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内镜治疗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内镜治疗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急性 胰 腺炎尤 其是急性 复发性 胰腺炎 的原 因之一, 因此, 明确其 病 因。有文 献对 3 例 AB 5 P患者研 究
估 计 2 % ~ 3 % 的 胆 石 症 患 者 在 病 程 中会 发 生 胰 腺 炎 , 提 示 B超诊 断胆 总管 结石 的正确性 为 8 %, 0 0 0 胆源 性 胰 腺 炎 在 胰 腺 炎 中所 占 比例 也 因此 而 估 计 超 过 总数 C T为 7 .%, 2 E C 胆 管未见结 石影 , 86 有 例 R P
1 % ~ 5 %, 同时 文 献 报 道 死 亡 率 高 达 2 % ~3 % ] 5 0 0 0 。过 依 靠 病史 、临 床 表 现 、 实验 室 和 影像 学 检
去普遍认为急诊 内镜治疗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禁忌证 ,近年 查,其 中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证 实诊 断并明 来 ,AB P的内镜治疗在我国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治疗性逆 确病 因,典型的 B超或 C T图像可作为诊断
行 胰 胆管 造 影 (R P 术 已经 成 为 目前治 疗胆 胰 疾 病 的重 要 AB E C) P的 依 据 之一 ,但 是 B超 和 C T显 示 胆
手段 之一。
石 的敏 感 性 和特 异 性较 差 ,腹部 B超 急诊
诊断胆石的敏感性较差,约为 5% ~7 %, 0 0 1 AP B 发病机制
引发急 】胆 管炎 ,因此早 期 E C 生 R P取 石优于 同时有病因为胆总管结石的 A ,2 例入院后即出现急性梗阻 P 2 保 守治疗 ’ 。F n认 为虽然早 期 E C a R P并 性 化 脓性 胆 管炎 症状 ,安 排 行早 期手术 治 胰 腺脓 肿 的发 生率 明显低 ,早期治疗 能 预防 学差 异 。 胰 腺 的细菌感 染 ] 。 对 于重 型 A P B ,既往 有争议 认 为 内镜介入治 疗 可 能会加 重 胰 腺 的炎症 ,但 目前多数 学 者均 认 为治 疗性 E C R P可 以快 4 A P 内镜治 疗的 时机 B行 速 的解 除胆 源 性 梗 阻 因素,使 重 型 AB P病 情 迅 速 缓 解 并可 2 例 经 非手术 4 不 能 改善 已经 造 成 的胰腺 损伤 ,但 E T后 治 疗胰 腺 炎 症 均能得 到控制 ,而后行 延 期手术 ,二 者 无 统计 S

内镜技术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内镜技术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讨 。导管支 撑也是 一 样 , 期 效 果 可 以改 善 S D病 人症 状 和 短 O 预 测括约肌 切开 的效 果 , 并 发 症 太高 。 目前 来 说 , S 但 E T仍 是
S D病人 的标 准 内镜处 理模式 。 O
临床上疑有结 合部 疾患 时 应常 规进 行 十二 指肠 的内镜 检
在胆胰肠 结合部外 科 中 ,内镜技 术 的价 值 主要 体现 在 对疾 病
的 准确诊 断和微创性 辅助治疗 两个方 面。
1 诊断价值 1 1 十二指肠镜诊 断 .
功 能障碍 的病 人 , 并 不 能取 代 E T 但 S 。施 行 E T危 险 性 大 的 S
S D病人 , 用 E B O 采 P D治 疗 需 要 作 更 多 的前 瞻性 研 究 进 行 探
13 十 二 指 肠 乳 头 括 约 肌 压 力 测 定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降部 ; 可能涉 及的疾病 包括有 恶性肿瘤 、 良性肿 瘤 、 炎症 、 石 、 结
功能异 常和解 剖异 常 。 目前 , 胆 胰肠 结 合部 疾病 , 规影像 对 常 学检 查方法包 括 C 平 扫 和加 强 ) 腹部 超 声 、 消化 道钡 透 、 T( 、 上 MR P和 P T等 , C E 这些 方法 具有 重 要 的诊 断 价值 。然 而 , 由于 间接 影像学 自身特点 的 限制 , 虽可 以提示 占位较 大和特 征典 型 的病 灶 , 对 于微 小病灶 、 能性 、 剖变 异 的疾病 以及对病 灶 但 功 解 的定 性诊断 , 单纯 采用 常规影像学 方法 则难 以确定 。消化 内镜 外 科技术 的迅速发展 不仅 为胆胰肠 结合部 疾病 的诊 断 , 别是 特 对 微小或早 期病灶 的诊 断以及实现 术前组 织 、 细胞学 诊 断提供 了重要 手段 , 而且 可 以微 创 性地 解 除疾 病 , 并成 为传 统外 科手 术治疗 的一项重 要补充 。 由于胆胰 肠结 合部 疾 病 的特殊 性 和复 杂 性 ,一 种 内镜技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技术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从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进展、应用范围扩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技术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是内窥镜设备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内镜操作技术的进步。

内镜操作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随着内镜医生的培训和经验积累,内镜操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得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内窥镜技术,如光学增强内镜、内镜超声、蓝光内镜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内镜诊疗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二、应用范围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过去,消化内镜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胃溃疡、胃炎、胃息肉、结肠息肉等。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在肝胆胰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内镜超声技术可以用于观察胰腺、肝脏和肠道的肿瘤、囊肿等病变。

内窥镜止血、肿瘤粘膜下切除术(ESD)、黏膜剥离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消化内镜诊疗还将继续发展并完善。

内镜设备和技术将继续向高清晰、多功能、微创、精准的方向发展。

内镜成像技术和系统将继续改进,成像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内镜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实现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功能。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将会在更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如内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的管理等。

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

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
的基 础上 发 展 起来 一系 列相 关 的治疗 技 术 , 年老体弱 等限制 ,优于外科剖 腹手术及单纯 中西 医结 合 的非手
如 十 二 指 肠 镜 乳 头 肌 切 开 术 (n ocpc 术治疗 方法 ,见 图 1 E d so i 。 S hn t oo ,E T 、 胆 管 取 石 术 , 内 p ice tmy S ) r 1 内镜 下 乳 头 括 约 肌气 囊 扩 张 术 (n ocpc P pl r . 2 E d so i a iay l
镜 下 鼻胆 管 引流 (n o c pc E d so i Nao i a y s bl r B l o ltt n P D) i al n Di ai ,E B o a o
D an g ,E B ) ria e N D 、胆 管 支 架 置 入 术 和 胆
EB P D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技术 ,E B P D保留了乳头
Re r g a e ho a gi-p n r a o r p , t o r d C l n o a c e t g a hy
因此 项技术 简单 、 患者 痛苦小 、 并发症 少及病 死率 低 、 复 陕、 恢
E C ) 得成 功 以后 ,在 E C R P获 R P检 查 技 术 不需 全 身麻 醉 等优 点 ,不受 多 次手 术后 胆管周 围粘 连和 患者
胆管 支架分 为塑料支架 和可膨胀 性金 属
径 于各种 良恶性 肿 瘤所 致 的胆管 狭 窄或 梗阻 ,特 别适 合伴 有急 网支 架两种。前者 口 细小 引流效 果 差,容 性 化 脓性 胆 管炎 的患者。 此类 患者 手术风 险大 ,病 死 率 高达 易 阻塞 ,需 经常更换 ;由于金 属支架 价格 昂 5% 以上 ,而行 内镜下鼻 胆管 引流减 压 则相 当安 全 ,不仅 能 贵 ,临床上 应用受 到经济 条件 限制,但 由于 0 充分减 压 引流 ,还 可 以进行 胆管 内抗 生素 灌注 。E D还 用 其 内径 较 大,通 畅性 能 显著 优 于塑 料支 架 , NB 于硬 陛胆 管炎所 致胆 道梗 阻的治 并取得了令人鼓 舞的初

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38例次分析)

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38例次分析)

手法轻巧等 。 一旦创 面有 活动性 出血 , 可先行镜下止血 , 如微波 、 止血药物喷洒 和黏膜下注射 与钛夹止血等 。术
中疑为肠道穿孔 或术后 腹痛 、 腹胀 明显 , 及 时行 腹平 应
o t :h t tgc a f i a Ca e u da l fr cin tesaei lno t n l ncr o n tbeⅢ , a - a o r p Na o R C n cr 2 0 , 58:6 8 12 , e, 0 2 9 () 1 1 ~ 6 8
【 摘要 】 目的 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R P 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EC )
2 0 年 2月至 9月我院应用 E C 05 R P诊治 的 3 5 ( 8例次 ) 3 胆胰疾病 患者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诊 断性 E C 7例( . , 中胆 总管 狭窄 4例 , RP 20 其 0 %) 胰腺癌 1 , 例 术后胆 总管 瘘 1 , 例 胆总管囊 肿 1 。治 例 疗性 E C2 R P 8例(0 %) 8 . ; 指肠 乳头切 开术(S 1 胆道取石 术是治疗 性 E C 0 十二 E r加 I ) R P中最 多 的术式 , 组 本 共2 3例(21 ; 8 .%) 胆道蛔虫症 1 (6 ; 例 3 %)因恶性狭窄所致 黄疸外科手术前 E C +鼻胆引流术 ( N D) . RP EB 3 1. ; 例(07 因结石过大无 法取石 1 。结论 治疗性 E P对胆胰疾病是有效手段 , %) 例 RC 值得推广应用。
禁忌 , 并做好思想工作 , 患者充分配 合 ; 术前病史询 使 ②
2 吴 子刚 , 吴子光 , 全华斌 , 大肠 良恶性息 肉的『 等, 临床特征及 内镜 病理形态学特 点[ '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9 9 1()1 1 4 , 1 19 , 63 : ~14 4

消化内镜在临床中如何应用

消化内镜在临床中如何应用

消化内镜在临床中如何应用?发布时间:2021-08-31T08:04:39.49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作者:罗晓霞[导读] 传统手术等治疗手段逐渐被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所取代,很多疾病治疗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四川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消化内镜是包括各种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查诊断的综合技术,包括胶囊内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小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结肠镜技术、胃镜技术等。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单纯的诊断检查,发展到同时进行治疗的先进诊断技术。

同时,在疾病治疗中也从直视到间接、从腔内到腔外、从黏膜到黏膜下,涉及面非常广。

另外,传统手术等治疗手段逐渐被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所取代,很多疾病治疗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1、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主要应用十二指肠镜,利用气囊、取石网篮等,将结石从胆管中取出到十二指肠肠腔内。

如果胆管结石尺寸比较大,特别是预估结石不能直接取出时,存在胆总管末段狭窄,因乳头旁存在憩室或乳头细小不能达到乳头切开要求时,需要先进行内镜下碎石,再进行取石,提高结石清除率。

在透视监测下进行碎石处理,掌握碎石器的轴向、调整碎石网篮的位置。

如果患者同时需要进行碎石和取石治疗,要考虑大通道治疗的十二指肠镜,方便通过各种治疗中所用到的器械,防止通道受限而增加操作难度。

2、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该病会诱发反流性食管炎,威胁病人生活质量。

部分病人通过内科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或是长期用药不耐受、发生食管狭窄、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可以考虑实施内镜微创治疗,以实现内镜抗反流治疗。

常见技术包括:腹腔镜胃底折叠贲门成型术、内镜全层胃底折叠贲门成型术(EFTP)、射频治疗等。

3、胃肠道造瘘中的应用如果病人需长期营养支持、不能经口进食,为了防止外科手术胃造瘘,可以进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经皮内镜胃造瘘(PEG)。

经过研究,以上两种消化内镜治疗方式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而且创伤小、快捷、操作简便。

胰腺疾病内镜诊疗的难点与进展

胰腺疾病内镜诊疗的难点与进展

胰腺疾病内镜诊疗的难点与进展内镜诊疗具有微创、有效、安全和重复性高等优势,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超声内镜(EUS)为代表的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成熟,使得胰腺疾病的诊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内镜检查主要利用自然腔道,贴近病灶,近距离观察病变的结构特征和局部细节,联合刷检和穿刺技术可以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治疗性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部分病种具有优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现就主要胰腺疾病的诊疗难点和研究进展作如下评述。

1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内镜治疗是急性胰腺炎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

目前,内镜引导下已可以开展种类丰富的治疗术式,包括感染性胰腺坏死引流清创术、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胆胰管引流术、胆囊引流取石术和胃肠吻合术等。

有研究[1]报道,内镜治疗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下降,96%的患者在内镜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病因及局部并发症的合理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重症化进展,是目前急性胰腺炎内镜诊治的重点和难点。

1.1 胆源性胰腺炎胆石症(包括微胆道结石)仍然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或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成功率高,可有效清除胆道结石,恢复胆道通畅,是目前内镜治疗的首选。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证据,欧美及中国指南[2-3]均推荐对于伴发胆总管结石嵌顿和急性胆管炎的急性胰腺炎,应在入院24 h内行急诊ERCP;若结石嵌顿但尚未有急性胆管炎证据,可推迟至入院72 h内行ERCP。

多项RCT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均提示,对于未合并胆管炎的患者,早期行ERCP并不能提供明显的临床获益[4],选用EUS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来排查有无胆石症可能更加经济有效[5]。

各种原因导致的胰管断裂可能加剧局部液体积聚,形成胰源性腹水,恶化病情进展。

内镜在肝胆胰外科中应用论文

内镜在肝胆胰外科中应用论文

内镜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摘要】探讨研究内镜技术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内镜技术现已经不只是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微创专业治疗技术,内镜技术就是通过内镜消化、呼吸系统的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的技术,内镜技术在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1]。

【关键词】内镜技术;肝胆胰疾病;微创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4-02内镜技术是21世纪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医学界的重要进展之一,到目前为止,内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肝胆胰等外科手术的诊治之中,肝胆胰内镜技术已经成为微创外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以前需要剖腹手术治疗的疾病,可以采用内镜的技术进行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1 内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1.1 内镜技术在良性肿瘤疾病上的应用腹腔镜切除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肝多发囊肿等较常见的肿瘤。

有时候良性肿瘤做常规检查时不易被发现,而腹腔镜手术可以对肝脏做常规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良性肿瘤,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同时还能减少因手术而产生的伤疤所带来的不便[2]。

内镜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目前,关于内镜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报告很少,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镜技术治疗恶性肿瘤也要遵循肿瘤切除的外科原则。

有研究表明:内镜切除肿瘤手术,不能完全将肿瘤切除,距肿瘤边缘1/3的部分会剩余下来,这也是由于在手术中未能直接接触肿瘤的原因,所以,现在的内镜切除手术仅仅局限于肝脏表面的小肿瘤的原因。

只有用腹腔镜接触式超声仪可以对肿瘤的位置进行确定[3],并保证切除范围。

此外,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时,腹腔镜手术有着特殊的指征,这些原因都限制了内镜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熟悉肝脏手术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消化内镜下的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回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78例在进行ERCP诊治治疗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78例在进行ERCP插管之后,成功诊断的有76例,其中有胆总管结石52例,EST 19例,EPBD 3例,胰管结石4例。

接受手术治疗后出血的有4例,出现胰腺炎的有2例。

结论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简便、微创的优点,而且具有可重复性以及并发症少。

消化内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治疗胆胰疾病主要治疗方法。

标签:消化内镜技术;胆胰疾病;临床应用
目前,随着ERCP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无创技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的更加成熟,使得人们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率不断地提高。

在消化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用途变得更加广泛,不仅能够用于胆胰疾病诊断,还能够应用于胆胰疾病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接受胆胰疾病诊断治疗的所有患者78例,男性3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6岁,患者治疗前出现腹痛、发热以及黄疸等症状,所有的患者都进行B超或者CT检查,之后进行MRCP检查,临床诊断出患者的病症属于胆胰疾病,然后采用ERCP进行相应的治疗。

1.2 ERCP的方法
在进行ERCP前要做好各项准备,所有患者都必须在麻醉的条件下进行。

例如,老年人应该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治疗时,患者应该俯卧在床上,将治疗镜插入患者的相关镜段,然后拉直镜身,并调整好镜身乳头的位置,之后再插入造影管或者用切开刀造影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插管造影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刀乳头预切开进行治疗,或者采用胰管导丝引导乳头预切开术进行治疗。

对于出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者气囊扩张术(EPBD)进行治疗。

在进行取石操作时有多种仪器,例如取石网篮、取石气囊等,不同的仪器适应于不同情况下的取石操作,如果结石直径>1.5 cm就采用碎石网篮进行碎石之后再取石,等到取石操作完成之后用气囊对胆道进行清扫。

采用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上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3],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以及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使患者的创伤率达到最小[4]。

在临床上,这种病例多采用ERCP以及十二指肠镜进行取石
之后再进行腹腔镜胆囊的切除(LG),这样做有助于在进行LG时能够清晰的辨别胆总管以达到了解详细的病情,而且还能够降低胆道产生的压力和潜在的胰腺炎、胆管炎和胆瘘发生的风险。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病症消失不见。

1.3 ERCP在胆囊手术后的应用
在临床上,患者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之后会产生腹痛和右上腹胀满等不良症状,大部分患者通过B超、CT以及ERCP等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胆道内依旧有结石、炎症等不良症状产生。

少部分的患者通过这些检查后却没有发现这些病症,在临床上称这种情况为胆囊术后综合征。

对于Oddi括约肌的运动功能障碍有多种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以及内镜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6],其中手术治疗和内经治疗的方法损伤比较小,而且安全、实惠。

对患者的胆囊术后综合征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之后上述不良病症得到明显的缓解。

在进行治疗时还应该注意预防感染。

1.4 ERCP在胆胰诊断中的作用
在临床上ERCP是一种作为诊断胆胰标准,相比较于B超影像学表现出更加优良的诊断效果。

然而在诊断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具有简单、无创伤等优点。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的诊断率较低[2],例如胆总管下段产生病变或者<6 mm微小结石的诊断。

所以MRCP还不能完全的取代ERCP进行各种诊断。

2 结果
所有在该院接受胆胰疾病治疗的患者78例,经过治疗之后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插管治疗的成功率达到了97.50%;各种取石手术的病例都取石成功。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有部分患者表现出相应的并发症,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良好。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病史还有相关病症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后多数患者都已痊愈。

只有少数患者还表现有相关病症。

3 讨论
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胆胰疾病的诊断是目前最好的一种诊断方法。

但是,在临床上,治疗患者之后会产生多种不适的并发症,对于产生的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无痛内镜技术进行治疗。

在进行了无痛内镜治疗之后,能够消除患者的各种不适的现象,例如咽部疼痛、恶心以及呕吐等不适症状,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心理调节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在进行胆胰疾病的治疗时,要注意各种细节,如麻醉等。

这是确保手术治疗能够安全的进行的前提。

在目前,治疗胆胰疾病通常都是使用丙泊酚麻醉,该麻醉应用于ERCP能够体现出安全、有效的效果。

经过专家的不断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治疗性ERCP已经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博,徐海栋,李兆申.诊断性ERCP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143-144.
[2] 杨珠茕,蔡建庭.ERCP和MRCP及PTC在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5):354-356
[3] RyanME. ERCP complicationrates how lowcan wego [J].Gastrointestendosc,2009,70(1):80-88.
[4] 粱金荣,沈朗敏,张伟忠.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法田[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4):189-190.
[5] OrnellasLC,StefanidisG,ChuttaniR,et al. Covered Wallstents forpalliationofmaglignan.tbillaryobstruction:prima ryste ntplace mentverr sus rcintovcntion[J].Gastrointestendosc,2009,70(4):676-683.
[6] 许国铭,邹多武.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1999,16(2):6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