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
建筑节能方案(范本)

建筑节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旨在打造一座绿色、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
建筑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地上25层,地下3层,主要包括办公、会议、餐饮、休闲等功能区域。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项目将采用一系列节能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二、节能目标1.节能率:本项目总体节能率不低于65%,其中空调系统节能率不低于50%,照明系统节能率不低于60%。
2.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3.环境保护: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措施1.建筑设计(1)建筑朝向:选择最佳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能耗。
(2)建筑外立面:采用Low-E玻璃,提高保温性能,减少空调能耗。
(3)建筑体型:优化建筑体型,减少体型系数,降低能耗。
2.空调系统(1)冷热源:采用高效节能的冷热源设备,提高空调系统效率。
(2)末端设备:选用节能型末端设备,降低空调能耗。
(3)智能控制: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空调运行状态,提高能源利用率。
3.照明系统(1)光源:选用节能型光源,如LED灯、荧光灯等。
(2)灯具:选用高效灯具,提高照明效率。
(3)智能控制: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根据室内外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4.电气系统(1)供电:优化供电方式,降低线损。
(2)变压器:选用高效节能变压器,降低损耗。
(3)配电系统:采用智能配电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5.节水措施(1)给水系统:采用高效节水型给水设备,降低给水能耗。
(2)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等技术,减少排水能耗。
(3)绿化:充分利用绿化,降低建筑热岛效应,减少空调能耗。
四、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组:组织专业团队,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监督和验收。
2.制定施工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建筑能耗、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分析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参考模板)

建筑能耗、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分析报告(初步设计阶段)一、设计依据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4.《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5-515.《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15-13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7.《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10.《建筑幕墙》GB/T 2108611.《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12.《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1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14.《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15.《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1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1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24.《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5.《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6.《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12月发布)25.《广东省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 15-752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2.建设地点:3.建筑功能:4.项目用地面积:m25.项目建筑总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m26.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三、节能设计概况1.总平面布局情况(简述项目总体布局,工程楼栋数量构成、各栋单体建筑朝向等)2.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及建筑热工性能指标2.1 说明屋面节能设计情况(屋面形式、保温措施、参数要求)2.2 说明外墙节能设计情况(外墙构造、墙材类型参数、保温措施类型、参数)2.3 说明外窗节能设计情况(外窗构造、型材、玻璃、各朝向窗墙比)3.给水排水节能设计3.1 简述用水水源、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情况,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及排污处理系统,节约运行费用3.2 说明节水设施(卫生器具及配件,如龙头、水嘴、马桶、小便器、水池水箱溢流报警、用水点超压减压阀等);3.3 说明供水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节能型供水设备的选用情况、用水分项计量)3.4 雨水利用情况(透水地面、雨水回用系统)4.电气照明节能设计4.1 照明节能设计指标(主要房间、场所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照度均匀度)4.2 节能设备(灯具、变压器、疏散指示灯、室外路灯)4.3 节能系统设置(停车库、公共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方式、BAS系统、能耗监测)5.通风与空调节能设计5.1 节能型设备(空调系统类型及冷热源系统、机械通风产品的能效等)5.2 自控设计(空调设备的集中监控、能量统计、运行控制、调节)5.3 计量四、房间设计参数1.室内房间设计参数本项目设计建筑室内房间设计参数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附录C取值。
(完整)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202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202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文本范本在建筑行业中,节能和绿建已成为当代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考虑因素。
2024年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以下是一个范本,介绍了一些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的关键要点和考虑事项。
【设计概述】本次设计旨在打造一座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该建筑将采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优化建筑外墙结构、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建筑将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和环境适应性。
【设计原则】1.选用可再生能源:设计中将优先考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设计高效节能外墙结构:选择高隔热材料,保证外墙结构的热传导系数低于规定标准,在保温的同时减少能量损失。
3.采用节能设备:选择能效比较高的设备,如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减少能源消耗。
4.优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建筑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能耗,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
5.采用可持续材料:选用环保材料和低污染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考虑空气质量:在设计中考虑空气流通的合理性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采用有效的过滤装置减少污染物的进入。
【设计措施】1.外墙结构设计:采用隔热材料填充墙体,增加墙体的隔热性能;设置遮阳设施,减少日照直射进入建筑内部。
2.采光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电力照明的需求。
合理设置窗户,提高采光效果。
3.通风设计: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空气污染。
4.供暖与制冷系统:选择高效节能供暖与制冷设备,例如地源热泵或太阳能加热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5.水资源设计:采集和储存雨水,用于浇灌植被和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用途。
6.建筑材料选用: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预期效果】本次设计旨在实现以下效果:1.减少能源消耗:通过选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建筑节能专篇模板

项目合理用能专篇设计单位: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二章、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第三章、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第四章、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第五章、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性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1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座商务办公大厦及其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等相关配套设施。
项目总投资: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自2014年月初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15年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三、项目建设方案本项目主要有办公和商业两大功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及各自的功能特点,商业设置于底层裙房,4至18层为办公,且将交通核设置于中心,景观视野俱佳。
项目基地内地势较为平整,地下两层设有停车,层高为3.5米,车库出入口由西侧东路驶入。
办公入口设置于南侧。
新建建筑周边情况及建筑立面风格:项目建筑高度88米,立面形式采用玻璃幕墙和外包石材相间,满足通风和采光要求。
四、相关专业说明:(一)给排水专业1、给水系统:本工程市政一路供水,引入管管径DN200,压力0.2Mpa(相对本楼±0.000=36.8m),提供本楼生活给水和室外消防给水。
裙房(三层)及地下各层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裙房以上各标准层采用叠压供水设备二次加压供水,利用减压阀分区,各区给水压力不小于0.15MPa,不超过0.35Mpa。
生活给水引入管和消防给水引入管上设置计量水表,根据本工程不同用水点,分别设置水表,分户计量,以利节水。
注:本项目全年采用VRV空调系统,无空调补水、无采暖补水。
2、本工程不设置热水系统。
3、中水系统:本工程西侧东路已有DN400市政中水管,自东路引入一路DN100的中水管,压力0.2Mpa(按本楼±0.000=36.8m计),供应园区道路浇洒、车库冲洗和绿化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XX工程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专篇
(本案例仅针对商业建筑绿建设计)
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目录
10. 1 设计主要依据 (1)
10. 2 设计范围及概况 (2)
10. 3 建筑专业 (4)
10. 4 结构专业 (15)
10. 5 给排水专业 (19)
10. 6 电气专业 (23)
10. 7 暖通专业 (28)
第十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10. 1、设计主要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8].《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016-2008
[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11].《重庆市种植屋面技术规程》DBJ/T50-067-2007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年版)
[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17].《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
[18].《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
[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2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2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3].《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 号)
[24].《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建筑部分)》渝建发〔2013〕103 号
[25].《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一~七号)
[26].重庆市建委关于明确《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渝建〔2014〕221号)
[27].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范、规程、标准
10. 2、设计范围及概况
本项目名称XXX,项目地点XXX,开发单位为重庆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m2。
(描述项目情况)
本项目中的S1-S4#,3A#、5#、6#楼为住宅楼底商,包含商业裙楼和大型商业建筑空间,执行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满足绿色建筑一星级要求。
(界定适用范围)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公建部分)
第 3 页
10. 3 建筑专业
10. 3.1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1)主要围护结构构造技术措施
S1-S4#商业裙楼、3A#、5#、6#(商业部分)
屋面类型(自上而下):碎石、卵石混凝土2300(40.0mm)+水泥砂浆(20.0mm)+难燃型挤塑聚苯板(40.0mm)+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外墙类型(由外至内)1:水泥砂浆(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626~725(300.0mm)+水泥砂浆(20.0mm)
外墙类型(由外至内)2(用于商业与车库相连的功能转换隔墙):水泥砂浆(20.0mm)+普通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200.0mm)+水泥砂浆(20.0mm)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类型1: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水泥砂浆(15.0mm)+难燃型挤塑聚苯板(20.0mm)+水泥砂浆(5.0mm)
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类型2(实为商业与车库相连的功能转换楼板):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水泥砂浆(15.0mm)+岩棉板(垂直纤维)(30.0mm)+水泥砂浆(5.0mm)
分隔楼板类型: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地面类型(实为商业与车库相连的功能转换楼板):全轻混凝土1051~1150(4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外窗类型1: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外窗类型2: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3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天窗类型: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2)建筑节能主要技术指标及达标判定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综合计算判断结果。
(3) 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比
本项目中大部分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满足“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大于地板轴线面积的8%”,不满足时在对应房间设置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按2次/h 设计。
(4)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外窗气密性等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T 71016 中规定的6 级要求设计,幕墙的气密性按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 21086 规定的3级设计。
(5)西向外窗窗墙比及遮阳设计
(6)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及遮阳措施
屋顶透明部分: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透明部分面积不大于屋顶面积的20%,屋顶遮阳系统:电动天篷遮阳帘,控制方式为电动。
(7)空调器(机组)室外空调机位设置
室外空调机位的安装应安全可靠,有利于通风换热,当建筑外立面竖向凹槽内布置室外机时,凹槽宽度不小于3.0m,室外机置于凹槽深度不大于4.2m。
空调室外机的排风口相对时水平间距大于4m。
(8)建筑防结露计算
本项目商业部分外墙采用自保温,热桥采用600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屋面采用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经过核算,建筑均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第4.2.5 条规定,围护结构各部位不会发生结露的现象,详见《建筑节能计算书报告》。
(9)节能防火与安全设计
1)主要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及燃烧性能
主要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及燃烧性能详见10.3.1中第(1)部分。
以上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要求及公安部公通字【2009】46号文件的规定和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注:依据倒置式屋面应用技术规程JGJ230-2010,屋面保温材料的施工厚度应增厚计算厚度的25%。
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设置500mm宽改性发泡水泥板防火隔离带;
2)保温材料与主体结构构造安全措施
外墙饰面材料:涂料
外墙构造安全措施:
①外墙外保温:外墙保温层采用耐碱玻纤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
米不少于6个。
基层为混凝土时,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基
层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时,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50mm。
②外墙自保温: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墙面抹灰满挂耐碱玻纤网格布。
架空楼板构造安全措施:难燃型挤塑聚苯板采用12.7×12.7Φ0.9热镀锌钢丝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锚固在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功能转换楼板构造安全措施:垂直纤维岩棉板采用12.7×12.7Φ0.9热镀锌钢丝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锚固在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10.3.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0. 3.2.1 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
(1)场地选址、场地安全情况、场地污染源及措施(根据环评报告及项目现场情况描述)
1)本项目位于重庆市XXX区,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城市生态系统,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不存在野生动物等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非基本农田、古树、文物保护区等,规划已获规划局批准。
2)项目地块场地平整呈南高北低,高差约10米,地块与周边道路基本平接。
3)依据项目地勘报告,场区无活动性断层通过,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现状边(斜)坡稳定,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4) 项目场地内不存在污染源,地质灾害;无洪涝灾害,无含氡土壤,无电磁辐射危害,无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 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详见情况见环评报告,环评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