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合集下载

第7章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第7章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二)引种的程序 1.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2. 选择引入材料 3.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4. 引种材料的检疫 5. 引种试验 6. 栽培性试验和推广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的分布区; 气候相似性; 主导生态因子; 引种地栽培技术条件。
选择引入材料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1.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 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 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 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 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 反应规范。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 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 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 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 获得成功的。
四、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
2. 3.
在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 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 进行正常的繁殖。
五、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1. 2. 3. 4.
植物材料的适应性; 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 植物材料的利用目的; 引种结合育种的工作程度。
2.
3.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 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 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 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 可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二)气候相似理论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引种成效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 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观规律。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 教授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 1909年论述道:木本植物引种成功的 最大可能性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 地有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

植物引种驯化

植物引种驯化

(三)引种驯化的意义
1.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 快速丰富本地植物材料的方法; 3. 解决生产者、消费者对品种需求最为经 济的手段; 4.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5. 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6. 扩大栽培区域,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二、引种的理论与规律
(一)、引种的理论依据
1、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表现型(phenotype)是基因型(genotype)与环境(environment)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P = G + E 假如把E作为定数,那么G就成为决定引种效果P的关键因素。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 理就在于园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 (1)基因型反应规范: 一种基因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所有表现型,称为这种基因型的反应规范。
(2)光照阶段 指园艺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
根据园艺植物对日照长短要求的不同,可将园艺植物 分为长日照园艺植物、短日照园艺植物和中性园艺植 物。 同一园艺植物的不同品种类型对光照的反应也不相同。 中性园艺植物的适应区域较长日照园艺植物和短日照 园艺植物都广,对引种有利。
6、其他
(1)水(或湿度) 根据园艺植物对水的适应能力和适应 方式分为旱生(如芦荟)、湿生(如蕨菜)、中生、水生 园艺植物(如莲、茭白)。
三、引种的程序
引种工作除根据上述原理作为指导外,为保证引种效果、减免浪费和损失以及所 带来的副作用,引种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进行。 (一)、可行性分析 1、植物的生活型; 2、植物的分布区; 3、气候相似性; 4、主导生态因子; 5、引种地栽培技术条件。
(二)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4、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1)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间引种比径度相近而纬度不同的南北地区之间引种具有较大 成功的可能性。 这因为同纬度地区气候相似,接受太阳辐射能量与日照长度、温度、雨量是相似的。 一般而言: 在高纬度(北方),冬季气温低,夏季日照长,气温年较差大。 在低纬度(南方),冬季气温高,夏季日照短,气温年较差小 。 经验表明:引种以果实、种子或花用的植物,横跨纬度要小,否则低产或失败;对引 种不以种子为主要收获目的的植物,长日照植物北种南移或短日照植物南种北移即易 于成功,往往可以高产。

第三章-引种驯化

第三章-引种驯化
30-270
6001800 4001000
1月均温 7月均温 (℃) (℃) 0.8-13 22-29 3-18 26-29
-6-4 17-26
我国新疆内蒙属于夏干带,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法国、意 大利等地也属于夏干带。新疆内蒙从法国等地引种容易成 功。四川属于夏湿带,从地中海沿岸地区引种不容易成功。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1)综合生态因子的研究
任何一个生态因素都不能单独的对作物 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一定 的地段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复合体。 并对植物起综合作用。原产地和引入地生态 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方面的相似程度是植 物引种成功的关键。
根据植物的分布将世界气候划分为
地区
夏干带 夏湿带 中间带
雨量 (mm)
西府海棠 山月桂 栒子 欧石南 樱花 山茶花 花柏类 八仙花(蓝) 八仙花(红) 广玉兰 杜鹃 火棘 栀子 紫藤 贴梗海棠 一品红
适宜酸度
5.5-6.5 6.0-8.0 6.0-7.5 6.5-7.0 6.0-7.5 6.0-8.0 5.5-7.0 6.0-7.5 6.0-8.0 5.0-6.5 6.0-8.0 6.0-7.5
定树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
珙桐在欧洲引种成功,而北京却因 为冬季干旱而难以成功
果菜类从干燥地区引种到湿润地区 易引起落花落果。
观赏南瓜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发育,但土壤的含盐量、pH值常成为植物分布 的限制因子,也是引种过程中应考虑的因子之 一。
光照
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日照时数变化
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天开花,若使其在夏天 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时期( )

育种名词解释

育种名词解释

1.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2.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3.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4.单倍体:是指由未受精配子发育而成的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5.综合品种:是由异花授粉植物的若干个经济性状配合力良好、彼此相似的家系或自交系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组成的复杂群体。

6.单株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然后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好坏的方法。

7.诱变育种:利用人工诱发的遗传物质变异以育成新品种的途径称为诱变育种。

8.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9.一般配合力:又称普通配合力,指一个亲本品种或品系与其他品种(系)杂交所得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

10.特殊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形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11.远缘杂交:指分类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间的杂交,所以又叫分类学杂交。

12.轮回选择:即利用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物体杂交后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表现,达到生产的要求。

13.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14.雄性不育性:指两性花植物,雄性器官发生退化或丧失功能的现象。

15.内照射:是把某种放射性同位素引入被处理的植物体内进行内部照射。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6. 作好选择工作
引种实践-水稻引种
由南向北引种时,选择早稻早熟品种、中熟品 种 或对短日照品种反应迟钝的品种比较容易成 功。 北方水稻引至南方时,因遇高温和短日照,使
发育加快,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导致减
产。宜引晚熟品种,但一般不能进行引种生产。
引种实践-小麦引种

将北方的冬小麦引至南方,由于气温偏高日照变 短,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感温阶段,导致成熟期延 长,甚至不能抽穗结实。
三. 纬度、海拔、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4、纬度、海拔: 低纬度:高温、短日照 高纬度:低温、长日照 海拔增加100m,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
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
一 . 引种的一般规律
考虑作物的发育特性
注意作物对环境反应的敏感性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春化”是主要因素 (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向南引种,不能满 足春花的低温要求,迟熟或不抽穗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向北引种,生育期 缩短,早熟,但易冻害 (3)冬播区春性品种:向春播区引种,适应,甚 至好于原产地,表现早熟、高产。因日照变长, 变强。但抗病性是一个推广的影响因素。
一.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二. 气候相似性原理 三. 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四. 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一、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1)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 显的影响和直接作为作物所同化的因 素称之为生态因素。土、肥、水、温
(2)生态环境:综合起作用的一些生态 因素的复合体称之为生态环境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4)春播区的春性品种:向冬播区引种,大多为 不适应。表现迟熟和结实不良,易受冻害。春 季光照不充足。 (5)高海拔地区的冬作作物品种:偏冬性,引种 到平原大多不适,反之有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六、种质资源的分类 1. 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品种和 类型。地方品种 2. 外地种质资源: 由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的 植物品种和类型。 3. 野生种质资源: 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 园林植物。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 方法所获得的变异类型
种子保存: 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 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 装、运输、分发。 1 )种子的类型 正常型( orthodox type )种子:通过适当降低种子含 水量,降低贮存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一类种 子。 顽拗型( recalcitrant type )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 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的一类种子。如核桃、栗、 榛、椰子、番樱桃、山竹子、油棕、南洋杉、七叶树、 杨、柳、枫、栎、樟、茶、佛手、菱筹。一般不便于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 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 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 检疫; • 收集工作应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做好登记核 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一、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 保存与引种驯化的方法。
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 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可以是群体、个 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 至 DNA 片断。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 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 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 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 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指的是将野生种植物引入人工园林中进行驯化和栽培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保护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扩大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都有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时代。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与扩展。

为了获取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人们开始将野生植物引入家庭园林或农业种植区域进行栽培,进而实现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引种驯化可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在自然环境下,野生药用植物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其生长条件和数量都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种到人工园林中进行驯化和栽培,就能够在更加合适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和繁殖,有效保护了药用植物资源,并促进了其可持续利用。

第二,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

药用植物在野外生长不仅会面临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种到人工园林中,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通过科学管理和种植方式的调整,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让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产出,同时减少生长周期和成本。

第三,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以扩大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目前,很多野生药用植物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疏于保护也会引起资源的匮乏。

如果将药用植物引入人工园林进行驯化和栽培,实际上就在扩大植物资源的利用范围,让资源的利用所受到的限制更小,而且更加持久。

尽管引种驯化可以让药用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它并非完美无缺的。

例如,在进行引种驯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药用植物的基因库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异和异质性。

因此,相关管理者在引种驯化前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管理方式和环境因素等问题,以确保引种驯化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果。

以上是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相关内容,引种驯化是一项值得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日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第四章-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

第四章-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多 变,降水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关键性因子之一。
光照
光照对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 度和时间。
光照
昼夜交替的 光周期
光照强度和 光照时间
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 的植物,形成对昼夜 长短有一定的反应 (光周期现象)。
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 夜短,冬季夜长昼短; 低纬度地区,四季昼 夜相差不大
温度 水分 光照 土壤 生物因素
温度
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限制着 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 交替特点等等。
Example: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
地区后容易造成冻害的原因?
中纬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冬季体眠,这是对 该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 因气温暂时转暖而萌动。而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因原产 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因此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 所以,当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由于 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休眠中断而开始萌 动,一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
三、引种的意义
1.增加新的资源种类
砂仁、金鸡纳、毛地黄等植物的引种驯化成功已能满足国 内市场的需要,改变了过去这些药材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引种的意义
2.以良种代替劣种
我国的马尾松因遭受松毛虫危害严重,生长缓慢,不能达 到速生、产脂等栽培目标。近五六十年来,引进抗松毛虫 能力强、生产快、产脂量高的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我国亚 热带低山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生长良好。
造林树种:引入杨属无性系3000多个,湿地松、火炬松、 桉树、南洋杉科(贝壳杉等)。 木本油料植物:地中海的油橄榄、北美的薄壳山核桃、东 南亚的油山竹和陆均松、西非的油棕、南美的瓜栗等。 草本油料:北非的油莎草、小葵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尔文学说
植物引种驯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对植物引种驯化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2.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可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以进化论、遗传学和生态学的某些基本概念为理论基础,植物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起着推动作用。
气候相似论
H. Mayr气候相似论:
树木引种时,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成功例子:上海植物园从气候相同或相近的黄山、天目山、九华山等地引进大量树种,成活率较高。
2。“气候相似”的确定在实践中有一定困难,常常由于资料有限,对很多物种分布及其原产地(分布区)生境难以在事先就有详尽的了解;在各大区之间因地质历史的变迁与受大气对流及小地形对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种种特异条件,致使同一地区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引种成效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观规律。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教授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年论述道:木本植物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性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地有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
主导生态因子的分析
温度水分光照土壤风
生物因素引种地与原产地各自的生态条件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因其所需要的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少力,见效比较快,所以它是最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育种方法。
从栽培植物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今世界上广泛种植的各种园林植物,许多都是引种驯化的成果。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比较注重引种驯化工作。如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尊称,资源十分丰富,但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
生物因素
植物在原产地和土壤系统形成共生关系,对一些土壤微生物产生依赖.
有些难以控制的严重病虫害影响植物引种。
生态历史分析法:
一些植物的现代分布区不一定是它们的最适生长区。
生态历史分析法在植物引种驯化中的应用:生态历史法以植物区系为总体单位,通过分析植物区系中植物成分的起源,来揭示这些成分的生态历史。若发现其中有外来成分,再把它们引回原来生存过的生态条件下,可望获得较好结果。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
(Center of diversity)
1、基因多样性
2、显性基因频率高
“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
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原生作物
和次生作物
1、有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primary origin center)
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温度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特点等等。
降水和湿度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
光照光照对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度和时间。
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值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适应性的大小,不仅与目前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其系统发育历史上经历的生态条件有关。凡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经历的生态条件较为复杂时,其潜在的适应能力也会大些,引种工作一般较易成功。
区系发生法
区系发生法:引种起源上有亲缘关系和有某些共性的区系之间的植物,容易成功。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称为“演变中心或多样性中心”)学说: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划分为八个中心。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起源中心(东亚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黍、稷、粟、高粱、祼粒无芒大麦、荞麦、大豆、茶、大麻、苎麻等。
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等。
2.印度起源中心
2A.印度—马来西亚补充区
主要起源作物有薏苡、香蕉等。
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蚕豆、非洲棉等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增加新的资源种类以良种代替劣种扩大栽培范围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引种驯化的历史
人类文明之始;国内引种;国际引种;中国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植物;西方从中国引走的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4.西亚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石榴、胡桃、无花果、苜蓿等。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进化体系和分布范围。引种是指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植物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地区叫引种。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迁移。驯化则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3.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新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因此,无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都能发生植物的驯化。有机体的遗传性不管如何巨大,都能够在改变了的条件下产生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性状。
4.当植物的各个体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再用选择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要求的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