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唱出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

2.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堂小结: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爱我中华》,加强歌曲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其他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歌曲演唱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爱我中华》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3. 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时间1. 课堂授课时间:45分钟。

2. 课后作业时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知识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进行合唱。

4.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爱我中华》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将能够独立演唱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将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拓展
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5. 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素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和思维,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的《爱我中华》。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爱我中华》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1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读通多媒体出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

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

放映⑵医护人员在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清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积极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与表现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方式,且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分析歌曲表达的情感,并熟悉歌曲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叙述的是什么故事表达人物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以“我们”为主语,赞扬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预示着祖国人民团结、富强的情境。

表达人物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感受这首作品的魅力。

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教师简单演唱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并思考: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激动、热情高昂的感觉,非常的欢快、自然。

想象到锣鼓升天,人们欢聚一堂,尽情歌曲的场面。

2.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你能划分出来吗学生聆听,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分成两段,第一段为独唱,第二段开始独唱,后半部分由众人齐唱“爱我中华”,其余部分独唱。

(三)深入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谱例。

思考:歌曲旋律与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演唱谱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节奏紧凑,除了基本的八分、四分节奏以为,还有附点与大切分节奏;整首歌曲旋律起伏较大,且旋律多高亢。

2.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学生演唱,回答:有倚音。

3.教师引导学生:出现的特性节奏与装饰音我们应该怎样去的演唱请学生进行示范演唱谱例,教师纠错,并强调对特性节奏与倚音的演唱方法。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通过读后交流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体会歌词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歌词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爱我中华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一、歌曲导入,品读课题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各大晚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一首歌。

仔细听一听,会唱的同学请随着录音机一起唱。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3、简介歌词作者、演唱者。

4、品读课题:读课题时,你想突出哪个词语?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交流摘录笔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汇报读,个别句子指导。

3、交流摘录笔记,出示新词,开火车带读。

4、交流自学生字时发现的难写字,当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

重点突出“姿”“健”“伐”的写法。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1、出示“阅读金钥匙”:自读时,在重点词语下面画上“.”2、学生自由读歌词的第一部分,做好标记。

3、全班交流:你画的重点词语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重点交流:“五十六”说话:“五十六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

”.“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

”.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什么?作者反复使用了“五十六”这个数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民族吗?在歌声中认识这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

有感情朗读。

◇重点交流:“五十六”和“一”的对比五十六个民族,是那么多,五十六种语言,是那么丰富多彩,可是,他们说出来的却是同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

“56”和“1”的数字对比表明了这是他们统统的心声,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理想。

学生朗读,突出数字的对比。

4、品读第二节,做好标记:自读十,想一想,各民族儿女爱我中华,都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唱技巧。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爱我中华》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演唱技巧。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行为习惯方面,七年级学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可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容易在课堂上分心、走神。此外,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久性,容易在遇到困难时放弃。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设计:
3. 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例如,可以设置作业完成情况登记表,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歌曲背景与内涵
- 知识点: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创作意义
- 词句:歌曲《爱我中华》是由作曲家徐沛东作曲,词曲家晓光作词,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 其他优秀歌曲:推荐学生欣赏其他表达爱国情怀的歌曲,如《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歌曲的特点和内涵。
(2) 音乐理论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籍,如《音乐欣赏》、《音乐入门》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同时,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了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学习歌词的写作手法。

3、学习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4、自学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二、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欣赏后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列举几个)2、这些民族虽然语言不同,风俗也不一样,但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爱国爱家,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

3、老师今天也想教你们唱这首歌,你们想学吗?当然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的意思,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吧!4、板书课题:爱我中华。

(三)、教师小结补充。

(四)、自由读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x”或“xx”画出来。

可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五)、汇报读懂的情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课文有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有两句,将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星座”、“花朵”、“亲密的兄弟姐妹”,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他们的语言虽然存在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部分共有五句话。

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图画,哪三幅?第一幅,各族健儿在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顽强拼搏的情景(结合刚结束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及残奥会说一说);第二幅,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第三幅,讴歌了中华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音乐七年级上册《爱我中华》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册《爱我中华》教案
教学难点
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材分析
这首歌以西南民族音调为素材,唱出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歌曲在五声宫调式的基础上揉进了大调的因素,色彩明朗、鲜明,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教学过程:
3.学习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最高音出现;
5. 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一、歌曲导入
1. 欣赏歌曲《中国人》。
歌曲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中国人都付出了努力。
2.学习谱例。
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1)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第四周
授课时间
课题
《爱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2.演唱歌曲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能唱好歌曲。
3.通过歌曲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篇一:《爱我中华》教案《爱我中华》唱歌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音乐《爱我中华》唱歌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了解部分少数民族。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教学重点:歌曲的准确演唱,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

(一)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案,生:万里长城、国旗。

师:看到这些你会想到什么,生:自己的祖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祖国有关的歌——《爱我中华》。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2、再次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等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呢啰咳啰咳”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

(四)再次聆听,并回答问题。

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嗨啰呢啰嗨……等(五)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教唱,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学唱简谱,根据简谱填唱歌词,培养独立识谱能力。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有感情地、自豪地、熟练地演唱歌曲,。

三、主题升华: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民族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看视频)四、歌曲的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主义的歌曲。

,请大胆说出来师:能唱出来吗,2、搜集和祖国相关的歌曲,并能熟练演唱。

五、小结:课堂在音乐中结束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篇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少数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说一说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播放傣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图片)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过家,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老师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字。

(课件播放几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一遍欣赏歌曲(二)”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结果。

在活动中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四、歌曲的拓展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老师出示以下主题的图片“嫦娥一号”“2008年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师: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嫦娥一号”的发射“2008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

“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以热情、奔放、奋进的声音把这首歌曲再来演唱一遍。

(在热情的氛围中,利用学生自己创编的演唱形式完成作品,教师进行小结。

)篇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与反思《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名族情、爱国情。

3.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

引导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

2.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搜集各民族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题。

1.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会唱的可以跟唱。

2. 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称吗,简介作者、演唱者和写作背景。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歌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同桌对读,可以齐读。

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对于读文时不懂的地方标划出来,同桌交流。

三、研读文本,深入理解。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多处点到“五十六”,“爱我中华”)2、研读课文。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结合生活中的灾难发生时我国人民团结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

可以播放奥运会上健儿们拼搏的图片,让他们理解健儿奋起步伐。

播放各民族大团结的图片,体会民族的和谐相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的感受说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四、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爱我中华团结爱国[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是大家很熟悉的歌词,有的学生都会唱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通过播放歌曲,图片学生能对各族的团结有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时人们的英勇表现理解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章进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篇三:《爱我中华》教案课题:《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钢琴乐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歌曲的节奏训练——“动动我们的手”节奏练习利用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注意:前16和后16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三)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五)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