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三年级上实用数学

合集下载

培智实用数学第三册(1—15课)

培智实用数学第三册(1—15课)

培智实用数学第三册(1—15课)复①(1课时)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三册1页一、复1—3题。

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

XXX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研究能力,只能跟读单个数字;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XXX、XXX、XXX一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研究任务;漆维伊、XXX、XXX家、XXX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研究任务。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高矮、长短、快慢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高矮、长短、快慢。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高矮、长短、快慢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高矮、长短、快慢。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学PPT、图片、练题。

教学进程:一、复高矮。

学生观察填空,老师从旁引导,生活老师辅助程度差的学生。

二、复长短。

学生观察填空,教师从旁引导,糊口教师辅佐水平差的学生。

三、复快慢。

学生观察填空,老师从旁引导,生活老师辅助程度差的学生。

四、课堂小结。

本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高矮、长短、快慢的寄义,班上有少数同学能正确的区分它们。

五、功课。

课本第1页1—3题。

教学反思:经由过程课堂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矮、长短、快慢的寄义。

班上有XXX家、XXX、XXX、XXX等4位同学能够正确的区分高矮、长短、快慢,可是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寄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其寄义。

其他水平差的学生连基本的区分都不会,这需求家长的配合对其进行牢固练。

复②(2课时)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三册2页一、复4—6题。

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

XXX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研究能力,只能跟读单个数字;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XXX、XXX、XXX一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研究任务;漆维伊、XXX、XXX家、XXX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研究任务。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设计1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中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量的认识和度量-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活动活动一:数的认识和排序- 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和实践,认识1~100的数字,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运用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数字排序的比赛,提高他们的数学观察力和排序能力。

活动二: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利用教具和游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活动三:量的认识和度量- 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量和度量单位,如长度、重量、容量等。

-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量的比较和度量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度量思维和应用能力。

活动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

- 教授学生使用简单的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排序能力。

- 通过口头问答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评价学生对量的认识和度量的应用能力。

- 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数据处理和统计的能力。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技能和知识。

培智三年级上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培智三年级上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三角形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小试牛刀
2.连一连。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小试牛刀
连一连
三角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找一找:
小朋友,请您找一找下 面的图案中的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
• 形成数学抽象能力。
活动重点
•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根 据图形特征找到生活中的图形 边 , 没 有 角 。
这里有很多校园标识,你们都认识吗?
长方形
长方形 有四条边





长方形 两条长边 四条边 两条短边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是长方形的?
电 视 机
牛奶
冰 箱
1元
饼干
这里有很多校园标识,你们都认识吗?
正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是正方形的?
这里有很多校园标识,你们都认识吗?

•︶ 有 三 条 边 , 有 三 个 角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是三角形的?
小试牛刀
1.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丹星
活动目标
• 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能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 形
• 通过从物品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 平面图形观念。
• 在生活中发现平面图形,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校园生活第一课时比厚薄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量——厚薄,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厚薄。

2初步建立厚薄的概念,感受厚薄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厚薄。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及以上物品的厚薄。

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智力障碍程度和学习认知能力,可以把学生分成能力稍强组(A组)、能力一般组(B组)和能力稍弱组(C组)。

在教学活动中对3组学生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不同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A组: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能够独立比较差异较小的物品的厚薄。

B组:能够比较同类物品的厚薄,并能按照一定标准给物品排序。

C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指认出同类物品的厚薄。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文图片,教具和学具(书、椅子、垫子、跳绳、珠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给学生观看学校活动的照片。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人物的高矮、桌椅的大小等,复习之前所学的常见的量的知识。

3.教师进行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依据学生的回答挑选帮老师拿书这件小事。

二、新课讲授1.认识厚薄:(1)教师出示教村第2页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教师手里的几本书有什么区别、重点观察书脊的厚度。

(2)教师出示教村第3页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天、贝贝、乐乐3个人看的书厚度有什么区别。

(3)教师讲授厚、薄的概念。

2. 比厚薄。

师:我们怎样比较书的厚薄?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比厚薄的方法,可以将物品叠放到起看一看。

3个物品比厚薄时,可以先两两比较,再找到其中最厚的或最薄的物品。

师:怎样比较其他物品的厚薄呢?教师以垫子、衣物等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探讨,提示他们还可以摸一摸。

三、巩固练习1.从3个垫子中挑选最厚的垫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页做一做,指出或在图中圈出来。

四、小结五、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6页练一练第1题中的题目。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长度、重量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来学习数学。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采用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课时:形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形状的特性,如大小、边长等。

教学内容1. 引入几何形状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形状的特性。

3. 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形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命名几何形状。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主发现形状的特性。

3. 采用实践操作法,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运用形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数学教学大纲-培智三年级上册全册

生活数学教学大纲-培智三年级上册全册

生活数学教学大纲-培智三年级上册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通过数学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含以下内容:1. 数字与数的认识- 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

- 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 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 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减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运算。

3. 乘法和除法- 乘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乘除法运算。

4.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

- 使用标尺、秤等工具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 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比较和换算。

5. 时钟和日历- 读取和表达时间的基本概念。

- 使用时钟和日历进行时间的计算和比较。

- 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6. 图形和图表- 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

- 绘制和分析简单的图表。

- 解决与图形和图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点和概念。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他们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游戏活动: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人教版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数学计算能力,如购物找零、简单的时间计算等。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让学生认识0-2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 简单的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认识时间:通过实物钟表和模拟活动,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小时、分钟),能够看懂简单的时钟。

4. 购物找零:通过模拟购物和找零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和找零计算。

三、教学方法1. 实物教学:利用实物教具,如数字卡片、钟表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字和时间概念。

2. 游戏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朋友”、“小小售货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购物、银行等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我们去买水果时,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呢?”2. 新课学习: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数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教学内容单元一:数的认识和应用-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的应用:数物品、数人数等单元二: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找零等单元三:长度和重量-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长度的比较和排序- 重量的认识和测量- 重量的比较和排序单元四:时间和日历-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时间的比较和排序- 日历的认识和应用:计算日期、计算天数等教学活动活动一:数的认识和应用游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物品并用数字表示- 学生进行数物品和数人数的游戏,培养数的应用能力活动二:加法和减法练- 教师出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练,提高计算能力活动三:长度和重量测量实验- 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学生使用秤称量不同物品的重量,比较和排序活动四:时间和日历应用练-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时间、日期进行计算和排序- 学生编写一个小日历,记录日常活动和重要日期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学生完成课堂练和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探究- 提供更多的数学练和挑战题,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参考资料- 《生活数学教材上册》-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杂志- 互联网资源:数学教育网站、数学游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10的组成。

2、通过看图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减法,并会看图列式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喜悦。

重点:巩固5以内的减法和组成,学会独立完成习题的习惯。

难点:能够独立完成和理解10以内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字卡、图学具准备:书、小棒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9以内的组成2、5以内的减法三、练习:1、写一写:6 7 8 92、看图写算式:3、连一连:让学生先计算,再找出得数,把它们连起来,如:4+5 94、看谁算得又快又准:5+3= 4-1= 3-1=1+3= 5-4= 3+3=3-2= 4+4= 2-1=5-3= 4-3= 2+2=四、书本练习。

五、总结:无论计算加法还是减法,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先读题再计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计算,如果不会口算就用手指计算,加法就伸出手指,减法就收拳再伸手指。

六、作业:书本第三页的第8题。

二、得数是10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组成和加法的含义,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2、思想教育: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好孩子。

重点: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玩具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10的组成: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3和7组成10、4和6组成10、5和5组成10。

2、摆一摆10的分及合。

三、操作学习:1、边摆边学习(用红旗摆放)把红旗放在盒子里,如左边9支,右边1支2、让学生写出得数是10的加法1+9=10 2+8=10 9+1=10 8+2=103、试一试:3+7=10 4+6=10 5+5=()7+3=() 6+4=()四、练习巩固:1、看图写算式:2、计算:9+1= 8+2= 7+3=6+4= 5+5= 1+9=2+8= 3+7= 4+6=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得数是10的加法2、我们应怎样对待玩具?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应爱惜玩具,不破坏,不乱拿别人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孩子。

六、作业:第7、8页的第2、5题。

二、得数是10的加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9以内数的组成及计算9以内的加法。

2、通过实物,请学生进行10的分合,并知道10的组成。

3、能按一定的规律掌握10的组成,并能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4、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法则。

教学过程:1、复习9以内数的加法及组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连线等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9以内数的组成,并使学生能熟练计算9以内的加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知道6和8的分法,教师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可以巡视,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分法。

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分,也可能有的同学那样分。

但教师小结时,完整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分。

3、在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请学生画一画、填一填9以内数的组成。

4、数的组成是为加法打基础,只有教会学生熟练地进行分合,才能使学生看图能填算式。

教师在复习时,可做一道范例,然后请学生再练习。

5、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时:(1)教学10的组成:学生在学习10的组成时,先让学生拿10个实物,进行分合。

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让学生由慢到快进行练习,直到10的组成、分解全部会分。

让学生熟练掌握10的组成,找出一定的规律,这样容易记住,不易漏掉或重复。

概括总结时,找出规律,帮助学生理顺10的组成、分解规律,便于学生记忆,为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打下基础。

(2)得数是10的加法。

教学生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时要运用10的组成的知识。

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分析P4主题图,同学们在排队有4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学生排队?4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学生就要用“加法”计算。

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把“4”和“6”连起来。

4+6=10 思考:4和6合起来是10,4加6得10。

6+4=10 思考:6和4合起来是10,6加4得10。

教学时引导学生看看想想,这两个算式要加的两个数的位置正好换了一下,得数是一样的。

◇分析P6②四组图方法同P4主题图。

1+9=10 思考:1和9合起来是10,1加9得10。

9+1=10 思考:9和1合起来是10,9加1得10。

2+8=10 思考:2和8合起来是10,2加8得10。

8+2=10 思考:8和2合起来是10,8加2得10。

3+7=10 思考:3和7合起来是10,3加7得10。

7+3=10 思考:7和3合起来是10,7加3得10。

通过观察、比较这四组题,得出结果是加法里,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可以交换,得数不变。

◇看图填写加法算式(1)分析P7/1第一题,左边有6个西红柿,右边有4个西红柿,一共有几个西红柿?用加法计算,6+4=10;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计算的时候我们只要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就可以算出来了。

在加法里,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得数不变,另一个算式是4+6=10。

(2)分析P7/1第二题,左边有3块蛋糕,右边有7块蛋糕,一共有几块蛋糕?用加法计算,3+7=10;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计算的时候我们只要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就可以算出来了。

在加法里,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得数不变,另一个算式是7+3=10。

三、0的加减法(0的加法)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口算0的加法。

2、通过操作及观察,让学生体会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

重点:正确计算0的加法。

难点:正确、快速计算0的加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橡皮泥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及数数。

二、看谁数得又快又准:出示图片,问:有多少只小鸟?多少个汉堡包?多少个苹果?三、示范性教学:1、出示各种各样的学具:小鸟、汉堡包、苹果、还有橡皮泥。

问:同学们喜欢这样的玩具吗?现在大家一起玩好吗?2、先把汉堡包贴在黑板上。

3、出示两张白纸观看老师演示:把汉堡全部放在同一张白纸上,问:这边有几个?另一边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并列出式子4+0=44、用数字卡片演示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理解4+0=45、玩橡皮泥放两个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揉成球,放进桶里,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是谁做的?并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写出0+5=5或其他。

四、游戏巩固1、画两棵树2、让学生把喜爱的小鸟放在树上,并引导学生列式,如:2+0=2或2+3=5等注:无论怎样放都行,主要是让学生来动手操作,并理解0的加法的含义3、贴苹果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我们还要做个好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六、作业:书本练习:第10、11页的部分习题。

三、0的加减法(0的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会计算0的减法,懂得相同数相减得0,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2、以学生喜爱的卡片为奖品,并以奖品进行游戏,使学生学习轻松,逐渐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懂得相同数相减得0,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难点:正确计算0的减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玩具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及数1——10二、幻灯片演示1、数出物体个数,如3辆车、2个人、1个小孩子2、引出03、出示例题:3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有多少只?3—3=04、让学生观察有多少架飞机,飞走了多少架,还剩多少架?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算式4—4=05、观察图,看小朋友干什么?有没有走?引导学生写出算式2—0=2注: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表现好的奖励卡片,并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奖品。

三、玩游戏:1、先让学生把拿到的奖品分类并数出个数,如香蕉1条、汉堡包2个、玉米3条、红萝卜4个、西瓜5个注:边放音乐边分类2、让学生拿喜爱的物品并引导列出算式,如:5个西瓜拿走2个,剩下几个?5—2=3 接着又问还有谁喜欢西瓜?引导学生全部拿走并写下算式:3—3=03、若有个别学生不拿则列出2—0=2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看游戏得结果,表明相同数相减得0,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五、作业:书本第13页第3题。

三、0的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相同数相减得0。

2、一个数及0相加或一个数减0仍等于原数。

3.会计算有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1、一个数及0相加等于原数。

出示P9①主题图,左边的盘子里有4个桔子,右边的盘子里没有桔子,左边的盘子里有4个桔子就用数字“4”表示,右边的盘子里没有桔子就用数字“0”表示,两盘一共有几个桔子?可以用“加法”计算。

我们可以用符号“+”把“4”和“0”连起来。

4+0=4 思考:4和0合起来还是4,4加0得4。

2、相同数相减得0。

出示P10②主题图,笼子里有3只鸟,飞走了3只,笼子里没有鸟了。

笼子里原来有3只鸟就用数字“3”表示,飞走了3只也用数字“3”表示,现在笼子里一只鸟也没有了用数字“0”表示,减少了就要用“减法”计算。

我们可以用符号“-”把“3”和“3”连起来。

3-3=0 思考:3减少了3就是0,3减3得0。

综合练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操作中学习10的组成和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法。

2、让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计算,知道加法的基本含义和怎样运算加法。

重点: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理解加法的基本含义。

难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教具准备:挂图、卡片、口算表等学具准备:小圆圈教学过程:一、手指操二、复习:1、摆一摆10以内的组成。

2、让学生写一写10的组成,如10由1和()组成。

三、练习:1、看图写算式:2、把和是10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4 8 15 3 9 2 7 67 3 2 4 6 8 9 1 53、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7+3= 6+3= 5+2= 6+4=5+4= 5+5= 4+3= 2+4=1+9= 2+7= 1+6= 8+2=四、总结:无论计算多少加多少都要看清谁和谁组成多少,记住10以内的组成就可简单口算出10以内的加法,若不会口算就用手指辅助计算。

五、作业:第16页第6、7题。

四、10以内的减法1、6减几(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用6的组成来计算6减几。

2、通过操作及摆放让学生知道减法的基本含义,知道减法是少了的意思,及加法的含义不同。

3、培养部分学生用手指辅助计算6减几,懂得6只手指怎样伸。

重点:懂得用6的组成计算6减几,知道减法的基本含义。

难点:正确计算6减几。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6的组成等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

二、复习:1、写一写6的组成:6 6 62、动一动:动手摆一摆6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