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程名称:灯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灯光的感受;3.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灯光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用两张图片,一张是有灯光的生活场景,比如说夜市;另一张是没有灯光的场景,比如说深山里的夜晚,让学生看一看这两种图片,看看有灯光的生活场景,和没有灯光的场景有什么区别。
2. 阅读教材(15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灯光》,并在表格中记录下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比如说: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3. 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文章中所出现的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析这些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对话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二人一组,背诵文章中出现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话题讨论(15分钟)让学生就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比如说:让人放松、增加家庭温暖等。
6. 总结(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灯光的感受,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我感觉学生在语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仅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同时也对修辞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下次教学时,我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口语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掌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
朱自清的《灯光》教学设计(通用8篇)

朱自清的《灯光》教学设计朱自清的《灯光》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的《灯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自清的《灯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要求】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⑴ 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⑵ 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① 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 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这是灯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
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人教版《灯光》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人教版《灯光》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灯光》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__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
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
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
(个别读全班读)2、这篇__,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__,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三、品读感悟1、(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
师: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多好啊!)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同桌讨论。
4、汇报、交流。
(1)、第一次出现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灯光》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谈说“灯光”。
二、质疑1、反复朗读感受1、2两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1、2两段。
)2、从两段文字中提问、质疑:⑴我为什么会喜欢在晚上去天an门广场去走走?⑴广场上千万盏灯为什么都是静静地照耀着……⑴为什么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⑴为什么要强调是清明节前一天晚上?⑴听到“多好啊”这声赞叹,我的心头为什么微微一震?⑴我回忆什么?三、整体感知师:哪些是回忆的内容?(3到11自然段。
)师:那么课文12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1、由回忆切入到3到11自然段,点拨前呼后应这种写作手法。
2、朗读3到11自然段。
3、概括整个故事:⑴比较详细地复述。
⑴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
四、初探,回扣1、对各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2、当谈及“多好啊”,引出描写营长言语的段落4到7段:师:多好啊这几个字在课文哪里也出现过?(多媒体出示4到7自然段。
)⑴生读4到7段落,读懂背后的意思。
师:这里的多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讲出来的?他看到什么觉得多好啊?⑴找到描写郝副营长看那副画的句子。
(大约……沉思着。
)师:就这么一副普通的画为什么郝副营长看到以后就觉得多好啊?⑴学生补白。
师: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他们向往──就如同郝副营长说的──⑴读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话。
(理解憧憬。
)师:这样的生活不单单是郝副营长一个人所憧憬的,人们都是这样憧憬的,而如今──⑴带着幸福激动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广场上……感到温暖。
)师:除了这繁华的街灯,我们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郝副营长却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五、感动人物1、朗读8到11段,边读边划下令感动的句子。
2、学生自己说,引导到描写营长壮举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后来才知道……打中了。
)师:是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本书可是他之前所挚爱的呀(看情况朗读),而如今,他却把它点燃了,这书一点其实就代表了什么啊?(学生自己补白)代表了自己将暴露在敌人面前,代表了自己将被敌人的机枪射击,代表了──但是郝营长却义无返顾地── (带着感动、崇敬再次朗读这段话。
《灯光》教学反思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反思标题:《灯光》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中,灯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不仅能够烘托氛围,增强表演效果,还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匡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然而,在教学中,灯光的运用往往被忽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将对《灯光》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灯光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灯光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1 灯光的基本原理:灯光是通过灯具发出的光线,通过光线的照射和投射,来照亮舞台或者表演区域。
1.2 灯光的作用:灯光可以烘托氛围,突出重点,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表演效果。
1.3 灯光的分类:灯光可以分为前灯、侧灯、背景灯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灯光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二、灯光在教学中的运用2.1 灯光的设计:在教学中,灯光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节来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灯光的控制:教学中应该合理控制灯光的亮度、颜色和方向,以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重要的内容。
2.3 灯光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灯光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节奏。
三、灯光故障处理与维护3.1 灯光故障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浮现灯光故障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教学效果。
3.2 灯光维护:定期对灯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灯光的正常使用状态,确保教学过程中不会浮现灯光问题。
3.3 灯光安全:在使用灯光时,要注意灯具的安全性,避免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四、灯光与其他元素的结合4.1 灯光与音乐的结合:在教学中,灯光可以与音乐相结合,营造出更加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氛围。
4.2 灯光与舞蹈的结合:在教学舞蹈时,灯光的运用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表现舞蹈动作,增强舞蹈效果。
4.3 灯光与戏剧的结合:在教学戏剧时,灯光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突出角色的情感和表现。
五、灯光教学的反思与改进5.1 反思教学中的灯光运用: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对灯光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灯光》教案3篇

《灯光》教案3篇【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挨次。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顾的关系,并感受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妙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帮忙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挨次。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向往”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将来的美妙向往;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预备:1.相关课件 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在想象世界上假如没有灯光会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沟通。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营长1、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沟通时刻,汇报的同学要留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沟通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2、师:我把这段话略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灯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灯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灯光的种类和用途;2. 能够识别实物图片中的各种灯光;3. 学习掌握预习技巧。
【教学重点】1. 了解灯光的种类和用途;2. 能够识别实物图片中的各种灯光。
【教学难点】1. 理解各种灯光的用途;2. 区分各种灯光的特点。
【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①引入话题: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各种各样的灯?”②集体讨论: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没有的”,如果他们有灯,就要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灯。
2. 课堂讲解①学生贴图片:老师给学生发图片,让他们看图片想一想,这些图片里面有哪些灯。
②老师讲解:在学生想完后,老师为学生讲解各种灯光的种类和用途(如:香薰灯、智能灯、吸顶灯等)。
③学生翻译:老师让学生将讲解内容翻译成英语,以方便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交流。
3. 练习活动①灯光匹配:老师给学生发放各种各样的灯光图片和用途卡片,让学生自己将图片与用途卡片匹配起来。
②灯光图片辨认: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些灯光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在现有的图片集合中找到相应的图片。
4. 课堂巩固①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灯光种类和用途。
5. 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上网搜索一下智能灯,看看智能灯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环节虽然设计简单,但是配合较为合理,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设计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要发言或参与活动,同时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本次教学中需要补充改正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华灯、黑魆魆、豫皖苏、千钧一发、阻击、围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4、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多好啊!”这一句子的含义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表达顺序,启迪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课文范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李大钊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词语正音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范读课文,字词正音。
3、理解下列词语“憧憬、璀璨、华灯、黑魆魆、豫皖苏、千钧
一发”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点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书,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则因被火光暴露英勇地牺牲了)
2、找出课文中关于那本书的的描写。
看着着本书郝副营长说了些什么
“他并没有点烟,……‘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
(1)什么“多好啊”(电灯)
教师:在今天看来,电灯已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东西了,可在那个年代却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几乎遥不可及。
郝副营长再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回答
(2)多好啊——深感羡慕
3、郝副营长想不想让孩子们用上电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
多好啊——美好憧憬
4、为了把这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后来才知道……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点燃的仅仅是那本书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5、教师:这边是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同学们,文章是从一开始就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
不是的,璀璨的华灯下,一句“多好啊!”让作者的心微微一震,沉入了深深的回忆,想起了他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
讲解前后呼应,倒叙的写作手法。
(四)小练笔
同学们,今天的你们早已坐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了,那么你有什么要对郝副营长说的呢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正是有了无数象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
五、板书
11 灯光
多好啊——勾起回忆
多好啊——深感羡慕
多好啊——美好憧憬
六、作业
课下阅读王愿坚的其它作品。
《灯光》教学反思
说实在的,《灯光》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功夫。
我倒不是担心自己的讲解学生不能顺利的接收,而是担心如此动人的故事要是还像以前那样从第一段讲到最后一段,拘泥于文章的描述手法、修辞特点等这些知识点的话那么课上起来不但毫无新意可言,同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对故事思想内涵的理解。
很明显,那样讲的话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可以说文章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句话罗织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自然,我对内容的讲解也由这三句话开始。
所不同的是,我没有按照他们在文中出现的顺序来讲,而是先讲第二次、第三次的出现,最后再回到文章开始的地方讲解第一次的出现。
之所以这样做是与我选择的课题的切入点有关的。
对这一课的内容讲解时我先让同学们概括了文中的故事内容。
故事中提到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点燃了那本书。
书上有一幅画着电灯的插图,看着插图上的电灯,郝副营长两次说道“多好啊!”而文章的主要内涵也都体现在这两部分当中,围绕着这句话引导同学们展开分析。
之后,我问道:“课文是一开始就为我们展开这个故事的讲述的吗”同学们看了课文,自然一眼就明白不是这样的。
课文先写作者现今生活中看到的灯光,在写回忆中的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又回到对现今的生活的描述。
趁此,我再向同学们讲解倒叙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最后,安排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活动,结合课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写出自己想对郝副营长说的话。
从同学们的写作内容上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文章主题和思想
内涵的把握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此时我则做以适当的点拨,最终达到完全掌握。
从同学们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来看,对于这样的讲课流程和缓解安排还是比较适应的。
只是在讲解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句话时,引导同学们进行有效的朗读显得有些不足。
看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类似于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还需再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