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民俗的价值

合集下载

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的力和现代科技的冲击

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的力和现代科技的冲击

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的力和现代科技的冲击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与生活乐趣的方式。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游艺逐渐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的力量以及现代科技对其带来的冲击。

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如放风筝、踢毽子、抓鸡、耍象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乐此不疲的娱乐方式。

这些游戏传承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乡特有的乡土气息和历史渊源。

不仅如此,这些游艺还培养了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敏捷反应能力以及耐心和毅力。

它们渗透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子游戏、手机应用等现代科技产品的兴起,逐渐取代了传统游艺的地位。

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找乐趣,而对于传统游艺却较为冷漠。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游艺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些传统游艺甚至濒临失传的边缘。

尽管如此,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传统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被现代科技所替代,它们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游艺的存在,而应该积极推动传统游戏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保护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当加强传统游艺的宣传与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其次,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地开展传统游艺的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最后,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传统游艺,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参与。

总之,家乡的风俗传统游艺虽然面临现代科技的冲击,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生活乐趣仍然值得珍惜。

人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游艺,让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下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留家乡独有的文化特色,让后人继续感受传统游艺所带来的快乐与意义。

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

• 到了终点即可返程,则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 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却不得还手。特别是那些俏 皮话过头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姑娘的狠狠几 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也就舍不得狠打,有的只是虚 晃几鞭;有的则打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为小伙子快跑暗中 使劲。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青年男女的友谊,有的由 此成为终身伴侣。
口承文学活动类 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 谚语与谜语 民间歌舞活动类 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乐 民间小戏活动类 宗教戏剧、花鼓戏、采茶戏、秧 歌戏、傀儡戏、皮影戏 民间曲艺活动类 鼓词、道情、牌子戏、琴书、走 唱、弹词、快书、快板、“说演”类 民间竟技活动类 竞力量、竞杂技、竞技艺 民间杂艺活动类 杂耍、杂技、斗戏、动物表演 民间游戏活动类 助兴游戏、体能游戏、智 能游戏、博戏
• (4)博戏 • 指以赌赛输赢为娱乐目的的某些游戏活动。主要有 掷骰子、压宝、麻将等。 • 打弹子
• 吹肥皂泡
方宝
弹弓
跳马
二 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 哈萨克族 马上求爱(姑娘追)
哈萨克语“克孜苦瓦尔”的汉语译名,“克孜” 即“姑娘”,“苦瓦尔”意为“追赶”。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 它是借助马术表演,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 种有趣的活动。 "姑娘追"多在节假日举行。比赛开始时,由小伙子追 姑娘或并辔而进,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 吐爱情,即使姑娘生气或羞红了脸,也只能接受, 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有的小伙子骑术好,马又 快,就拦着姑娘在草原上兜圈子,不让姑娘跑到终 点。姑娘则只有施展马上技术,设法摆脱驰向终点.
• 蒙古族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 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蒙古族是个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 非常看重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于是把骑马、射箭、 摔跤统称为“男儿三艺”,作为士兵和民众素质训练的内容。 在那达慕大会上,这“男儿三艺”也就成为民族体育的主要 项目。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传统游艺民俗是指源自民间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

这些游戏和活动在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游艺民俗不仅是人们的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将从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和功能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十分久远,大多数游艺民俗是从古代社会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可以说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步的。

它们不仅是人们在闲暇时的娱乐方式,更是承载着古代社会各个方面文化意义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古代的游艺民俗主要包括民族歌舞、传统戏曲以及一些体育活动等。

这些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都与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动紧密相连。

民族歌舞是古代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而形成的一种祭祀活动,所以,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这些游艺民俗活动在重要的节日里都能够看到。

又传统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这种舞蹈和唱腔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以它特有的方式传承了古代文化和民俗。

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还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和宗教仪式。

这些仪式中的许多活动,后来都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传统游艺民俗,如舞龙舞狮、祭祀歌舞等。

传统游艺民俗的分类主要可以从活动形式、地域特色以及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划分。

在活动形式上,传统游艺民俗可以分为舞蹈类、音乐类、戏曲类、竞技类、手工艺类等。

在地域特色上,可以从不同的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等来进行分类。

而从功能用途上看,传统游艺民俗通常可以分为祈福祈愿类、庆祝庆典类、传承教育类、社交交际类以及娱乐休闲类等。

从活动形式上看,传统游艺民俗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其中舞蹈类活动是其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如古典舞蹈、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

第七讲游艺民俗

第七讲游艺民俗

第七讲游艺民俗游艺民俗⼀、游艺民俗概述游艺民俗在民俗⽂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乎垄断了民间全部娱乐。

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应⽤得最多,也最有特⾊。

什么是游艺民俗?它有哪些类型?旅游价值怎样?1、游艺民俗的概念游艺民俗是各种民间娱乐活动的总称。

有关游艺民俗的概念,学术界分歧较⼤。

乌丙安认为:凡是民间传统的⽂化娱乐活动,不论是⼝头语⾔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综合艺术⼿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游戏、竟技也不例外。

他还对民间游艺的范围作了这样的界定:“⾮宫廷化的⼴⼤民间层的表演活动;⾮剧场化、⾮⼤舞台化的表演活动;⾮职业化的或半职业化的民间⽂艺家的表演活动。

”民间娱乐活动包括的项⽬很多,从⼝头的“讲”、“唱”,到民间游乐的“表演”;从少年⼉童的“游戏”,到男⼥成⼈的“竞技”,都有多姿多彩的活动和⾃⾝的传承渊源。

由此,我们认为游艺民俗是⼝承⽂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化娱乐活动的模式与传承⾏为的总称。

它包括⼝头⽂学、民间⾳乐和舞蹈、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竟技与游戏等内容。

⼀般⽽⾔,游艺民俗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娱”正是旅游六⼤要素之⼀(吃、住、⾏、游、购、娱)。

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能满⾜旅游者求乐、求娱的⼼理要求。

2、游艺民俗类型根据民间⽂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式,游艺民俗可以从七个⽅⾯进⾏分类,即⼝承⽂学活动类、民间歌舞活动类、民间⼩戏活动类、民间曲艺活动类、民间竟技活动类、民间杂艺活动类和民间游戏活动类。

每⼀类中⼜可分出⼀些⼩类(见表下表)。

中国民族⾳乐是指⽤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乐。

游艺民俗分类3、游艺民俗的特⾊游艺民俗是⼀种以消遣、调剂⾝⼼为主要⽬的的民俗事象。

同其他民俗事象⼀样,既有民俗的共性,⼜有⾃⾝的特点,归纳起来游艺民俗有以下⼏个特点:(l)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合娱乐性与竞技性是游艺民俗的基本特性。

很多的游艺民俗活动,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竞技特征,⼜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娱乐特征,特别是在民间游戏和民间竞技活动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是常常见到的,如打秋千、踢毯⼦、抛绣球、拉海龟等。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摘要】传统游艺民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和功能,分析了其在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和娱乐休闲方面的重要作用。

传统游艺民俗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乡土情怀和历史记忆,还促进了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

传统游艺民俗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传统游艺民俗的意义和价值,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共同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游艺民俗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寄托和表达。

【关键词】传统游艺民俗、起源、分类、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娱乐休闲、重要性、未来研究、民俗学、传统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保护。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游艺民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及功能,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和娱乐休闲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游艺民俗,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传统游艺民俗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深化对传统游艺民俗的认识,促进其更好地发扬光大。

1.2 研究意义传统游艺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传统。

通过对传统游艺民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及文化传承。

传统游艺民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形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意义。

传统游艺民俗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游艺民俗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

传统游艺民俗的形成和演变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迁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传统游艺民俗,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蒙古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游艺民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

对蒙古族游艺民俗进行合理的开发,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蒙古族游艺民俗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包括那达慕大会、射箭、摔跤、赛马、蒙古象棋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七、八月举行。

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射箭、摔跤和赛马比赛,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豪爽。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竞技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蒙古族的射箭技巧独特,要求射手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精准的判断力。

摔跤则是力量与技巧的较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强壮体魄和顽强意志。

赛马更是展现了蒙古族人与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默契。

蒙古象棋是蒙古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棋类游戏,它的棋盘和棋子都具有独特的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还有歌舞表演、民间故事讲述等游艺形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游艺民俗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首先,它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那达慕大会上的各项竞技比赛以及歌舞表演等,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能够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和豪迈大气,领略到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魅力。

其次,蒙古族游艺民俗具有参与体验价值。

游客可以参与到射箭、摔跤等项目中,亲身体验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这种参与式的旅游体验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文化,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再者,蒙古族游艺民俗具有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旅游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的游艺民俗,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能够激发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然而,目前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开发程度较低,许多游艺民俗项目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
能游戏、博戏
3、游艺民俗的特色 • (l)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合 • (2)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 • (3)明显的祭祖与巫术色彩 • (4)浓郁的乡土特色 4、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 (l)欣赏的价值 • (2)参与的价值 • (3)娱乐价值
二、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民间歌舞 • (1)北方汉族歌舞
• (3)智能游戏 有拼七巧板、套九连环、翻交交、 猜谜语、折纸、剪纸、说绕口令、数歌谣等
• (4)博戏 • 指以赌赛输赢为娱乐目的的某些游戏活动。主要有
掷骰子、压宝、麻将等。
• 打弹子
• 吹肥皂泡
方宝
弹弓
跳马
二 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 哈萨克族 马上求爱(姑娘追)
哈萨克语“克孜苦瓦尔”的汉语译名,“克孜”即“姑 娘”,“苦瓦尔”意为“追赶”。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 它是借助马术表演,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 种有趣的活动。
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节日那天,村村寨寨在 中心区扎竖一个巨大的火把,并杀猪按户平分,吃“生皮”( 即用生肉切成碎末打蘸水吃),祭奠火把,似乎是对远古拜 火和“蘸饮食生”的追忆。晚饭后,人们以火相燎,表示驱邪 求吉;农家则举火照田卜岁,祈求丰收。
•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 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 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 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 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 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 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 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民俗学题目答案

民俗学题目答案

民俗学题目答案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异彩纷呈的特点,显示了多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各式民居中我们也可探知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l)实用性民居是一种为人们生活所迫切需要的人工产物,因此,它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文化。

像一切社会文化事物一样。

现在的民居,也是一种历史进化的产物。

由于各地人群生活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天我们大陆上,既有数十层的高楼大厦,也还有洞穴式的窑洞,或用茅草、竹木盖成的小屋,但不管什么形式,它的作用是住人,是为人们生活的安全、舒适服务的。

因此,它是一种最实用的文化,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

所以在现在的世界各地,只要有人的足迹存在,就必然会有这种文化产物,尽管形态是那么复杂多样。

(2)艺术性民居既是一种实用的文化产物,同时又是一种艺术的文化产物(或者说,多少带有一定审美意味的文化产物)。

即使是很简陋的民居形式,跟它的实用性一起存在,在我们感觉上多少要产生一些审美作用。

因为,它在形体的构成和材料的选择、安排等方面,制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遵循了某些美学的法则。

例如蒙古包,它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的住宅。

不管它的内部安排怎么样,单就它的外形来看,它那四周圆形和穹形的屋顶等,不就给观者一种美的享受吗?——特别是把它放在大草原和蓝天的背景之中去看,更是如此。

至于那些较高层次的楼房建筑以及附有各种装饰点缀的住宅,它的审美意义就更为丰富了。

(3)伦理性一般民居,除了体现了它的有用和美观性质外,还体现着一种社会伦理的性质。

就我国汉族的情形来说吧。

一家民居,大部分为几个房屋,在名称上有正房,有偏房,有前房,有后房。

有的还有附带房室,如厨房、厕所、仓库等。

在那些正式的房间里,谁住正房,谁住偏房,谁住后房……大都有一定讲究,不能随意搞乱的。

有的还有一定禁忌,如女儿的闺房,不但外人,就是家人如兄弟等也不能随便进入。

外来客人的接待和留住也有一定的房室。

这种住居上的安排,伦理色彩是相当浓厚的、这种居室的伦理意义,在少数民族也有相似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艺民俗的价值
游艺民俗的价值,生活中,在一些节日里,我们就能看到一些游艺表演。

而游艺是一种民俗,也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

下面介绍游艺民俗的价值!
游艺民俗的价值1
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三方面。

具体如下:
1、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体现在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中,这些具有历史感的载体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

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并达到特定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

3、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

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

游艺民俗开发的意义
游艺民俗是一种群众共同参与并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成果,是某些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应付各种环境、满足各种需要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社
会创造物,是没有个人版权所有的群众文化积淀的产物。

游艺民俗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品格、原始文化品格、生活属性品格、动态积累品格、历史传承品格和地域变异、阶级阶层变异等多重品格。

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一种始终生生不息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国情、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艺民俗的价值2
传统游艺民俗
“游艺”最早源于《论语·述而》,孔子所講的“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宋代朱熹进一步解释曰:“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

”笔者则认为从口头文艺的“讲”到民间游乐的“表演”,从“踢毽子”等民间游戏到“赛马”等民间竞技,都在游艺民俗研究之列。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乌丙安所说:“凡是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用综合的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

”当然,游戏、竞技也不例外。

游艺民俗的起源
关于游艺民俗的起源,学界没有定论,比较主流的有“宗教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一)宗教说
我国是农业古国,原始农业对自然气候严重依赖,季风气候影响下降水、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古人而言充满神力。

人类不断认识和把握自然力量,逐步形成对自然事物的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神崇拜,各类祭祀活动应运而生。

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逐步提升,祭祀活动严肃性式微,最终演变成游艺民俗。

(二)巫术说
我国巫文化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作为民间信仰的一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联紧密。

严格说来,巫术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它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的手段,实现非人力所能实现的意图。

许多游艺活动都带有巫术色彩,比如某人得了病,把病症涂在风筝上,风筝放飞后剪断引线,象征病人将摆脱病痛,可知,放风筝本是消灾避祸的行为。

(三)劳动说
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及近百年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时代的遗物,都证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恩格斯说道:“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


在半坡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不少用于狩猎的石丸,证明了弹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用于狩猎和防护庄稼的工具。

游艺民俗的分类
游艺民俗项目繁多、门类庞杂,它不是独立或单独进行的,它往往配合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及信仰中的礼仪展开。

根据性质和种类的差异,可分为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游戏、民间歌舞和民间杂艺等类型。

民间口头文学是指以口头形式传播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神话传说、谚语俗语谜语和绕口令等艺术形式,讲笑话、说故事、唱歌谣是较常见的表演形式。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市走马镇民间故事就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典型代表,走马镇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故事窝窝”。

民间游戏俗称“玩耍”,是以嬉戏、消遣为主的娱乐活动,可分为智能游戏、体能游戏和体智能相结合的游戏。

它不追求活动难度和胜负,不注重心理和感官刺激,往往在较为缓和、放松的氛围中进行。

民间歌舞主要以传统的口耳相传或模拟表演的方式进行,一般包括歌舞、乐舞等表演形式。

与宫廷歌舞相比,它随意性强,不受场地和人数拘束,借助朴素的人体动作,传达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情感。

民间杂艺是处于上述内容边缘状态的一类娱乐活动。

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
分是带有表演性质的杂艺活动;
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湖滨大村的“马灯戏”,以刘备赴东吴娶亲故事为原型编排,表演阵式多变、舞姿优美、音乐动听,表达了村民祈求五谷丰登的朴实心愿。

传统游艺民俗的功能
邓迪斯认为,民俗活动在教化规范、维护社会稳定、调剂不良情绪情感和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游艺民俗能继承和扩布,正是在于它潜移默化的深层行为控制力。

(一)趣味娱乐性
游艺活动给人的直接感受就是其趣味娱乐性,没人把讲故事、做游戏和听笑话当成是一种工作或者沉重的负担,相反,它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后的主动放松和调节。

如讲故事一般选择在晚饭后,或夏天在室外乘凉时,亦或是孩子睡觉前,总之讲故事、说笑话是为了缓解生活中的紧张状态,是借助游艺活动来调剂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引导性
在一些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游艺民俗就变成了教育工具。

它引导和约束后辈人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在传播知识、提高辨别是非善恶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不是法律,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具有法律的意义,它借助强大的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良心、负罪感、内疚感等心理活动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烈的约束作用。

(三)文化传承性
在社会生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活动不断被后代模仿,以此来保持社会文化的连续性,它维系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当下,民族间生产生活方式日渐趋同,只有在民族节日中,穿本族服饰,吃本族食品,参与民族活动,才能感受到民族特色。

各种游艺活动不仅保存了文化,而且强化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它推动人们
养成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结论
游艺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日常的少儿游戏到有明显竞技性质的赛力、赛技比赛,从不拘场地的即兴戏耍到丰富多变的程式表演,无不包罗其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