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驯化

合集下载

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

引种材料的评价
– 根据引种成功的标准进行科学评价 – 根据生产成的因素
品种的适应性 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 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 人的主观能动性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气候相似论:要求综合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气候相似论: 主导生态因子:就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主导生态因子:就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生态历史分析法
主导生态因子
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有效积温和需冷量 光照: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光照: 水分:植物生长所必需,可对温度条件 水分:植物生长所必需, 进行修正。 进行修正。 土壤:pH与含盐量 土壤: 与含盐量 生物:菌根、授粉树、传粉昆虫。 生物:菌根、授粉树、传粉昆虫。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引种驯化的原则 引种驯化的原则 引种驯化的方法 引种驯化的方法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引种驯化的原则
适地适树 改树适地 改地适树
引种驯化的方法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 引种试验、 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引种驯化的原理 引种驯化的原理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引种驯化:有时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 引种驯化:有时简称为引种。 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 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 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 种类、类型和品种。 种类、类型和品种。 引种驯化的类型 引种驯化的类型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的类型
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 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 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或者是原分布区域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 异较小, 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 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 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 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 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 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 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 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 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 植物的措施, 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 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第10章引种驯化

第10章引种驯化
• 引种驯化前,首先根据育种目标了解种的分布范围和种内 变异类型。根据引种驯化原理迚行分析,筛选出适合引迚 的植物种类。 • 引种中,应把引种植物自然分布不栽培分布范围内的各种 生态类型同时引入新的环境条件下作种源试验,以便比较 它们在新环境中的反应,从中选出最适宜的类型,作为迚 一步引种驯化试验的原始杅料。
(4)土壤
•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 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含盐量和pH常成为影 响某些种类和品种分布的限制因子。 • 在生产中人们可以采用某些措斲,对土壤的某些丌利因子 加以改良,但在大面积情况下这种改良常有一定限度而丏 效果难以持丽,所以引种时仍须注意选择不当地土壤性质 相适应的生态型。 • 我国南斱多为酸性土戒微酸性土;而北斱多为碱性土戒微 碱性土,在华北大平原还有较大的盐碱地。大多数植物能 适应从微酸性到微碱性的土壤。
二、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1、 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 德国著名林学家Mayr在《欧洲外地园林树木》 (1906)和《在自然历叱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 与著中,阐述了树木引种中必须遯循“气候相似” 的思想和科学依据。 仑认为:木本树种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性,要看 原产地气候条件不新地区气候条件的相似性。 地理位置是影响丌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 尤以丌同纬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 我国国内由南向北戒由北向南的引种驯化,也取得了很大 成就。如北京引种梅花、雪松、银杏,杉木已越过秦岭在 长安县落户等等。另外,对野生植物迚行引种驯化,变野 生植物为栽培植物,已迚行了七八千年。 • 现今丐界上已有的优良栽培品种大都是人类通过野生植物 的丌断驯化而逐渐得到的。野生植物的栽培驯化可为园林 绿化事业丌断地提供新的栽培植物种类,它们既可起到绿 化、美化的效果,又可为国家提供经济财富,如水杉、马 尾松、油松、桧柏等可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杅。

3-引种驯化

3-引种驯化
promoter Operator promoter Structural gene terminator
一般认为基因型杂结合程度越高的类型, 般认为基因型杂结合程度越高的类型, 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原因是杂合程度高 的类型自体调节能力较强。 的类型自体调节能力较强。 例如,温州蜜柑是橙和桔的杂交种,其杂 例如,温州蜜柑是橙和桔的杂交种, 合程度较橙和桔高,因此, 合程度较橙和桔高,因此,在生产中表现出地 区适应性强,引种成功可能性大。 区适应性强,引种成功可能性大。
2)极温及持续时间
高温是北树南引的限制因子。 高温是北树南引的限制因子。 低温是南树北引的限制因子。 低温是南树北引的限制因子。 持续极温也是重要因子。 持续极温也是重要因子。 兰桉能忍受-7.3℃,但在- 如:兰桉能忍受-7.3℃,但在-5.4℃ 持续低温时,冻害严重。 持续低温时,冻害严重。
3)春化现象
(二)气候相似理论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教授 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年 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年 论述道: 论述道: 木本植物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性在于 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地有气候条件相似的 地方。 地方。
福建引种概况
果树:短低温落叶果树(青花梨、早熟桃)、 )、柑桔 果树:短低温落叶果树(青花梨、早熟桃)、柑桔 脐橙和杂柑)、台湾木瓜等; )、台湾木瓜等 (脐橙和杂柑)、台湾木瓜等; 蔬菜: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等; 蔬菜: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等; 花卉:热带兰花(蝴蝶兰)、仙人掌等。 )、仙人掌等 花卉:热带兰花(蝴蝶兰)、仙人掌等。
2.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在四季的分布、 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在四季的分布、空气湿 度。

第三章-引种驯化

第三章-引种驯化
30-270
6001800 4001000
1月均温 7月均温 (℃) (℃) 0.8-13 22-29 3-18 26-29
-6-4 17-26
我国新疆内蒙属于夏干带,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法国、意 大利等地也属于夏干带。新疆内蒙从法国等地引种容易成 功。四川属于夏湿带,从地中海沿岸地区引种不容易成功。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1)综合生态因子的研究
任何一个生态因素都不能单独的对作物 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一定 的地段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复合体。 并对植物起综合作用。原产地和引入地生态 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方面的相似程度是植 物引种成功的关键。
根据植物的分布将世界气候划分为
地区
夏干带 夏湿带 中间带
雨量 (mm)
西府海棠 山月桂 栒子 欧石南 樱花 山茶花 花柏类 八仙花(蓝) 八仙花(红) 广玉兰 杜鹃 火棘 栀子 紫藤 贴梗海棠 一品红
适宜酸度
5.5-6.5 6.0-8.0 6.0-7.5 6.5-7.0 6.0-7.5 6.0-8.0 5.5-7.0 6.0-7.5 6.0-8.0 5.0-6.5 6.0-8.0 6.0-7.5
定树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
珙桐在欧洲引种成功,而北京却因 为冬季干旱而难以成功
果菜类从干燥地区引种到湿润地区 易引起落花落果。
观赏南瓜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发育,但土壤的含盐量、pH值常成为植物分布 的限制因子,也是引种过程中应考虑的因子之 一。
光照
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日照时数变化
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天开花,若使其在夏天 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时期( )

简述引种与驯化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引种与驯化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引种与驯化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一、引种与驯化的概念区分
二、引种与驯化的联系
三、引种与驯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引种和驯化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虽然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引种和驯化的概念。

引种指的是将某种生物从其原生境引入到新的环境,以便在新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和发挥作用。

而驯化则是指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对生物进行有意识的选育和改良,使其适应新的环境,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状或生活力。

引种与驯化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为了使生物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挥作用。

引种是为了引入新的生物种类,以丰富生物多样性或提高产量;而驯化则是为了改良生物的性状,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引种可以为驯化提供原材料,而驯化成功后的生物又能为农业生产或其他领域提供实用的生产力。

在实际应用中,引种与驯化具有重要意义。

引种可以丰富生物种类,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例如,我国在农业上成功引入了许多国外优良品种,如小麦、玉米、水稻等,这些引种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驯化则可以改良生物的性状,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提高生产效益。

例如,
我国农民通过对水稻的长期驯化,培育出了许多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为我国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总之,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6. 作好选择工作
引种实践-水稻引种
由南向北引种时,选择早稻早熟品种、中熟品 种 或对短日照品种反应迟钝的品种比较容易成 功。 北方水稻引至南方时,因遇高温和短日照,使
发育加快,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导致减
产。宜引晚熟品种,但一般不能进行引种生产。
引种实践-小麦引种

将北方的冬小麦引至南方,由于气温偏高日照变 短,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感温阶段,导致成熟期延 长,甚至不能抽穗结实。
三. 纬度、海拔、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4、纬度、海拔: 低纬度:高温、短日照 高纬度:低温、长日照 海拔增加100m,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
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
一 . 引种的一般规律
考虑作物的发育特性
注意作物对环境反应的敏感性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春化”是主要因素 (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向南引种,不能满 足春花的低温要求,迟熟或不抽穗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向北引种,生育期 缩短,早熟,但易冻害 (3)冬播区春性品种:向春播区引种,适应,甚 至好于原产地,表现早熟、高产。因日照变长, 变强。但抗病性是一个推广的影响因素。
一.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二. 气候相似性原理 三. 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四. 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一、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1)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 显的影响和直接作为作物所同化的因 素称之为生态因素。土、肥、水、温
(2)生态环境:综合起作用的一些生态 因素的复合体称之为生态环境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4)春播区的春性品种:向冬播区引种,大多为 不适应。表现迟熟和结实不良,易受冻害。春 季光照不充足。 (5)高海拔地区的冬作作物品种:偏冬性,引种 到平原大多不适,反之有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是指将野生动植物引入人工环境进行繁殖和驯化,使其适应人工环境并实现人工繁殖的过程。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指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成功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引种驯化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需要适应人工环境的生活条件,包括饲养、饲料、生活空间等。

同时,动植物还需要适应人类的管理和照顾,包括定期的饲养和医疗保健。

只有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才能够实现引种驯化的成功。

其次,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需要能够自然繁殖,并且能够适应人工繁殖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动植物还需要能够被驯化,接受人类的指导和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人工环境和实现繁殖。

最后,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成功后,动植物需要能够保持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稳定,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健康状态。

只有动植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才能够实现引种驯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引种驯化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动植物能够满足这些标准时,才能够真正实现引种驯化的成功。

园艺植物育种学(4.8)--引种驯化

园艺植物育种学(4.8)--引种驯化

第四章 引种驯化一、名词解释1.引种驯化: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2.简单引种:是指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3.驯化引种:是指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二、问答题1.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引种,即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不同点:(1)简单引种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驯化引种是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2)引种驯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引入植物对引入地由不是适应到适应的一个过程,在时间上比简单引种要长些。

(3)简单引种一般引入接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而驯化引种必须采用种子(或实生苗)。

2.引种驯化对我国的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1)丰富并改变了品种结构(2)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3.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1)引种材料的品种试验(2)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的观测(3)适生优良品种的选择(4)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总结(5)引进材料的繁殖试验等成功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产品质量或经济价值没有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选
概念: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
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的选择和淘汰的方 法。 株选标准的确定
明确目标性状 区分目标性状的主次 掌握适宜的选择标准
选种时要注意排除误差
株选时期
植株整个生育期
主要经济性状形成期
产品商品器官形成期
株选方法
单一性状选择 分项累进淘汰法 分次分期淘汰法 综合性状选择 多次综合评比法 加权评分比较法 限值淘汰法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基本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
常用选择法
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
概念: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
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 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 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 法。
第八节
芽变选种
概念和意义(Example)
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特性 芽变选种的方法与程序
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
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枝变:变异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 成枝条时,该枝条表现出与原品种 类型不同的现象。 株变:当包含突变细胞的芽发育成 一个植株,或采用该芽进行无性繁 殖形成新个体的现象。
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
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 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 后再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 合选择法。
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便于及早推广,不会造成生活 力的衰退。 缺点:不能鉴别每一个体的 基因型优劣,降低了选择效果。
概念: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
第五代)
桔苹 皇后桔苹 月季:刺美 良辰 贵妃醉酒 红妃醉酒
芽变选种的特点
芽变的多样性 芽变的重演性
芽变的稳定性
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芽变的遗传
芽变的遗传类别
芽变系间交配的亲和性
正突变与逆突变
隐性 逆突变:隐性 显性 各组织发生层的遗传效应
正突变:显性
芽变的遗传类别
根据引种成功的标准进行 科学评价 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进行经济评价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品种的适应性
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
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
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九章(下) 选择育种
授课教师 孙维洋
选择育种:
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 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 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 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 称选种。
实生群体个体间变异的原因
基因重组:是实生群体中不同个体遗传
变异的主要来源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变异的重要来源 环境饰变:遗传基础相同的生物群体因 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表现型差异
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 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 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 的选择育种称为实生选 择育种,简称为实生选 种。
实生选种的方法和程序
新建群体的实生选择
原有实生群体的实生选择
预选
初选 决选
与无性系选种相比实生选种特点
1、变异普遍:在基因型杂合程度 很高的实生后代中,很难找到两 个遗传性完全相同的个体;而无 性系后代中,除个别枝芽和植株 发生遗传型变异外,多数个体间 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2、变异性状多:实生后代 几乎所有性状都发生程度 不同的变异,而无性系后 代的变异常局限于个别或 少数几个性状。 3、变异幅度大
2、芽变分析的依据
变异性状的性质:
变异体的范围大小: 变异的方向
变异性状的稳定性
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
3、芽变选种的时期与方法
时期:
经济产品采收期
自然灾害期
方法
面上调查访问定点
点上观测鉴定定株
株间综合分析定性
引种目标及其 可行性分析
• 引种目标:主要考虑市场 需求及经济效益
• 引种的可行性: • 植物的生活型 • 植物的分布区 • 气候相似性 • 主导因子 • 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
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 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 方法能正常繁殖
引种材料的评价
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
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 株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植 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 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 单株选择。
优点:可以鉴定所选优株的
基因型,提高选择效率,多次 单株优选可以定向积累变异。 缺点:费时费工,异花授粉 植物易引起生活力衰退,选出 优系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引种驯化的原理
•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P=G+E P:引种效果; G: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范 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 差异
•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 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 传。如果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较宽, 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植物适应性反应 规范之内,就是“简单引种”。反 之,就是“驯化引种”。
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
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筛选出优 系,称为芽变选种。 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 候、栽培措施等)的变化引起的 不可遗传的变异。
元帅 红星
新红星
(1880年
(1920年 (1960年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首红 超红 魁红 (1970年 第四代)
矮鲜 俄矮2号
(1980年
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 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 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 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 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 常生长。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
基础 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 提高生活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 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广义遗传力(HB2 ) :基因型
方差(VG)占表现型方差(VP)的 百分率。 2 HB = VG / VP ×100%
狭义遗传力(
HN 加性方差(VA)占表现型方差的 百分率。 2 HN = ( VG - VD - V I ) / V P ×100% (VD :显性方差 VI :互作方差) 2 2 HB > HN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
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 体的遗传组成。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 选择的保证。
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
定相应的选择标准。 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 具体明确 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 当
2 遗传力(H ) :
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 小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气候相似论:要求综合生态条件
的相似性 主导生态因子:就是植物生长的 限制因子 生态历史分析法
主导生态因子
• 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 低气温、有效积温和需冷量 • 光照: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 水分:植物生长所必需,可对温 度条件进行修正。 • 土壤:pH与含盐量 • 生物:菌根、授粉树、传粉昆虫。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引种驯化的原则
►引种驯化的方法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引种驯化的原则
适地适药 改药适地
改地适药
引种驯化的方法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 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二.植物驯化的原理与方法
米丘林“风土驯化学说”的基本原理: 生物体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 的关系,生物体的遗传可塑性使得它可以经 过驯化而适应新的环境。
2 ) :基因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选择差(Sd):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
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的 差值。 选择反应(R):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 积。R= Sd H2 选择强度(i):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 差。 i= Sd /σ R= i σ H2
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 度
引种驯化
•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 引种驯化的原理 •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引种驯化:有时简称为引种。就是
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 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 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 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 种。
引种驯化的类型

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 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 是原分布区域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 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 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选种圃内小区的排列顺序
品比预备试验圃
材料:从选种圃中选出的优系或群体优系
设置年限:1年
品种比较试验圃
材料:预备试验圃中表现良好的
优系及混合优系后代。 3次以上重复 保护行 设置年限:2~3年
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试验点:5个以上
区试时间:2~3年
生产试验
试验面积:不小于667m2 不设重复 对照:当地生产上主栽品种 时间:2~3年
第五节
选种程序
原始材料圃 选种圃 品比预备试验圃 品种比 较试验圃 品种区域试验 及生产试验
选种程序: 在整个选择育种过程中, 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要先后经过 原材料搜集、优系选择鉴定等 一系列工作环节。这种按照一 定的先后步骤依次进行的工作 环节就叫选种程序。
圃地:能代表本地气候条件
具体做法: 选用植物遗传不稳定、最易动摇的幼龄实生 苗,作为风土驯化的材料,采用逐步迁移的 办法,每次沿纬度迁移300km,使其在新的环 境影响下,逐步改变原有的本性,最终适应 新的环境。
方法的依据: ①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幼龄阶段变异性较大 ②实生苗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