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器件

合集下载

半导体集成电路05无源器件

半导体集成电路05无源器件

WR,min

|
W
| |
|
10m
2019/11/5
11
PA,max 5106W / m2
电阻单位面积的功耗为:PA

I 2RS W2
WR,min IMAX
RS PA,MAX
2019/11/5
12
•基区沟道电阻
n
氧化膜
N型扩散层
p
n+
n
夹层电阻区域
n
耗尽层 (反向偏压)
夹层电阻 (RF=2-10K/ )
2019/11/5
5
•基区扩散电阻
氧化膜
p
P型扩散层 (电阻)
n
2019/11/5
6
L
w
氧化膜
VCC
p
n
P型扩散层 (电阻)
n
基区扩散电阻 (Rs=100-200/ )
L R Rs W
Rs为基区扩散的薄层电阻 L、W为电阻器的长度和宽度
1. 端头修正 2. 拐角修正因子 3. 横向扩散修正因子 4. 薄层电阻值Rs的修正
2019/11/5
18
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
受主杂质 施主杂质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2019/11/5
19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率
E
电子以速度Vd移动
则有: Jn n0qVd (1)
Jn n E (2)
由式(1)、式(2)可得
Vd En
n q 要改变半导体
n
0 n 材料的电导率
半导体 集成电路
2019/11/5
1
集成电阻器 集成电容器
2019/11/5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2018/10/24
19
MOS结构电容
平板电容和PN结电容都不相同,MOS核心部分,即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结构的电容具有独特的性质。 它的电容-电压特性取决于半导体表面的状态。 随着栅极电压的变化,表面可处于: 积累区
耗尽区
反型区
2018/10/24
20
MOS结构电容
a a + + + + + + + + + 1.0 Co 沟道 Cdep 沟道 耗尽层 p型衬底 Vss Vss (a) ( b) Vgs d tox Cgb Co 0.2 积累区 耗尽区 反型区
第3章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元器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源器件:
电阻 电容 电感 互连线 传输线
有源器件:

各类晶体管

2018/10/24
§ 3.1 集成电阻器 § 3.2 集成电容器 § 3.3 电感
1
§ 3.1
集成电阻器

基区扩散电阻 低阻类电阻 发射区扩散电阻 高阻类电阻 基区沟道电阻 高精度电阻 离子注入电阻
2018/10/24
2
3.1.1基区扩散电阻
L W
R+
R-
Vcc
L R RS W
2018/10/24 3
薄层电阻几何图形
L L R =R□· W hW
2018/10/24 4
薄层电阻的几何图形设计
金属 扩散区 (a) (b)
≈ ≈ ≈ ≈ ≈ ≈
(c)
★衰减相对高一些。 ★由于厚的介质层,导热能力差,不利于大功率放
大器的实现。
2018/10/24

无源元件

无源元件
L W 0.55 x jc 2k1 nk2 )
n
基区扩散电阻 (Rs=100-200 / )
8
L R R 2 k 1 nk 2 W eff Weff是有效条宽 即设计条宽+横向扩散引起的展宽 Weff=W+mXjc m一般取0.55, 故Weff=W+0.5Xjc k1是端头修正因子,一般取0.35-0.65 n是拐角个数, k2是拐角修正因子(一般取0.5)
一般材料纯度在99.9%已认为很高了,有0.1%的杂 质不会影响物质的性质。而半导体材料不同,纯净 的硅在室温下:=21400Ω · cm • 如果在硅中掺入杂质磷原子,使硅的纯度仍保持为 99.9999%。则其电阻率变为:=0.2Ω · cm。因此, 可利用这一性质通过掺杂质的多少来控制硅的导电 能力。
20
双层多晶硅MOS电容器
•电容的上下两极为掺杂 多晶硅,整个电容通过场 氧和衬底隔开,寄生参数 很小,电容精度较高
21
金属膜互连 扩散区互连 多晶硅连线
22
•金属膜互联 铝连线应注意以下问题: 1)长引线的电阻 2)大电流密度的限制
3)硅铝互熔问题
23
1)长引线的电阻
注意以下问题即可:
•一般铝线的电阻是很小的,但是铝 膜太薄或线太长、太窄时,要考虑 其电阻 •一般铝线的厚度1.2um左右
这种电阻的阻值一般较高, W 精度较低
L
SiO2
R Rs , poly si
( LefLeabharlann ) WSi Leff16
•MOS管形成的电阻
在MOS电路中常常用MOS管形成的电阻,它 所占用的芯片面积比其它电阻要小很多,但是它 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器。
17
C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2018/10/18 15
(1)设计规则决定的最小扩散条宽 WR,min 设计规则是从工艺中提取的、为保证一定成品率而规定的 一组最小尺寸。
常用集成电阻器
基区扩散电阻 发射区扩散电阻、埋层扩散电阻 基区沟道电阻、外延层电阻 离子注入电阻 多晶硅电阻、MOS电阻

2018/10/18
5
3.1.1 基区扩散电阻
掺杂半导体具有电阻特性 , 不同的掺杂浓度具有不同的电阻
率,利用掺杂半导体所具有的电
阻特性,可以制造电路所需的电 阻器。
2018/10/18 修正因子 k2=0.5。 11
横向扩散修正因子
横向扩散修正因子m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存在横向扩散,所以基区扩散电阻在表面处 最宽,即 W S W 2 0.8 x jc 。 (2)杂质浓度在横向扩散器表面 与扩散口正下方的表面区域不同, 其浓度由扩散窗口处Ns(≈6x1018 cm-3)逐步降低到外延层处的Nepi (≈1015~1016cm-3).
知道掺杂区的方块电阻→根据所 需电阻的大小计算出需要多少方
p
P型扩散层 (电阻)
n
块→根据精度要求确定电阻条的
宽度 →得到电阻条的长度。
基区扩散电阻 (Rs=100-200 / )
L w
氧化膜
VCC n
p
P型扩散层 (电阻)
上式的计算结果是比较粗糙的, 实际的计算中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 端头修正 2. 拐角修正因子 3. 横向扩散修正因子 4. 薄层电阻值Rs的修正
正因子的经验数据,对 于大电阻L≫W情况, 端头对电阻的贡献可以 忽略不计。
2018/10/18
Hale Waihona Puke 10拐角修正在设计大电阻时,通常将电阻设计 成折叠形式,如图所示。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与无源器件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与无源器件

硅片制造厂的分区概述
扩散 扩散区一般认为是进行高温工艺及薄膜淀积的区域,扩散区的主要 没备是高温扩散炉和湿法清洗设备。高温扩散炉可以在近1200℃的高温下 工作,并能完成多种工艺流程,包括氧化、扩散、淀积、退火以及合金。 湿法清洗设备是扩散区中的辅助工具。硅片在放人高温炉之前必须进行彻 底地清洗,以除去硅片表面的沾污以及自然氧化层。 光刻 使用黄色荧光管照明使得光刻区与芯片厂中的其他各个区明显不同。 光刻的目的是将电路图形转移到覆盖于硅片表面的光刻胶上。光刻胶是一 种光敏的化学物质,它通过深紫外线曝光来印制掩膜版的图像。光刻胶只 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敏感,例如深紫外线和白光,而对黄光不敏感。光刻区 位于硅片 厂的中心。因为硅片从硅片制造厂的所有其他区流入光刻区。由 于在光刻过程中缺陷和颗粒可能进入光刻胶层,沾污的控制 显得格外重要。 光刻掩膜版上的缺陷以及步进光刻机上的颗粒 能够复印到所有用这些设备 处理的硅片上 。
CMOS制作步骤
形成n阱的5个主要步骤:
(1)外延生长 硅片在到达扩散区之前已经有了一个薄的外延层。外延层与衬 外延生长 底有完全相同的晶格结构,只是纯度更高,晶格缺陷更少而已。外延层已经 进行了轻的p型杂质(硼)掺杂。 (2)原氧化生长 硅片漂洗、甩干之后放人高温(1000℃)炉中。工艺腔中通 原氧化生长 入氧气使之与硅发生反应,得到大约150Å的氧化层。这一氧化层主要有以下 作用:1)保护表面的外延层免受沾污,2)阻止了在注入过程中对硅片过度 损伤,3)作为氧化物屏蔽层,有助于控制注人过程中杂质的注人深度。 (3) 第一层掩膜,n阱注人 预处理硅片的上表面涂胶、甩胶、烘焙。传送装 第一层掩膜, 阱注人 置将经过涂胶处理的硅片每次一片地送入对准与曝光系统。光刻机将特定掩 膜的图形直接刻印在涂胶的硅片上。曝光后的硅片用显影液喷到硅片上时, 图形第一次显现出来。显影后的硅片再次烘焙,并在转人离子注入区前进行 检测。

第3章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共14章)共57页

第3章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共14章)共57页

Ws
拐角扩散区近似为以xjc
为半径的圆柱体的1/4。
2. 杂质浓度在横向扩散 区表面与扩散窗口正下
Weff
W
P+
P
xjc
N-epi
N+-BL
SiO2 P+
方的表面区域不同,其
浓度由扩散窗口处的NS
P-SUB
逐步降低,到达PN结处
基区扩散电阻的横截面
的杂质浓度为Nepi。
假定横向扩散区的纵向杂质分布与扩散窗口下方相同,则对于基
0.8
0.9
5μm
0.9 Le
0.3
We W
20 μm 30 μm 50 μm
0.1 约0 约0
不同电阻条宽和端头形状的端头修正因子
2020/5/28
13
(2)拐角修正因子
对于一些大电阻,为了充分利用面积和布图方 便,通常将他们设计成图所示的折叠形式,但在其
拐角处电力线是
不均匀的。实测表明,
L1
W
每个拐角对电阻的贡
W
献相当于0.5方,即拐
W=L2
角修正因子k2=0.5方。 此时,电阻长度为
W
L3
L=L1+L2+L3
拐角修正
2020/5/28
15
(3)横向扩散修正因子m
横向扩散因子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 由于存在横向扩散,在表面处最宽,表面处的基区宽度WS为
WS≈W+2×0.8xjc
Metal contact Film type resistor
Metal contact
SiO2, dielectric material
SiO2, dielectric material

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3章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3章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电路保护
防止过电压:无源元件可以限制电压,防止电路过电压损坏 防止过电流:无源元件可以限制电流,防止电路过电流损坏 防止电磁干扰:无源元件可以屏蔽电磁干扰,保护电路正常工作 提高电路稳定性:无源元件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减少电路故障的发生
电路控制
电阻:控制电流 大小,保护电路
电容:存储电荷, 稳定电压
品牌与供应商: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供应商,保证产品 质量和售后服务
设计方法
确定无源元件的类型和规格 考虑电路的工作频率和信号特性 计算无源元件的参数和性能指标
考虑无源元件的封装和安装方式 考虑无源元件的成本和可靠性 考虑无源元件的测试和验证方法
参数计算
阻抗匹配: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频率响应:选择适合工作频率范围的无源元件 功率损耗:计算无源元件的功率损耗,确保其不会过热 寄生参数:考虑无源元件的寄生参数,如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以优化电路性能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无源元件的类型 3 无源元件在集成电路中的作用 4 无源元件的特性 5 无源元件的选用与设计 6 无源元件的发展趋势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无源元件的类型
电阻
电阻是集成电路中的基本无源元件之一
YOUR LOGO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热导率,可应用于集成电路中 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和高热导率,可应用于集成电路中 3D打印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的无源元件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纳米技术:可实现无源元件的微型化和高性能化,提高集成度
THNK YOU
汇报人:XX

第三章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无源元件

第三章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无源元件

漏 - 源 极 电 流
MOSFET的特性伏安曲线
Ids 线性区
饱和区 击穿区
0
Vds
漏-源极压降
3.5.无源元件:电阻、电容
集成电阻电容优点: 集成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制 作工艺与NPN(或MOS管)兼容,与元件间的匹 配及温度跟踪较好。 缺点:(1)精度低 (2)温度系数大 (3)可制作的范围有限,不能太大也不 能太小 (4)占用芯片面积大,成本高。
第三章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无源元件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元件包括:二极管、三 极管(双极型晶体管)、MOS管(单极型 晶体管)等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包括:互连线、电阻、 电容、电感、传输线等
本章主要内容: 1.二极管 2.三极管 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肖特基箝位 晶体管(SCT) 4.MOS管(简介,以后章节将详细介绍) 5.无源元件:电阻、电容 6.寄生效应
阻值修正: 1)端头修正 2)拐角修正 3)横向扩散修正 4)薄层电阻值RS的修正
2.基区扩散电阻最小条宽 WR, min 的设计 1)由设计规则决定的最小条宽 2)由工艺水平和电阻精度要求所决定的最小条宽 3)由流经电阻最大电流决定的条宽
3.其他常用的集成电阻器(P55) 1)发射区扩散电阻 2)隐埋层电阻 3)基区沟道电阻 4)外延层电阻(体电阻) 5)离子注入电阻 6)MOS集成电路中常用电阻(P59) 多晶硅电阻 MOS管形成电阻
阻值范围:
其他电阻: 1)发射区扩散电阻:低阻 2)基区沟道电阻:高阻 3)离子注入电阻:高精度电阻
1.基区扩散电阻的结构:
利用集成晶体管的基区扩散层(P型扩散区)做成
P型扩散区
B
p
E
n+ n+ Buried Layer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πl ⎞ 1 C= tan⎜ ⎟ ⎜λ ⎟ 2πfZ 0 ⎝ g⎠
4 环形电感器
) 用于MMIC的初期 ) 占用芯片面积大,使芯片的有效利用率很低
4 螺旋电感器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螺旋电感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单空气桥 多空气桥 全空气桥 过孔通道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影响平面螺旋电感Q值的因素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DF:daphige@
第六章 射频电路中的无源器件1 --电阻、电容、电感
2009-12-28
电阻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阻器的性质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阻器的材料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感器的形式
4 带状电感器
) 要获得电感量高和寄生电容量低的微带带状电感器,宜采用高特 征阻抗的窄带线 ) 带状电感器的电感量被限制在小于1nH的量级 ) 它是一种寄生参量小、相对较“纯”的电感器 ) 通常用在要求大带宽的分布式放大器中
⎛ 2πl ⎞ Z ⎟ L = 0 sin ⎜ ⎜ ⎟ 2πf ⎝ λg ⎠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容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容的形式
4 重叠式电容,三明治结构(容值高)
空气桥 过孔通道 直接连通(缺点:尖锐,降低击穿电压)
)在实现要求大电容值的隔直流模块和去耦电路时特别 重要
4 交指型
)不超过1pF )电容值和误差收图形的影响,精度高 )适合用作要求电容量小而量值精确的场合,比如:调 谐、耦合和匹配元件
砷化镓工艺中的电阻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阻设计
4平面电阻率已知,通过纵横比来确定 4尺寸要求还受到精度(公差)和容量(功 率)限制
)电阻的公差受接触衬垫的影响显著 )增大接触衬垫可以减小公差,但会增加寄生电 容,制约电阻的使用频率上限。
DF:daphige@Biblioteka
平面螺旋电感模型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螺旋电感的形式
4 蜿蜒型轨道
)相邻轨道上的电流方向相反,降低了总电感量
4 螺旋形轨道
)优点:相邻轨道上的电流方向相同,轨道间的互感显 著增大了总电感量。比蜿蜒形的品质因数高。 )缺点:要连接中心线圈到外部电路,从而必须使用空 气桥横跨式结构或者电介质隔离的地下通道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容的误差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感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电感的发展
DF:daphige@
章六:射频电阻、电容、电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