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浅谈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浅谈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2 世 纪 是 欧 洲 音 乐 的 新世 纪 。在 10 — 9 0 0 中 。 0 9 0 13 的3 年 各
种 新 的音 乐 思 潮 和 新 的 音 乐技 法 层 出不 穷 以勋 伯 格 为 代 表 音 域 很 大 的 和弦 来 表 现广 阔 的 空 间 ,因 此 和卢 常 常 分 为几 层 。 J 爿 由于 整音 音 阶 , 声 音 阶 的 广 五 的表现主义 .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 表的新原始 主义和新古典 调 式 i性 也是 创 造 色彩 的工 具 .
们 厌 弃 传 统 的 调 式 、 律 、 声 、 奏 或 乐 器 , 自寻 找 突 破 移 动 的 ,倏 忽 即逝 的朦 胧 音 响 ,运 用 和 弦之 间 的 相 互 融化 、 音 和 节 各 吞
时 时 捉 从 口 . 辟 新 的 蹊径 . 些 别 树一 帜 的音 乐 , 时 称 为 “ 音 乐 ” 没 . 而 消 失 、 而重 聚 在 无 穷 无 尽 、 摸 不 定 的 变 化 中 , 而 另 这 当 新 。 处 于 1世 纪 末 叶 后 期 的浪 漫 主 义音 乐 和2 世 纪 “ 音 乐 ” 间 使 踏 板 发挥 了空 前 的 作用 , 入 了一 片完 全 崭新 的 音乐 领 域 。 9 0 新 之 进 的 . 是 法 国 的 印象 主义 音 乐 。 则 要 的代 表人 物 之 一 印 象 派 画 派反 对学 院派 从 宗 教 和神 话 故
调 主义 。 以鲁索 洛为代表 的未来主义等 , 出现在这个时期 。这 泛 运 用 , 式 的功 能 被 大 大减 弱 。 在 力度 上 印象 乐 派 很 少 用 强 都
些 新的音乐思潮和技法 . 都是对欧洲后期浪漫乐派的反对 他 () ( ) f弱 p 的对 比, 而多 用渐 强 减 弱的 细致 变 化 。 运 用 和声 不 时 他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本文导读:产生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

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印象派”。

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热爱大自然,面向现代生活,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方法,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周围的气氛,对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

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再带有贬意。

演变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

在德彪西之前,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已显露于 F.F.肖邦、F.李斯特、E.格里格、П.穆索尔斯基以及 C.-A.弗朗克、R.瓦格纳等人的作品之中。

肖邦充分认识到色彩的价值,将其作为音乐中一种独立的重要因素。

格里格的复杂、朦胧、富于色彩的和声,亦可谓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气质。

他们对钢琴音乐的细致要求和踏板的出色运用,对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有重要影响。

李斯特某些作品标题的本身就含有印象主义的性质,如《鬼火》表现光的快速运动;瓦格纳的歌剧里已有许多新颖的音响组合,《莱茵河的黄金》序曲所呈现出波涛起伏、雾气缭绕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比较两位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月光》, 谈谈他们的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异同。
Your Topic Goes Here
德彪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多芬
创作原则与风格区别
• 古典主义音乐:严谨、规整。 •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 印象主义音乐:不直接描绘实际生活,而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
感觉或印象,渲染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 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对德彪 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 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 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 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 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 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月光》
•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 • 古典乐派作曲家贝多芬的钢
光》,是早期创作的钢琴曲
琴奏鸣曲 《月光》,原名
《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 现代主义音乐 的新趋向
表现主义音乐
•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 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 乐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把他们对世界所感悟到的内心 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的情绪,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 作品常与病态、失常、死亡等主题相联,作品中的主人公常 常是些小人物,他们因饱受折磨和压抑而呈现出一种畸形怪 诞的形象。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摘要】印象主义音乐在继承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结构、和声、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和发展。

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也在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上得到体现。

印象主义音乐延续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同时也为浪漫主义音乐形态带来了新的发展和诠释。

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得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得到了体现,为音乐史上的演变贡献了一份独特的风采。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继承、发展、音乐结构、和声、表现形式、元素、情感表达、个性化、发展、诠释。

1. 引言1.1 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不仅是两个不同的音乐时期,更是两种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音乐思想。

浪漫主义音乐起源于19世纪初期,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化体验,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震撼。

浪漫主义音乐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表现作曲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相比之下,印象主义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的色彩、光影和印象效果。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乐视作一种艺术形式,试图通过音乐来表现无形的事物,如情感、氛围、景色等。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对听觉感官的刺激,通过音乐语言的变化和创新来实现对听众的直观和感性的影响。

尽管印象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理念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和继承关系。

印象主义音乐在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新,使其在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2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19世纪早期音乐创作的一种主流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个性化的特点,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个人意识的体现。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浅谈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浅谈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浅谈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作者:张利娜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7期印象主义音乐(ImDressiDnistmu.slc)是19世纪末萌生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 A DebussH 1862一1918)首创的一种新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问的迷离变幻,用暗示和隐喻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用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以满足人们感官对于美丽、愉悦的最大享受。

因此。

在印象派的音乐巾.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

不仅如此,印象主义音乐在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和心灵体验上都超越传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

印象主义音乐反对后期浪漫派音乐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膨胀,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点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颖独创。

喜欢表现微妙和难以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隐喻、暗示.而叫i喜欢直率和过分夸张。

因此.腺胧的色彩.模糊的轮廓,难以分辨的色稠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标志。

德彪西曾经说过:“文字无能为力的地方.才开始音乐的作用.音乐是为无法表现的东西而设的。

我希望它仿佛从朦胧中来。

又回到朦胧中去,所以它永远是简单而朴素的。

”德彪西的一生创作r大量成功的作品,包括《牧神午后》、《夜曲》、《海》、《意象集》等管弦乐作品以及《月光》、《雨中花园》、《快乐岛》和《焰火》等钢琴音乐作品,此外还创作了一部歌剧《佩里盟斯与梅丽桑德》。

这些作品正代表营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之作。

也【F是由于他在管弦乐、钢琴和歌曲中创造了这种新型音乐风格,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才使法国音乐在20世纪音乐文化中占有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德彪西的这种印象主义音乐与当时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特点

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特点
风 格 ,因 而形 成 了 自成 一 派 的形 态 特 点 。德 彪 西 能 在 这 种 音 乐 创 作 中彰 显 自身 鲜 明 的 特 点 ,创 造


个 人 的流 派 ” 是 有 原 因的 。这 主 要 归 功 于 其 颠 覆 常 理 的 音 乐 创 作 理 念 ,在 同 时 代 印象 主 义 音
新 ,尝试 使 用 古 典 传 统 调 式 以 外 的调 式 调 性 。和 声 运 用 更 是 颠 覆 传 统 的手 法 ,注 重 音 乐 色 彩 感 受 ,朦 胧 而 又 丰满 。跳 跃 的 音 乐 思 维 和 反 传 统 的 音 乐 主 题 发 展 是 其 印 象 主 义 音 乐 主 要 的表 现 手 法 。同 一 时代 其 他 音 乐 家 在 这 种 音 乐 创 作 中浅 尝 辄 止 的 时候 ,他 的 音 乐 创 作 手 法 已经 有 了鲜 明 的
品中。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2—1 7
作 者 简 介 :李 华 东 ( 1 9 7 2 一) ,男 ,云 南 丽 江 人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系 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声 乐 、
音乐理论 。

1 02 ・
楚 雄 师范学 院学 报 2 01 4年 第 4期
多 而 简 短 ,音 乐 结 构 自 由 ,强 调 音 乐 色 彩 ,讲 求 力 度 和 配 器 的协 调 ,呈 现 出 一 种 “ 印象 ” 的 风 格
特 征 ,在 当时 的 法 国 被称 为 “ 新音 乐 ” 。德 彪 西 在 长 期 的音 乐 创 作 中逐 渐 形 成 了 属 于 自 己 的独 特
不 单 单 只 是 一 种形 式 上 的变 化 ,其 表 现 手 法 运 用 象 征 、暗示 和 隐 喻 等 ,使 得 音 乐 作 品沉 静 中蕴 含 爆 发 力 。他创 作 的 作 品 ,和 声 运 用 细 腻 、繁 复 ,配 器 新 奇 而 富 有 色 彩 ,旋 律 略 带 慵 懒 飘 忽 的 感 觉 ,作 品 传递 给 听众 “ 印象 ” 表 征 的 同时 ,也 给 人 一 种 不稳 定 之 感 ,这 其 间虽 然偶 尔 冒 出一 些 隐 约 的旋 律 ,但 这样 不 稳 定 的 感 觉 却 一 直 延 续 到 结 束 。作 品 体 现 了 一 种 让 人 很 难 捕 捉 的 声 音 或 色 彩 ,并 有 着 “ 即兴 ” 特 点 。德 彪 西 的音 乐 成 就 还 得 益 于他 拥 有 一 双 有 着 敏 锐 听 觉 的耳 朵 。他 在 管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摘要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作为起到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到二十世纪“新”音乐桥梁作用的重要作曲家,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和前辈作曲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对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其印象主义音乐特征进行完整的透析,有助于更好的演绎印象主义音乐作品。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诗歌音乐旋律风格特征一、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年生于法国巴黎郊区圣热尔门安勒。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引领印象主义音乐最突出代表。

19世纪末正值欧洲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部分。

当时浪漫主义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各个领域都很好的诠释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此时的艺术家们想在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基础上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在艺术审美上更追求个性自由,他们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渴望走想大自然,寻求创新突破,新潮流的出现不可避免,因而在19世纪末,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

1、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美术,最初是与绘画有关的一个描述性术语。

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画派。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官方学院派主宰着法国画坛。

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一部分青年人由于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不满于学院的作为,渴望能用他们认为最美的一刹那间的印象来自由作画,他们都试图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内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建立一种新的形式。

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874年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的油画被官方称为印象主义,用意是迫使这些想打破传统的人放弃自己的追求,出乎意料的是,印象主义这一词被当时寻求突破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并作为了自己画派的名称,此后印象主义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并逐渐向文学,音乐等领域扩展。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德彪西是法国的一位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音乐形式,包括交响乐、歌剧、室内乐以及钢琴独奏作品等。

德彪西最为著名和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是他的钢琴作品。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作品,第二个时期则是20世纪初至他晚年的作品。

两个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一个时期的德彪西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主要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的是对色彩和音色的描绘,追求音乐的梦幻和模糊效果。

德彪西在他的钢琴作品《月光曲》、《高岭上的宝石》、《神秘园》等中融入了大量的印象主义元素。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柔和的和声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为特点,给人一种美妙和梦幻的感觉。

他的钢琴作品往往描绘自然风景、夜晚的景象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第二个时期的德彪西的作品则更加复杂和丰富。

在这个时期,德彪西开始尝试新的音乐技巧和形式结构,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象征主义元素。

他的钢琴作品《前奏曲》、《重返大海》、《钢琴奏鸣曲》等充满着神秘和力量感,音乐中的旋律和和声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

从他的初期印象主义的作品到后来的象征主义作品,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东西。

无论是写景描写还是情感表达,德彪西都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钢琴作品独特而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一、印象主义音乐初体验——优雅写意
很多人对于印象主义的认识来源于莫奈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作,偏向于中国国画的写意风格,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印象主义的音乐同样起始于这个时期。

19世纪末在欧洲,这种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它的音乐形式与表现手法都和之前的古典、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

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莫里斯·拉威尔。

德彪西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印象主义风格,他往往能描绘出一种气氛或反映人某一时间点头脑里产生的印象。

他把和声作为丰富色彩的一种手段,还经常有意识地冲破常规节拍,从而扩大了音乐的表现手段。

之前听过他的《牧神午后》,我认为这首乐曲节奏感没有古典音乐那么有力度,有规律,也不像是浪漫主义音乐给人以或热烈激昂或悠扬婉转的情感体验。

《牧神午后》讲述了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
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

这首乐曲就像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午后,竖琴声中夹杂着弦乐部轻轻颤动的震音仿佛就像是对画作《日出印象》的一个续写版本。

整个音乐使人非常放松,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

在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中,除了德彪西之外,还有一位管弦乐配器大师——拉威尔。

就像用不同的材料能配制出各种有滋有味的佳肴一样,交响乐中不同音乐家使用的不同手法使音色更是绚丽多彩。

作曲家拉威尔虽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传承者,但他与德彪西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拉威尔偏向于古典形式,他的旋律线更加清晰,更为广阔、明朗和直率。

他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

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印象乐派的音乐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对二十世纪各种音乐流派的形成、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众多作曲家的创作技巧的启发都已被承认为不容质疑的事实。

印象主义音乐是乐曲天空中飞扬的音符,也是我们的艺术瑰宝。

二、风格特征——印象中的印象音乐
印象主义的音乐朦胧、梦幻、美丽,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音乐传统创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语言。

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
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摒弃了古典音乐中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也不像浪漫主义音乐一般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

它所塑造的种种幻想、印象和气氛,都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有一定的相似度。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在旋律方面注重所想要表现的事物,其创作的旋律不再像古典音乐那样具有大段的方整的长乐句形式,而常常是一些互不连贯的、简短零碎的旋律片断。

其发展也不再如同古典和浪漫乐音乐那样依靠动机连续不断的重复模进贯穿,而是回荡起伏、时断时续、时隐时现,按照乐思的自然流动永远在变化中不断发展。

同时,印象主义音乐十分注重和声,将音符融化在纵横交错的音乐织体之中,使变化多于稳定。

说到和声,德彪西与拉威尔等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逐渐打破了传统模式,把和声的功能性减弱到最低的限度,并大量运用各种音响奇特的色彩性和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和声语言。

如我们欣赏过的德彪西在1905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大海》,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一、“从黎明到中午”描述夜幕渐逝微光隐露,天空由紫转蓝红日喷薄而出万物苏醒活跃。

二、“波浪的嬉戏”描述阳光下波涛翻滚,时而涌成浪峰,时而跃成泡沫互相追逐嬉戏,描摹出大海如同孩子一样的可爱淘气。

三、“风与海的对话”描述在风暴中狂涛奔腾的大海,力量在迅速聚集起来,暴风雨似乎即将来临,最终一切又归于平静,但这平江中又彰显出一丝暗涌的势头。

乐曲宏伟壮观,气势逼人。

《月光》也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不得不提的一首,它是浪漫主义风格向印象主义风格的过渡。

初听《月光》,便能在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色彩,精致纤细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中感受到一个又一个从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与《大海》的气势非凡不同,《月光》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宁静,清新的气息突出音乐的恬淡和柔美,这也让我们看见了印象派音乐家们情感丰富的内心和风格多变的创意。

印象主义音乐创新的手法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和声的规则和局限从而加强了音乐色彩的表现力创造了音乐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的和声“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层、重叠笔触、点描等手法一样使音乐同样产生一种颤抖的色光般的效果。

正如音乐学家钱仁康说:“和声与配器是音乐语言中最富于色彩性的要素,德彪西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对于我们特别有意义,他把色彩的创造提高到压倒一切的地位。


除了在旋律方面,印象主义音乐在节奏方面也与其他音乐有着明显不同。

德彪西认为:“音乐要比绘画更能充分地将印象主义的观念付诸于实施,因为音乐能流动地表现光色的变化,而绘画只能静止地表现,因而不太自然。

”在印象主义音乐的作品中,音乐色彩得到了最有效的表现。

音乐家们不去勾画轮廓线条,取而代之的则是融化在音乐中的色彩。

莫奈的绘画作品着重用色彩来表现,而德彪西同样通过音响色彩表现了对光、空气、云雾、水等大自然的感官印象。

那些形式多样、自由灵活的节奏音型微妙的速度变化和细微的渐强渐弱都为音乐风格的表现增加了浓度。

在配器方面印象主义音乐推崇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注重管弦乐中不同音区和不同乐器音色的运用。

就如同老师讲到的P和F
是区分强弱音的标志一般,印象主义音乐中,有很强也有很弱,但这些过程都很短暂,整个乐章在渐强和减弱中过渡着,使人产生闪烁、梦幻的感觉。

正是因为印象主义音乐家们常常用一些非常特殊的手法对管弦乐加以处理,这类音乐才往往呈现出一种轻柔奇异的音响效果,打动人心。

印象主义音乐是柔和的、含蓄的,没有过分的激情,适可而止感情的表达亦恰到好处,太隐晦让人迷惑,太浅显却又令人失去兴趣。

因此,有人说印象主义音乐用“轻、柔、细、隐、弱、暗、朦、精”这八个字区诠释最为精妙。

确实,印象派音乐是音乐家看到的第一主观印象,其中带有了朦胧、迷离、恍惚的音乐色彩。

三、结语——艺术与思维的碰撞
艺术上的各种类别从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音乐既受文学、美术影响,同时它也影响其他艺术种类。

因此艺术流派的形成是一种社会现象。

音乐艺术欣赏也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文化现象。

印象派音乐是十九世纪最后一种富于特征的风格,它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变化的初步迹象,是新世纪音乐的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它的历史价值与音乐价值都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和价值性,
为现代艺术的创作打开一个窗口。

学过了音乐名作欣赏,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就更加应该注意不同艺术之间的沟通、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欣赏音乐和其他艺术,使自己成为有多方面艺术修养的人,并且以此作为载体,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