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虚寒的偏方大全

合集下载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子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子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子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子补脾胃虚寒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病症,常见于现代人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大、长期过度劳累、过度熬夜等原因导致的问题。

这种病症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治疗。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种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子,并对文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写明相关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子:1、莲子百合粥材料:莲子、百合、粳米、水、冰糖莲子50克、百合50克、粳米150克、水适量、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1)将莲子、百合浸泡1小时;2)将莲子、百合捞起,加上粳米和适量的水一起煮;3)煮煮至米烂糯,加入冰糖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子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2、黄精阿胶枸杞粥材料:黄精、阿胶、枸杞、粳米黄精20克、阿胶3克、枸杞1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1)将黄精切成丝,阿胶用开水泡软;2)将粳米淘洗干净,与黄精、枸杞同煮;3)煮至米烂熟时,加入泡好的阿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子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3、红枣糯米饭材料:红枣、糯米、水、白糖红枣10粒、糯米100克、水适量、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1)将糯米淘洗干净,加水浸泡2小时;2)将红枣去核,切成小块;3)将浸泡好的糯米与红枣加适量水一起煮,煮至糯米入口即熟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子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4、参麦粥材料:人参、麦仁、粳米、水人参、麦仁、粳米,各适量,水适量制作方法:1)将人参、麦仁洗净,粳米淘洗干净;2)将上述原材料混合后加水,煮至米烂糯状态,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子具有补气益肾、健脾养胃的作用。

相关注意事项:1、每种中药的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而定,药量过大或药物不搭配易引起不良反应。

2、中药粥煮的时间要充分,否则可能会影响其疗效。

3、以上粥品皆以铁锅煮或陶锅煮,不宜使用不锈钢锅或铝制锅,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养生建议:人们在平时的饮食及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三餐规律,避免熬夜及长时间剧烈运动,因为这些习惯都容易引发脾胃虚寒等病症。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有哪些药方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有哪些药方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有哪些药方补脾胃虚寒是中医常见的病症,指的是由于饮食不当、情绪压力过大、体质较弱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阳气不足、畏寒肢冷等症状。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中医养生师经常会给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中药配方。

一、经典中药配方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补脾胃虚寒的经典方剂之一,由四味药物组成:白术、炙甘草、陈皮、生姜。

其中白术可以补脾益气,陈皮可以调理胃气,炙甘草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而生姜则可以温中散寒。

这个方剂可以无刺激性地安稳地调理胃肠和脾补气。

2、八珍汤八珍汤由八味中药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炙草、山药、茯苓、枸杞子。

此方剂强调调理全身气血,头部和肢末的血和经络,由此强调脾土生肌、土生金,以调理脾阳。

这个方体现了中医的同治归元思想,即根据整体情况来调理。

3、黄耆建中汤黄耆建中汤主要是由黄耆、白术、干姜、甘草等五味药组成,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调理方剂,可调理脾胃、益气生津,平以温阳。

这个方是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群的。

二、食疗配方及偏方1、红糖姜汤红糖姜汤是一道简单又实用的食疗祛寒方,适合于生活中一些日常症状的调理,如手脚冰凉、腰酸腹泻等。

做法也比较简单,只需把一些生姜片和红糖加入开水中煮沸,即可供用。

而注意事项则是,孕妇和月经期女性不应过多喝此汤。

2、山药粥山药粥是一种味道比较好的粥,可配上同样的材料和适量的糯米,简单地加入开水煮沸,然后煮成粥后,早上喝是比较好的。

除此之外,也可加入葡萄干等果脯进行烹饪,增加其美味质感,来激励脾胃助消化。

三、注意事项做中药烹调时,最好要注重用药的品质,具有明显的界线和标志。

研磨时适量研磨,不要磨成粉,用量不要太大或太小。

中药再好的效果也要懂得用量适当。

做食物烹调时,注意要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如质量好的蔬菜,好的海产品等等。

而在烹饪的时候禁忌过量,应根据个体情况用量适当。

四、养生建议为了保持好的身体状况,我们应该加强进食时的调理,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制定饮食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适应力。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配方在高级养生师的角度看来,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为脾胃是人们身体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果脾胃功能出现了问题,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本文将从中药方子、食谱、偏方等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

一、中药处方:1. 四君子汤配方:人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5g。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煮约30分钟,滤去渣后饮用,每天饮用2次,每次200ml。

注意事项:对于年轻人和体质比较强壮的人来说,每次可以增加10g人参的用量。

2. 四君子加吴茱萸汤配方:人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吴茱萸3g。

制作方法:与四君子汤制作方法相同,每天饮用2次,每次200ml。

注意事项:适用于贫血或经常感冒的病人。

吴茱萸的用量应严格控制在3g左右,因为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中毒。

3. 山药蛤蜊粥配方:山药100g、新鲜蛤蜊100g、粳米150g。

制作方法:将山药切成小丁,与粳米一起放在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放入蛤蜊再煮5分钟即可。

每天食用1次。

注意事项:蛤蜊要与饭粥一起煮,不能先煮熟再加入粥中煮,否则口感会变得粘稠。

4. 黄芪羊肉汤配方:黄芪6g、熟地6g、羊肉500g。

制作方法:将羊肉切成小块,与黄芪、熟地一起放在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即可。

每天食用1次。

注意事项:黄芪适量即可,过量使用会引起口渴、口干等不适症状。

二、食谱:1. 益智茶配方:益智仁10g、枸杞10g、菊花5g、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益智仁、枸杞、菊花装入茶杯中,加入适量沸水浸泡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益智茶具有清热解暑、明目益脑的作用,适合工作繁忙、精力不足等人群饮用。

但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不宜过量饮用。

补脾胃虚弱的汤药配方大全图

补脾胃虚弱的汤药配方大全图

补脾胃虚弱的汤药配方大全图补脾胃虚弱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

如果长期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感觉疲倦无力,很可能是脾胃虚弱所致。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和药膳汤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脾胃健康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汤药配方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提供一些有益的食谱建议。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最为著名的补脾胃汤药配方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制首乌、白术、茯苓、生姜等。

它具有益气健脾、调和脾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皮肤暗黄、痘痘等问题。

用法用量:30克四君子汤药材煎煮20-30分钟,取汁饮用,每日1次。

注意事项:1)四君子汤不适用于湿热内盛、痰湿偏重的人群;2)有湿热证候者不宜长期服用。

2. 人参四物汤人参四物汤是中医药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汤药配方,主要由人参、当归、白术、茯苓组成。

该药方具有补气养血、润燥益神、活血通络等多种功效,特别适用于体弱气短、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等胃肠虚弱症状。

用法用量:30克人参四物汤药材煎煮20-30分钟,取汁饮用,每日1次。

注意事项:1)女性月经期间不宜用;2)体质亚健康者以及血糖波动较大者慎用。

3. 芡实生姜枸杞汤芡实生姜枸杞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疗汤药,主要由芡实、生姜、枸杞子等成分组成。

它具有温中益气、健脾胃、调整血流等功效,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脾胃虚寒等症状。

用法用量:芡实20克、生姜10克,水煮20分钟后加入枸杞子10克,再煮5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1)芡实性温,所以手脚发热者或经常上火者不宜多食;2)儿童不宜过量食用。

4. 红枣山药糯米粥除了药膳汤药外,饮食调理也是补脾胃虚弱的一个有效措施。

红枣山药糯米粥是一道经典食疗方,它的糯米粥可以滋阴补血、增强体质,而加入山药和红枣则能够调理脾胃、增加胃口。

用法用量:糯米200克洗净,大火煮10分钟后,加入山药、红枣继续煮至粥稠即可。

注意事项:1)患有糖尿病、胃炎等疾病人员应适量食用;2)不宜与其他高热量食物同时食用。

20种治疗胃寒的中草药配方

20种治疗胃寒的中草药配方

20种治疗胃寒的中草药配方1. 人参汤:人参30克,干姜10克,大枣5枚,糯米50克,红糖适量。

2. 朱砂泻心汤:朱砂4克,生姜6片,大黄10克,甘草3克,黄连5克,芒硝3克。

3. 四君子汤: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4. 十全大补汤:黄精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枸杞子30克,炙甘草15克,大枣10枚,肉苁蓉30克。

5. 寒温调和汤:人参6克,白术6克,附子9克,干姜9克,甘草3克。

6. 归脾汤:黄芪30克,白术30克,淮山30克,炒谷芽30克,肉桂6克。

7. 食积汤: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枳实10克,山楂10克,玄明粉10克。

8. 陈皮姜水汤:陈皮30克,干姜30克。

9. 三黄汤:干姜30克,黄连30克,黄芩30克。

10. 保和丸:白术30克,陈皮30克,甘草30克,枳壳30克,茯苓30克,砂仁30克,白芍30克,半夏30克,生姜30克,干姜30克,大枣30克,橘红30克,白芷30克,附子30克。

11. 四逆汤:炙甘草6克,干姜9克,白术6克,附子6克。

12. 五苓散:茯苓30克,泽泻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15克,半夏10克。

13. 乌梅丸:乌梅6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14. 寒湿下逐汤:苍术15克,白术15克,炒枳壳10克,陈皮10克,蒲公英15克,泽泻15克,草果10克,甘草5克。

15. 知柏地黄汤:知母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30克,山茱萸10克。

16. 柴胡加半夏汤:半夏10克,柴胡6克,黄芩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17. 强身健脾汤: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谷精15克,川弓15克。

18. 密陀僧饮:黄芩30克,黄连30克,炒枳壳30克,草果(去壳)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19. 二陈汤:甘草15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平胃散10克。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补脾胃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脾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免疫、抵抗力和生命力等方面。

而中药方剂常常被用于调节脾胃,因为中药具有温和的性质,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预防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用于补脾胃虚弱,以及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和偏方。

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中药方剂和食谱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循医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一、中药方剂1、健脾益气汤健脾益气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名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组成,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合适30克,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可以稍微调整药量根据自身体质和医嘱调整。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方剂,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适量,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每次10-15克即可。

3、香砂养胃汤香砂养胃汤是由茴香、半夏、陈皮、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白果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可以调理胃肠功能和缓解脾胃不适,如腹胀、胃痛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适量,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即可。

4、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白芍等药物组成,可以调理脾胃,又有催产作用,适用于产后脾胃虚弱的女性。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合适,病情轻的患者适量减半使用,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可加入蜂蜜调味。

二、食疗方剂1、生姜糖水生姜糖水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食疗方剂,具有温暖胃肠、开胃健脾的作用,为脾胃虚弱、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的饮食佳品。

制作方法:将生姜去皮切片,放入水中煮沸,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2、山药粥山药具有养肝补肺、利水健脾的作用,是脾胃虚弱、贫血、低血压等患者的良好食疗之选。

制作方法:将山药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搅拌均匀至煮开之后,转小火熬煮,直到糯米粉完全煮熟即可。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核心器官,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肠疾病等问题。

中药方在补脾胃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及其用法。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汤剂,由白术、茯苓、人参、干姜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除痰、温阳祛寒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白术12克、茯苓12克、人参6克、干姜6克。

制法:将白术、茯苓、人参、干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2. 甘草枣汤甘草枣汤是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中药方,由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胃、暖中益气、补血生津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甘草6克、大枣10枚、生姜3片。

制法:将甘草、大枣、生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3. 茯苓杏仁汤茯苓杏仁汤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益气补脾的中药方,由茯苓、杏仁、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止咳、祛痰降火、补心安神等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茯苓20克、杏仁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制法:将茯苓、杏仁、白术、炙甘草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食谱:芡实鸡汤材料:芡实100克、鸡肉300克、姜片5片、盐适量。

制法:芡实淘净泡水2小时,鸡肉洗净切块,锅中放清水,加入芡实、鸡肉、姜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用法:每周食用1-2次,连续食用2-3个月。

制作步骤应注意:1. 材料选用新鲜、干净的中草药,或购买有营养、无污染的成品。

2. 中草药洗净后应剔除过多的杂质,如根茎、杂草等。

3. 加水时要掌握好量,不宜太多或太少,以保证煮出来的药汤清香浓郁。

4. 煮药汤时火候要适当,不宜闷和沸腾过久,以免影响药性和口感。

5. 药汤煮好后不要急着喝,应待其自然降温至温热状态再饮用。

与此相关的养生建议是,除了中药调理,饮食习惯也极为重要,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重口味的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清淡食品。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集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集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集补脾胃虚弱是中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老年人群体尤其需要关注此类问题,对于补脾胃虚弱的治疗,中药方剂可谓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受欢迎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及烹制食谱或偏方名单:1. 烤山药和山药粥2. 薏米粥3. 玉米花生粥4. 葛根芡实粥5. 红花茶或红枣茶以上这些中药方剂和烹制食谱或偏方都可以用于补脾胃虚弱,它们都有很好的功效和作用。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用量、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 烤山药和山药粥烤山药和山药粥都是很好的食补方法。

烤山药的制作方法如下:材料:山药步骤:1. 将山药洗净2. 烤箱预热烤箱至180°C3. 将山药切成均匀的小块4. 放入烤盘中,烤约20分钟或直至烤至熟透注意事项:山药有滋润作用,但是消化不良的人要少吃。

制作山药粥时,步骤如下:材料:山药、糯米、枸杞、桂圆、红枣等步骤:1. 将糯米缸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2. 把山药切成小块3. 将所有原料加入清水中煮沸4. 调味后熬30-40分钟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山药不应与鱼、虾等与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烹饪。

2. 薏米粥材料:薏米、红枣、陈皮等步骤:1. 将全部材料浸泡于水中3-4小时2. 加入三倍量的水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沸1小时4. 调味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人体湿热为多,者不宜多食用,糖尿病的人不宜食用。

3. 玉米花生粥材料:玉米、花生、莲子等步骤:1. 将花生和莲子洗净后装入锅中煮熟。

2. 将玉米切成小块并加入煮沸的花生和莲子。

3. 微火煮沸,煮约1小时。

4. 调味后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有便秘问题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4. 葛根芡实粥材料:葛根粉、芡实、白扁豆、胡萝卜等步骤:1. 将所有材料浸泡于水中一晚上2. 加入适量的清水后,大火煮沸3. 转小火炖1-2小时,直到粥变得根据个人口感来进行调味后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孕妇和儿童不宜过多食用。

5. 红花茶或红枣茶材料:红花、红枣、陈皮等步骤:1. 将所有材料混合2. 加入开水冲泡即可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脾胃虚寒的偏方大全方1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

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

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

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

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

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

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5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6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

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方7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

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方8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适量。

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温中,适用于胃部疼痛。

方9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

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饮。

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方10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白糖30克。

前三味水煎15分钟取汁,用纱布过滤调入白糖,趁热服,日2--3次。

本方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腹痛。

脾胃虚寒治疗偏方脾胃虚寒偏方治脾胃虚寒方11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本方温中健脾,适用于虚寒所致的胃疼。

方12鸡内金,白糖各适量。

将鸡内金焙干研末,与白糖调服,日3次,每次1--2克。

本方消食健脾,适用于胃脘部胀满疼痛。

方13槟榔200克,陈皮,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盐100克。

诸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持冷将槟榔用刀剥成黄豆大小的碎块,饭后口含少许。

本方适用于食积胃疼。

方14代赭石、橘红、白茯苓、炒竹茹、旋夏花、瓜蒌、左金丸、金铃于、法半夏、炒薤白、生姜、金石斛各5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杭州名医王香岩方,适用于胃脘疼痛又呕吐酸水。

方15百合、丹参各30克,乌药、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檀香10克,砂仁3克。

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

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

方16鲜豌豆400克,泡青菜150克,猪瘦肉100克,胡椒面1.5克,精盐5克,味精1克,鲜汤1000克。

将泡青菜切成细丝,猪瘦肉亦切成丝,再用清水150克浸泡在碗内,鲜嫩豌豆入沸水锅内焊至软熟,再将炒锅置旺火上,放人鲜汤、泡青菜、豌豆、精盐烧沸,捞于汤碗内,最后把肉丝连同清水—起倒人锅内烧沸,摘净浮沫后,加入酱油、胡椒面、味精,倒在碗内即成。

每于饭前后饮此汤1小碗。

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痛。

方17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空腹时吃猪肚,饮汤。

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胃痛。

方18草果5个,羊肉1500克,大麦仁500克,食盐适量。

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煎熬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熟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

本方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痛症。

方19白芍12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前5味水煎取汁,人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腹痛。

脾胃虚寒治疗偏方脾胃虚寒偏方治脾胃虚寒方20附片30克,羊肉2000克,生姜、葱段各50克,胡椒6克,食盐]o克。

将附片装入纱布代,扎口;羊肉洗净,人沸水锅内,加姜、葱各25克,焯至煅红色,捞出,剔去骨,将肉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再放清水中漂去白水,骨头拍破,余姜洗净拍破,葱洗净捆缠成束;另将砂锅注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姜、葱、糊椒、羊肉、羊骨、附片,烧沸30分钟后,文火炖至羊肉熟烂〔约2--3小时〕,取出附片,分盛碗内,再分别盛人羊肉,倾入汤佐餐食。

本方温胃壮阳,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

方21丹参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克。

将丹参、檀香、炙甘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人蜂蜜,再煎之沸,顿饮。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血瘀所致胃疼。

方22桃仁1枚,生地黄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生姜1克。

将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用地黄、桃仁、生姜,以适量的酒绞取汁。

先用水煮粳米作粥,沸后下桃仁等汁,继续煮至熟,再调入桂心末,空腹食。

本方活血,行气,对瘀血所致胃痛有效。

方23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炒建曲各15克,甘草4克。

日l剂,分2次服。

本方扶土抑木,行滞定痛,适用于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痛。

假设肝胃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疗以从其变;标实势衰,即用本方。

气虚甚者可加党参、山药各30克,甚则加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假设短气、头昏者加黄芪30克,荷叶15克,以益脾升清;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合欢皮各2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方24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上、中、晚分服,日1剂。

本方为重庆著名中医陈枢燮验方,功能疏肝和胃,行滞镇痛,在临床可用来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院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脘腹胀满或胀崛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用以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用以清泄肝火;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苓15克,黄连6克,用以清泻郁热;食后痛甚或嗳腐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用以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加法罗海12克,以温散行滞。

方25蒲公英3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

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袁正刚验方。

功能安胃,止痛,散结,适用于胃脘痛,滞胀纳呆属气滞络阻者。

方26鸭子1只〔约重1000克〕,丁香、肉桂、草豆蔻各5克。

葱、姜、盐、冰糖、味精、香油、卤汁各适量。

将鸭子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

将丁香、肉桂、草豆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熬两次,每次待水沸后再熬20分钟,滗出药汁,两次共约3000克。

生姜、葱拍破待用。

将药汁放人锅中,加鸭子、姜、葱,用小火煮至六成熟后捞起晾凉待用。

将卤汁放人锅中,再放人鸭子,用文火卤熟后捞出,揩净浮沫。

将卤汁倒入锅中,取出冰糖、食盐、味精搅匀,再放人鸭子,置文火上,边滚动鸭子边浇卤汁,直至卤汁均匀地沾在鸭子上,色红亮时捞出,再在鸭身上均匀地涂上香油即成。

本方和中暖胃,散寒,止呕,止痛。

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方27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植、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牙20克,炒米29克。

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约10克〕。

本方为安徽老中医王正雨验方。

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可用来治疗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治疗脾胃虚寒的27个偏方,脾胃虚寒的患者可以试一试,另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太劳累,要适当休息,不要吃太多冰冷的食物。

治疗宝宝脾胃虚弱的小药方山药枣粥原料:炒山药20克,大枣10个,大米40克。

做法:山药、大枣、大米一起煮粥,煮好后可放适量白糖。

也可用鲜山药代替炒山药,但用量要适量大些。

功能:方中山药、大枣补脾益气、益气养血,其中山药含有微量元素铜,大米健脾和胃,含微量元素硒。

三者合用,可治疗小儿虚弱,适合面黄乏力、食欲不好、大便稀溏的孩子服用。

**孩子脾虚有什么治疗偏方男| 9岁健康咨询描述:脸色苍白,手心发烫,情绪烦躁,大便干燥,没有食欲.身体瘦弱.病情分析:你好.你的孩子建议建议食疗.指导意见:你的孩子的情况建议食疗;山药薏仁粥补脾.生活护理:注意饮食不吃辛辣油腻食物,中医帮你调理宝宝脾虚相信大家对脾虚都有所了解,脾虚证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儿科常见病证,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疲乏但易发脾气,肢体倦怠,食后腹胀等等。

让家长朋友都很担忧,影响孩子的发育,有哪些食疗方能治疗呢?牛肉香菇羹功能主治:养血温中,适用于体虚乏力者组成:瘦牛肉30 克,香菇10 克,面粉、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用法用量:将牛肉切薄片,用面粉裹好。

锅内加入清汤,汤沸后入泡发好的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下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即可。

红枣小米粥功能主治: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组成:红枣5 枚,小米30 克。

用法用量:将小米清洗干净,上锅用小火炒到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莲子山药粥功能主治: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组成:莲子30 克,山药50 克,粳米50 克。

用法用量: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沙参麦冬扁豆山药粥功能主治: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久久健康网微信关注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炒扁豆15克,干山药20克,粳米50克。

用法用量: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再将汁加粳米、扁豆、山药煮成粥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