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勘探中矿体圈定

合集下载

矿体圈定的方法和原则

矿体圈定的方法和原则

矿体的圈定一、矿体的圈定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反映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三度空间的变化范围;二是矿体的内部圈定,反映矿体中矿石类型和氧化矿、混合矿、硫化矿的分布、夹石分布等地质特征的变化。

二、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要求1 .矿体应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百分值圈定。

2 .矿体的连接应先连地质现象,再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用直线,在掌握矿体地质特征的情况下,也可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

但无论哪种方法,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3 .矿体的边界圈定:如一孔见矿,另一孔无矿时,可据两工程间矿体厚薄不同,分别以工程间距的1/2 等距离作有限内推;当矿体厚度和品位具有渐变趋势时,也可用内插法圈定其尖灭点边界,但只算可采厚度边界线以内的储量;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工程控制时,应视周围控制情况及矿体稳定程度,用无限外推法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1/2 ;沿走向一般可外推正常剖面线距1/2 ;当矿体埋藏很深无限外推范围有相当伸缩性时,主要应考虑地质情况外,还要考虑采矿深度、实际技术水平等因素。

另外,B 、C 级块段外推部分的储量,一般作降一级处理。

三、矿体内部边界圈定要求应根据矿床具体地质特点和采选需要分别对待。

当矿体中矿物组份无明显分带规律性,而设计、生产部门在采、选工艺上无分别处理要求或经分析今后生产中难于分别采选处理者,按“混合法”圈定为好(即当矿体中有两种以上有益组份时,只要一种达到边界品位就可能将其圈入矿体,其它伴生组份据其实际品位参加计算,但工程或块段内平均品位必有一种组份大于工业品位。

如个别矿块平均品位临近工业品位时,可按金属价值折算处理);只有在可能分别采、选情况时,方考虑按矿石“分类法”(矿体各组份品位,以符合矿石工业指标要求为原则,分别圈为不同的矿石类型)圈定矿体。

岩金矿地质详查储量承包验收规定(试行)(国金地字<1993>第132号)第十八条矿体圈定一、应根据矿床(体)的地质特点、控矿因素和矿化规律来连接和圈定矿体;二、在单工程中用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进行圈定。

矿体的圈定(原则和实例)

矿体的圈定(原则和实例)

矿体的圈定矿体的圈定是储量计算的关键环节,矿体圈定的原则必须遵循地质规律。

必须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点,有益有害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蚀变矿物的分布和组合,以及后期构造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不能“见矿连矿”。

储量计算应严格按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所圈定的矿体形态应与矿体的自然形态基本一致。

(一)单工程矿体厚度的圈定单工程矿体厚度的圈定主要是依据工业指标,以充分体现连续性。

圈定单工程矿体厚度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⒈按边界品位的指标初步确定矿体的边界(表1中的1~8号样品之间)及矿体中的无矿夹石地段;⒉按夹石剔除厚度的指标剔除夹石,或并入矿体中;⒊按工业品位圈定“表内”矿与“表外”矿界线,并按照“穿鞋戴帽”的有关规定(见国储[1991]164号文)最后确定表内矿矿体界线。

矿例:设某金矿床工业指标为:边界品位1.00g/t,工业品位3.00g/t,块段平均品位5g/t(每个块段只允许带进一个含表外矿的工程),最低可采真厚度1.00m,夹石剔除真厚度2.00m。

下面是几个典型分析成果,表中(表2~表6)厚度均为换算后的真厚度。

⑴单工程表内与表外矿的圈定(单品位指标则相对简单一些)表1 表内矿包表外矿及上下带表外矿说明:①3、4、7号样品为表内矿,中间夹5、6号样品为表外矿,因两侧工程无对应表外矿,因此一起并入计算表内矿;②根据“穿鞋戴帽”原则,在不影响表内矿圈定的前提下,上、下可以带进一个夹石剔除厚度的表外矿,因此,2号、8号也参加一起计算表外矿。

1号样品已经超出2.00m夹石剔除厚度范围,故不能划入;③经试算结果,2~8号之间符合表内矿要求,金品位3.27g/t,单工程矿体厚度8.88m。

表2 表内只包表外矿说明:①先计算表内矿,经加权初算结果,只有3~7号5个样品加权平均,符合表内矿要求;②因该矿的金品位低,无法带进1~2个表外矿;1~2、8~9号分别为两段表外矿;③本工程试算结果,3~7号之间符合表内矿要求,金品位3.02g/t,单工程矿体厚度5.08m。

矿体的圈定原则

矿体的圈定原则

矿体的圈定原则2011-12-03 09:25:03| 分类:地质学| 标签:基础常识|字号大中小订阅编辑:探矿者一、矿体的圈定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反映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三度空间的变化范围;二是矿体的内部圈定,反映矿体中矿石类型和氧化矿、混合矿、硫化矿的分布、夹石分布等地质特征的变化。

二、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要求1 .矿体应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百分值圈定。

2 .矿体的连接应先连地质现象,再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用直线,在掌握矿体地质特征的情况下,也可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

但无论哪种方法,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3 .矿体的边界圈定:如一孔见矿,另一孔无矿时,可据两工程间矿体厚薄不同,分别以工程间距的1/2 等距离作有限内推;当矿体厚度和品位具有渐变趋势时,也可用内插法圈定其尖灭点边界,但只算可采厚度边界线以内的储量;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工程控制时,应视周围控制情况及矿体稳定程度,用无限外推法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1/2 ;沿走向一般可外推正常剖面线距1/2 ;当矿体埋藏很深无限外推范围有相当伸缩性时,主要应考虑地质情况外,还要考虑采矿深度、实际技术水平等因素。

另外, B 、 C 级块段外推部分的储量,一般作降一级处理。

三、矿体内部边界圈定要求应根据矿床具体地质特点和采选需要分别对待。

当矿体中矿物组份无明显分带规律性,而设计、生产部门在采、选工艺上无分别处理要求或经分析今后生产中难于分别采选处理者,按“混合法”圈定为好(即当矿体中有两种以上有益组份时,只要一种达到边界品位就可能将其圈入矿体,其它伴生组份据其实际品位参加计算,但工程或块段内平均品位必有一种组份大于工业品位。

如个别矿块平均品位临近工业品位时,可按金属价值折算处理);只有在可能分别采、选情况时,方考虑按矿石“分类法”(矿体各组份品位,以符合矿石工业指标要求为原则,分别圈为不同的矿石类型)圈定矿体。

银矿矿体圈定及矿体的外推原则

银矿矿体圈定及矿体的外推原则

立志当早,存高远
银矿矿体圈定及矿体的外推原则
1、矿体圈定原则(1)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化规律圈定和连接矿体。

(2)矿体在单工程中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定。

小于最低可采厚
度而品位较高时,可按m-g/t 值圈定。

等于或大于剔除厚度的夹石应单独圈出。

(3)在圈定矿体时,若矿体中部为表内矿,一侧或两侧为厚大且成片的表
外矿,应单独圈出。

在此种情况下,单工程中圈定为表内矿,一般允许带人相当于夹石厚度以内的表外样品,不得将连续超过夹石厚度的样品全部带入。

对夹在表内矿中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表外矿,无须单独圈出。

(4)连接矿体一般采用直线,在充分掌握矿体形态特征时,可用自然趋势
曲线连接,但工程间矿体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实际最大见矿厚度。

2、矿体的外推原则
(1)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

当无规律可循时,
按网度的二分之一尖推或四分之一平推。

当矿体边部工程的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二分之一矿化时,可作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

采用m-g /t 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不得外推。

(2)当与B 级块段相邻的C 级网度的工程不见矿时,可尖推二分之一或平推四分之一为C 级。

最低一层沿脉坑道下部当有C 级网度见矿钻孔控制时;圈算C 级,不见矿时,可尖推二分之一或平推四分之一算C 级;当用D 级网度见矿时,可平推C 级网度的四分之一算C 级;当D 级网度不见矿时,可尖推D 级网度的二分之一或平推四分之一算D 级。

3、银矿体特高品位的确定及其处理方法。

矿体的圈定连接与外推_徐森民

矿体的圈定连接与外推_徐森民
《规范总则》及矿种《规范》规定[3],边缘见矿工 程的控制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影 响范围来确定。
当无规律可循时,按相应资源储量类型的工程 间距的 1 /4 平推或 1 /2 尖推,见图 4。 62
图 5 矿体储量估算投影
值得注意的是,矿体圈连中的 1 /2 尖推与估算 资源储量时的 1 /4 平推是两个概念,后者是采用地 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为了简便而采用的办法, 它不适于剖面图上对矿体的圈连,否则,容易造成对 矿体形态的扭曲。因此,在有限或无限外推时,不管 采用尖推或平推,在剖面图上都应该将矿体标示成 尖推形状,在计算矿体出露标高和矿体坐标时,均应 按尖推零点连线的范围计算。在储量估算平面图 上,则将平推投影点坐标投影在估算平面图上。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记者在线·
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初步确定
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加快促进循 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技 术及环境保 护 水 平,实 现 规 模 化、产 业 化 和 健 康 发 展,我国已初步确定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名 单。
关键词 矿体 圈定 连接 外推
三道庄钼矿即洛钼集团矿山公司,是我国目前 生产规模最大的露天钼矿开采企业之一。矿体厚大 集中,为埋藏浅、品位高、选别性能良好的特大型钼 钨矿床。
在一系列矿产勘查和矿山地质工作中,很重要 的一项就是矿体圈定连接及外推。储量报告在矿体 连接和外推方面最突出表现是就矿连矿、按矿石品 级连矿甚至按矿床工业品位连矿,矿区构造、岩浆岩 及相关地质界线对矿体边界影响没有认真研究,机 械地按工程间距推定或连接矿体,不考虑甚至违背 了地质规律; 或在未充分掌握矿体地质规律和形态 特征时,过度使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人为夸大相邻 地段见矿工程之间的矿体厚度,致使所圈定的矿体 与实际差别很大; 使用沿脉坑道追索和控制矿体时, 不能准确使用无矿段剔除标准进行圈矿和外推。

矿体圈定原则及连接的有关规定

矿体圈定原则及连接的有关规定

矿体圈定原则及连接的有关规定
褐铁矿体
一、矿体圈定原则及连接
严格按工业指标圈矿,先划分矿岩界线,圈出矿体轮廓,然后按矿石类型和控制程度划分。

矿体的连接按自然曲线连接。

按照原分类。

达到勘查规范的工业指标、不考虑伴生有害组份含量的高低而矿石类型为菱铁矿的。

对于达不到工业指标的低品位矿单独圈出。

二、矿石类型圈定原则及连接
原则上按表所列工业指标圈定。

但为保持矿石类型完整,避免圈出的类型零星和复杂,在圈定划分矿石类型时,保持下列几个基本准则:
1、按指标划分出富矿、贫矿。

2、相邻工程矿石类型相同,可以连接;如类型不同,采用对角线连接;不同赋存层位的矿石类型不连接。

3、夹石的连接首先考虑矿体的自然形态,依照矿体的形态连接。

工程之间夹石厚度及层次相同者,对应连接;当另一工程无夹石时,则采用二分之一尖灭法处理。

四、矿体的外推
1、剖面上有限外推按工程间距的1/2楔形尖灭,无限外推按工程间距的1/2楔形尖灭。

2、走向上有限外推按工程间距的1/2楔形尖灭,无限外推按
网度的1/2楔形尖灭。

3、如矿体被断层切割错开,如不超过控制网度的1/4,则平推至断层边界。

矿体圈定原则

矿体圈定原则
(2)当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即呈渐变过渡关系时,只能根据化学取样结果,利用现行工业指标确定矿体边界基点位置。
如:
砂金矿单个工程中矿体边界的确定
①确定矿体边界点:
据工业指标的边界品位,确定单个工程中相应矿体边界点位置,并标注
(边界品位0.1g/m2)
边界品位:
0.1g/m2
工业品位:
0.1g/m2
最小可采厚度:
储量计算矿体边界线一般以直线圈定,不允许工程间推断部分矿体的厚度大于相邻见矿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值,就是为了“保险”,即增加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减少负面误差。在充分掌握矿体的形态特征时,也可用自然曲线连接。四、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
矿体面积、矿体平均厚度、矿石的平均体重和平均品位,有时还包括矿石湿度和含矿系数等。
o当矿石湿度较大(>3%)时,应将矿石平均体重值据湿度进行校正。
(四)矿石平均品位的计算
矿石平均品位的计算程序:
o先计算单个工程(线)的平均品位,
o再计算由若干工程控制的面平均品位;
o最后计算矿块(或矿体)的体平均品位和全矿区(矿床)的总平均品位。
传统的平均品位计算方法分为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1.当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厚度测量工程点(线或面)分布均匀;或厚度测量点(线或面)密度大、数量很多;或矿体厚度变化无规律,测量点分布也不均匀时,均可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2.当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并有规律的情况下,而厚度测量点分布又不均匀时,通常以其影响长度或面积为权,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厚度。
3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大,而遇到异常的特大厚度时,应先进行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三)矿石平均体重的测定
矿石体重的测定分为大体重法(全巷法)与实验室的小体重法(封蜡法,又称假密度法)两种。

矿体圈定原则

矿体圈定原则

硫化物铅锌矿矿床一、工业指标1、边界品位:Pb ≥ ×10-2Zn ≥ ×10-22、最低工业品位:Pb ≥ ×10-2Zn ≥ ×10-23、伴生元素: Cu4、最小可采厚度:≥1.0m5、夹石剔除厚度:≥2.0m二、矿体圈定及资源量估算边界(一)单工程矿体圈定1、在单工程中Pb、Zn两种有用组份只要有一种元素(组份)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均可圈入矿体,进而根据工业指标圈定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

它包括①Pb矿体②Zn 矿体③Pb(伴生Zn)矿体④Zn矿体(伴生Pb)⑤、Pb Zn矿体。

在圈定矿体时,依据国储(1991)64号文中规定执行。

若矿体两侧遇到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工业品位时,最多可带入相当夹石剔除厚度()以内的样品。

即“穿鞋带帽”的样品为,但“穿带”之后矿层Pb、Zn两种有用组份品位中不得有一种低于工业品位,否则适当减少或不带入矿体两侧的低品位矿体。

2、对于夹在矿体内Pb、Zn均小于边界品位或均小于工业品位的样品,凡连续累积厚度大于或等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应予以圈出;小于夹石剔除厚度者可并入矿体,但要保证Pb、Zn两种有用组份中,至少满足有一种低于工业品位要求。

如果矿体中的夹石不够剔除,圈入后导致矿体品位小于工业品位时,可按夹石剔除厚度选择矿体中品位相对较低的化样品合并为夹石剔除。

3、单工程矿体内连续出现高于边界品位却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且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在相邻工程或相邻勘探线的相应部位没有对应者可并入矿体,但保证其不得低于工业品位。

4、单工程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较高时,按m·%。

二、矿体圈连及资源量估算边界确定(一)有限外推1、一工程见矿,相邻工程末见矿,二者间由见矿工程向末见矿工程尖推1/2为矿体边界,平推1/4为矿体资源量估算边界。

2、两相邻工程均见矿,一个为工业矿体另一个为低品位矿体,二者间对角尖灭,互为矿体边界,平推1/2为资源量估算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找矿勘探工作中矿体圈定2011-3-21 10:42:03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805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矿体圈定是储量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储量计算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体圈定的正确程度。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工业指标,并对矿床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正确圈定矿体边界。

一、矿体圈定的依据储量计算的矿体圈定,是以上级批准的工业指标为依据,同时参照矿产的地质条件而进行的,这些工业指标主要是:(一)边界品位,即样品中有用组分品位的最低极限,是划分矿石和围岩界限的标准,亦即圈定矿体的零点边界的依据之一。

(二)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平均品位),在边界品位范围内合乎开采最低要求的平均品位,其品位值比边界品位要大,单项工程或一个矿块如果达到了这一标准,就视为具有开采价值,可列为平衡表内储量。

大于边界品位小于工业品位的,则可列为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储量,即平衡表外储量。

(三)最低可采厚度,就是可以开采的矿块的最小厚度,它与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密切相关。

(四)工业米百分值,对于含矿程度高而厚度小的矿体,如果只考虑其厚度而不考虑其含矿程度,就会把它划为平衡表外矿量。

如果把厚度和品位联系起来加以考虑,那就既可照顾到开采条件,又可照顾到矿体的含矿特点。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以厚度与品位的乘积作为衡量开采价值的指标,这个指标就叫做工业米百分值。

一般适用于计算金属或氧化物量的矿床。

(五)夹石剔除厚度,对矿体内的无矿部分或低于边界品位的部分而言,大于夹石剔除厚度者,则需在矿体可采范围内将其剔除出去。

厚度等于或小于这个标准的夹石,可混在矿体内一并计算储量。

但必须保证矿段的平均品位不会因此而低于工业品位。

否则,需将相邻一个矿样与夹石合并,作为夹石或表外储量,使矿段品位提高。

(六)其它,如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伴生有益组分最低含量、剥采比、自熔指数等工业指标对某些矿床的矿体圈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矿体圈定的步骤圈定矿体边界时首先应确定边界基点,然后通过基点划出边界线。

这些边界线是:(一)矿体零点边界,即矿体完全尖灭的边界。

其构成是将代表矿体厚度为零或品位降低至边界要求的各点的连线。

这是确定矿石储量所必须的条件。

(二)可采矿体边界,是根据最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所确定的平衡表内可采矿量的边界位置。

(三)矿石品级或类型边界,在可采边界内划分出矿石不同品级和不同类型的边界。

(四)内边界线,沿穿过矿体边缘的坑、钻的连线叫内边界线。

所以内边界线各点间的连线是直线,其周边是折线,而坑道或钻孔与矿体的交点便是折点(如图1)。

图1 在垂直纵剖面上图定的矿体(五)外推边界线:沿内部边界向外推定的边界,可分为有限外推边界和无限外推边界两种情况:1、有限外推边界:有限推断法所推定的矿体边界,是见矿工程与无矿工程间的边界,一般以见矿工程与无矿工程间距的一半或用矿体的自然尖灭角来确定。

在矿体的厚度与品位呈渐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插入法来确定。

但无论用那一种方法,矿体边界的推定必须与矿体的地质特征相适应。

2、无限外推边界:在穿过矿体的坑、钻工程外,再无任何工程时所推定的边界。

一般用于计算地质储量或推定低级储量,推定时常使用地质方法、形态方法、几何方法、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方法等。

三、矿体圈定的方法(一)地质推断法:以详细的地质构造图和对控制矿化的地质因素和构造因素的研究资料作为这种方法的基础,根据岩相、构造、围岩变化特点与矿化的关系,推定矿体边界。

这种推定方法比较可靠,在所有情况下都应尽可能地应用这种方法。

(二)形态推断法:即以形态变化规律为基础进行无限外推,这种方法适用于矿体厚度由中心向边缘变薄的情况。

根据形态标志划外边界的方法有两种:1、剖面图法:在一系列的勘探剖面上,圈定矿体的线条由内部边界向外延长直到相交。

将这些交点再投影到相应的计算平面图上并联接这些交点,便是外部边界线。

图2是表示按此法确定陡倾斜透镜状矿体外部边界线的实例。

1-内边界线;2-外边界线;3-坑道;4-钻孔;5-剖面线号。

图2 按剖面图法划矿体外边界图2、等厚线法:根据勘探坑、钻资料,将矿体等厚线从勘探部分外推到零点边界,该零点边界即外推边界。

(图3)。

1-根据勘探坑、钻的资料划出的等厚线;2-根据勘探坑、钻范围向外推的等厚线;3-钻孔,数字表示、钻孔所揭露的厚度(米)图3 按等厚线法划外边界图(三)几何推断法:当不能用地质推断法或形态推断法时,可用几何法推断外部边界。

用几何法推断外部边界有以下三种情况:1、依据勘探网密度,平行于内部边界划外部边界,内部边界与外部边界的间距一般等于坑、钻勘探间距的一半,具体可由本矿区地质人员对本矿区掌握的矿体变化规律来确定。

2、依据开采系统,矿体外部边界划在内部边界范围以下一个或两个中段的深处,用坑道勘探的脉状矿体常用此法。

在外推时必须仔细研究相邻地段的地质特征,开采经验,或利用类比法。

3、根据矿体已揭露部分的规模进行外推,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三角形法:即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走向长度的一半。

此时外部边界为三角形。

②长方形法: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沿走向长度的四分之一,外部边界推定为长方形。

③对于等轴状矿体(矿巢,矿囊,矿瘤)常用锥形或半球形确定外部边界,其推测深度为平均直径的二分之一。

上述三角形、长方形,锥形或半球形推断方法,通常在勘探初期,当沿倾向勘探程度很差时,这一方法就会显著地夸大或缩小矿体的规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几何法比其他方法更为简便。

在应用时应当慎重地、尽可能地考虑到矿体的形态构造特点、规模和勘探程度,灵活地不是机械地进行推定。

4.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推断:根据已知工程及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的异常特点而推断,一般只适宜于圈定预测储量的边界。

当矿床特别稳定时,也可包括一部份远景储量边界。

四、可采矿体边界的圈定可采矿体边界的圈定应根据上级批准的工业指标,最大限度地圈定出平衡表内储量。

1.在勘探工程上圈定可采矿体首先按勘探工程用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来圈定。

夹在矿体内小于边界品位的样品,须视其连续长度是否达到夹石最大允许厚度,凡是大于夹石最大允许厚度则应圈为夹石,凡是小于或等于夹石最大剔除厚度的,应圈入矿体。

在圈定时还应参考相邻工程夹石情况,如果在相邻工程中与该夹层相当的位置有一层厚度大于允许最大夹层厚度、因此构成一稳定的夹层层位时,个别工程中的夹层虽小于或等于夹石剔除厚度亦应圈出。

2.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矿体,才能圈定为平衡表内矿体;当矿体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对于只计算矿石量的矿床应圈定为平衡表外矿石,对于需要计算金属量或氧化物量的矿床,则当厚度与品位的乘积等于或大于工业要求的最低米百分值指标时,可圈定为平衡表内矿石。

3.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的平均品位等于或大于最低工业品位要求时,一般情形下,可圈定为表内储量。

但是如果这一系列样品内连续有相当数量的样品品位(或其平均品位)介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要求之间,以致构成一层厚度相当大的表外矿段时,则应考虑实际上开采利用的可能性,酌情圈出一段表外矿石。

但需注意与相邻工程对比,及是否为构造作用或裂隙淋滤作用所致。

4.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的平均品位,虽然等于或大于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如果包括由不同的矿石类型构成的矿段其工业技术指标不同,应分别圈出,分别确定表内、外矿段;如果其产状要素不同,也应分别圈出,分别与相邻工程对比。

5.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的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要求时,在没有上述两款所述的情形下,即可圈定为表内储量;如果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达不到最低工业要求时,可将其中能够达到等于或大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的部份圈定为表内矿石,其余的圈定为表外矿石。

如果按上述办法不能圈定为表内矿石时,则按下列办法处理:(1)如该类工程仅属个别或很少数,且位于矿体中央部份,而相邻工程的平均品位又较高时,则可参加表内块段的储量计算,但应以不影响块段仍为表内品位为原则。

(2)该工程虽位于矿体的中央部份,但相邻工程平均品位亦较低,或影响块段平均品位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时,则应将该类工程圈出为表外块段。

(3)如位于矿体的边缘部分,一律不参加表内储量计算。

6.在面上圈定可采矿体,可按控制同一可采矿体的工程实际控制的边界连接,或用有限或无限推断法圈定。

圈定不同类型的矿体边界时,必须考虑矿化特征,特别是矿化与矿体形态及构造间的关系、矿体内部结构,表生作用及矿物组分规律,一般应注意下列问题:(1)圈定矿石工业类型时要依据其经济价值,确定最主要的工业类型为主进行圈定,如在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一般应先圈定铜矿石,然后再圈定铅矿石,最后才圈定锌矿石。

(2)矿石类型的划分,不应过于复杂,应结合工业技术指标和采矿技术要求,把某些不重要的矿石类型归并或简化。

(3)矿石工业类型很复杂,致使矿体形态复杂,影响到工程控制程度(矿床勘探类型) 及储量等级时,可使用综合矿石类型,但应与设计、生产部门结合商定综合指标。

(4)矿石自然类型界线的圈定,应根据化学分析结果,结合地形、构造等因素来确定或推定。

五、矿体内矿石品级边界的圈定圈定矿体内各品级边界时,首先应查明品级变化的规律性,包括矿石品级与矿层、矿石类型的关系,并按勘探工程具体划分品级边界。

其方法如下:(一)在勘探工程上按每个样品的化学成份标明其品级,同品级的样品圈为一层。

如果各品级互为夹层,且变化很大时,则应按下列要求处理:1、当厚度较大的某一品级的矿体内夹有一较薄的另一品级矿层时,原则上按处理夹层的办法处理。

2、如果各品级互为夹层,厚度均较薄,则参考相邻工程的情况,如能确定它们有稳定的层位关系,并且在采矿技术上能分别处理时,则可分别圈定。

否则,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其平均品位或分段平均品位为准,结合地质特征与采矿技术要求考虑如何具体划分(耐火粘土矿不得以平均品位划分品级)。

(二)在面上划分品级时,应根据矿体形态特征及品级与矿层层位及矿石类型等的对应关系,将相邻工程之同一品级相连。

在勘探线剖面图或各种平面图上圈定矿体,应遵守下列要求:1.必须与矿体的地质特征和形态特征相一致。

在矿床地表平面图上不得使用几何法圈定。

在地表以下的各种平面图、剖面图上,用几何法圈定矿体,对于储量计算的具体数字虽然影响不大,但不能反映矿体地质特征与矿体形态特征,对矿床开采的指导意义不大,应尽可能少用(投影图除外)。

但细脉浸染型矿床或其他与围岩边界渐变的矿床,确实无法查明矿体形态特征者例外。

2.不得改变实际资料。

3.矿体的推定厚度不得大于工程中的见矿厚度。

4.两工程之间的矿体边界线,应与矿体产状和形态特征相适应,反映出厚度变化的规律,并宜划为一均匀的、渐变的曲线或直线。

不应使矿体形态弯曲,厚度变化无根据的忽大忽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