
++
++ ++
+
+
+
SPECT ++
++
++ ++ ++
—
—
PET —
—
±
+
++
+++
+++
CMR ++
++
++ +++ ++
++
++
CAG
+
+
± ++ ++
+
—
IMR ±
±
±±
+
+++
++
ICD ±
±
±—
+
+++
+++
(—)=差;(+)=足够;(++)=好;(+++)=非常好
CMVD: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 CMD: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CMVD的流行病学
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CMVD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资料。 既往小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技巧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技巧张永珍【摘要】Coronary pressure measurement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ool to assist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 to make accurate clinical decisions.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is a simple, fast, and safe method to achieve func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FFR program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is simple, and the staff can be trained within a few cases. 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practical set up of FFR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nd also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pitfalls in the measurement of FFR.%冠状动脉压力测定是辅助心脏介入医师做出正确临床决定最具有前景的方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可在心导管室获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功能学信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FFR项目易于实施,只需在数个病变进行短期的培训.本文主要介绍FFR的操作技巧,并对FFR测定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加以讨论.【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11)003【总页数】3页(P235-237)【关键词】冠状动脉压力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操作技巧【作者】张永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随着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功能指导血运重建的时代已经到来。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的临床适用标准,包括主要的检查适应证,以及相对禁忌证和限度,对主要适应证的推荐级别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本文重点阐述了CCTA图像判读规程和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依据扫描模式和程序,逐一阐明了CCTA读片的规程,以及诊断报告书写过程中应该加以描述的内容,对重点应该描述和诊断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推荐,并给予了推荐等级,以示其重要性。
本部专家共识联合了数十位专家共同修订完成,并特意邀请了部分心血管内科和外科专家加入,以保证本共识能够更加切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并更加适用于临床工作。
2004年64排CT问世以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 CCTA )获得快速临床应用与发展,不仅表现在成像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表现在CCTA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更加充足,临床认可度和昔及率更咼。
CCTA临床应用的第1个十年,是技术规范化推广与冠心病"解剖学”诊断的时代,临床需要CCTA这一无创技术的落地应用。
国际上连续发表专家共识或指南,国内专家也发表了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致力于该技术的普及与规范化应用。
冠心病"解剖学"诊断的范畴,包括CCTA能够快速进行冠心病的诊断与排查,识别冠状动脉斑块类型,显示严重钙化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 CTO ),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治疗f并进行患者风险分层和预测心血管事件等。
CCTA进入第2个十年后,标志着以心肌CT 灌注(CT perfusion f CTP )和CT 血流储备分数(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 CT-FFR )为代表的冠心病"功能学"诊断时代的到来。
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2023)要点

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常规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202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中已经将冠状动脉造影列入日间手术推荐目录中。
但目前对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日间手术模式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流程。
为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的规范化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国内50名相关亚专业专家对冠状动脉造影曰间手术模式的规范进行认真、全面、充分的讨论,形成共识意见,为国内冠状动脉日间手术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日间手术模式近年来开始被多个临床学科所关注和开展。
2014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I A AS)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手术。
该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等达到缩短部分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改善患者就医灵活度和便捷性,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的目的。
因此日间手术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各疾病之首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病种据推算目前冠心病的患病人数高达1139万及时准确地对冠心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能极大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疾病结局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
目前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主要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CC T A尽管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在钙化存在等特殊情况下对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大局限此外,为获得满意图像质量,C C T A对千心率和心律要求较高对频发早搏或房颤的患者可能造成扫描失败或者部分图像难以评估。
CAG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千上述特殊情况也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因此CAG在冠心病诊断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CAG需要常规住院并在介入室进行操作造成较长的住院时间及较高的住院费用;同时随着CAG需求的增加目前医院的床位数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冠状动脉CTA的应用与报告解读

本演讲将介绍冠状动脉CTA的应用与报告解读。通过清晰的图像和详细的分析, 我们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什么是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技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冠状动脉图像。它可以 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潜在的病变,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工具。
2 咨询医生
如果有任何病史,药物过敏或孕妇相关问题,请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过程和时间
1 检查时间
通常需要约30-60分钟进行扫描
2 检控整个过程
CT机型选择和参数设置
1 机型选择
高速多层螺旋CT机可以提供更快的扫描时间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冠状动脉CTA的优点和不足
1 优点
非侵入性、无需手术、高分辨率图像
2 不足
暴露于辐射、可能产生虚假阳性结果
适应症和禁忌症
1 适应症
2 禁忌症
冠心病症状、心肌梗死后、评估既往冠状动脉支 架、冠状动脉狭窄的定期随访
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对造影剂过敏
检查前的准备
1 禁食时间
通常需要6小时禁食,以避免对图像质量和造影剂的干扰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临床需要调整造影剂的剂量以提供足够的血管显影效果
2 参数设置
优化参数设置可减少伪影和减低辐射剂量
放射剂量的考虑
1 个性化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格及临床情况调整放射剂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暴露
2 辐射报告
确保报告中包含详细的辐射剂量信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评估风险与效益
造影剂的选择及剂量
1 造影剂选择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过敏史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2 剂量
2024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专家共识(全文)

2024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专家共识(全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
近年,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组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旨在提升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一、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2015—2018年数据显示,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为6.2%,男性为8.3%。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城市:126.4/10万,农村:134.12/10万)高于女性(城市:116.63/10万,农村:126.03/10万)。
《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报告2021》源于2020年医院质量检测系统的5 311 42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位年龄68(59~76)岁,女性占44.1%。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注册研究显示女性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例更低,院内死亡风险为同龄男性患者5.8倍;出院患者中,年轻女性较同龄男性2年死亡率更高(3.8%比1.4%,P<0.05)。
二、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妊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
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超过同年龄男性,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女性收缩压阈值低于男性。
高血压严重程度与卒中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卒中风险随血压升高明显增加。
女性高血压患者对盐负荷更敏感,与代谢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性更强,这可能是女性治疗反应较差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的原因。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量在基础状态与最大负荷时的比值,用于评估冠脉血管功能性缺陷及冠脉供血状况。
计算冠脉血流储备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整体计算法整体计算法是根据体循环和冠脉特性的普遍规律依据推导得出的。
根据Fick方程和冠脉体积理论,通过测量静息和草率时的心肌耗氧量及动脉血氧浓度的差异,然后用最大负荷时的心肌耗氧量除以动脉血氧平均浓度的差异,即可计算得到CFR。
CFR=最大负荷时的心肌耗氧量/(最大负荷时动脉血氧浓度-静息时动脉血氧浓度)其中,最大负荷时的心肌耗氧量可以通过测量最大负荷时的心率、收缩时间和每搏射血量等指标计算得出;最大负荷时动脉血氧浓度和静息时动脉血氧浓度可以通过采集相应时间点的动脉血样本测定得出。
2.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是一种无创测量冠脉血流储备的方法,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锝-99m标记的甲氧基异丙基异戊酸单酯(99mTc-MIBI)和铊-201(201Tl),它们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循环系统,并示踪心肌的灌注分布。
该方法计算CFR的步骤包括:首先,在静息状态下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并使用核素探测器记录心脏的放射性信号,获得静息时的血流图像;然后,在草率状态下进行相同的操作,获得草率时的血流图像;最后,通过对比静息时和草率时的血流图像,计算CFR。
CFR=草率时心肌的灌注分布/静息时心肌的灌注分布其中,草率时和静息时的心肌灌注分布可以通过核素探测器对心脏各个区域的放射性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
综上所述,最常用的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有整体计算法和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两种方法分别通过心肌耗氧量和放射性核素示踪来评估冠脉血流的供应状况,可以提供有关冠脉血管功能性缺陷和冠脉供血状态的重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20)要点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CCTA 已成为冠心病首选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阴性预测值高,被认为是ICA 的“看门人”。
常规ICA和CCTA主要提供解剖信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难以从功能学角度评价狭窄对心肌血供的影响,鉴别缺血特异性病灶。
血流储备分数(FFR)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生理功能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
近年来,基于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FFR(CTFFR)能在单次检查期间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
一、FFR简介
冠状动脉循环由心外膜血管和心肌内微循环小血管组成。
FFR即指的是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的比值。
有创的FFR需使用压力导丝在狭窄病变的远端进行有创测量,理论正常值为“1”。
目前临床应用中推荐0.80为阈值。
FFR≤0.80的
病变为缺血特异性病变,FFR>0.80病变不会诱发心肌缺血。
FFR除可评估冠心病功能性缺血之外,还能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与基于ICA指导的临床决策相比,基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对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均有明显改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CT-FFR技术简介
1. 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
2. CTFFR分析软件:
3. 比较影像学优势:
三、CT-FFR应用注意事项
1. 优化CCTA影像采集:
【推荐意见】:推荐CCTA检查至少在64排探测器以上的CT设备上完成;严格遵守心血管CT指南的扫描规范,控制CCTA的影像质量,使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达到优秀标准,提高CT-FFR的成功率和准确度。
2. 选择CT-FFR的测量位置:
【推荐意见】:推荐使用病变水平CT-FFR值,即狭窄病变远端2~3cm 测量的CT-FFR值判别是否为缺血特异性狭窄,推荐同时报告每支血管水平的CT-FFR值。
3. 选择适应人群和病变:
【推荐意见】:CT-FFR分析的主要适应证为CCTA显示的狭窄程度30%~70%的病变。
4.CT-FFR值的解读:
【推荐意见】:对病变远端CT-FFR值>0.80,认为该病变不会引起缺血改变;病变远端CT-FFR 值<0.70的病变,认为是缺血特异性病变,推荐进行血运重建;位于“灰区”CT-FFR值(0.70~0.80)的患者,是否需要血运重建应综合考虑临床和其他功能影像学信息。
四、CT-FFR临床应用
1. CT-FFR诊断效能的证据:
(1)CT-FFR的诊断效能:
(2)在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3)在钙化病变的应用:
【推荐意见】:CT-FFR与单独的CCTA相比诊断缺血特异性狭窄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目前的证据显示钙化对CT-FFR诊断效能无影响,但对钙化积分>1 000患者的诊断效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2. 指导冠心病患者后续诊疗临床决策:
【推荐意见】:对疑似冠心病患者推荐行全冠状动脉树的CTFFR分析,无创评估多支血管病变的功能意义,制定后续治疗决策。
3. 在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CT-FFR可作为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评估的方法,改善患者的危险分层能力。
4. 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推荐意见】:对计划行PCI的患者,可通过CT-FFR分析选择目标病
灶,并预测支架放置后的功能性改变,但其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5. 在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
【推荐意见】:CT-FFR是心肌桥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准确的无创性功能评估方法,在其他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
五、限制和不足
目前CT-FFR还有一些局限性。
(1)CT-FFR在冠状动脉串联性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应用中经验尚不足。
(2)CT-FFR 在PCI术后或CABG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微循环病变的患者的应用还缺乏临床证据。
(3)CCTA图像质量会影响CT-FFR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4)部分CT-FFR 软件的计算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在急诊环境中的应用。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CT-FFR可实现对冠心病特异性缺血病灶解剖和功能的一站式评估,与有创的FFR相比有较高的一致性;CT-FFR可以指导后续的血运重建术,起到“看门人”的作用,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
CT-FFR有可能改变冠心病的诊疗流程,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进一步推动CT-FFR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