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3 个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初,共经历了300多年。
3个阶段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也不同。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
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当具备初步的阶级观点后,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赞同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
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
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三一文库()〔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苗丽201011813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
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美好社会的理想,表达了她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早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理论表现。
如同一切思想、学说、理论一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客观历史条件而独立发展的,而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所制约。
它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无产者的出项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无产者的壮大而发展,也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消逝。
因此,研究这一学说,必须首先把它置于产生它的时代中来加以考察,了解它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掌握它的发展规律,才能对它做出正确的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到十七世纪的后期,由于这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候以温斯坦莱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的某些特征,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中间环节,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还有,除了闵采尔在宗教的旗帜下为实现美好社会战斗过之外,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
空想社会主义是指19世纪早期一些社会主义者通过推理和幻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或难以实现的社会改革观念与理想的思想流派。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通过凭空想象出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型,而不是通过实践和社会发展来达到社会主义目标。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乌托邦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不存在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作和享受劳动成果。
2. 淘汰竞争: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竞争是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根源,应该通过消除竞争来实现平等和公正。
3. 人性的完美: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性是完美的,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制度不公正造成的,只要改变制度就能消除社会问题。
4. 空想改革: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只要采取一些理性而彻底的改革措施,如共产主义、合作社等,就能实现理想社会的前景。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不公正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制约。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并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被现实社会主义所取代。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是正在产生的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是早期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成就。
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的炼金术士一样。
恩格斯也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刚刚产生不久,就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批判了这个制度的几乎一切弊病,把这个制度日益加深而又不可克服的矛盾提到了人们面前。
他们都抱着深切同情无产阶级的态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残暴和无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诉说了遭受剥削和奴役的重重苦难。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三次引用莫尔在《乌托邦》中的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给予很高的评价。
例如,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就曾拟定过出版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优秀著作的计划。
当时出版的由恩格斯翻译并写了前言和结束语的《傅立叶论商业片断》,就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因为这种批判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时代是过渡时代;傅立叶郑重提出,应该怀疑资本主义制度;欧文则宣布,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迫切要求进行人类事业中的巨大变革。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空想社会主义可以说是一个不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而且在人类思想上都很有影响的学派。
即使在今天,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我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而就其发展历程而言,它对历史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不免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这些光辉思想具有合理的科学因素,它们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择其荦荦大者,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时期,三大空想家已经开始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有规律的前进过程,并已认识到每一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都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一社会都包含着前一社会制度的残余以及未来社会的萌芽。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思想。
他们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雇佣劳动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所以要消灭罪恶、实现公平,就要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实现财产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
废除雇佣劳动制是几乎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识。
以莫尔、温斯坦莱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强调理想社会人人都应当参加劳动的同时,又把劳动视为一种惩戒手段。
他们认为,对于那些犯有过错或罪行的人,强迫他们劳动比把他们处死将会更有益于社会。
如果撇开其中蕴涵的奴役思想,通过劳动改造挽救过错者与罪犯的思想不能说没有其合理成分。
另外,以康帕内拉、梅叶、摩莱里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劳动视为公民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并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我们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
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
巴贝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刚刚建立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革命实践同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这已经隐约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猜测。
傅立叶提出,分配应该按劳动、资本、才能三方面进行,即“按比例分配”。
欧文还提出了消灭货币和实行按需分配的思想。
欧文还播撒了创办合作工厂的种子。
曾经在英国出现的合作工厂、合作社的试验,都是欧文合作制思想的产物。
马克思写道:“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三,消灭商品交换,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圣西门指出,欧文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的最严重的灾难”。
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主要是生产的分散性或不协调的劳动。
文明制度一方面拥有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生产仍然是分散的,这种矛盾必然引起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各企业主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垄断。
竞争又通过商业造成“经济生活周期地陷入混乱”,从而使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
傅立叶形象地把经济危机叫作“多血症的危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用自然的、协作的、诚恳的、诱人的生产代替“虚伪的、分散的、欺诈的、令人厌恶的生产”。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未来社会应该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产品直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需要,社会生产是按计划组织起来的,避免了盲目性。
格拉古?巴贝夫认为,“未来社会”的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权利方面,而且还要扩大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生产所代替,整个社会“不再有盲目经营的危险,不再有任意生产或生产过剩的危险”。
第四,消灭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阶级差别。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重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发明创造,利用新的生产技术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成效,创造更为富裕的生活;实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是光荣和受人尊重的事,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梅叶提出了“流汗是道德之源,而劳动是光荣之本”的观点,认为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保证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而且也是锻炼人们优秀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必要手段。
摩莱里提出,劳动是幸福的事业,“同心协力使劳动变成了有趣和轻松的活动”。
圣西门提出“劳动是一切美德源泉”、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的积极主张,实际上提出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思想。
他们还提出了未来社会要以自由劳动和协作为出发点,要求取消雇佣劳动,必须把劳动和享受统一起来的思想。
傅立叶认为,在未来社会里“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劳动是建立在协作制度前提下的“以诚实和诱人的劳动为基础的正面世界”。
人们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劳动,劳动恢复了它本身的面貌,变成一种享受。
欧文提出,合作公社制度下的社会生活要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消灭三者之间的差别;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五,主张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直至最后消亡。
从未来社会的国体和政体、国家职能、民主和法制问题直到国家消亡问题,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莫尔设想,未来社会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选举产生首领,不允许专制独裁;法律条文少而明确,解释简单;信仰自由,免费医疗,人们把快乐当作追求的目标。
康帕内拉提出,理想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机构是按照民主原则和“贤人政治”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圣西门认为,未来社会的政治将是关于生产的科学,对人的管理将代之以对物的管理。
这是关于国家消亡思想的萌芽。
从历史的发展和有规律的思想出发,傅立叶辛辣地嘲笑了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永存的观点。
他指出,在历史上,蒙昧制度、宗法制度、野蛮制度和文明制度不过是痛苦多难的一些荆棘丛生的小道,不过是上升到更完美的社会制度的阶段而已,而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处于文明制度的衰落阶段,由此可见,把衰落的东西看成永恒存在的东西,是很可笑的。
恩格斯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是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傅立叶“巧妙地掌握了辩证法”,“正如康德把地球将来会走向灭亡的思想引入自然科学一样,傅立叶把人类的思想引入历史研究”。
第六,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问题。
欧文提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婚姻制度,根本不是以两性的纯洁的爱情为基础,而是在私有财产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许多极为离奇的结合,是以图谋财产为目的的。
通奸和卖淫是这种制度的必然产物。
这种制度给家庭特别是给妇女和儿童带来无穷的灾难。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
欧文提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实行自由的婚姻制度;将人口的生产与节制结合想来,制定必要的制度,以防止人口过剩。
傅立叶认为,妇女问题的性质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资本主义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使妇女受压迫、受苦难的制度,婚姻之中并无爱情,而在和谐制度下,男女平等,婚姻完全建立在两性相互爱慕的基础上,两性结合或离异都是完全自由的。
对傅立叶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恩格斯的评价是,“他第一个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莫尔式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拒绝政治行动和幻想通过和平途径改造社会的时候,闵采尔、巴贝夫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却对阶级斗争问题、建立革命组织问题、暴力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问题、专政问题等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闵采尔认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要使麦子抽花扬穗,就必须铲除一切杂草”。
恩格斯称赞闵采尔的政治纲领“接近于共产主义”。
为建立平等共和国,巴贝夫提出了人民革命、武装起义推翻旧制度、劳动者革命专政、人民政权、建立平等共和国需要过渡阶段等思想。
篇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我们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
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
巴贝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刚刚建立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革命实践同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结合起来。
但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普遍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最后,在十九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前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社会原理的探索成果,丰富了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其推进到最高阶段。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着的学说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和贫苦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的反映。
它们直接采用了启蒙学派的各种原则,赋予它以崭新的内容,同时以更明确的哲学观点,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理想社会的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推进到了最高阶段。
篇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观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观点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