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测量放线实例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6--全站仪在道路与桥梁中的施工放样解析

6--全站仪在道路与桥梁中的施工放样解析

路面的放样
(一)路槽的放样 1、从最近的水准点出发,用水准仪测出各桩的路基设计标高,然后 在路基的中线上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立高程桩(如M),使各桩顶 高程等于路面的设计标高。 2、由高程桩M沿横断面方向左、右各量路槽宽度的一半,钉出路槽 边桩A、B,使其桩顶标高等于路面的设计标高。 3、在A、B、M桩旁边各挖一小坑,在坑中钉一木桩,使桩顶高程符 合路槽底的设计标高,这样就可以开挖了。
第六章 道路与桥梁的施工放样
§6-1 导线复测与恢复中线测量 §6-2 路基、路面的施工测量 §6-3 桥梁施工测量
§6-1导线复测与恢复中线测量
一、导线复测 以下两种情况均属于导线复测的范畴: 1. 施工前进行复测核对; 2. 导线点过稀,施工时不便使用,或导线点在施工范 围内,可能遭到破坏。 导线复测的实质就是导线测量,具体作业方法见第五章 第二节。 精度要求: 角度闭合差≤±16″n1/2 (n是测站数) 距离相对闭合差≤1/10000
路基边桩的放样
路基放线——根据设计断面图和各中桩的填挖高度, 把路基两旁的边坡与原地面的交点在地面上标定出 来,作为路基的施工依据。常用的放样方法有两种: 1. 利用横断面图放样边桩 1)先在横断面图上量出路基的坡脚点或坡顶点与中桩的 水平距离。 2)然后用皮尺沿横断面方向在实地量出水平距离,并钉 上木桩。 3)同法放样出各断面的坡脚点和坡顶点,将这些边桩连 起来便是路基施工开挖或填方线。
桥梁控制网的精度确定
根据跨越结构架设的误差确定控制网的精度
例10-3:某大桥为钢梁桥,共有12孔,每孔长120米,宽20米,高16米,每孔由 10节钢架组成,每节的上下弦杆长12米,三孔为一联,联与联间的支座中心距为 2米。问要对该桥建立施工控制网,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对误差应不低于 多少?(《钢梁验收规范》规定:钢梁构件的长度误差不得超过其设计长度的 1/5000,支座垫板的安装限差为 ±5mm。) 解:由题意可知全桥联与联之间有3个支座,全桥总长为: D = 12×120+3×2.0 = 1446m 每联的误差主要由支座安装误差和钢梁制造误差决定,每联的极限误差为 Δδ2 =δ12 + N ·n ·(S / 5000) +δ22 = ± 16.75mm 其中: δ 1、δ2——支座的安装误差 N ——每一联的孔数,N=3 n ——每一孔上下弦杆数,n=10 S ——上下弦杆长,S=12m 全桥钢梁的架设极限误差为: ΔD = ± · Δδ= ± 33.49mm,中误差md = ΔD / 2 = 16.75mm 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md / D = 16.75 / 1446000=1/90000 因三角测量误差为钢梁架设误差的1/ ,所以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为: 1/90000 × (1/ ) = 1/123000。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与放线方法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与放线方法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与放线方法桥梁是连接两个地区的重要交通设施,安全和稳定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测量和放线工作,以确保桥梁的准确建设。

桥梁的基础承担着整个桥梁的重量和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因此,桥梁基础的测量与放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基础孔径的测量: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桥梁基础的位置和孔径尺寸。

可以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等测量仪器,通过测量地面上的标志点,确定基础中心点,并使用钢尺或测距仪量取基底等参数。

(2)基础孔位的放线:根据测量数据,使用放线仪器,在地面上放线出孔位的中心位置。

可以使用放线钉进行标记,确保基础施工时准确无误。

桥墩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的重要部分,它的位置和高度直接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水平度。

(1)桥墩位置的测量: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桥墩的位置和高程。

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桥墩的中心点位置,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墩顶标高。

(2)桥墩位置的放线:使用放线仪器,在实地上放线出桥墩位置的中心点以及墩台位置。

可以使用放线钉或油漆进行标记,确保墩台施工时准确无误。

桥梁的上部结构是承载车辆和行人的部分,其几何形状和水平度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放线。

(1)桥面标高的测量: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桥面各个位置的标高。

通过建立水准网,可以获得整个桥面的标高分布情况。

(2)桥面标高的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桥面标高的倾斜和线形。

使用放线仪器,按照设计要求,在桥面上放线出标高线和倾斜线。

可以使用钢尺或放线线进行放线,确保施工过程中符合设计要求。

桥梁的挠度是指在承受荷载时,由于受力的影响而发生的形变。

挠度的控制对于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1)桥梁挠度的测量:使用挠度计或变形仪等仪器,对桥梁的挠度进行测量。

可以在桥梁各个位置安装挠度计,通过读取数据来获得桥梁的实际挠度。

(2)桥梁挠度的放线: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桥梁挠度的控制区域。

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

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

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一、前言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是在桥梁建设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它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放线定位,配以精密机械进行安装施工,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适应了现代桥梁建设对质量、速度和成本的要求。

二、工法特点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精度:采用精密仪器进行放线定位,保证了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2. 多功能:适用于各种弧形梁工程的施工,可以满足不同项目的要求。

3. 快速高效:通过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机具设备,施工效率高,节约成本和时间。

4. 安全可靠:采用多种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弧形梁工程的施工,如单曲线弧形梁、复曲线弧形梁、双连续刚构桥梁等。

它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施工需求,为桥梁建设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施工方案。

四、工艺原理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设计图纸对支座及梁体进行精确的定位放线,确定梁体安装的位置和高程,并通过合理的施工步骤,通过的机器进行安装施工,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该工法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措施:1. 精密仪器: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支座及梁体进行测量和定位,保证了施工的精度。

2. 机械化施工:采用具有高精度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3. 紧密协调:通过设计好的协调方案,确保施工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实现良好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五、施工工艺弧形梁定位放线及安装施工工法的施工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进行测量点的设置、观察点的设置、基准点的设置等准备工作。

2. 放线定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定位,确定支座及梁体的施工位置和高程。

3. 改正定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的改正,保证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4. 预拼装:对预制好的梁体进行预拼装,确保梁体的大小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5. 安装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梁体的安装方向和位置。

《建筑物定位放线》课件

《建筑物定位放线》课件

定位放线是施工前对建筑物进行 位置和轴线的确定,是施工中的
重要环节
通过测量和定位技术,将设计图 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进行定位和
放样
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施工条 件、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确
保定位放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定位放线的依据
设计图纸
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红线 施工场地的现状
施工合同和规划许可证
《建筑物定位放线》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定位放线的依据 • 定位放线的实施步骤 • 定位放线的注意事项 • 定位放线的工具与技术 • 定位放线的案例分析
01
引言
定位放线的重要性
确保建筑物按照设计 要求准确建造
提高施工效率,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保证工程质量,避免 返工和安全隐患
定位放线的概念
其他相关要素的确定应遵循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地形 条件、施工误差小的原则,并应与定位点、定位轴线 和建筑物外轮廓相配合,共同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形 状。
04
定位放线的注意事项
保证精度
1
定位放线是建筑物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精度要求 高,需使用专业测量设备和方法,确保测量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定位放线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误差, 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以提高定位精度。
施工场地的地下管线
施工场地的地上障碍物和 构筑物
施工场地的地下障碍物和 构筑物
03
定位放线的实施步骤
确定定位点
定位点是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基准 点,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方
向。
在确定定位点时,需要考虑建筑 物的设计要求、地形条件、施工 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定位点的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与放线工艺流程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与放线工艺流程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与放线工艺流程1. 引言桥梁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而桥梁的施工离不开准确的测量和放线工艺。

测量与放线是桥梁施工的基础,不仅需要精确的数据,还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测量与放线工艺流程的角度探讨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性以及流程细节。

2.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桥梁施工的测量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包括测量的位置、尺寸和角度等。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测距仪、全站仪和水准仪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施工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测量方法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桥梁需要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桥梁的类型、规模和施工条件,以及测量的精度要求。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法、测距仪法和水准法等。

全站仪法适用于测量大型桥梁的位置、尺寸和角度,测距仪法适用于测量较小桥梁的尺寸和角度,水准法适用于测量桥梁的高程和水平度。

4. 测量的具体操作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参考点,如控制点和目标点等。

然后,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图纸和报告。

5. 放线工艺的重要性放线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决定了桥梁的位置、尺寸和形状等。

放线工艺的精确度直接影响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进行放线前,需要对桥梁的设计图纸进行解读和理解,明确放线的目的和要求。

然后,选择合适的放线方法和工具,如钢尺、平板和转角尺等。

放线过程中,需要注意放线点的选择和标定,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精度。

6. 放线工艺的步骤和技巧放线工艺的步骤主要包括确定测量起点,按照设计要求放线,检查和调整放线结果。

在确定测量起点时,需要参考设计图纸和控制点,选择合适的放线起点和测量参考系。

放线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放线图纸,使用合适的放线工具,在合适的位置和方向上进行放线。

桥梁墩台施工放样讲解

桥梁墩台施工放样讲解

墩台中心坐标计算
1、墩台位于缓和曲线上
德 修
X i

L
L5 40C 2

L9 3456C 4

L13 599040C 6

L17 17542600C
8

身 技
Yi
L3 6C

L7 336C 3

L11 42240C 5

L15 9676800C 7



L li lQ
B
C
i
γ
A D
同图侧交6会同侧交会示意图
墩台定位—曲线桥墩台定位
交会角的要求

修 1、当置镜点位于桥轴线一侧时,交会角应在60°~110°之间。

2、当置镜点位于桥轴线两侧时,交会角应在90°~150°之间;

3、在桥梁控制网网形设计和布网时,应充分考虑每个墩台中心交会
立 时交会角的大小,必要时,可根据情况增设插如点或精密导线点作为
X i X Q X i cos Yisin
Yi YQ X i sin Yi cos
墩台中心坐标计算
3、墩台位于圆曲线上

L li lQ


S 2R sin L
2R
技 立 业
i

i


L 180
2R
X i X Q S cos i
Yi YQ S sin i
墩台中心坐标计算

修 身
验算例题
技 立 业

心桩位A、B、C点,并在河道两岸测设桥位控制桩k1、k2、

k3、k4点。

桥梁细部放样PPT课件

桥梁细部放样PPT课件
7
4 顶帽及支承垫石的施工放样
当墩身灌筑离顶帽约30cm时,根据十字线护桩在墩 顶面交出十字线,作为立模的依据。顶帽施工时应注意弄 清基础中心线、墩中心线和梁工作线之间的关系。 更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前后不等跨桥墩顶帽和梁端布置
直线上、曲线上顶帽对于每片梁的双支 座或单支座的布置
8
5 涵洞放样
对于涵洞,设计资料一般会给出中心桩号、斜交角、涵长等,根据 这些资料,可以测设涵洞中心桩以及轴线。涵洞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 设涵洞中心桩位以及涵洞轴线方向。
涵洞分为正交涵洞与斜交涵洞:
对于正交涵洞,在涵洞中心位置确定以后, 可将经纬仪架设在涵洞中心桩处,后视路线 方向,盘左、盘右旋转90°(或270°),取其平 均位置,即为涵洞轴线方向。为了方便在施 工过程中恢复轴线,一般在轴线方向设立护 桩。对于斜交涵洞,可将经纬仪架设在涵洞 中心桩处,后视路线方向,盘左、盘右旋转 一个角度为斜交角φ(或180—φ),取其平均 位置,即为涵洞轴线方向。
支距放样法的做法是:如图所示将b分为n等份(一 般为10或8等份),则可求得i点对应的支距ai,然后 根据i点在b方向的分量和在a方向的分量ai可在现场放 出i点。
纵横图分解法的做法是:如图所示,按a和 b的长度引一平行四边形;将a′和b′均分为 10等份,并将各点顺序编号:由b′之0点连 a′之1点,由b′之1点连a′之2点…依次类推, 最后由b′之9点连a′之10点,形成椎坡之底 线。
1
桥涵施工放样
放样原则:
就整座桥梁而言,应先放样桥轴线, 再依桥轴线放样墩 、台位置;就每一个墩 台而言,应先放样墩台本身的轴线,再根据 墩台轴线放样各个细部。 其它各个细部也 是如此。这就是所谓“先整体,后局部”的 测量基本原则。

曲线桥梁施工时,如何测量定位放线?一篇文章说明白

曲线桥梁施工时,如何测量定位放线?一篇文章说明白

曲线桥梁施工时,如何测量定位放线?一篇文章说明白一、桥轴线长度所需精度的估算在选定的桥梁中线上,于桥头两端埋设两个控制点,两控制点间的连线称为桥轴线。

由于墩、台定位时主要以这两点为依据,所以桥轴线长度的精度直接影响墩、台定位的精度。

二、桥梁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目的:为测量桥位地形、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提供具有足够精度的控制点。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目的:测定桥轴线长度进行墩、台位置的放样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

布设形式:三角网选择控制点时,应尽可能使桥的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以利于提高桥轴线的精度。

如不可能,也应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以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控制点的要求,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便于交会墩位,其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

在控制点上要埋设标石及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如果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则中心标志宜做成顶部为半球状。

2、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及测量目的:桥梁高程施工放样的依据,以后变形观测的高程基准点。

水准基点布设的数量视河宽及桥的大小而异。

一般小桥可只布设一个;在200m以内的大、中桥,宜在两岸各布设一个;当桥长超过200m时,由于两岸连测不便,为了在高程变化时易于检查,则每岸至少设置两个。

水准基点是永久性的,必须十分稳固。

为了方便施工,也可在附近设立施工水准点。

桥梁水准点与线路水准点应采用同一高程系统。

三、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在桥梁墩、台的施工过程中,首要的是测设出墩、台的中心位置,其测设数据是根据控制点坐标和设计的墩、台中心位置计算出来的。

分直线桥和曲线桥两种形式。

1、直线桥的墩、台中心测设直线桥的墩、台中心位置都位于桥轴线的方向上。

墩、台中心的设计里程及桥轴线起点的里程是已知的,相邻两点的里程相减即可求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地形条件,可采用直接测距法或交会法测设出墩、台中心的位置。

2、直接测距法用于无水或浅水河道。

根据计算出的距离,从桥轴线的一个端点开始,用检定过的钢尺逐段测设出墩、台中心,并附合于桥轴线的另一个端点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工程概况一、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地区,渭河两岸,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大部分位于渭河以北的渭河平原,少部分位于渭河以南的黄土台塬区,沿线地貌单元有渭河河床与漫滩、渭河一、二、三级阶地及渭河南岸黄土台塬。

二、工程地质与气象1.路线所经区域内分为: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和黄土塬工程地质区。

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位于本区渭河及其支流阶地分布区。

低阶地土体结构为砂土、粘性土,砂土互层;高阶地上部为黄土、下部为粘性土、砂土、卵砾土。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河漫滩、一级阶地区的饱和砂土液化和高阶地亚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黄土塬工程地质区:位于本区的黄土塬,塬面平坦开阔,土体结构为单一的黄土,黄土塬路段的黄土地基存在的湿陷性黄土、黄土边坡变形问题。

2.渭南地区地处大陆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汾渭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6℃~13.6℃,元月份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18.6℃,七月份平均气温26.6℃,极端最高气温42.7℃,年平均降雨量586.6~612.6mm,多集中在七~九月份。

初霜一般在十月底,终霜为四月初,年最大积雪厚度为17cm,最大冻结深度10~45cm,工程施工基本不受季节限制。

三、交通、电力、通讯、施工用水条件1.项目工程所在区域位于渭南地区,进入工地交通条件良好,现有国道108和省道201及地方道路,公路运输十分便利。

2.照明、生活用电可与乡村电网合并使用,工程用电可从渭南至蒲城之间的高压电路中挂接。

3.项目区域具有一定的有线通讯服务系统,无线通讯顺畅。

4.生活用水可引就近乡村的自来水,工程用水可利用就近农村灌溉水井、渠道水源。

四、主要工程量渭蒲高速公路起点位于蒲城县东南东杨乡,与西禹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渭南市东赤水沟口西,与连霍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段均在渭南市境内。

C-C02标段起点K3+800,终点为K17+400,全长13.5986km(短链1.389m)。

主要工程内容为:1.路基工程(1)路基特殊处理:强夯:430853m2,置换碎石64988.84m3;冲击碾压:15遍188654m2,30遍162638m2;素土隔水墙6948.37m;8%石灰土垫层210775m3;水泥搅拌桩9669m;路床处理:填开山石渣497552m3,桥头路基处理:填开山石渣46474m3,6%石灰土15624 m3。

(2)路堤填筑:填筑开山石渣1932253m3,填筑砂砾314868m3。

(3)路基防护:三维植被网24860m2,M7.5号浆砌片石拱型骨架护坡40193m3, C20砼拱型骨架护坡镶边石895m3。

(4)路基排水:M7.5号浆砌片石2877m3,现浇砼16626.8m3,过水闸门12道。

2.桥涵工程(1)特大桥1017m/1座;中桥92.58m/3座;小桥47.04m/2座;匝道大桥128.2m/1座;分离式立交中桥83.06m/2座。

(2)通道及涵洞:通道26道;涵洞(包括纵向涵):58道。

3.绿化封闭工程(1)绿化工程:撒播草种:123072m2;种植乔木5352株;种植灌木1272516株。

(2)封闭工程:刺铁丝隔离栅:16927m;电焊网隔离栅:10044m;钢立柱6771根。

4.其他工程卤阳湖互通式立交1处;分离式立交2处;服务区1处;连接线2.566km/1条。

候西铁路桥施工测量放样一、侯西铁路桥工程概况候西铁路特大桥主要功能为跨越候西铁路,桥梁起点桩号为K6+715.2,终点桩号为K7+730.8,中心桩号为K7+223.0,铁路交叉桩号为K7+203.0,桥梁全长为1015.6米,桥梁设计角度90°。

全桥共分为九联,跨径组成为:5×20+5×20+6×20+6×20+3×30+6×20+6×20+6×20+6×20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均为肋板式台、桩基础。

平面上,起点至K6+959.717段位于LS=400m缓和曲线上,K6+959.717至终点位于直线段内,全桥横坡双向2%。

纵断面上,位于3个变坡点上,其中:R-19296.19、T-212.86、E-1.17的凹形竖曲线变坡点桩号为K6+670.0,标高为394.0m;变坡点二为R-18000、T-327.14、E-2.97的凸形竖曲线,变坡点桩号为K7+210,标高为402.60m;变坡点三为R-38802.02、T-292.86、E-1.11的凹形竖曲线,变坡点桩号为K7+830,标高为389.94m。

二、桩基放样及校核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坐标,对路线的控制点进行加密,为以后桥梁测量放样做好准备。

用CAD做出桥梁桩基平面图,并计算出各桩基中心点坐标,对照并检核施工图纸上给出的桩基坐标。

如图纸上给出的坐标有误,则上报监理和设计院;如没有错误,则使用施工图纸上给出的桩基坐标进行放样。

桩基放样前,先用装载机对场地进行整平,然后采用坐标放样对桩基进行放样。

首先对桩基坐标进行粗略放样,误差控制在1cm内,然后在放样点处打入一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上进行精确放样,误差控制4321A在3mm以内,用记号笔在放样点处做好记号,并记录数据。

然后划出护筒位置,在护筒边缘一米多的距离外对称埋设4根护桩,接着用两条绳子交叉绑在4根护桩上,是绳子的交点落在桩中心放样点上,如右图所示(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的方便,护桩方位可自设)。

因为施工图上一个横断面上有4根桩,所以为了施工方便和对放样后的桩进行校核,我们采用了每次放2根桩,每隔一根桩进行放样的方法。

如右图所示,有1、2、3、4个编号的桩,先放样1号和3号桩,等1号和3号桩施工完后,再放样2号和4号桩。

用全站仪放样出1号和3号桩,然后根据1号桩和3号桩的坐标计算出1号和3号桩的距离,接着用钢尺对1号桩和3号桩的距离进行校核。

三、护筒校核根据已划出的护筒位置进行开挖,开挖好后就可以埋设护筒了。

等护筒埋设好后就可以对护筒进行校核了。

首先用2根绳子交叉绑在护桩上(如图4321A所示),然后在绳子的交点下垫一块木板,接着在木板上对桩位进行放样(注意:不要碰动木板),用记号笔画出桩位点调节绳子,使绳子的交点落在桩位点上,然后顺着绳子方向量桩位点到护筒内壁的距离在误差范围内吗。

如果没在误差范围内,调整护筒使其在误差范围内;如果在误差范围内,则用钢尺量出庄中心到4根护桩的距离,并记录数据。

四、成桩检测等桩完成后,先进行其他检测,然后破桩头(一般预留40-100cm 虚桩),破完桩头后就可以进行成桩检测了。

先在桩上放样出桩中心点,用记号笔或红油漆标记出来,然后用钢尺对称量出桩中心到钢筋笼的距离(顺着桥梁纵向和横向各量2次),并记录数据。

五、承台和系梁模板的校核因为0#桥台和49#桥台连接路基,所以0#桥台和49#桥台采用承台,其余各排桩采用系梁连接。

根据成桩检测时放出的桩中心点立承台和系梁模板,立好后用吊锤检查模板的垂直度,用钢尺检查桩中心到模板的距离,检查无误后就可以浇筑承台和系梁了。

六、墩柱模板的放样及校核等系梁完成后,在系梁上放样出桩中心点,然后根据桩中心点划出墩柱模板的位置,接着立模板。

墩柱模板立好后,就可以校核了。

首先,用吊锤检查模板的垂直度,然后用小棱镜沿路线纵向和横向各立2个点,用全站仪测量各点到桩中心点的距离,以校核模板。

用钢尺和水准仪控制墩柱的高程。

七、盖梁模板的放样及校核等墩柱强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以立盖梁模板了。

首先,在墩柱上放样出墩柱中心点(理论上桩中心点和墩柱中心点在同一竖线上,所以放样墩柱中心点时就用桩中心点坐标即可),然后根据墩柱中心点立盖梁模板。

盖梁模板立好后,先用吊锤检查模板的垂直度,接着用小棱镜在模板4个角上进行测量,从全站仪上读出模板4个角到桩中心点的距离,看结果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若没有在误差范围内,则调整模板使其在误差范围内;若在误差范围内,则盖梁模板校核完成。

八、支座垫石的放样及校核盖梁养护2天后,就可以放样支座垫石了。

我们使用的施工图纸上没有支座垫石的坐标,但可以根据桩中心点和支座垫石的几何关系计算出支座垫石的坐标。

根据计算出的坐标放样出支座垫石,并用记号笔做上记号。

放样完后用钢尺对支座垫石的距离进行检验,检验无误后就可以浇筑混凝土了。

九、护栏线的放样及护栏模板的校核1、控制测量1.1平面控制测量利用侯西铁路跨线桥铁路北侧三等加密点(WPⅡ-9~WPⅡ-10)边,在桥面箱梁顶横梁(K6+888),(K7+218),(K7+548)处混凝土上布点WPⅡ-11,WPⅡ-12,WPⅡ-13,附合到铁路南侧(WPⅡ-3~WPⅡ-2)按四等符合导线方向观测法观测,平差计算控制点成果。

1.2 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双面中丝读数从铁路北WPⅡ-9起联测WPⅡ-11、WP Ⅱ-12、WPⅡ-13附合到铁路南WPⅡ-3控制点上,平差计算成果。

2、施工测量利用桥面新增三控制点,根据极坐标法放样原理,后视相邻控制点,放样就近区段。

护栏下现浇层混凝土施工前放样根据调梁时所放轴距左、右0.5和左右13.5向左、右幅中心平移,比护栏内沿多浇筑0.20m现浇层混凝土。

护栏立模前放样根据钢模板长度每块1.5m,曲线段3.0m,直线段6.0m,在现浇层混凝土上放左、右13.4和左、右1.6,各向外0.1m弹墨线,作为模板内沿线,立模过程中也可用左、右13.4和左、右1.6点向外量0.10m检测。

校模表1 桥面宽度及混凝土防撞护栏浇筑实测项目根据表1限差要求,在防撞护栏左右13.5,左右13.668;波形护栏左右12.0,左右1.009,直线段任意桩号处,曲线段原放样桩号处用小棱镜立点,直调校到限差要求范围内。

心得体会经过2个多月的顶岗实习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快速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

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

当第一次在工地上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

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认真听别人指导,回去再看看说明书,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

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

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