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最新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光合作用可用来解释奥克利定律,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成正比。
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光合速率。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熟悉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育不断探究新学问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试验。
学习方法:观看争论法,试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闻名试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试验是否总能胜利?此试验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试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学先争论试验材料,试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沟通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试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现象?(小组争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爱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生物学教材的高中阶段,主要涵盖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生物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农田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农田中的植物是如何生长壮大的?它们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生物化学反应?2. 知识讲解:(1)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H],同时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3)阐述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光合作用能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如何通过调整光照、温度等因素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 随堂练习: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如如何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5. 板书设计:光合作用原理及其应用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分解水,氧气和[H]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ATP和[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应用:农业生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环境保护: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六、作业设计答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 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了解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4.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2. 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 光合作用原理:a. 光反应:介绍光反应的场所、过程及产物。
b. 暗反应:介绍暗反应的场所、过程及产物。
c.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通过图示讲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介绍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 光合作用的应用:a. 农业生产: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b. 环境保护: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6.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课后习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8.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方程式。
2.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过程及产物。
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光合作用的概念。
b. 简述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c. 论述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d.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a.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的教案一、引言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并且是维持生态平衡所必需的。
本教案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1. 光反应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其过程主要包括光能的吸收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光能的吸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特别是蓝光和红光。
光能被吸收后,进入光合色素分子的反应中心。
-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色素分子的反应中心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电子的跃迁,产生高能态的电子和氧化还原酶。
- 流动电子传递:高能态的电子通过一系列酶的媒介,按照电子传递链的顺序依次流动。
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用来推动H+的积累。
- 光化学位的转化:H+的积累使得反应中心内部H+浓度升高,从而形成化学位。
2. 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其过程主要包括将光化学位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暗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CO2固定:通过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已经形成的化学位结合,产生丙酮酸。
- 丙酮酸转化:丙酮酸通过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其它代谢途径转化为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三、光合作用的应用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农业生产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农业生产离不开光合作用。
通过加强光照、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和供给充足的水分,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 能源生产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包括木质纤维和生物柴油。
利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生产生物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3. 生态环境改善光合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将其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方式。
一、光合作用原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一种细胞呼吸的反应。
它是靠叶绿素等色素的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的。
2.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吸收,光合色素分子被激发后,释放出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步转移,产生ATP和NADPH。
3.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光合电子传递链激发,产生了足够的电子能量,将ADP和NADP+还原成ATP和NADPH。
4.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和H2O经过多道酶促反应,最终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这些有机分子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二、光合作用应用教学设计1.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叶绿素的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动画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3. 进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或者田野,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影响。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作用。
4.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设计光合作用模型或者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学习、讨论,更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其对自然生态和植物生长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不仅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愿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合作用原理。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光合作用概述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一些藻类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一整个化学过程主要源自于植物中的叶绿体和叶片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化学过程之一,它实现了地球上有机物质和氧气的循环再生。
二、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碳反应阶段和能量转化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能,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此过程中,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将这些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碳反应阶段: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这个过程需要酶的参与,并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电能来驱动。
3.能量转化阶段:在能量转化阶段,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实现的。
三、光合作用过程1.叶绿体的分布:叶绿体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利用光能的有机小器官,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片和茎部。
2.光合分子的形成:当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叶绿体时,它们会在光合色素和酶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淀粉等有机分子。
3.营养物质的转化: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不仅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还通过气孔释放氧气。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五、光合作用的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林业、生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农业:通过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以增加粮食和蔬菜的产量。
例如,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调整作物的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2.林业:在林业方面,通过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种植密度,以及合理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林地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产量。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1. 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以下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素吸收光能: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叶绿素是吸收光能的关键分子,它能够吸收蓝光和红光波长的光线。
•光合反应:光合作用包含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膜系统中,包括光能的捕获、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等过程。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产生氧气: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光解水产生氧气,这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之一。
2. 应用光合作用在生物学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光合作用的应用:•食物生产:光合作用是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的食物来源。
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管理光照和施肥等方式,优化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能源利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发酵或燃烧等方式获取能量。
植物的生物质可以制备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环境净化:光合作用中的氧气释放对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药物开发: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许多天然植物产物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3. 实践活动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实验一:观察光合作用对氧气的影响–材料:水族箱、水蕨植物、水、氧气计–步骤:1.在水族箱中放入水蕨植物,并充满水。
2.在水箱周围放置氧气计,记录初始氧气浓度。
3.保持灯光照明,观察水蕨植物对氧气含量的影响。
4.记录一段时间后的氧气浓度变化。
•实验二:光合作用速率的测量–材料:水蕨植物、试剂、比色皿、光密度计–步骤:1.将水蕨植物放置在黑暗中预处理一段时间。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o掌握光合作用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以及有机物的合成和氧气的释放。
o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o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意愿。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光源、光合作用模拟实验装置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动画演示等。
•相关光合作用的案例资料,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叶片的绿色和生长过程,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o介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包括光的吸收、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o讲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原和三碳化合物的再生。
o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光合作用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以及有机物的合成和氧气的释放。
2.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o介绍光合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能量流动中的重要作用。
o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1.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o学生分组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观察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o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2.光合作用模拟实验o利用光合作用模拟实验装置,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
3.掌握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4.了解化能合成作用。
[重点提醒]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基础梳理】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的薄膜。
(2)过程:色素吸收光能,一方面将水分解为______和________,另一方面,在酶的催化下,促成ADP和______生成______。
2.暗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
(2)过程:①二氧化碳和____结合形成两分子______,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
②在酶的催化下,______接受______释放的能量并且被______还原,形成______和______。
三、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________浓度,土壤中________多少,光照______与________,光的成分及________高低等。
2.光合作用的应用: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________温度,晚上适当________温度。
四、化能合成作用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________氧化时所释放出的________来制造__________,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________生物。
【基础自测】1.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A.葡萄糖的生成B.淀粉的生成C.O2的释放D.CO2的吸收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属于暗反应的是()A.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B.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C.H2O中的氢传递给三碳化合物D.NADPH的氢传递给三碳化合物3.金鱼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可以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
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A.O2B.CO2C.CH4D.H2 4.在实验中,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的作用是()A.将叶片中水分消耗掉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5.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
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C.氮气的含量D.二氧化碳的含量探究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叶绿体中ATP、还原性氢(NADPH)、C3、C5、C6H12O6的含量如何变化,当二氧化碳含量由不足突然升高时,这些物质怎样变化?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标明各元素的去向。
【典例1】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B.叶绿体膜由双层膜组成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探究点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原理的实践应用1.如何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2.如图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结合该图试着分析下列内容:(1)说出各点代表的生物学意义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各线段代表的生物学意义OA段:____________;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BD 段:_________________;DE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光照强度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那些,试着画出相应曲线?4.试着分析下列生产实例所利用的光合作用原理。
(1)间作套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冬暖大棚白天温度适当提高,晚上适当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农作物管理要求“正其行,通其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合理灌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A.甲多于乙B.甲少于乙C.甲和乙相等D.无法确定[核心术语锁定]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化能合成作用[知识网络构建][规律方法归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综合分析与计算1.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关系在不考虑光照强度对呼吸速率影响的情况下,OA段代表植物呼吸速率,OD 段表示植物表观光合作用速率,OA +OD 段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它们的关系为: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的综合计算公式(1)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量(2)光合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3)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答案 基础梳理一、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 氧气二、1.(1)类囊体 (2)氧 [H] Pi ATP2.(1)基质 (2)①C 5 C 3 二氧化碳的固定 ②C 3 ATP [H] 糖类 C 5三、1.CO 2 水分 长短 强弱 温度2.提高 降低四、无机物 能量 有机物 自养基础自测1.C 2.C 3.A 4.B 5.C探究点一1.更新空气 光照 光能 化学能 淀粉 叶绿体 水 卡尔文2.光 化学 CO 2 有机物 短促 较缓慢 叶绿素和光 多种酶 类囊体 基质 2H 2O ――→光能4[H]+O 2 CO 2+C 5――→酶2C 3 活跃的化学 活跃的化学 (CH 2O)3.(1)光照突然停止――→光反应减弱⎩⎪⎨⎪⎧NADPH 减少ATP 减少――→暗反应 ⎩⎪⎨⎪⎧ C 3还原减弱C 5固定仍在进行―→⎩⎪⎨⎪⎧C 3含量上升C 5含量下降―→C 6H 12O 6合成量相对减少(2)CO 2供应由不足―→充足――→暗反应⎩⎪⎨⎪⎧ CO 2固定增强C 3还原正常进行―→⎩⎪⎨⎪⎧ C 3含量上升C 5含量下降―→⎩⎪⎨⎪⎧NaDPH ATP 含量相对减少―→C 6H 12O 6合成量相对增加。
4.典例1C[许多类囊体像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囊状结构,叫做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
叶绿体膜为双层膜,A、B对。
在暗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个高能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由于这一过程不需要光,所以称为暗反应。
二氧化碳固定反应开始于叶绿体基质,结束于叶绿体基质。
所以C错。
] 思路导引结合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析该题。
探究点二1.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生成量或者氧气的释放量或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
2.(1)A:光照强度为零,只进行细胞呼吸B: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C:是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即光饱和点(2)呼吸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仍比呼吸作用弱光合作用继续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而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达到饱和,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3.(1)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
(3)水分、矿质元素的含量以及植物体内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都对光合作用有影响。
4.(1)利用不同植物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不一样,合理搭配,提高了光合作用的面积(2)利用了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白天大棚内温度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晚上温度降低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这样可保证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最高(3)保持空气流通,增大CO2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4)水分缺少会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典例2B[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者是在不同酶的作用下独立进行,但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ATP)和原料[H],由于甲、乙光照时间相同,光反应产物相同。
但乙暗反应时间比甲长,CO2的固定和还原充足,因此,持续光照比间歇光照(时间相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