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植物引种与驯化》教法心得

满足水稻生长固定的积温所需的 日数减少, 生育 期缩短 因此 , 引种工作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中,不 同纬度 问相互引种的规律是本节 高温的条件 ,
1 、明确几个慨念
1 1光 周期现象 植物对 日照长度发生反应 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 . 植 物在一年 内的特 定时期开花 ,很多植物在开花之前有一段 时期对 昼夜相对 长短 的要求很严格 。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 , 就不能 开花或开花延迟。
应相似 到足 以保证植物 品种相互 引用成功 的可能性。 例如: 国的棉花品种 美
甚至黄河流域种植 比较合适 , 引种容易成 1 3长 日照植物 是指在 日照长度长于一定 的l . 临界值时才能开花 的植 和意大利 的小麦品种在 长江流域、 物 。如果延长光照缩短黑暗可提早开花 ;而延长 黑暗则延迟开花或不 能开 功 。 花。 从植物全生育期所经历的 目长变化 来看, 日照植物的全生育期必须经 长
的温度条件下 , 北方的水稻 品种引入南方 后, 正好满足 了短 日植物喜好短 日 水稻北种南引, 宜引入北方的迟熟品种到南方种植方能成功。 又如, 甘薯属于短 日植物 , 在湖南不 能开花 , 能进行种子繁殖, 不 但将其 北种南引至广东种植, 生育期缩短, 能够 正常开花进行种子繁殖 。
种 生育期延长这一规律概括为五个字 : 低长高低长。 当植物的光周期属性或
引种方 向任一因素变化 时, 育期则 发生相应反向变化 。例如 : 目照植物 生 短
即: 生育期缩短 。这样就 可 以 用一句 口诀举一反三 , 1 南种北引: ) 南方的水稻品种, 长期生 长短 日高温条件下 , 引入 北方之 北种南引, 高短 高低短 , 后, 照延长, 日 温度 降低, 满足 水稻 生长固定的积 温所需的 日数增多, 导致生 使整个规律的识记问题简单化 。 育期延长 , 甚至不能开花。如引进 南方感光 性弱 的早熟品种到北方栽培, 引
植物引种驯化的方法

植物引种驯化的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植物引种驯化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就是瞎摸索。
我觉得吧,首先得了解植物原本的生长环境。
拿我驯化一种热带植物来说,我一开始就没考虑到人家那高温高湿的老家环境。
我就把它种在普通的花盆里,放在屋里普通的环境下,心想不就种个植物嘛,能有多难。
结果,没几天叶子就开始发黄枯萎,这算是我第一个失败的教训。
后来,我就想到得模拟它原来的环境。
对于那个热带植物,我给它弄了个小型的温室一样的环境,就像我们冬天给自己裹上厚棉袄一样,我给它创造温暖湿润的小气候。
在这过程中,湿度是个比较难搞的事儿。
一开始我就拿个喷壶喷水,可是这么做很容易不均匀,有的地方太湿,有的地方又不够湿。
这就好比给一个人穿衣服,一处薄一处厚的,肯定不舒服。
我还试过种子引种驯化。
有些植物种子,我直接拿回来种。
像那种外表有硬壳的种子,我一开始没处理就种下去了,等了好久都不发芽。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种子可能需要一些特殊处理,像浸泡或者划破表皮,就和我们要敲开坚果才能吃到里面的果肉一个道理。
再说土壤,土壤也很重要。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我一开始都是随便找点土就种,后来发现有些植物喜欢酸性土壤,有些喜欢碱性的。
有一回,我引种一种杜鹃,我还用那种普通的壤土种,杜鹃就长得病恹恹的。
后来换成酸性土,就好多了。
另外,循序渐进这个道理我在实践中也深有体会。
就好比人到新环境需要慢慢适应,植物引种驯化也不能一下就把它扔到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环境里。
比如说把高山上的植物引到平原,得慢慢降低它周围的海拔高度似的影响因素,不能一步到位。
对于引种驯化后的植物,还要密切观察。
像我之前有株新引种的植物,刚开始看着还行,后来突然叶子上有了斑点。
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各种找资料,问人。
原来是感染了一种病菌,还好发现得不算太晚,赶紧治疗才救回来。
总的来说,植物引种驯化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纠错的过程,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参考PPT

11
2021/5/8
气候相似论
德国·迈耶尔(H.Mayr)1906年 《欧洲外地园林树木》和《在自然历史基 础上的林木培育》;提出了气候相似论。 特点: 第一,强调了树木遗传的保守性,忽视了 遗传上的变异性。 第二,实践有困难,同一地区不同物种之 间的生境气候条件存在着差异。
第四组每隔一年采收25%。
每组设1m’样方10个。在每年开花期植物学调查.计
算枝的数量,包括繁殖枝.核计划采收地上部分,并
分别测定其单株重量和株密度、单位面积产量。
对照组的生物量是在样方外采收30株计算产量。
32
2021/5/8
通过5年调查投影盖度发现:, 对照组第二、三年稍有减少,第四、五年由于生 长在草本灌木层,其投影盖度增加,枝密度和地 上部分单位面积产量也有增加。 第一组第五年投影盖度减少,但袜密度和单位面 积产量增加。 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五年投影盖度和单位面积产量 明显减少,繁殖枝亦大量减少。 第四组投影盖度增加,袜密度增加.单位面积产 量稍低于第一年。研究者们根据上述结果.提出 如果采收全部地上部分.需4—5年采收一次,如 采收25%,则可隔年一次
14
2021/5/8
区系发生法
1956年,苏·库尔米里琴提出 起源上有亲缘关系和有某些共性的区系 之间的植物,容易成功
15
2021/5/8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苏联学者提出,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划 分八个中心(演变中心、多样化中心) Ex:二战后,为了寻找老的松甾体激素 原料植物,按中心学说启示,科学工作 者在墨西哥找到了高含量的薯芋。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说实话引种驯化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把外地的一些植物引到我们这儿来种,觉得这样说不定能种出啥稀罕玩意呢。
我试过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得考虑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候相似性。
比如说,我之前想把热带的一种花引种到我们温带地区。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直接弄了些种子种下去了。
那结果可惨了,就跟把热带鱼直接扔到冷水里一样,根本没法长。
所以气候相似很重要,像温度、湿度、光照这些,那得有一定的相近度才行。
我还发现,土壤也很关键。
我有次引种一种灌木,原产地的土壤是比较疏松、酸碱度偏酸的。
我把它种到我们这儿比较黏重、偏碱的土壤里,这植物就萎靡不振的。
这就好像你让一个习惯吃米饭的人突然天天吃面,肯定不习惯。
对于引种驯化的方法呢,我试过逐步引种的办法。
就像驯化小动物一样,得慢慢来。
先把植物放到跟原产地有点相似的环境里过渡一下。
比如说,我引种的一种植物,先放在温室里,调节温室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一点点朝着我所在地区的正常环境去调整。
这个过程可不能着急,我一开始就是太心急了,看到植物有点活的迹象就直接挪到外面正常环境,结果很多都没熬过去。
还有呢,关于植物的繁殖材料选择。
有一次我在引种一种植物的时候就纠结是用种子还是苗木好呢。
种子相对便宜而且数量多,可有些植物种子不容易保存和发芽。
苗木呢,引种成本高,但是能够很快知道长得好不好。
这时候我就更不确定了,后来我就两种都试了试。
我才发现对于那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稍微强一点的植物,种子好像也能行,但是那些比较娇贵的,还是苗木比较靠谱。
另外,我觉得在引种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
不能光看那个植物漂亮或者有用就引种。
比如说我之前就没做好调查,引进了一种植物,结果发现它可能对本地的生态有潜在危害,把它引进来可能会像侵略者一样,侵占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
还好发现得早,终止了引种计划。
总之呢,引种驯化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
这也是我摸索这么久总结出来的一些门道了。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六、种质资源的分类 1. 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品种和 类型。地方品种 2. 外地种质资源: 由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的 植物品种和类型。 3. 野生种质资源: 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 园林植物。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 方法所获得的变异类型
种子保存: 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 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 装、运输、分发。 1 )种子的类型 正常型( orthodox type )种子:通过适当降低种子含 水量,降低贮存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一类种 子。 顽拗型( recalcitrant type )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 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的一类种子。如核桃、栗、 榛、椰子、番樱桃、山竹子、油棕、南洋杉、七叶树、 杨、柳、枫、栎、樟、茶、佛手、菱筹。一般不便于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 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 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 检疫; • 收集工作应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做好登记核 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一、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 保存与引种驯化的方法。
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 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可以是群体、个 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 至 DNA 片断。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 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 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 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 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指的是将野生种植物引入人工园林中进行驯化和栽培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保护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扩大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都有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时代。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与扩展。
为了获取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人们开始将野生植物引入家庭园林或农业种植区域进行栽培,进而实现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引种驯化可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在自然环境下,野生药用植物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其生长条件和数量都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种到人工园林中进行驯化和栽培,就能够在更加合适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和繁殖,有效保护了药用植物资源,并促进了其可持续利用。
第二,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
药用植物在野外生长不仅会面临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种到人工园林中,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通过科学管理和种植方式的调整,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让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产出,同时减少生长周期和成本。
第三,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以扩大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目前,很多野生药用植物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疏于保护也会引起资源的匮乏。
如果将药用植物引入人工园林进行驯化和栽培,实际上就在扩大植物资源的利用范围,让资源的利用所受到的限制更小,而且更加持久。
尽管引种驯化可以让药用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它并非完美无缺的。
例如,在进行引种驯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药用植物的基因库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异和异质性。
因此,相关管理者在引种驯化前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管理方式和环境因素等问题,以确保引种驯化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果。
以上是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相关内容,引种驯化是一项值得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日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第四章-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多 变,降水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关键性因子之一。
光照
光照对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 度和时间。
光照
昼夜交替的 光周期
光照强度和 光照时间
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 的植物,形成对昼夜 长短有一定的反应 (光周期现象)。
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 夜短,冬季夜长昼短; 低纬度地区,四季昼 夜相差不大
温度 水分 光照 土壤 生物因素
温度
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限制着 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 交替特点等等。
Example: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
地区后容易造成冻害的原因?
中纬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冬季体眠,这是对 该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 因气温暂时转暖而萌动。而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因原产 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因此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 所以,当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由于 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休眠中断而开始萌 动,一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
三、引种的意义
1.增加新的资源种类
砂仁、金鸡纳、毛地黄等植物的引种驯化成功已能满足国 内市场的需要,改变了过去这些药材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引种的意义
2.以良种代替劣种
我国的马尾松因遭受松毛虫危害严重,生长缓慢,不能达 到速生、产脂等栽培目标。近五六十年来,引进抗松毛虫 能力强、生产快、产脂量高的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我国亚 热带低山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生长良好。
造林树种:引入杨属无性系3000多个,湿地松、火炬松、 桉树、南洋杉科(贝壳杉等)。 木本油料植物:地中海的油橄榄、北美的薄壳山核桃、东 南亚的油山竹和陆均松、西非的油棕、南美的瓜栗等。 草本油料:北非的油莎草、小葵子等。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是指将野生动植物引入人工环境进行繁殖和驯化,使其适应人工环境并实现人工繁殖的过程。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指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成功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引种驯化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需要适应人工环境的生活条件,包括饲养、饲料、生活空间等。
同时,动植物还需要适应人类的管理和照顾,包括定期的饲养和医疗保健。
只有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才能够实现引种驯化的成功。
其次,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需要能够自然繁殖,并且能够适应人工繁殖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动植物还需要能够被驯化,接受人类的指导和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人工环境和实现繁殖。
最后,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成功后,动植物需要能够保持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稳定,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健康状态。
只有动植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才能够实现引种驯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引种驯化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动植物能够满足这些标准时,才能够真正实现引种驯化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工作者认为,生态历史分析法是以专属引种 法为实验基础的,这一方法是专为自然区系植物引种选择 原始材料的目的而提出的。
• 理论基础是根据某一植物区系成分起源的分析和揭露这些 成分的生态历史(包括生态和演化历史) ,在引种工作中我 们可以选择那些外来的区系成分,把它们迁回原来生存过 的生态条件下,这些植物不但极容易引种成功而且生产率 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 3.扩大栽培范围,发展商品生产及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 分布于南方的白花泡桐(Paulownia f ortunei ) 已经成功
地引种到陕西、山东;而分布于北方的兰考泡桐(P. elongata)也在南方生长良好。 • 4.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 引种驯化是迅速而有效地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一 种有效方法。 • 5.发挥植物的优良特性 通过引种可以使某些种或品种 在新的地区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如 橡胶树原产巴西,引种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后,现在 该地区的产胶量占全世界的90 % ,而巴西不及1 %。
• 目的:人们进行引种驯化是为了扩大栽培植物的种类和发 掘那些尚未利用的植物资源。
• 意义:
• 1.增加新的资源种类 砂仁( Amomum villosum) 、金 鸡纳( Cinchona ledgeriana) 、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等植物的引种驯化成功已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 要,改变了过去这些药材依赖进口的局面。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三、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 1.达尔文学说 • 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突变》一书中阐述了各种
家养动、植物与野生种类的关系和人工选择的理论,并论述了 动植物变异、遗传、杂交的原因和规律。 • A.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 • B.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 子。 • C. 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保持新的变 异能促进植物驯化。 • D. 当植物的各个个体在不同的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就能产生变 异,进而形成变种,再用选择的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
• 嫁接法:俄国园艺家葛列里为解决苏联北方果树问题而提 出,他建议用南方或是国外优良果树作接穗,嫁接在本地 耐寒果树的砧木或树冠上,以改良俄罗斯中部的果树品种。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4.米丘林学说
• 米丘林的引种驯化理论建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 点上,理论基础是有机体与环境是矛盾的统一体, 通过改变环境和遗传育种两条途径能够改造植物 的本性,创造新的类型,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第十二章 资源植物的 引种驯化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 一、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 • 二、中国植物引种驯化的历史 • 三、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 四、植物引种驯化的途径和步骤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一、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
• 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tion) :是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国外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 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 例如,他确定的实生苗法、斯巴达式锻炼法、定 向培育法、逐级驯化法、亲本选择法、远缘杂交 法等都是我们现在还在应用的方法。
• 对于植物驯化的定义,米丘林始终认为,驯化必 须与改造植物的本性联系在一起。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5.生态历史分析法
• 这一方法是原苏联总植物园在试验了3000多种植物后总结 出来的,并由库里基阿索夫于1953 年提出。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 最著名的事例是天山苜蓿(Medicago tianschanica) , 不是天山植物区系的成分,从天山的旱生条件引种 至湿生条件下时,它的生长状态比在天山好,后代 的植物体结构和功能也由旱生迅速地变回湿生类型。
• 许多孑遗植物成功的推广种植,如:水杉在历史上 曾经是一个广布种,由于冰川的袭击其分布范围变 得十分狭窄,目前在很大范围内的推广栽培取得了 很好的结果。
• 引种(introduction ):是指植物被移到自然分布或当前 的栽培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进行栽培。
• 驯化(domestiction) :是指在引种过程中,人们利用 植物的变异性和适应性,通过选择使之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和改变对生存条件的要求。
•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2.气候相似论 (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
• 德国著名林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迈尔(Mayr H. ) 在1906 年和1909 年发表的《欧洲外地园林树木》 和《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两部著作的基 础上提出的。
• 该理论认为树木引进时,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 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 他把北半球划分为6 个“引种带”,在这些带之间 的引种应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
3.并行植物指示法和嫁接法
• 指示植物法(或称植物测量法):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克列门 兹(Clements Frederic)提出。
• 是一个生态学的方法,它建立在植被类型、群体生态和个 体生态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某些植物可以代表某些地区的 气候条件,利用植物作为指示植物来解决植物引种的区划 问题,并为栽培这些植物选择最有利的条件。在某种意义 上比气候相似论又发展了一步;但忽视了环境条件可能改 变植物。
• 2.以良种代替劣种 我国的马尾松因遭受松毛虫危害严 重,生长缓慢,不能达到速生、产脂等栽培目标。近五六 十年来,引进抗松毛虫能力强、生产快、产脂量高的湿地 松( Pinus elliottii ) 和火炬松( Pinus taeda) ,在我国亚热 带低山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生长良好。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种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