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整理
初一下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知识总结

每课一记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一)必背文常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二)必会语基舀(yǎo)轻捷(jié)校对(jiào)藤(téng)躺椅抹(mǒ)杀调羹(tiáo gēng)绞(jiǎo)肉机悠(yōu)然喘(chuǎn)着腻(nì)摘(zhāi)掉阖(hé)一阖眼睛揩(kāi)疙瘩(gē da)深恶(wù)痛绝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然,是,对。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三)语言知识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
常用的介词有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四)素材积累“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
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是萧红。
在这篇课文中,萧红通过描述她与鲁迅先生的一些交往经历,展现了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富有情趣的一面。
1. 鲁迅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萧红描述了鲁迅先生每天的工作安排,他从早上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期间只有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
此外,萧红还提到鲁迅先生在生活中非常节俭,穿着简单,饮食也很普通。
2. 鲁迅的言谈举止: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的言谈举止,他善于言谈,思维敏捷,对待朋友非常真诚和热情。
在谈话中,鲁迅先生常常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得谈话非常有趣。
3. 鲁迅的家庭生活:萧红还描述了鲁迅先生的家庭生活,他和妻子许广平非常恩爱,对儿子周海婴也非常关爱和严格要求。
在家庭中,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温暖和可亲的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人的多面性。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通过萧红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富有情趣的一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四章知识点总结:回忆鲁迅先生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四章知识点总结:回忆鲁
迅先生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生死肠》,散文集《桥》、《回忆鲁迅先生》等。
1935年因《生死场》而蜚声文坛。
1936年东渡日本。
l940年在香港发表了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故,年仅31岁。
2相关背景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孔乙己》。
3主要内容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等生活细节的叙述,从平凡小事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四章知识点总结,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复习资料尽在。
2016年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知识点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第三章知识点:第11课。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知识梳理及练习课件

(2)鲁迅先生深夜工作的背影: ①“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 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②“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 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③“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作用:这三段描写犹如特写镜头,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 坐着工作的情景。作者的描写体现出鲁迅先生夜里工作 至天明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突出了鲁迅孤独坚忍的 斗士形象。
返回目录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
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
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
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
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将创新作为动
B.中国建筑三局承建雷神山医院,从施工、设计、移交 到验收,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 (将“施工”和“设计”互换位置)
C.当前正处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关键阶段,维护 好社会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尤为重要。(在“医 务人员”前加上“确保”)
3.B【解析】 B.语序不 当,应将 “施工、设 计、移交到 验收”改为 “设计、施 工、验收到 移交”。
7.选文从哪些方面回忆了鲁迅先生?(4分) __鲁__迅_先__生__一__天__内_的__工__作__和__起__居_情__况__:__鲁__迅_先__生__的__笑__,_鲁__迅__先__生__的__ __休__息_,__鲁__迅__先__生_陪__客__、__工__作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整理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整理一、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文学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2.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
原名张迺(nǎi)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是她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二、字词1.读音轻捷(jié)忧郁(yōuyù)虔(qián)诚疙瘩(gē da)草率(shuài)解剖(jiě pōu)紊(wěn)乱踌躇(chóu chú)遭殃(zāoyāng)咳嗽(sòu)校(jiào)对揩(kāi)桌子调羹(gēng)阖(hé)眼睛深恶(wù)痛绝变幻(huàn)无常2.解释(1)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贬义。
三、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留客吃饭;4)调侃玩笑;5)大家冲破忧郁心境,会心一笑;6)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7)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9)与大家看电影;10)把阅读当休息;11)午后待客与夜间工作;12)吃鱼丸;13)亲手包书;14)带病拼命工作。
03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梳理复习

——七年级下——03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㈡写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做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20个)⑴咳嗽..(tiáo gēng);⑶舀.(yǎo);⑷绞.肉机(jiǎo);⑸薪.金(x ..(késou);⑵调羹īn);⑹瞿.秋白(qú);⑺草率;⑻深恶.痛绝(wù);⑼校.样(jiào);⑽揩.油(kāi);⑾细腻.(nì);⑿悠然;⒀阖.一阖(hé);⒁吩咐;⒂碟盘;⒃抹.杀(mǒ);⒄捆扎.(zā);⒅疙瘩..(gēda);⒇不以为然;㈡词语释义⑴深恶痛绝: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⑵校样:指未出版的书、报等的样张,供校对用。
⑶揩油:比喻占别人或公家的便宜和好处。
⑷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⑸抹杀:抹掉,勾销;完全去掉: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七年级回忆鲁 迅先生知识点

七年级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七年级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和思想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七年级的课本中,我们首先接触到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他童年时期的生活场景。
百草园是他童年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还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在这个小小的园子里,鲁迅先生充满了好奇与欢乐,尽情地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而三味书屋则是他求学的地方,虽然有着严格的先生和枯燥的功课,但孩子们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身边一位平凡而又特别的人物——阿长。
阿长是鲁迅先生的保姆,她粗俗、迷信,还喜欢切切察察,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完美的人,却费尽心思为鲁迅先生买来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让鲁迅先生对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人的真挚情感,也让我们懂得了不能以貌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也是七年级的重点篇目。
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关心和教导,让他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
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修改鲁迅先生的讲义一丝不苟,还关心他的解剖实习。
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让鲁迅先生意识到,仅仅学医并不能拯救国人,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来唤醒民众的觉醒。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更反映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来揭示社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里,我们看到了他对童年、对故乡、对亲人、对师长的回忆和思考。
他用犀利的笔触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进步。
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体会他的写作技巧。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能力点梳理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知识提纯】作者微博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背景资料1936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在《一面》中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而这是萧红用女性化、情绪化的手法,去诠释鲁迅的信念与力量。
【字词清单】(1)字音咳嗽(sòu) 刊载(zǎi) 深恶痛绝(wù) 碧波(bō)翘首(qiáo) 高屋建瓴(línɡ) 驯良(xùn) 胚胎(pēi)人才济济(jǐ) 炫耀(xuàn) 字帖(tiè) 津津有味(jīn)(2)词义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悠然:悠闲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整体感知】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答案】1.有以下生活情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
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2.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3.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
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课文导图】合作探究每课一得【问题呈现】1.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鲁迅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为了培育萧红,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整理
一、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文学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2.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
原名张乃(nǎi)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是她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二、字词
1.读音
轻捷(jié)忧郁(yōuyù)虔(qián)诚疙瘩(gēda)
草率(shuài)解剖(jiěpōu)紊(wěn)乱踌躇(chóu chú)
遭殃(zāoyāng)咳嗽(sòu)校(jiào)对揩(kāi)桌子
调羹(gēng)阖(hé)眼睛深恶(wù)痛绝变幻(huàn)无常
2.解释
(1)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贬义。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留客吃饭;
4)调侃玩笑;5)大家冲破忧郁心境,会心一笑;
6)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
7)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
9)与大家看电影;10)把阅读当休息;
11)午后待客与夜间工作;12)吃鱼丸;
13)亲手包书;14)带病拼命工作。
2.把握鲁迅形象
1)笑声明朗——表现鲁迅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走路轻捷——表现鲁迅干练敏捷、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留客吃饭——表现鲁迅先生待人周到细心;
4)先生喜欢吃硬的东西——暗示鲁迅先生刚强的性格;
5)一家人包饺子、吃饺子——表现鲁迅先生为人父、为人夫和蔼温和的一面;6)调侃玩笑——表现鲁迅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7)对青年人的书信的态度——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诚挚的关爱;
8)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突出鲁迅先生的谦逊、淡泊名利;
9)看电影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人着想,关心体贴他人;
10)把阅读当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11)陪客人到深夜——表现鲁迅待人热情、耐心。
;
12)吃鱼丸——表现鲁迅先生深入实际的严谨、认真的品质;
13)亲自包书——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仔细;
14)带病拼命工作——表现鲁迅珍惜时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3.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动人地描写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表现了鲁迅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抒发了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四、品味语句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以笑开头有何作用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可亲可爱的老头,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会意的笑。
“忧郁心境”是作者隐晦地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压抑。
“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语双关,暗含对光明的社会向往。
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的崭然的会意的笑,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也有同感。
4.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言语中流露出鲁迅对妻子的尊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也写出了我能融入恩师家庭的喜悦,受到关怀呵护的感动与感激。
五、写作特色
1.借助日常琐事来展现鲁迅先生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的。
(“以小见大”的写法)
2.侧面描写
萧红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情况,通过描写鲁迅先生与其他人物的交往,烘托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六、鲁迅名言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名》)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6.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7.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8.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9.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10.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