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高中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讲稿)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 一、试卷的编制程序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比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等)。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二、如何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年中考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年 中考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卷(数学)双向细目表

各题考点分析:

1、根据:“性质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 2、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本题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5、本题考查分式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知识点,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6、完全平方公式,代数式的值,整体思想。 7、本题利用二次函数平移规律。 8、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4k(﹣1)<0,且k≠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9、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知识求解。 10、本题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11、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判断出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12、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相似,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13.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利用公式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14.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方法。 15.此题考查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注意按键顺序与特殊键的意义。 16.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函数表示边以及三角函数的值。 17.此题考查规律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和边与边的关系。 18.此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样,但最后系数化为1时,注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19.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SAS证明。 20.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运用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量,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 21.(1)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2)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3)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4)此题考查数据统计样本估计总体。 22.(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此题考查中心对称的性质并根据反比例函数求解线段的长。(3)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邻边相等时是菱形,有一个角是90度,是正方形。 23.(1)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2)此题考查外接圆的作法。(3)此题考查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4.(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B点坐标后,把 A、B两点坐标代入求值。(2)此题考查由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从而表示面积,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根据点C在抛物线上设点的坐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课 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 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 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 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 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 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附: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表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 试卷题型试卷 范围 考试内容(要点) 考试目标 (能力)分 值 所占 比列 分值 合计 难易 程度 识 记 理 解 运 用易中难 单项选择题中 国 史 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 2 16% 40% 10 24 √《马关条约》中,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 2 √ 中国的外交成就√ 2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标志 的会议 √ 2 √ 世 界 史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 2 24%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 点 √ 2 √美国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斗争的焦点√ 2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点√ 2 √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已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 水平的内在因素 √ 2 √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三足鼎立” 的国家√ 2 √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明显的不同点√ 2 √ 材料解析题中 国 史 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 3 10% 30% 6 18 √“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 2 √为海峡两岸中学生在暑假期间举办一次联谊活动写一条宣传 语 √ 1 √ 世 界 史 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 4 20%12 √《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2 √华盛顿会议受益最大的国家√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 探究题中 国 史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 18.2% 30% 11 18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3 √ 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什么不同√ 4 √在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3 √ 世 界 史 文艺复兴 √ 1 12.8%7 √ 新航路开辟 √ 2 √ 英国、法国大革命 √ 2 √ 工业革命 √ 2 √

中考化学试卷双向细目表

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试卷双向细目表 学科:化学命题时间: 单元难度 A B 考试水平 C D 难度分布 (%) 合计 a 身边的 化学物质 b c 10 4 6 2 16.7 10 10 22 a42315 物质构成 的奥秘 b2 1.611 c a54218.3 物质的 化学变化 b c 4 4 6.7 6.7 19 a22 6.7 化学与 社会发展 b4 6.78 c a 科学探究 b 4 2 7 2 19(渗透 在上述 c4 内容中)考试水平合计153******** 整卷难度分布(%):a(容易)68.3;b(中等难度)21.7;c(较难)10.

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试题情况分析 试卷名称:化学命题时间:2010年6月 题号题型知识点章/节 考试 水平 难度 估计 分值 1 2 3 4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分类 营养素 实验基本操作 2、3 2、3 12 1 B B B B 0.7 0.75 0.75 0.75 2 2 2 2 5 6选择化学式的意义 选择物质的微粒性 3 4-2 B A 0.7 0.75 2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7选择 中找到指定元素 8选择与化学有关的安全知识 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9选择 新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B0.72 8-1、8-3A0.752 12-3A0.72 10选择对溶解度(曲线)7-2B0.52 11填空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类1-1、1-1、B0.724 2 12填空 化学用语、混合物提纯与分离、5-2、12-1 实验分析A B C 0.65 0.8 0.6 3 2 3 7 化学用语、燃料的利用、生活中4-2、5-2A0.83 13填空6 B0.651常见的物质、分析评价6-3、7-3C0.652 14填空实验室制取气体9 3-2、5-2、A0.753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说明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导处 1、什么是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过于多次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3、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 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没有定式)。 ⑶.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⑷.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4、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 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 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在确定各部分内容权重的基础上(在明确各部分内容分数比例的基础上),应明确各考核内容的认知能力目标(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特点,对三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一般情况下,一个考核知识点对应一种能力目标。

2018年中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化学)2018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双向细目表 一级主题二 级 主 题 三 级 主 题 题型 能力 层次 难 度 分 值 选 择 题 填 空 题 简 答 题 实 验 题 计 算 题 A B C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7、2 发展 科学 探究 能力 能对一些实验进行探究 6 √2、1 6 学习 基本 的实 验技 能 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 接、加热 1 √ 7、2 1 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7 会配制溶液 1 √7、2 1 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7、2 检验和区分常见物质0.25 √7、2 0.25 气体制取的装置和方法 4 √7 4 过滤、蒸发分离物质 1 2 √7 3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 周围 的空 气 空气成分及作用 1 √√7 1 氧气和很多物质发生氧 化反应 1 √7 1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的性质、用途 0.5 1 √ √ 7、2、1 1.5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 制法 √7、2 水与 常见 的溶 液 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0.25 √7 0.25 常见水的净水方法 1 √7 1 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0.25 √√7 0.25 饱和溶液、溶解度 5 √7、2 5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 1 1 结晶现象√7 乳化√7 金属 与金 属矿 金属的物理特征,主要化 学性质,及防腐蚀方法 1 √√7、 2 1 常见的铁矿石炼铁√7 合金性能,生铁和钢√7

物金属材料作用√7 金属资源的保护√7、2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碱的性质和用途,腐蚀 性 2.25 √√√2、1 2.25 常见酸碱的稀释方法√7 酸碱性对人体、农作物的 影响 √7 常见盐的用途 1 √7 1 常见化肥种类及作用 1 √7 1 常见有机物及有机物的 重要性 √√7、2 碳酸根、铵根的检验√7、2、1 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 性 1.75√7 1.75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 物质 的多 样性 物质的三态转化0.25√7、2 0.25 物质的分类 1 √√√7、2、1 1 微粒 构成 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1.75√7 1.75 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4 √7 4 原子的构成 2 √7 2 微粒间的转化,核外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 √√ 2 1 认识 化学 元素 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7 元素的简单分类 1 √7 1 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7 物质 组成 的表 示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7 1 书写化学式 3 √7、2、1 3 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 √7、2 1 商品标签的元素组成及 含量√7、2 物质的化学变化学 变化 的基 本特 征 化学变化的特征及本质0.75√7 0.75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 √7、2 1 催化剂的作用0.5 √7 0.5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2017年中考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卷(数学)双向细目表

各题考点分析: 1、根据:“性质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 2、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本题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5、本题考查分式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知识点,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6、完全平方公式,代数式的值,整体思想。 7、本题利用二次函数平移规律。 8、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4k(﹣1)<0,且k≠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9、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知识求解。 10、本题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11、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判断出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12、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相似,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13.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利用公式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14.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方法。 15.此题考查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注意按键顺序与特殊键的意义。 16.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函数表示边以及三角函数的值。 17.此题考查规律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和边与边的关系。 18.此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样,但最后系数化为1时,注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19.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SAS 证明。 20.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运用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量,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21.(1)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2)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3)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4)此题考查数据统计样本估计总体。 22.(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此题考查中心对称的性质并根据反比例函数求解线段的长。(3)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邻边相等时是菱形,有一个角是90度,是正方形。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如,选择题的权重取0.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权重也叫权数,或加权。是表示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部测量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权重的总和为100。在命题时,权重的分配一般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对每章指定的要求,权衡每章应占的比重。小的章节可以少占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多占一些,各章的权重分配完毕之后,再具体分配学习水平的权重。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

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

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

————————————————————————————————作者:————————————————————————————————日期: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1987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 测验目标 合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创造 合计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应用题分析题 合计识记 理解 识记 分析 综合 应用 分析 综合、创造 合计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题型题量分数 分布 难易度覆盖面合计 客观题 主 观题 每小 题 分数 每大 题 总分 易中难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 选 择题 填 空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1)(2009-12-13 09:00:55) 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1.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 2.“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 3.“学时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 (2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____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细目表的特点:在常态的教师命题情况下,测验设计细目表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与价值取向、评分细则)与课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双向细目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 战争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 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 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识记层次 理解层次 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2、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 3、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10年中考组合列举 27(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011年中考选择 6、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2课 第二次 鸦片战 争期间 列强侵 华罪行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识记层次 1、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的侵略史实; 3、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010年中考组合列举 27(2)、割地最多条约 第3课 收复 新疆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识记层次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第4课 甲午中 日战争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 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 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 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识记层次 理解层次 1、知道邓世昌及甲午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 民族危机的加剧。 2012年中考选择 15、开办工厂(《马关条约》) 第5课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 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 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 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010年中考组合列举 27(3)、赔款最多条约 2011年中考选择 7、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双向细目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 形成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 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 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 成的原因及特点。 识记层次 1、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 的原因及特点。 第2课 大河流 域的文 明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 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 地理环境。 识记层次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 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 历史知识,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 的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 20、种姓制度—印度 第3课 西方文 明之源 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 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 的发源地。 2、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 共和国的兴衰。 识记层次 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 状况。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012年中考列举 32(1)、伯利克里 第二单元第4课 亚洲封 建国家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 默德的主要活动。 识记层次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知道他与伊斯 兰教创立的关系。 2012年中考列举 32(2)、大化改新 1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 社会第5课 中古欧 洲社会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 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 罗马教廷的地位。 2、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 城市兴起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 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介绍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了解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 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 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 帝国衰落的原因。 2012年中考列举 32(3)、查理马特改革 第三 单元 古代 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 古代世 界的战 争与 征服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识记层次 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 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2、罗马帝国的扩展与文化传播。 第7课 东西文 化交流 的使者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 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 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识记层次 运用层次 1、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2、简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生活和工作经历, 说出《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3、探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 意义。 第8课 古代科 技与思 想文化 (一)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 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 产生与传播。 识记层次 1、了解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 特点。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 重大影响。 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创立人、基本教义,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 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 21、象形文字—埃及 第9课 古代科 技与思 想文化 (二) 1、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 《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 文学戏剧的成就。 2、简述阿基米德等科学家主要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 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 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识记层次 1、介绍《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 方夜谭》的特点。 2、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 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和审美情趣。 2012年中考选择 24、古希腊早期文化成就(《荷马史 诗》) 2

2016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2016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考查内容能力要求试题难度 难题题备分识理运度考查内容的目的性型号知识点知识块易中难注值记解用系 数 1 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1 ? ? 0.8 考察学生的理解、认识能力 2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 1 ? ?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3 都江堰和筒车古代农业的发展 1 ? ?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4 雅克萨之战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 ? ?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5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国近代文化 1 ? ? 0.8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6 叶挺独立团北伐攻打武昌北伐战争 1 ? ? 0.8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客7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 ? 0.6 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观 8 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 1 ? ?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共9 一五计划的成就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 ? ?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1510 大跃进与浮夸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 ? ?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分 11 与西藏有关的重大史实西藏发展简史 1 ? ? 0.6 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12 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 1 ? ? 0.7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13 俄、日改革的比较改革与民生 1 ? ? 0.6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4 诺曼底登陆二战发展史 1 ? ? 0.9 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认15 马歇尔计划战后美欧苏关系史 1 ? ? 0.3 识及运用能力

黄帝及其历史地位 0.8 2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秦皇汉武统一文字和思想 0.7 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2 ? ? 指南针、毕升改进印刷术中华民族发展史 0.8 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能2 ? ? 16 力,以及学生的历史情感及历史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0.5 2 ? ? 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 0.7 1 ? ? 市舶司及宋代海贸兴盛原因 0.6 2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设立台湾府及洋务派组建海军 0.8 2 ? ? 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布匿战争中西方海洋问题 0. 3 17 1 ? ? 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0.6 2 ? ? 力,以及学生的多元思维主为构建和谐海洋提建议 0.6 1 ? ? 观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0.7 2 ? ? 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6 1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近现代史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分析 0.6 2 ? ? 3518 首届政协会议 (以南京、北京为例) 理解、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等综 0.8 1 ? ? 分合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 0.5 2 ? ? 邓小平南巡讲话 0.6 1 ? ?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0.8 1 ? ? 汽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0.6 1 ? ? 考察学生处理材料提取历电子计算机及相对论的创立 0.8 2 ? ? 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数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世界经济发展史 0.7 19 1 ? ? 分析、理解认识、归纳概括和语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0.5 2 ? ? 言表述等综合能力欧盟与世界多极化0.6 1 ? ? WTO的宗旨 0.6 1 ? ? 合计共涉及知识点70余个 50 21 23 6 15 27 8 试卷总体难度:0.65

2020年中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化学)2020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双向细目表 一级主题二 级 主 题 三 级 主 题 题型 能力 层次 难 度 分 值 选 择 题 填 空 题 简 答 题 实 验 题 计 算 题 A B C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7、2 发展 科学 探究 能力 能对一些实验进行探究 6 √2、1 6 学习 基本 的实 验技 能 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 接、加热 1 √ 7、2 1 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7 会配制溶液 1 √7、2 1 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7、2 检验和区分常见物质 0.2 5 √7、2 0.25 气体制取的装置和方法 4 √7 4 过滤、蒸发分离物质 1 2 √7 3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 周围 的空 气 空气成分及作用 1 √√7 1 氧气和很多物质发生氧 化反应 1 √7 1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 化碳的性质、用途 0.5 1 √ √ 7、2、1 1.5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法 √7、2 水与 常见 的溶 液 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 0.2 5 √7 0.25 常见水的净水方法 1 √7 1 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 0.2 5 √√7 0.25 饱和溶液、溶解度 5 √7、2 5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 1 1 结晶现象√7 乳化√7 金属 金属的物理特征,主要 化学性质,及防腐蚀方 法 1 √√7、 2 1

与金属矿物 常见的铁矿石炼铁√7 合金性能,生铁和钢√7 金属材料作用√7 金属资源的保护√7、2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碱的性质和用途,腐 蚀性 2.2 5 √√√2、1 2.25 常见酸碱的稀释方法√7 酸碱性对人体、农作物 的影响 √7 常见盐的用途 1 √7 1 常见化肥种类及作用 1 √7 1 常见有机物及有机物的 重要性 √√7、2 碳酸根、铵根的检验√7、2、1 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 性 1.7 5 √7 1.75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 物质 的多 样性 物质的三态转化 0.2 5√7、2 0.25 物质的分类 1 √√√7、2、1 1 微粒 构成 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1.7 5 √7 1.75 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4 √7 4 原子的构成 2 √7 2 微粒间的转化,核外电 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 √√ 2 1 认识 化学 元素 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7 元素的简单分类 1 √7 1 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7 物质 组成 的表 示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7 1 书写化学式 3 √7、2、1 3 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 √7、2 1 商品标签的元素组成及 含量√7、2 物质化学化学变化的特征及本质0.7√7 0.75

中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2012年,2013年,2014年恩施州语文中考命题双向细目表(一)2012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序号测试内容分值题号题型测试能力1 古代中日交往 2 13 选择题识记 2 北宋纸币 2 14 选择题 理解 3 台儿庄战役 2 15 选择题 识记 4 《海国图志》 2 16 选择题 理解 5 三大改造 2 17 选择题 识记 6 大跃进运动 2 18 选择题 理解 7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 19 选择题 理解 8 马可.波罗 2 20 选择题 识记 9 伊斯兰教 2 21 选择题 理解 10 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影响2 22 选择题 理解 11 新经济政策 2 23 选择题 理解 12 印度独立 2 24 选择题 识记 13 古代科技 5 28(1、2、3)非选择题 识记 14 古代思想文件化 5 28(3、4)非选择题 理解 15 中俄关系 4 29(1、2)非选择题 识记 16 中俄关系 4 29(3、4)非选择题应用 17 世界格局的演变 4 30(1、2)非选择题 识记 18 世界格局的演变 4 30(3、4)非选择题 应用

(二)2013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题型内容领域具体目标 能力水 平预估 难度 材料 来源 分 值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13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北京人 2 易七上 2 14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 秦加强中央 集权 2 中七上 2 15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张仲景 2 易七上 2 16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孔子 2 中七上 2 17 选择 题 中国古代史郑成功 2 易七上 2 18 选择 题 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 2 难八上 2 19 选择 题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 2 易八下 2 20 选择 题 中国现代史中美关系 2 易八下 2 21 选择 题 中国现代史现代科技 2 易八下 2 22 选择 题 世界古代史 汉谟拉比法 典 2 易九上 2 23 选择 题 世界古代史雅典民主 2 中九上 2 24 选择 题 世界现代史 非洲独立运 动 2 易九下 2 28 材料 解析 题 中国古代、 近代史 民族关系和 对外交往 6 2 2 易、 中 七上 七下 八下 1 29 材料 解析 题 国古代、 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 3 2 2 中 七下 八上 7 30 简答 题 世界近 现代史 资产阶级革 命与两次世 界大战 3 5 1 中 九上 九下 9

初中的中考数学试卷试题双向细目使用表.doc

中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考察 水平了解理解掌握题型分值题号难度内容 有理数有理数的意义 比较有理数大小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简单的混合运算 较大数字★ ★ ★ ★ ★ ★ 数与代数 ·平(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无理数、实数 近似数、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 ★ ★ ★ ★ 代数式代数式的意义及表示 求代数式的值 整数指数幂及基本性质 科学记数法 ★ ★ ★ ★

整式的加减法及简单的乘法★ 乘法公式★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 整式与分式 分式及基本性质★ 简单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注: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乘法公式指: a+b))(a-b)=a 2 -b 2 ,(a+b) 2 =a 2 +2ab+b 2 ; 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时),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数与代数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 方程、方程组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注: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际运用★常量、变量的意义★ 函数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方法★ 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函数值★

一次函数及表达式、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正比例函数★

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及表达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数与代数函数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公★ 式不要求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空间与图 形 注:加强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的考查,其难易程度不超过教材上例、习题的难度点、线、面★ 角、比较角的大小★ 角度的简单换算★ 角平分线及性质★ 相交线与平行线补(余)角及性质、对顶角及性质★ 垂线,垂线段及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线间的距离★ 三角形有关概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三角形的中位线及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