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和理论,具有概括和总结能力,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2-4个简答题。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

六、答题要求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附:《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5、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8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 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 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 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 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 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 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准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6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最为重要,历时最长,也 最为全面。能否把握好第一轮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了帮助大家,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高 三历史的知识点,欢迎参考阅读!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 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3、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 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 2.2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

2019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 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 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 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 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 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

【细目表】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历史细目表

2019年高考全国I 卷文综-历史命题细目表还原 题型 题号 分值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难度 考点指向 模块 知识域 HJ DY MC LT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设计难度 实测 难度 选择题 24 4 商周王位继承方式变化 政治 中古史 2 2 √ √ √ 中 0.77 25 4 西汉时 期王国 问题的解决 政治 中古史 2 2 √ √ √ 中 0.82 26 4 唐代的拔河竞技活动 文化 中古史 3 1 √ √ √ 中 0.61 27 4 明中后期南北经济区域差异 经济 中古史 2 2 √ √ √ 易 0.71 28 4 近代前期社会结构变迁 经济 中近现 3 1 √ √ √ 中 0.56 29 4 五四前后社会思潮的变化 文化 中近现 2 2 √ √ √ 中 0.67 30 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 文化 中近现 2 2 √ √ √ 中 0.70 31 4 一五计划与中苏关系 经济 中近现 2 2 √ √ √ 易 0.54 32 4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政治 世界史 2 2 √ √ √ 难 0.5 3 33 4 拉美现代化迟滞的原因 经济 世界史 1 3 √ √ 中 0.47 34 4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经济 世界史 2 2 √ √ √ 中 0.7 3 35 4 近现代世纪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 世界史 2 2 √ √ 易 0.58 小计 48 25 23 非选择题 41 25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经济 世界史中近现 4 12 5 4 √ √ √ √ 中 0.49 42 12 钱穆关于对待本国历史观点 政治 文化 中古史 中近现 2 3 3 4 √ √ √ √ √ 难 0.41 小计 37 6 15 8 8 非选择题(选做) 45 15 秦汉魏晋时期封爵制度演变 改革 中古史 5 4 4 2 √ √ √ √ 中 0.69 46 15 阿拉曼战役 战争 世界史 3 5 3 4 √ √ √ √ 中 0.15 47 15 当代劳模刘源张 人物 中近现 4 6 2 3 √ √ √ √ √ 中 0.73 小计 15 4 5 3 3 全卷合计 100 35 43 11 11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 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 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 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 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 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 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 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 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 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 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 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 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 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 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 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 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 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 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 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 题

2019高考历史总集

2019高考历史总集 随着高考考试的来临,历史是一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应该要知道一些历史的必背知识才 能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下面是无忧考网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历史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必背历史知识点篇一一、英国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过程,也称“产业革命” 1、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前提)。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③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 ④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⑤18 家,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对工业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必要性)。2、过程及重要发明: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标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 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 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③1807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⑤1840 船试航成功。④1814 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二、工业革命的扩展1、法国(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得到较快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2)进程: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 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 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2、美国——(1)进程:18世纪晚期开始,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涌出现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 准化生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结束。(2)优越条件: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

(完整)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又为第三轮复习作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为提高应试能力打基础。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中,注重基础,以课标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联系社会热点、焦点、及交叉学科知识,加强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以开阔的视野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事物,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19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二:复习目标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方式,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同时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专题。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本轮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三、学生现状 高三(3)班共有39个学生,基础较差,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四:复习措施 1、针对高考研学情 重视《考试说明》近年高考题的学习和研究,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近年高考凸现对政、史、地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各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与结合,以及三个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各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强调考查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与中学材料知识的有机结合;热点、焦点问题。突出“科学”思想的自然体现、有机体现,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突出人文关怀,显现亲和力与鉴赏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在新情景、新材料下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夯实基础抓主干、重组知识构专题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7.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12分大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42 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表 1 2018 年世界品牌 500 强榜单节选 请从上述品牌的相关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关于现代化的启示,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14—20 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恰当,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表 2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 物质生活丰富。 16—18 世纪 材料 考察自公元 1000 年以来社会发展的根源,有三种创新驱动力能够影响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创新的步伐和力量,在最近几个世纪,三种创新驱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齐心协力创造了强有力的、新的协同效应。包括: 增强的交换网络。在人口、货物、观念广泛交流的社会,创新也就更多。通讯和运输的改善。社会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可以促进创新。 创新动机的增加。创新动机指社会中促进或阻碍创新的因素。 ——据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创新驱动力与某地区的历史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 题……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 20 世纪,欧美国家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并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现代”(The Modem Times)。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2019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清单

2019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清单日积月累,夯实基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 (一) 一、2012—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

(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 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A.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 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 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 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 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 B.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 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 以德治国.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 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D.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 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 故选A.] 2.(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D.山东 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 选C项。] (二)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 3.(2018·全国卷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了夏桀,创立了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商汤见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面”,显示 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史记》中的这一记载 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 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生态保护,故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