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用于口腔护理和治疗口腔感染的药物。

本文旨在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引起。

念珠菌是一类真菌,通常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但在一些情况下,念珠菌会过度生长,导致感染的发生。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奶酪样斑块、口腔疼痛和不适等。

西吡氯铵是一种离子活性表面剂,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干扰菌体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破坏菌体的生物膜,最终导致念珠菌的死亡。

西吡氯铵含漱液通常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其具体用法是将含漱液倒入口腔中,用舌头将药液均匀地覆盖在口腔黏膜上,并保持漱液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2分钟),然后再排出口腔。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较好。

一方面,西吡氯铵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念珠菌的生长。

西吡氯铵含漱液使用方便,患者只需要将药液含于口腔中漱口即可,不需要经过注射或者吞咽,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西吡氯铵含漱液能迅速减轻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疼痛和不适感,以及降低白色或奶酪样斑块的程度和面积。

在疗程结束后,多数患者的口腔症状能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

虽然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较好,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禁忌症包括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和婴儿。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干燥、苦味和刺激感,严重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把握,合理使用该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念珠菌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红肿、白色分泌物等。

念珠菌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西吡氯铵含漱液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西吡氯铵含漱液的药理作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广谱杀菌消炎药,主要成分为西普氯铵。

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破坏念珠菌细胞膜结构,导致菌体溶解和死亡,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西吡氯铵含漱液还具有消炎、缩小黏膜血管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口腔疼痛和红肿。

西吡氯铵含漱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二、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已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

一项针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在治疗后,患者的口腔疼痛、红肿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念珠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项研究显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含漱液,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吡氯铵含漱液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三、西吡氯铵含漱液的治疗注意事项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前需将西吡氯铵含漱液稀释后漱口,漱口液不宜吞咽,漱口后应将其吐掉。

2. 治疗时间:治疗时间一般为7-14天,严重感染可延长至21天,但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

3. 预防复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容易复发,治疗后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糖分和酒精刺激,及时治疗其他口腔疾病。

4. 禁忌症:对西吡氯铵或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岁 7 ( .%) 0岁 以上 者 5 例 (8 %)其 中 6 采用 2例 4 3 , 9 6 0 3. 。 4 6例
注 :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 比, < . 。 P 00 5
3 讨 论
常规治疗 f 对照组)8 ,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 用雾化吸 人清开灵治疗 +制霉 素( 组)两组 患者在年龄 、 治疗 , 性别 、 临床分型 、 因素等方面均无 显著性差异 ,> .5 易感 P O0 。 1 易感 因素分析 该 组患者中各种易感 因素致病率 由 . 2
分 别 为 全 口局 部 义 齿修 复 、年 老 弱 婴 幼儿 和全 身 应 用抗 生 素。 西医采用漱 口或制霉菌素混悬剂涂 口腔 的方法防治 , 但
高到低依次为 : 1局部义齿修复者 4 例 , 2 .%; 全: 3 0 占 74 年老 弱婴 幼儿 2 8例 ,占 2 .%;全 身应 用 抗生 素 2 92 0例 , 占
1 .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其 中 6 例采用常规治疗耐 照 .2 3 6 组)该组患者积极 治疗全身性疾 病如糖尿病 , ,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停用 免疫 抑制剂及抗生素 , 烟 , 2 戒 用 %碳酸 氢钠 溶液含漱 , 保持 2 3 n后 , - mi 有义齿者劝告患者每晚清洗义 齿并 浸 泡 于 3 %的碳 酸 氢 钠 溶 液 中 , 婴 幼 儿 , 乳 前 清 洗 对 哺 乳房或哺乳工具 ,采用 2 %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口腔 内黏膜 病 变 区 。 0例 在 常 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采 用 雾化 吸人 清 开 灵治 8 疗 +制霉素 ( 治疗 组) ,口腔局部 应用 2 %碳 酸氢钠 溶液 5ml 0 +制霉菌素 5 0万 u含漱 , 4次 /。清开灵粉 针 40 g d 0m
混 合 加 入 一 次 性 雾 化 器 中雾 化 吸 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 流 量 氧 气 f 6~ 8/ i) 动 , 化 吸 入 时 间 为 每 次 1 Lr n a 驱 雾 0~1mi, 化 结 束 后 5 n雾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护理药物,其在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念珠菌引起的。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常常存在于口腔黏膜和消化道内。

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口腔卫生不良时,易导致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腔黏膜发白、糜烂、疼痛等,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

而西吡氯铵含漱液能够有效地抑制念珠菌的生长,有助于减轻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症状。

下面将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西吡氯铵含漱液的药理作用西吡氯铵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主要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细胞膜进行破坏来实现抗菌效果。

当西吡氯铵含漱液被口腔黏膜吸收后,能够迅速发挥作用,对口腔中的念珠菌起到杀灭作用。

西吡氯铵还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能够减轻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二、临床疗效分析针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观察了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

我们选取了50名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观察,他们均接受了口腔漱洗,并按照医嘱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症状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定。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

口腔念珠菌感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总数的80%,疗效良好。

还有15%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疗效一般。

只有5%的患者疗效不佳,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对病例进行综合评定,我们认为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三、临床应用指导在临床上,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 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每次口腔内漱洗5-10ml,每日3-4次,连用7-10天。

使用时应当先搅拌均匀,再口含漱洗口腔。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者(ICD-10:B37.0)。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

1.病史:有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义齿戴用史;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口干、疼痛、烧灼感;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伪膜(伪膜型);舌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黏膜发红(红斑型);或有白色角化斑块及肉芽肿样增生(增殖型)。

3.实验室检查: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涂片可见念珠菌菌丝及孢子;唾液或含漱浓缩液培养或棉拭子真菌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局部抑/抗真菌药物治疗。

2.全身治疗(1)抗真菌治疗。

(2)免疫治疗。

(3)相关疾病治疗。

3.中医中药。

4.手术治疗。

5.卫生健康宣教。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37.0口腔念珠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第一诊断符合者。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1)用药史: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用药史。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真 菌 感 染 可 显 著 降低 远 期 复 发 率 , 高疗 效。 提 关键词 : 肿瘤 患者 ; 口腔 真 菌 感染 ; 西 医 结合 疗 法 中 中图 分 类 号 : 7 R2 3 文 献标 识码 : B
肿瘤 患 者 的 口腔念 珠 菌 病 具 有 反 复 发作 的 特
减 退 , 且取 舌苔 涂 片或 培 养 检查 证 实 为 白色 念珠 并
1 资料 和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20 08年 8月 一 00年 4月 我科 收 21
痧 驴
漱 口;%碳 酸氢钠 溶液 1 , 1 3次 漱 口; 外 5 0mL 每 3 另
给予 中药煎 剂每 日 1剂 口服 治疗 ( 半夏 1 、 0g 炒苍 术
驴 抄 痧 痧 驴 驴 舻
也 可 以收 到 良好 的效 果 , 外 可考 虑 应 用 肾上 腺 糖 另 皮质 激素 , 可试用 雾化 吸入 抗胆 碱 能类 药 物 。约 1 / 3—12咳嗽 变异 性 哮 喘 患 者会 发 展 为 典 型 的 支 气 /
管哮 喘 , 也有 少 数 患者 咳 嗽逐 步 自行 缓 解 。在 儿 童 往往会 发展成 更严 重 的哮喘状态 。
状, 收到较 为满意 的治疗 效果 。
参考文献
[] 1刘国梁 林江涛.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 准[] 中 J.
华全科医师杂志 ,0 9,( ):0 6 2 20 8 9 60— 0 . [] 2 中华人民共 和国卫 生部. 中药新 药临床 研究指 导原则 S .北 ]
京 : 国 医药 科 技 出 版 社 ,02:1— 5 中 20 6 6 .
热 ; 枝发 汗解肌 , 桂 温经通 脉 , 表祛 邪 ; 解 苍耳 子煎剂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及诊断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及诊断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c 上的追踪 观察 ,痊 愈率
7 %,有效 率 9 %,井 证 6 7
实了消除袷创伤对该病治愈 的重要性 ;通过 动物实 验性 耠剖伤的研究与秸创伤性根尖周炎 患牙 的组织
学及细菌学研究 ,阐 明丁蛤刨伤引起 牙髓组 织和根
尖周组织的娈化规律以及导致牙髓和根尖周病 变和
一腔 的 一念 因 治 一珠 及 疗 一菌 诊 临 ~病 学 和 一 断 床 口病
27
维普资讯

斟酮成果 ・
Bl e Rs 1r02 v . o aMd e.g 2 . c3 N. l a 0 d1 3
7 动物 实验 中首次证 实 口腔 粘膜 的上皮 如发 . 生 白念感染 ,癌变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在临床上应 对此类病变注意念珠菌感染的检查。
下:
疑难病 症,挽救 了大量中老年 患者 的牙齿 ,提高 了 中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 与身体健康 。
( 收稿 :20 0 —2 ) 0 O一 9 6
1 收集 、详细观 察、明 确诊断 并治 疗了 数百 .
例 牙齿咬合病 中的以下 5类疾病 :秸创伤性 根
周膜 炎、骀自 伤性牙髓病和根根尖炎 、牙 臆裂 、骀
板处发生裂缝 ,裂 隙内容与 口腔相通 可发生 龋损, 十
、 . . . . , { 1 . .
他疾病 混淆 ,扶 而导致误诊 、弦诊 ,贻误治疗。因
此 ,对该病的致病机理 、易感原因 、} 艋床表现 、分 型及其诊 断治疗 预后 的研究有着 十分迫切而重要的 意义 。
易复发 。对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
篇 .均为 S I C 收录,其中有关富组蛋 白抗念 珠菌机
理的研究受到 国际同行 的高度关 注。在中华口腔医

口腔念珠菌病224例临床表现及真菌学诊断的临床应用

口腔念珠菌病224例临床表现及真菌学诊断的临床应用

3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17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临床医学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感染,念珠菌是一种寄生性真菌,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等处均可带菌[1],通常为酵母形细胞并不引起疾病,当宿主存在某些全身及局部刺激因素时常引起念珠菌感染,造成感染的念珠菌一般是菌丝形[2],念珠菌一般侵犯口腔、胃肠道、肛门、指(趾)甲、肺、尿道、心内膜皮肤少数可侵犯关节、骨髓、肾脏[3],念珠菌病发生于世界不同地区、民族、年龄及性别、口腔念珠菌感染在90年代后,随着广谱抗菌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将224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1.1年龄分布224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年龄范围在8~72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30~40岁患者14例(6%)、40~60岁112例(50%)、60岁以上患者98例(43%)。

1.2性别分布在224例中,男性142例,女性82例,男女之比1.7∶1。

1.3易感因素分析224例患者中,以口腔局部义齿修复、年老体弱、婴幼儿、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头面部放化疗为多;其次,口腔卫生不良、严重血液病等。

2发病诱因见表13临床表现见表24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24例唾液涂片及细菌培养,阳性中20例非念珠菌,其余为白色念珠菌。

5治疗方法及疗程大多数病例常规应用制霉菌素50个单位,每天4次含化用。

2%碳酸氢纳溶液含漱每天4次,长效抗菌剂溶液含漱每天4次或浸泡义齿每天1h,对急性伪膜型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2%碳酸氢纳溶液清洗口腔内侧粘膜病变区及哺乳前清洗乳房或哺乳工具,然后用2片制霉菌素碾碎加入少量甘油调伴成糊剂,局部涂口腔粘膜病变区,每天4次,一般连续用药10~15d 即可治愈。

对急性萎缩性白色念珠菌感染,需经过1.5~2个月左右才可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病例统计,寻找更完善的诊疗办法。

方法:对我院100例口腔念珠菌患者感染细菌的培养,进行详细的鉴定、诊疗、分组比较诊疗。

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发现患者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的外在病变表现多是慢性萎缩性的。

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治愈的较高。

结论:对于口腔念珠球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氟康唑类药物效果明显。

【关键词】口腔念珠球菌;治疗;疗效
念珠球菌在健康人的口腔黏膜上也能检查到,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致病菌,比如:口腔的环境有大的变化、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明显降低等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口腔中受到念珠菌的感染。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这种条件致病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的完善诊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共接诊100例患者,其中女57例,男43例,年龄为8个月—69岁。

其中,因滥用抗生素导致患病者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

1.2 主要临床特征:口干不适,有灼烧感、麻木感,味觉出现异常。

检查可见到口角区、唇、龈部、舌以及鄂等区域出现边界模糊的红斑和伪膜[1]。

会出现菱形舌或者地图舌,严重者舌背丝状及菌状乳头都萎缩成光滑状。

舌黏膜萎缩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口
干、烧灼等局部口腔症状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患者。

1.3 方法
1.3.1 诊断方法:依据以往病史以及临床症状,配合病损区涂片镜检,见念珠菌菌丝或者伪膜真菌显色培养基等培养菌落是否多于200个。

1.3.2 治疗方法:首先要先除掉引起患病的因素,尽量停止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等。

其次对于口腔卫生不佳的患者,建议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刷牙后含漱3%的苏打水5分钟,老年患者的义齿可用5%的苏打水浸泡。

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停止使用抗生素,并且积极进行降糖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4次,每次100万单位含服制霉菌素片,连续服用21天。

同时辅助口服维生素c以及复合维生素b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氟康唑50mg/d ,首次加倍,并且配合使用口腔气雾剂10 g。

每日3次,对于伴有深部器官严重感染或者局部治疗未见显著效果的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并配合可注射胸腺肽或者转移因子,每次10ms,每周2次。

两组均坚持治疗3个疗程(21 d/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1.4.1 痊愈:萎缩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等临床症状以及疼痛、麻木感完全消失,念珠菌培养呈现阴性;
1.4.2 显效:临床症状大大减轻,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复原大于80%,念珠菌培养呈现阳性,但菌落不高于50
个。

1.4.3 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复原在50%左右,培养基菌落不高于100个。

1.4.4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减轻,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复原在35%以下或者没有改变,舌苔无生长,培养基菌落多于200个。

2 统计学方法
用sas6.03版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资料做统计分析,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1%。

(46/50) ,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1%(37/50)。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应用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
3 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1%。

1个月之后复查肝功以及肾功都没有发现异常,也没有发现毒副作用。

随访6个月有3例复发,其中1例因为慢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2例因为不良修复体没有更换。

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1%。

1个月之后复查肝功以及肾功有3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有3例出现肾功能不全。

随访半年有8例复发,6例因为慢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2例因为不良修复体没有更换。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头晕以及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有的还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的现象[2]。

在本组患者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要少,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则有9例患者。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应用肝脏辅助用药和抗组胺药后,不良反应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3]。

4 讨论
由于近几年的广谱抗生素滥用等等众多原因,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

引起这种感染的原因很多,但这些都与念珠菌的特殊治病原因有关。

通常常见的原因是:a.由于人体自身免疫力低,机体抵抗力很差或者本身就体弱多病。

b.口腔卫生不佳,多见于个人卫生差的人群,老年人镶有全口的义牙,也已引起感染。

c.全身使用抗生素或者经常滥用抗生素的人群,如:肿瘤患者、有过放疗史的患者以及应该大手术的患者等等,患有严重的血液病的患者也容易感染。

另外,hiv感染的初期表现就以口腔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

对此医务工作者应给予做够重视。

口腔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

氟康唑是目前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用药低,适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吴伟珍.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67例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a):789.
[2]邱勋定,廖天安.口腔念珠菌感染134例临床分析[j]中国
热带医学,2008,8(12):2158.
[3]王秋霞,张燕.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102.
[4]戴青,孙正.口腔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与念珠菌感染初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j].2002,4(10):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