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音乐

合集下载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摘要】印象主义音乐在继承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结构、和声、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和发展。

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也在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上得到体现。

印象主义音乐延续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同时也为浪漫主义音乐形态带来了新的发展和诠释。

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得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得到了体现,为音乐史上的演变贡献了一份独特的风采。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继承、发展、音乐结构、和声、表现形式、元素、情感表达、个性化、发展、诠释。

1. 引言1.1 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不仅是两个不同的音乐时期,更是两种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音乐思想。

浪漫主义音乐起源于19世纪初期,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化体验,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震撼。

浪漫主义音乐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表现作曲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相比之下,印象主义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的色彩、光影和印象效果。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乐视作一种艺术形式,试图通过音乐来表现无形的事物,如情感、氛围、景色等。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对听觉感官的刺激,通过音乐语言的变化和创新来实现对听众的直观和感性的影响。

尽管印象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理念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和继承关系。

印象主义音乐在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新,使其在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2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19世纪早期音乐创作的一种主流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个性化的特点,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个人意识的体现。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印象主义音乐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

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得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得过渡。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得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得影响而出现得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得、超越现实得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得开端。

它得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得艺术目得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得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得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得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得发展所起得作用是不可估量得。

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得“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得影响。

古典主义音乐得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得表现与激情得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得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得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得气氛和色调。

在乐曲得形式上多采用短小得、不规则得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得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得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得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得一个非常重要得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得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得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得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印象主义音乐得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得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得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得意境。

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得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得色彩与光影在瞬间得迷离变幻。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1.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徳西彪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

特征:1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不以旋律为主,注重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2.什么是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蒙克为代表,然后扩张到音乐的领域。

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当时的德国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一些艺术家及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时尚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从而用夸张、畸形和抽象和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1918年奥地利作曲家蒂森借用表现主义的观点来评论音乐作品,从此表现主义风格在音乐领域出现并逐渐流行。

特征:1音乐具有反传统的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谐和,结构不明确,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十二音体系。

因此,在表现主义音乐找不到浪漫音乐的抒情性、古典主义音乐的逻辑性、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美感,显得离奇怪诞。

2表现主义音乐上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反义词,从它们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流派在音乐表现上的各自特征: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的客观世界外部瞬间的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和气氛,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与再现;而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

3.什么是新古典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又称“新巴罗克时期音乐”,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的浩劫使整个欧洲的经济破坏,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的梦想,他们开始进行理智的构思,希望复古,回到从前宁静的平和的社会形态。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了 解的, 而当把这 3印象主义音 乐的风格特征
作为 背景 音乐 , 并插 入法 国具有代 表 性 的美丽 建 筑 的图片 头 发 的少 女 》, 分析 这 首 作 品是西 方音 乐 还是 东方音 乐 ?
“ 印象主 义” 起初 也作为贬 义词用于 音乐 。 8 7 , 17年 德 钟 , 新 安静 , 清 动人心 弦 。 学生 凭借 联 想 , 佛看 到初 春 让 仿
2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 品分析
作 为印象 派音 乐 的创始 人 , 彪 西的创 作 特点与浪 漫 德
美, 带有朦胧的色彩来揭示图画带给人们的印象。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创 作 原 则 与 风 格 是 严 谨 、 规 整 ,
主义 有着 直接 的传承 关 系 , 把创 作 寄 托 于梦 幻 世 界 , 这 与 之 相 比 , 印象 主义 音 乐 并 不是 通 过 音 乐来 直 接描 绘 实 而 正是浪 漫主义音 乐的一大特点 。 种朦 胧 的音 乐感 觉, 这 要让 际 生 活 中 的 图画 , 而是 更 多地 描 写 那 些 图画 给人 们 的感 学生 自主地 在音 乐 中进 行深 刻 地 体会 。 表 性 的音 乐 《 代 大 觉 或 印 象 ,渲 染 出一 种 神 秘朦 胧 、若 隐若 现 的气 氛 和 色 海》, 首作 品比较 长 , 这 而且 学生不容 易体 会其 中音 乐所 要 调 。印 象主 义 带 有 一种 完 全抽 象 的、 超越 现 实 的 色彩 , 表达 的含义 , 因此可 以在欣 赏作 品之前讲述一个 简短 的故事 是 音 乐进入 现代 主 义的 开端 。
西 ” ,从 课 题 上 来 看 ,就 给 人 较 为 浓 厚 的 单 一 感 ,但 的神 秘, 浩大 的声 响令人心旷神怡 , 以忘记 。 难 是 又有 着 特 殊 气 息 的蔓 延 。这 种 音 乐 盛 行 的时 间 不是 很 开始 一个 具有 根本 意义 的转 变 。 古典 乐 派 的 乐 圣 贝多 芬 的 《 月光 》同德 彪 西 的 《 月 是 贝 多芬月光 的最 大 特 点 的话 , 么 “ ”便 是 德彪 西 月 那 动 长 ,却是 音 乐 发展 史 上 一个 重 要 的 阶段 ,从 此 音 乐艺 术 光 》作 比较 , 律 、 奏 、 彩 都有 所 不 同 。 旋 节 色 如果 说 “ ” 静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教学设计20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教学设计20
灵感,创作了这首清新、动听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六、课堂小结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
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2)、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根据音乐现场创作的印象主义的绘画《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示并介绍。
3、谈论《大海》:
(1)、(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拓展研究。)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很出名的油画,观察这两幅画的风格有何
不同?
油画1:清晰、细致、具体、写实
油画2:模糊、朦胧、抽象、写意——印象主义画派2、受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19世纪后期法国兴起了印象主义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1、印象主义音乐初体验——优雅写意很多人对于印象主义的认识来源于莫奈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作,偏向于中国国画的写意风格,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印象主义的音乐同样起始于这个时期。

19世纪末在欧洲,这种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它的音乐形式与表现手法都和之前的古典、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

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莫里斯·拉威尔。

德彪西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印象主义风格,他往往能描绘出一种气氛或反映人某一时间点头脑里产生的印象。

他把和声作为丰富色彩的一种手段,还经常有意识地冲破常规节拍,从而扩大了音乐的表现手段。

之前听过他的《牧神午后》,我认为这首乐曲节奏感没有古典音乐那么有力度,有规律,也不像是浪漫主义音乐给人以或热烈激昂或悠扬婉转的情感体验。

《牧神午后》讲述了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

这首乐曲就像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午后,竖琴声中夹杂着弦乐部轻轻颤动的震音仿佛就像是对画作《日出印象》的一个续写版本。

整个音乐使人非常放松,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

在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中,除了德彪西之外,还有一位管弦乐配器大师——拉威尔。

就像用不同的材料能配制出各种有滋有味的佳肴一样,交响乐中不同音乐家使用的不同手法使音色更是绚丽多彩。

作曲家拉威尔虽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传承者,但他与德彪西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拉威尔偏向于古典形式,他的旋律线更加清晰,更为广阔、明朗和直率。

他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

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印象乐派的音乐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对二十世纪各种音乐流派的形成、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众多作曲家的创作技巧的启发都已被承认为不容质疑的事实。

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

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

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在曲调发展上避免使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展开等表现手段,而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声乐曲调与言语音调密切结合,近似朗诵;器乐曲调也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②在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

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

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

在声乐作品中,男高音与女高音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如木管的低音区、铜管大量使用弱音器与阻塞音,铜管在乐队中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加强力度,而为了取得多变的色彩效果等。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

如弦乐组常常细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过去很少用的音区,大提琴担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糊不清之感;突出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清澈的音响,使管弦乐色彩缤纷,把力度与音色联系起来。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

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印象派”。

《第三单元 六、 印象主义音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 六、 印象主义音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印象主义音乐》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印象主义音乐”,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与表现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印象主义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和欣赏,能够辨识印象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理解音乐与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表达。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定义、特点及代表作品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分析音乐作品,评价其辨识印象主义音乐典型特征的能力。

3.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基本认识。

3. 作品欣赏(15分钟)学生分组聆听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感受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印象主义音乐与其他音乐流派的区别,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性和价值。

6. 拓展延伸(课后)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印象主义音乐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及在当代的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学生进行印象主义音乐知识问答,检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首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撰写一篇关于该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风格、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两位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月光》, 谈谈他们的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异同。
Your Topic Goes Here
德彪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多芬
创作原则与风格区别
• 古典主义音乐:严谨、规整。 •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 印象主义音乐:不直接描绘实际生活,而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
感觉或印象,渲染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 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对德彪 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 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 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 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 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 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月光》
•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 • 古典乐派作曲家贝多芬的钢
光》,是早期创作的钢琴曲
琴奏鸣曲 《月光》,原名
《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 现代主义音乐 的新趋向
表现主义音乐
•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 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 乐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把他们对世界所感悟到的内心 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的情绪,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 作品常与病态、失常、死亡等主题相联,作品中的主人公常 常是些小人物,他们因饱受折磨和压抑而呈现出一种畸形怪 诞的形象。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本人的个性因素, 他的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他对西方近现代 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 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音乐流派都或多或少地 受到他的影响。德彪西的成功探索与大胆革新,给后代作曲家以启 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与创新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Your Topic Goes Here
印象主义绘画
•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 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 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
• 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 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 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达。
《大海》共三个乐章:
• 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 第二乐章“海浪的嬉戏”; • 第三乐章“风与浪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这一乐章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 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 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 绘出来。
印象主义音乐
•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受“象征主义文学 ”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 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追求刻画实物 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 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 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 歧与差别。
• 代表人物: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
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
• 调性音乐:有调性的音乐,调中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调性 音乐中总是存在着一个作为中心的音,和弦的构 成和曲调的 进行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
• 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 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 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式中心有 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 在。
十九世纪雷诺阿为他银行 家朋友的女儿作画像
《康威尔斯小姐像》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 选自德彪西的钢琴小品集《前奏曲》,为《前奏曲》第一集 中的第八曲,作于1910年。
• 整首作品短小、精炼,通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刻画 出一位清纯的少女形象。主题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歌唱性, 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管弦乐:
德 《夜曲》 彪 《大海》
《意象》
西 《牧神午后前奏曲》 主 要 作 钢琴曲: 品 《贝加莫组曲》
《阿拉伯风格两首》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 《大提琴奏鸣曲》 《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
舞台作品: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歌剧)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神剧)
《大海》
作曲家以清淡的笔墨、朴素
有三个乐章:一、叹息的主
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
题与忧郁的思绪。二、表现
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 了回忆的甜梦与憧憬未来的
乐曲采用了古老的多里亚调
蓝图。三、激动的急板。这
式,充满了诗情画意把月光
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
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
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富有诗歌意。
•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 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 ,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 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印象 主义乐派创始人,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岁开始 学钢琴,10岁时音乐才能被肖邦的一位学生发现,从此音乐成为他 终生的事业,1873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了12年的专业学习, 1918年时由于癌症去世。
•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为德 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 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 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 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 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十二音音乐
• 十二音音乐是20世纪作曲技术之一,其基本原则是平等对待 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取消传统大小调体系各音级的功能区 别。十二音体系的基本创作方法是:作曲家将十二个半音不 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或称音列),然后用这个序 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 。这个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它解决了无调性音乐缺乏 结构组织手段的弱点,这种新的组织体系使创作大型音乐作 品成为可能。
• 主要特征: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象征主义文学
• 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 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 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 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 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 代表作品: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