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本文导读:产生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

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印象派”。

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热爱大自然,面向现代生活,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方法,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周围的气氛,对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

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再带有贬意。

演变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

在德彪西之前,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已显露于 F.F.肖邦、F.李斯特、E.格里格、П.穆索尔斯基以及 C.-A.弗朗克、R.瓦格纳等人的作品之中。

肖邦充分认识到色彩的价值,将其作为音乐中一种独立的重要因素。

格里格的复杂、朦胧、富于色彩的和声,亦可谓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气质。

他们对钢琴音乐的细致要求和踏板的出色运用,对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有重要影响。

李斯特某些作品标题的本身就含有印象主义的性质,如《鬼火》表现光的快速运动;瓦格纳的歌剧里已有许多新颖的音响组合,《莱茵河的黄金》序曲所呈现出波涛起伏、雾气缭绕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比较两位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月光》, 谈谈他们的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异同。
Your Topic Goes Here
德彪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多芬
创作原则与风格区别
• 古典主义音乐:严谨、规整。 •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 印象主义音乐:不直接描绘实际生活,而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
感觉或印象,渲染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 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对德彪 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 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 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 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 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 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月光》
•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 • 古典乐派作曲家贝多芬的钢
光》,是早期创作的钢琴曲
琴奏鸣曲 《月光》,原名
《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 现代主义音乐 的新趋向
表现主义音乐
•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 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 乐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把他们对世界所感悟到的内心 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的情绪,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 作品常与病态、失常、死亡等主题相联,作品中的主人公常 常是些小人物,他们因饱受折磨和压抑而呈现出一种畸形怪 诞的形象。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1.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徳西彪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

特征:1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不以旋律为主,注重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2.什么是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蒙克为代表,然后扩张到音乐的领域。

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当时的德国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一些艺术家及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时尚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从而用夸张、畸形和抽象和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1918年奥地利作曲家蒂森借用表现主义的观点来评论音乐作品,从此表现主义风格在音乐领域出现并逐渐流行。

特征:1音乐具有反传统的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谐和,结构不明确,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十二音体系。

因此,在表现主义音乐找不到浪漫音乐的抒情性、古典主义音乐的逻辑性、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美感,显得离奇怪诞。

2表现主义音乐上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反义词,从它们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流派在音乐表现上的各自特征: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的客观世界外部瞬间的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和气氛,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与再现;而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

3.什么是新古典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又称“新巴罗克时期音乐”,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的浩劫使整个欧洲的经济破坏,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的梦想,他们开始进行理智的构思,希望复古,回到从前宁静的平和的社会形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摘要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作为起到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到二十世纪“新”音乐桥梁作用的重要作曲家,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和前辈作曲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对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其印象主义音乐特征进行完整的透析,有助于更好的演绎印象主义音乐作品。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诗歌音乐旋律风格特征一、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年生于法国巴黎郊区圣热尔门安勒。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引领印象主义音乐最突出代表。

19世纪末正值欧洲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部分。

当时浪漫主义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各个领域都很好的诠释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此时的艺术家们想在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基础上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在艺术审美上更追求个性自由,他们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渴望走想大自然,寻求创新突破,新潮流的出现不可避免,因而在19世纪末,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

1、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美术,最初是与绘画有关的一个描述性术语。

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画派。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官方学院派主宰着法国画坛。

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一部分青年人由于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不满于学院的作为,渴望能用他们认为最美的一刹那间的印象来自由作画,他们都试图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内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建立一种新的形式。

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874年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的油画被官方称为印象主义,用意是迫使这些想打破传统的人放弃自己的追求,出乎意料的是,印象主义这一词被当时寻求突破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并作为了自己画派的名称,此后印象主义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并逐渐向文学,音乐等领域扩展。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德彪西是法国的一位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音乐形式,包括交响乐、歌剧、室内乐以及钢琴独奏作品等。

德彪西最为著名和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是他的钢琴作品。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作品,第二个时期则是20世纪初至他晚年的作品。

两个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一个时期的德彪西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主要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的是对色彩和音色的描绘,追求音乐的梦幻和模糊效果。

德彪西在他的钢琴作品《月光曲》、《高岭上的宝石》、《神秘园》等中融入了大量的印象主义元素。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柔和的和声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为特点,给人一种美妙和梦幻的感觉。

他的钢琴作品往往描绘自然风景、夜晚的景象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第二个时期的德彪西的作品则更加复杂和丰富。

在这个时期,德彪西开始尝试新的音乐技巧和形式结构,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象征主义元素。

他的钢琴作品《前奏曲》、《重返大海》、《钢琴奏鸣曲》等充满着神秘和力量感,音乐中的旋律和和声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

从他的初期印象主义的作品到后来的象征主义作品,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东西。

无论是写景描写还是情感表达,德彪西都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钢琴作品独特而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派的音乐特点及介绍

印象派的音乐特点及介绍

一音乐特点:1.旋律:运用全音阶和五声音节(无调性)2.节奏:打破小节的强弱节奏,形成一种自由的节奏特点3.功能:削弱了和声的功能性,出现了一种新的“色彩和声”—不协和的和旋,多用附加外音的复合和旋,强调平行四五度和旋。

4.结构:不用古典的交响奏鸣曲,不强调音乐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展开手法,突破了传统的交响音乐的写作顺序。

5.形象:音乐形象常以并列的画面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也有人的心境描绘,借景抒情。

6.配器:用新配器手法描绘自然的千变万化。

二简单的介绍。

印象派:它是处于“世纪末”的动荡年代,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既不割断传统的联系又急切的在寻找着新音乐语言和新音乐观念的方向。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

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印象主义音乐离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更远,向二十世纪新音乐迈进的步伐更大。

十九世纪末,在历来新文艺思想就活跃的巴黎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既:印象主义艺术。

印象主义艺术首先在绘画方面兴起。

以马奈、莫奈和雷诺阿为代表。

1874年,这些年轻的画家举办了一次画展,其中有一幅风景画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这次画展由于它的反传统性,遭到了很多的非议和攻击。

一些人根据莫奈的这幅画,把这些年轻画家贬为“印象主义者”,而这些年轻艺术家对此毫不介意。

有意味的是,这些原本在艺术志向、风格和目标并不统一的艺术家,在这种敌意的攻击下,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艺术,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离经叛道”,反对学院派的严谨和传统,反对从宗教和神话故事中汲取题材,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用精细的笔触渲染闪烁的气氛和色彩,表现倏忽朦胧的自我感觉和印象。

印象派的特色在于,它以光和色彩为视角,借助光和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这一艺术观点是同当时自然科学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有关,也反映了人们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要求,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是在印象主义画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下形成的。

从钢琴抒情小品《蝴蝶》看格里格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风格

从钢琴抒情小品《蝴蝶》看格里格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风格

从钢琴抒情小品《蝴蝶》看格里格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风格著名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挪威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印象主义风格。

钢琴抒情小品《蝴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小品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格里格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风格。

《蝴蝶》是格里格创作于一八六五年的钢琴抒情小品,它是格里格思想纯洁、音乐简洁、情感真挚的写照。

全曲旋律婉转妩媚,如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展现了蝴蝶的轻快活泼、娇艳动人的形象。

整首曲目起伏跌宕,变化多端,表现出自然界中轻盈、柔美、宁静的美好画面。

从和声上看,《蝴蝶》的和声运用了大量的半音和全音程,这些变化多样的音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感觉。

而且,作品的和声运用了众多的模糊和色彩丰富的和弦,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些和声上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即和声的模糊和色彩的丰富。

从曲式结构上看,《蝴蝶》运用了多样的曲式结构,整曲结构紧凑,富于变化。

在A-B-A的基本结构上,进行了大量的变奏和展开,使得整个曲目具有了清新脱俗的特点。

作品中旋律的装饰性处理也非常丰富多彩,有很多细小的装饰音和延音,使得旋律具有了轻盈、飘逸的特点。

这种曲式结构和旋律处理的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即曲式结构多样,旋律轻盈飘逸。

从表现手法上看,《蝴蝶》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有大量的装饰性演奏和细腻的音响效果,这些演奏手法使得整个曲目具有了清新脱俗的特点。

作品中有很多特殊的演奏技巧,如三连音、滑音、轻柔的颤音等,这些特殊的演奏技巧使得整个曲目具有了细腻、柔和的音响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都充分展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即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柔和细腻的音响效果。

从音乐形象上看,《蝴蝶》的整个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蝴蝶翩翩起舞的画面。

作品中采用了许多旋律上清新、明亮的音型和和声上活泼、飘逸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个音乐形象具有了活泼、轻盈、娇美的特点。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引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

印象主义音乐在作品的题材、调式、和声、织体、音响等音乐基本构成的一切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响与音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一向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主义音乐家完善的调式原则、和声进行规范和音乐结构模式,因而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朦胧、纤巧、诡谲的音乐风格。

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德彪西以其创作的印象主义音乐叩开了20世纪音乐之门,影响了其后几代作曲家,给20世纪音乐带来了色彩缤纷的景象。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总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形形色色音乐流派的产生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在法国产生的印象主义音乐,给19世纪的音乐提供了最后一种典型的风格。

关于它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印象派绘画,而这只能算其产生的直接来源。

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后浪漫主义的一个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其民族、文化的因素。

虽然这种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后期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音乐中演变出来的,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崭新和开创性的音乐风格,实现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

它的风格是奇异而复杂的,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音乐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进行的,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至,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那种观念却逐渐衰落。

“两种观念、风格相互抵触、互为消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二元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柳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1203班)
摘要: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区别在于:(1)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改革;(2)在音乐表现的关系学观念上有所突破。

印象主义认为音乐不再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而是用来描写瞬间印象和给人以听觉感受上的享受,因此,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更重要,而钢琴与其它乐器相比,它兼有和声及音色变化的功能,非常适用于印象主义风格。

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德彪西和拉威尔,他们都是法国作曲家。

尤其是德彪西,他被称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

他的音乐表现为旋律简短零碎,结构自由模糊,和声色彩斑斓,织体纤细精巧,配器细腻透明,力度层次渐变,音色丰富多边等特点。

他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朦胧、飘逸、空幻、透明、幽静、纤细、优美、雅致的音乐音响,他的音乐给后代作曲家以启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德彪西;拉威尔;《大海》;色彩
在我的大学生涯已过完一半之际,我选修了音乐名作鉴赏这门通识课。

看惯了城市的喧嚣,听多了流行歌曲,真的很少很少听那些久远的音乐名作,刚开始听还真的有些不习惯。

我每节课都会到,不过有时会认真地听,有时却会因为其他一些事而分心。

我觉得自己不属于有音乐细胞的人,我对音乐尤其是这些音乐名作特别不敏感。

但是在最后一节课考试时,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听了老师所放的所有歌曲,虽然有些听不出来,但是这种考试形式却是对这学期这门课的最好总结。

我发现,这些曲子真的很美。

在所有时期的曲子中,属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最富有个性化。

在这一时期,印象主义音乐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卓然独立。

印象主义音乐从属于浪漫主义时期,我觉得它的身上既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有的的味道,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 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
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

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再带有贬意。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德彪西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

除此之外,法国作曲家杜卡和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卢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曾讲过一段关于德彪西的趣事。

德彪西:(1862--1918)被誉为印象派音乐大师。

他的音乐虽然是标题性的,但它不企图讲述一个故事或某些特定的情感,而是创造一种符合作品的主题或标题的"情绪"或气氛。

他的《夜曲》、《大海》,《意象集》等,也都是印象主义管弦乐的杰作。

德彪西的父亲是一位水手,他的父亲在他小的时候常常给他讲关于大海的事。

所以,德彪西从小就对大海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他的名作《大海》正是寄托了他对大海
的款款深情。

这部作品创作出来之后,他的第一任妻子已经离开了他,于是他便把这部作品送给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德彪西的《大海》就像一幅油画一样,把大海时而汹涌时而平静的场面永远的定格了下来。

他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把某个念头的正确本质凝塑下来。

德彪西以后,再也没有人写出这些富有管弦乐音调色彩的作品了。

德彪西是20世纪最伟大、是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

从他的钢琴作品标题来看,德彪西喜欢把创作寄托于梦幻世界,而这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大特点。

尽管德彪西描绘大自然的题材比比皆是,但他并没有像浪漫主义音乐那样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

德彪西是继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他打破了调性的束缚,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微观世界。

另一位代表人物拉威尔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我们在课堂上主要听了他的《西班牙狂想曲》和《鹅妈妈组曲》。

其中《鹅妈妈组曲》是拉威尔为他的孩子创作的,十分自由随性,活泼可爱。

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

因此,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
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

由于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因而十分适宜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像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

为了让色彩效果得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大胆地对十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形式提出挑战:为什么一部作品必须受自然音阶所包合的那几个音的约束?为什么和弦连接必须依据从紧张到松弛、从不协和到解决的模式?为什么音乐的表达要囿于呈示、对比(或发展)和再现的框框?对此,他们的回答是:用织体、色彩和响度以取代发展,他们还认为音乐只能暗示或者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要去转述一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义。

他们的具体做法,首先是在和声方面利用音的各种新的结合(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如添加不解决的二度音的和弦,以及各种增和弦等)和这些非常复杂的和弦的连接(一个个不协和和弦的并列),而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一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和声的进行完全是服从于音色效果的,配器方面也是这样。

瓦格纳式的庞大乐队编制还是保留着,但用非常雅致的手法加以处理:铜管乐器常常加用弱音器,木管乐器则多使用其神秘动人的低音区,弦乐器的分奏也相当细密,打击乐器中的钟琴、钢片琴和三角铁,以及竖琴在色彩性处理上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同音色效果密切相关的还有力度方面的因素-一印象派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恬淡、纤巧、妩媚、甚至带点伤感等情调,爱用弱奏和极弱奏,乐曲中的力度高潮大多只是短
暂的闪现。

至于旋律方面.在器乐作品中往往没有大段的旋律,而是一些互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自由飘浮,其中变化多于稳定,正如德彪西所说,旋律的连绵进行从不被任何东西打断,而且永远不回复它的本来面目。

还有,一般总是避免节拍重音的节奏型,各种调式音阶、全音音阶和东方的五声音阶,以及丰富而复杂的织体,都成为印象派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它所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对应。

印象派音乐的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同浪漫派音乐夸张的响亮音调,同样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样受人喜爱。

总之音乐可以深刻反映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的音乐能够深深地把握一个时代的脉搏。

印象派音乐是十九世纪最后一种富于特征的风格,它也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变化的初步迹象,是新世纪音乐的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每一种音乐,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听懂了音乐,就领悟到了时代的精神,便可以跨越时空用灵魂和大师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