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巧求面积(一)

合集下载

求面积的方法

求面积的方法

求面积的方法面积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应用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无论是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还是确定一个地区的面积,掌握求解面积的方法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求解面积的方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 矩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矩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计算它们的面积非常简单。

对于一个矩形,只需要将它的长和宽相乘即可得到面积;对于一个正方形,边长平方就是它的面积;对于一个长方形,长乘以宽也可以得到面积。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相对复杂一些,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方法:(1) 高度法: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可以直接将底乘以高再除以2,即可得到面积。

(2) 海伦公式:对于任意三角形,可以利用三边的边长来计算面积。

根据海伦公式:面积= √(s(s-a)(s-b)(s-c)),其中s是半周长,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边长。

3.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圆的面积计算需要使用圆周率π。

圆的面积公式为:面积= 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将半径的值代入公式中,即可计算得到圆的面积。

二、在实际应用中求解面积的方法1. 地理测量中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地理测量中,求解地区的面积是一项重要任务。

常见的求解地区面积的方法有:(1) 多边形面积计算:将地区按照多边形的边界划分为多个三角形,然后使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将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地区的总面积。

(2) 其他方法:对于特定形状的地区,如圆形、椭圆形等,可以使用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2. 建筑工程中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求解建筑物的面积是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步骤。

常见的求解建筑物面积的方法有:(1) 平面图测量法: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图,通过测量各个分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再将这些区域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建筑物总面积。

(2) 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扫描和测量,然后计算每个部分的面积,最后将这些部分的面积相加得到建筑物总面积。

图形求解面积技巧

图形求解面积技巧

图形求解面积技巧图形求解面积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内容,根据不同的图形形状,求解面积的方法也不同。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来更快地求解面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形求解面积的技巧。

一、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求解技巧矩形和正方形是最简单的图形,其面积求解公式是直接应用的,即面积等于长度乘以宽度。

如果给定的是边长,可以根据给定的边长求解面积。

二、三角形的面积求解技巧三角形的面积求解有多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1. 正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对于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来求解面积,公式为面积等于直角边乘以直角边除以2。

2. 任意三角形的面积求解:根据三角形的海伦公式,可以利用三条边长来求解面积,公式为面积等于根号下(p * (p - a) * (p - b) * (p - c)),其中 p 为半周长,p = (a +b + c) / 2。

三、圆的面积求解技巧圆的面积求解需要用到圆周率π。

常见的圆的面积求解方法有:1. 根据半径求解圆的面积:对于给定半径的圆,可以直接用公式面积等于π乘以半径的平方来求解。

2. 根据直径求解圆的面积:如果给定的是圆的直径,可以先将直径除以2得到半径的长度,然后利用公式面积等于π乘以半径的平方来求解面积。

四、梯形的面积求解技巧梯形的面积求解需要利用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常见的梯形的面积求解方法有:1. 根据上底和下底求解梯形的面积:对于给定上底、下底和高的梯形,可以利用公式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2来求解面积。

2. 根据对角线和高求解梯形的面积:如果给定的是梯形的对角线和高的长度,可以利用公式面积等于对角线之和乘以高除以2来求解面积。

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技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需要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方法有:1. 根据底和高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于给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利用公式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来求解面积。

2. 根据对角线和夹角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给定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夹角,可以利用公式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来求解面积。

四年级秋季第五讲《巧求面积》(一)

四年级秋季第五讲《巧求面积》(一)

7. 水池的面积是 8 3 24 ,铺完之后水池加上地砖的面积是 176 16 11 .由于每铺一圈 都会是边长增加 2 ,所以铺了 8 2 4 (圈). 8. 通过对图形进行分割, 可以发现 C 的长与宽分别是 5cm 和 2cm , 则它的面积是 5 2 10 2 2 ( cm ),那么 A B 的面积是 31 10 21 ( cm ),如给 B 移到 A 的旁边,则知正方形的 边长:( cm ),正方形的面积是 3 3 9 ( cm2 ),原长方形的面积是 31 9 40 ( cm2 ).
图1
图2
图3
2. 方法一:如果求出长方形的宽及正方形的边长,则图形 ABEFGD 的周长和面积可以求 出.而正方形的边长 GC DC DG AB DG 10 4 6 (厘米),长方形的 宽 BE CE 10 6 4 (厘米), 所求图形的周长 10 2 6 2 4 4 40 (厘 米),面积 S长方形ABCD S正方形CEFG 10 4 6 6 76 (平方厘米) 方法二:可以将线段 GF 、 DG 向外平移,得一个新的图形 ABEH ,因为 DG HF , 所以图形 ABEH 的周长就是图形 ABEFGD 的周长. 而 AB BE 10 GF DH , (厘米),所以图形 ABEH 是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所求图形的周长 正方形 ABEH 的周长 10 4 40 (厘米), 面积 S正方形ABEH S长方形DGFH 10 10 6 4 76 (平方厘米)
A D 4 10
H F E
G
C
B
10
3. 方法一:可以直接求出每小块菜地的长和宽,从而求出每小块菜地的面积; 每一块地的面积是:( [ 16 2) 2] ( [ 8 2) 2] 7 3 21 (平方米) 方法二:也可以求出这块地的总面积,再减去道路的面积,然后把剩余的面积四等分求 出每小块菜地的面积;每一块地的面积是: [16 8 (2 16 8 2 2 2) ]4 ( 128 44) 4 21 (平方米) 4. 根据题意,可以用下图表示增减变化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来长方形的长为 (2720 680) (60 50) 340 (米),宽为 680 340 50 52 (米).

巧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师版

巧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师版

巧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第一部分:知识介绍巧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1、平移法2、差不变3、旋转法4、图形的切割拼第二部分:例题精讲【例1】下图中标出的数表示每边长,单位是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考点】巧求图形的周长。

【解析】长方形的长5+6=11(厘米),宽1+3=4(厘米),周长(11+4)×2=30(厘米)。

【答案】30厘米【例2】有9个小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用这9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如图)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求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

【考点】巧求图形的周长【解析】从图上可以知道,小长方形的长的4倍等于宽的5倍,所以长是宽的54 1.25÷=倍。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4595=,所以宽为2厘米,÷=平方厘米,所以1.25⨯宽⨯宽5长为2.5厘米。

大长方形的周长为(2.542 2.5)229⨯++⨯=厘米。

【答案】29厘米【例3】如右图,计算这个格点三角形的面积。

【考点】巧求图形的面积【解析】这个三角形是处在长是6、宽是4的矩形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三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右图(b),这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很容易求出,再用矩形面积减去这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就是所要求的三角形面积。

矩形面积是6×4=24 ;直角三角形I的面积是:6×2÷2=6 ;直角三角形Ⅱ的面积是:4×2÷2=4 ;直角三角形Ⅲ的面积是:4×2÷2=4 ;所求三角形的面积是:24-(6+4+4)=10(面积单位)。

【答案】10【例4】如右图,ABFE和CDEF都是矩形,AB的长是4厘米,BC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考点】巧求图形的面积、一半模型EC【解析】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即4326⨯÷=(平方厘米)。

【答案】10【例 5】(2005年口试真题)右图中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 __________ 平方厘米。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模块教程四年级杯赛备战讲义——巧求面积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模块教程四年级杯赛备战讲义——巧求面积

上课日期: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知识点一:格点面积 一、正方形格点问题在一张纸上,先画出一些水平直线和一些竖直直线,并使任意两条相邻的平行线的距离都相等(通常规定是1个单位),这样在纸上就形成了一个方格网,其中的每个交点就叫做一个格点.在方格网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例如,右图中的乡村小屋图形就是一个格点多边形.那么,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它与格点数目有没有关系?如果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否用计算公式来表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用N 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L 表示多边形周界上的格点,S 表示多边形面积,请同学们分析前几个例题的格点数.我们能发现如下规律:12LS N =+-.这个规律就是毕克定理.二、 三角形格点问题1、定义:所谓三角形格点多边形是指:每相邻三点成“∵”或“∴”,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规定它的面积为1,以这样的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为三角形格点多边形.2、公式:关于三角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同样有它的计算公式:如果用S 表示面积,N 表示图形内包含的格点数,L 表示图形周界上的格点数,那么有22S N L =⨯+-,就是格点多边形面积等于图形内部所包含格点数的2倍与周界上格点数的和减去2.知识点二:图形剪拼巧求面积知识框架毕克定理若一个格点多边形内部有N 个格点,它的边界上有L 个格点,则它的面积为12LS N =+-.本讲中很多类型的题目还要求同学们去动手尝试.通过本讲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图形的分割、拼合、剪拼的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平面想象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2)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美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3)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我们在图形的分割、拼合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1)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2)图形中,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块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3)如果是要把几个图形拼合成一个大图形,要特别注意每条边的长度,把相等的边长拼合在一起,先拼少的,再拼多的.(4)如果是剪拼图形,要抓住“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关键,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必要的计算,确定剪拼的方法.一、解题关键:分割其实就是运用特殊的三角形(等角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正方形、等边图形的特殊性质进行分割而得,所以分割的关键是利用了特殊图形的关系解题。

奥数-巧求面积

奥数-巧求面积

第一讲:巧求面积一、相加法:这种方法是将不规则图形分解转化成几个基本规则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加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例如,右图中,要求整个图形的面积,只要先求出上面半圆的面积,再求出下面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把它们相加就可以了(如图)。

二、相减法:这种方法是将所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看成是若干个基本规则图形的面积之差.例如,右图,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先求出正方形面积再减去里面圆的面积即可(如图)。

例.一个正方形,如果把它的相邻两边都增加6厘米,就可以得到一个新正方形,新正方形的面积比原正方形大120平方厘米.求原正方形的面积?三、直接求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从整体出发直接求出不规则图形面积.如下页右上图,欲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通过分析发现它是一个底2,高4的三角形,就可以直接求面积了(如图)。

例.如下图,长方形AFEB和长方形FDCE拼成了长方形ABCD ,长方形 ABCD的长是20,宽是12,则它内部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四、重新组合法:这种方法是将不规则图形拆开,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上的需要,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设法求出这个新图形面积即可.例如,欲求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把它拆开使阴影部分分布在正方形的4个角处,这时采用相减法就可求出其面积了(如图)。

例.已知大正方形边长是7厘米,小正方形边长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辅助线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图形中添一条或若干条辅助线,使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若干个基本规则图形,然后再采用相加、相减法解决即可.如右图,求两个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此题虽然可以用相减法解决,但不如添加一条辅助线后用直接法作更简便(如图)。

六、割补法:这种方法是把原图形的一部分切割下来补在图形中的另一部分使之成为基本规则图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如右图,欲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把右边弓形切割下来补在左边,这样整个阴影部分面积恰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如图).例.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巧求图形面积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巧求图形面积

巧求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巧解图形面积的解题策略,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掌握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巧解图形面积的解题策略,渗透转化思想。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我们进行绿化的最佳时节,在绿化过程中,造型独特的花坛是不可缺少的。

(出示:一个花坛平面图)园艺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花坛造型,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种花的面积,种花的面积是多少呢?(二)、自主探究,寻求策略。

1、提问:请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题。

学生独立思考2、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小组同学交流3、集体反馈交流,学生拿着自己做的题在投影上讲解预设:A、S大– S小(去空求差)※同学们他的解题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监控:他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预设:大面积-小面积教师: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去空求差法B、(8÷2)×(8÷2)÷2×2——转化成两个小三角形※同学们他的解题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监控:谁能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个几部分阴影面积转化成两个小三角形的?预设:割补、旋转8×(8÷2)÷2 ——转化成大三角形(学生出来就处理,不出来就最后处理)监控:谁能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个几部分阴影面积转化成大三角形的?预设:割补、旋转、平移8÷2)2——转化成小正方形监控:谁能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几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成小正方形的?预设:割补、旋转、平移……4、没有一个同学是直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什么呀?预设:不是基本图形5、为了求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同学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监控:割补、平移、旋转……(板书)6、板书小结:刚才同学运用割补、旋转等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规则图形,巧妙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巧求图形面积。

第18讲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案

第18讲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授课C-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C- 巧求面积(综合)T-周长与面积拓展类型授课日期时段教学内容1、上节学习了几何计数问题,利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答下面题目:(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各有多少个三角形?(2)如下图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一、专题导入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二、专题精讲【例1】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例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

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例4 】下图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求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

【例5】右图中的阴影部分BCGF是正方形,线段FH长18厘米,线段AC长24厘米,则长方形ADHE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三、专题过关1、小华和小兵玩打仗的游戏,每个人占据了一块,请问他们谁的边界线长?为什么?乙丙甲JIFEHGD CBA第1题2、如图是“环球戏探险”的地道的平面图,一儿童沿地道边周游一周,他走了多少米?第2题3、图(1)(2)都是由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并且图(1)的周长是22厘米,那么图(2)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第3题4、求所示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第4题5、求所示图形的周长(部位:厘米)第5题6、求所示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第6题三、学法提炼1、专题特点:以上专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拓展加深,体现转化,分割等解决图形周长问题的常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5
22
2
巧求面积练习题
一.夯实基础:
1.如图是学校操场一角,请计算它的面积(单位:米)
40
20
2.一块长方形铁板,长15分米,宽12分米,如果长和宽各减少2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
多少平方分米?
3.一块长方形纸片,在长边剪去5cm,宽边剪去2cm后(如图),得到的正方形面积比原
长方形面积少31cm2.求原长方形纸片的面积.
5
2
4.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依次连接四边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这样继续下去可
得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正方形.求第五个正方形的面积?
30
30

6

8
丙5.
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各边中点顺次相连,可得一个新的较小的正方形;把这个小正方形的各边中点顺次相连,又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更小一些的正方形……如此依次连下去,一直连到第三个新正方形为止。

如果图中阴影的面积等于1,那么图中最大的正方形面积等于多少?
二.拓展提高:
6.
甲、乙、丙三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6、8、10厘米,乙的一个顶点在甲的中心上,丙的一个顶点在乙的中心上.这三个正方形的覆盖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
7.如图,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60厘米,点M 到各边的距离都是4.5厘米,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有一个长方形,如果宽减少2米,或长减少3米,则面积均减少24平方米,求这个长
方形的面积?
绿
红绿绿
绿58
9.
有大、小两个长方形(如图),对应边的距离均为1cm ,已知两个长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是16cm 2,且小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10.空白处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黑条的宽度为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和周长。

11.如图,一块正方形地砖,上面印有四周对称的花纹,正中心红色小正方形面积是
8,四
块绿色等腰直角三角形均相同,面积总和是36,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A
C B
D E
三.超常挑战:
12.下图(单位:厘米)是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0
D
O C
3
2E
11
97
5
1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单位:厘米)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A
B
F
10
14.如图是由5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叠放而成的,如果最小的正方形(阴影部分)的周长是8,
那么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15.如图,边长为10的正方形中有一等宽的十字,其面积(阴影部分)为36,则十字中央的小正方形面积为.
16.如图所示,四个相叠的正方形,边长分别是5、7、9、11.问灰色区与黑色区的面积的差是多少?
17.有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差20厘米,面积相差55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8.如右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放入六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尺寸如图),图中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B
303030
30
答案:
1.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怎样使它能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呢?可以在图中添上一条辅助
线,把多边形切割成上下两个长方形或左右两个长方形;也可以把多边形补充完整,成为一个长方形;
40
40
40
20
20
20
图一图二图三
方法一:如图一,30⨯40+20⨯(30+40)=1200+1400=2600(平方米)方法二:如图二,20⨯30+40⨯(20+30)=600+2000=2600(平方米)方法三:如图三,(40+30)⨯(20+30)-30⨯30=3500-900=2600(平方米)
2.
(方法一)如图,铁板面积比原来减少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用原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即:15⨯12-(15-2)⨯(12-2)=180-130=50(平方分米).
(方法二)也可把阴影部分分割成两个长方形,求两个长方形的面积.3.
通过对图形进行分割,可以发现C 的长与宽分别是5cm 和2cm ,则它的面积是5⨯2=10(cm 2),那么A +B 的面积是31-10=21(cm 2),如给B 移到A 的旁边,则知正方形的边长:(cm ),正方形的面积是3⨯3=9(cm 2),原长方形的面积是31+9=40(cm 2).
5
2
24.
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0⨯20=400(平方厘米),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实际上是第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依次类推,第五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00÷2÷2÷2÷2=25(平方厘米).
5.
最小的正方形面积等于2,每往外扩一层,面积就会增加一倍。

所以最大正方形面积等于2×2×2×2=16。

6.
如右图添加辅助线割补,如果甲的面积为4份量,则甲与乙的重合部分是1份量.同理,如果乙的面积为4份量,则乙与丙的重合部分是1份量.
所以这三个正方形覆盖面积是:10⨯10+8⨯8+6⨯6-6⨯6÷4-8⨯8÷4=175(平方厘米).
30
30
C
B
A
C
M

6

8
丙10
7.
本题考查整体思维.下面中四个三角形的高都是4.5厘米,底的和是60厘米,所求四边形的面积为60⨯4.5÷2=135平方厘米
D
A B
8.
长方形宽减少2米,面积减少24平方米.说明长方形长:24÷2=12(米).
长方形长减少3米,面积减少24平方米.说明长方形宽:24÷3=8(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8=96(平方米).
9.
由于长方形之间的部分是不规则的,所以可以进行分割,这样分割后,A +B 的面积是16÷2=8(cm 2),则知小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是8÷1-1-1=6(cm ),小长方形的宽是6÷(2+1)=2(cm ),长是2⨯2=4(cm ),那么有大长方形的长是6(cm ),宽是4(cm ),面积是4⨯6=24(cm 2).
10.阴影部分面积为大正方形面积减去8个小正方形面积:
(4⨯3+2⨯2)2-42⨯8=128cm 2;阴影部分周长利用平移为大正方形周长加上两个
小正方形周长:(4⨯3+2⨯2)⨯4+4⨯4⨯2=96cm 。

11.48。

空白部分面积为36+8+8=52。

由边上的三角形面积为2,绿三角形面积为9,可
得BC=2,BD=6,所以正方形面积为100,阴影面积为48。

12.所求面积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5+20)⨯8÷2=140(平方厘米).
B
A

13.阴影部分是一个高为3厘米的直角梯形,然而它的上底与下底都不知道,因而不能直接
求出它的面积.因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DEF 完全相同,都减去三角形DOC 后,根据差不变性质,差应相等,即阴影部分与直角梯形OEFC 面积相等,所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转化为求直角梯形OEFC 的面积.直角梯形OEFC 的上底为10-3=7(厘米),面积
为(7+10)⨯2÷2=17(厘米2
).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平方厘米。

14.最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2⨯2⨯2⨯2=64
(平方厘米),那么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15.题目中的空白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如右图的正方形,正方形面积为100-36=64,右图中
的正方形边长为8,四角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为(10-8)÷2=1,中间正方形面积为四角四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S =12÷2⨯4=2.
16.灰色和白色区域形成一边长为11的正方形和一边长为7的正方形,它们的总面积是112+72=170;类似地,黑色和白色区域组成一边长为9的正方形和一边长为5的正方形,它们的总面积是92+52=106.
由于白色区域在这两种组合中都被计算了,根据差不变原理,可知灰色区域与黑色区域的面积之差就等于170-106=64.
17.大正方形的边长比小正方形的边长多20÷4=5(厘米).
B 的面积是5×5=25(平方厘米),A 的面积是(55-25)÷2=15(平方厘米)左下角小正方形边长是15÷5=3(厘米),面积是3×3=9(平方厘米)18.由图中可以看出
小长方形的长+3⨯小长方形的宽=14,小长方形的长-小长方形的宽=6.第二式乘以3再与第一式相加得4⨯小长方形的长=14+6⨯3=32.
所以小长方形的长=8,小长方形的宽=2,
小长方形的面积8⨯2=16,大长方形的面积=14⨯(6+2⨯2)=140,
阴影面积=140-6⨯16=4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