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学案2

合集下载

寒潮教案

寒潮教案

第二节第3课时寒潮灾害(教案)陆红艳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共有“探索”、“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活动”、“阅读”、“案例研究”六部分内容,其中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重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难点,“探索”中的素材让学生真实感受寒潮及寒潮造成的危害。

“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是分析寒潮成因及影响范围的必要素材。

“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可让学生养成辩证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的锋面知识和在初中学习过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生对寒潮天气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设想:1.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探究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寒潮的危害和防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勇气并形成探究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 寒潮2-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 寒潮2-中图版

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

2.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

2.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展示交流法、对比法、分组合作讨论法五、本主题应解决的问题1、什么是寒潮,属于什么天气系统?2、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3、寒潮是怎样形成的?4、寒潮天气有哪些现象?5、寒潮有哪些危害?6、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御寒潮的危害?7、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侵入我国的寒潮的源地有哪几个?对哪些地区影响较大?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8、寒潮天气只有过,没有功吗?六、主要知识点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寒潮的概念(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

(2)中国气象局概念: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的原因:①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因此为了有利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各省(市、区)自行制定了寒潮标准。

《 寒潮 》教案

《 寒潮 》教案

《寒潮》教案教案:《寒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课时《寒潮》。

本节课主要通过寒潮这一特定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寒潮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寒潮的概念,知道寒潮的成因和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寒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环境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难点:寒潮的成因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寒潮相关视频、图片、地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关于寒潮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寒潮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寒潮?寒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视频和地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寒潮。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寒潮相关的例子,如寒潮来袭时,气温的变化、冰雪的形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寒潮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寒潮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寒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每组给出一种应对方案,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寒潮定义:成因:影响:应对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寒潮现象,了解寒潮对生活、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3. 答案示例:寒潮观察日记今天,我国迎来了入冬以来的首次寒潮。

清晨起床时,我发现气温骤降,室外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路面出现了结冰现象,行走时要小心谨慎。

寒潮使得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的取暖和照明受到影响。

寒潮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当地农民介绍,寒潮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上千亩,部分蔬菜和水果产量减少。

4.3《寒潮》导学案(优选.)

4.3《寒潮》导学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寒潮》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即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地区向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

名师点拨一、寒潮的成因及多发季节1.成因: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其形成过程及天气系统如下所示:(1)形成过程(2)天气系统:快行冷锋。

2.多发季节(1)发生时间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ll月~次年4月。

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

(2)原因主要是考虑降温幅度,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调整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二、寒潮的利弊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典例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A ,B 。

(2)图中所示的锋面类型是。

(3)此图所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季节是。

(4)来自西伯利亚的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一带。

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天气,气温将明显,这种天气过程叫。

一.选择题1.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 D.春秋季节2.我国寒潮标准不一样的原因是 ( )A.寒潮源地不同 B.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C.国家缺乏统一管理 D.南北气候差异大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寒潮》导学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寒潮》导学案(4页)
四、寒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教材,提取信息,剖析影响
雨雪
五、寒潮的预防措施
1、农业消费中如何降低寒潮的损害?
2、如何降低寒潮对交通的危害?
3、我国的寒潮预警信号是?
小结:自然灾祸的普通剖析方法
查阅整理展现资料,选择天津罕见的某种自然灾祸,应用相反的学习方法剖析其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寒潮》导学案(4页)
姓名:班组:
学习目的
1、经过图片资料展现等方式,了解自然灾祸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对比剖析的学习方式。
2、经过视频资料,了解寒潮的概念、规范,并解释寒潮规范因地而异的缘由,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看法和效果,培育与人交流、协作的才干,培育自动探求的兴味、才干。
3、经过运用已有的天文知识和相关地图,剖析寒潮的途径、源地和构成缘由,培营养析判别才干并掌握剖析自然灾祸的普通方法
导自然灾祸的分类
请给天津罕见的自然灾祸停止归类
自然灾祸的分类
三、看法寒潮
小组协作,讨论探求,完成以下内容。
1、寒潮就是冷空气吗?普通发作在生么时节?你能在我市11月21日至12月9日的气温统计图中找到寒潮发作的日期吗?
2、寒潮发作的缘由是什么?
3、入侵我国的寒潮的发源地在哪里?移动途径是?
4、掌握寒潮的危害和措施,经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想习气,树立减灾、防灾看法,正确看待自然灾祸的发作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寒潮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经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剖析自然灾祸的普通方法,可以剖析天津易发作的自然灾祸的缘由及其危害,并可以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寒潮》教案(2)(1)

《寒潮》教案(2)(1)

寒潮课标要求及分析: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1、什么是寒潮?它是怎样发生?2、寒潮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防御措施?从寒潮的降温标准上记忆理解寒潮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

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以辩证观点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

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会搜集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接处相关内容,我们本地也有寒潮发生,学生对寒潮已有一定了解,只是学生试图能力较差,又结合相关图片材料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案例分析法启发讨论探究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交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勇气并形成探究能力。

地理必修一寒潮的教案

地理必修一寒潮的教案

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材结构上讲是用于回答本单元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设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和“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一起看看地理必修一寒潮的教案!欢迎查阅!地理必修一寒潮的教案1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材结构上讲是用于回答本单元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设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和“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也是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上,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大气运动框架下对各地区常见天气系统的具体分析,完整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如高气压、低气压、极锋等;此外,本节内容的掌握更可使学生将地球上的大气有关知识学以致用,分析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识要求: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理解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技能训练:1、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近期天气变化状况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运动变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锋的有关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读图2.21“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并结合flash课件演示理解掌握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并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三节《寒潮》。

教材主要介绍了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应对寒潮天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难点:寒潮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气温曲线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寒潮来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寒潮的威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现象。

(2)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寒潮主要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所致。

(3)阐述寒潮的影响:寒潮会导致气温下降、道路结冰、农业受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4)介绍应对寒潮的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保暖、储备食物和水、防止感冒等。

3. 例题讲解:以一次具体的寒潮过程为例,让学生分析寒潮的路径、强度及影响范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寒潮的定义2. 寒潮的形成原因3. 寒潮的影响4. 应对寒潮的措施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寒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列举寒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 给出应对寒潮的具体措施。

答案:1. 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现象。

寒潮主要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所致。

2. 寒潮会导致气温下降、道路结冰、农业受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3. 应对寒潮的措施有: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保暖、储备食物和水、防止感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潮》学案2课标解读课标:“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条“标准”要求能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所以,“标准”除要求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

所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有利于人类采取合理的活动,其本身就是防灾的重要措施。

此外,对于自然灾害及其危害,需要加以科学的认识: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只是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

只因为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才称为灾害。

进一步,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在人口稠密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大;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小。

因此,在经济、技术力量有限的条件下,一般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防灾、减灾更为重视。

学法指导一、本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2.通过收看天气预报,以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分析有关资料,学会天气灾害的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二、本课教学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三、本课教学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课时建议:建议1时。

知识清单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

2.我国各地的寒潮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冷空气入境在24小时内降温以上,称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

如广西寒潮标准规定,冷空气入境在24小时内降温以。

3、原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地区向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我国寒潮发生时间:多发生在两季。

2、危害:(1)大雪、冰冻等使堵塞,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等冻害。

3、防治措施:发布;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措施,及时。

海上船只要点解读:一、寒潮1.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3、寒潮的多发季节(1)发生时间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11月~次年4月。

秋未冬初及冬未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

(2)原因主要是考虑降温幅度的缘故,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调整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3)影响我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

这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

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

第二条是中路。

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经过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条是东路。

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我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

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

4、寒潮的利弊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图所示:.有助于地表热量交换风调雨顺的保证增加土壤中的肥料益处寒潮危害降温雨雪冰冻大风农作物受冻害电信、电力中断、交通堵塞推翻船只摧毁建筑物5、对农作物的危害春初、秋末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1)初春万物复苏,果树开花发芽,小麦等粮食作物开始返青。

寒潮会使果树花芽和返青的粮食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无法继续生长导致减产。

(2)深秋是农作物的成熟季节,寒潮会冻坏农作物,使未成熟的作物无法继续生长而导致产量下降。

二、影响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御措施考点剖析考点1:我国的旱涝灾害例1 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②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③广东、台湾、海南岛④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地势高,不易受到寒潮影响。

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因路途遥远,且由于沿途阴山、秦岭等东西走向的山脉层层阻拦,势力减弱,加上南方暖地面的影响,寒冷程度降低,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

答案:D例2、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解析:由于春秋季节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大田作物较多,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

因此春秋季节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 D例3、下图1是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图2是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平原、平原,此外流域、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省、省、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干旱频次>30的地区是平原、平原及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气候区,其原因是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的损失,要加强对治理,其中主要工程有:平原的治理及长江的工作。

解析: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如广东、福建、浙江三省。

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答案: (1)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珠江四川 (2)广东福建浙江 (3)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珠江 (4)季风夏季风 (5)农田和河流的综合黄淮海水土保持变式训练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1-3题:(双选)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2.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3.该气象灾害强盛时A.澳大利亚的农民忙于剪羊毛B.东北平原正播种春小麦C.珠江三角洲早稻丰收D.南极科考船即将返航4. 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一种冷锋天气B. 全年皆可出现C. 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 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5.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发生在: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秋末和初冬6、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4)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月也会发生干旱,其成因是________ _。

(5)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①___ ②。

(6)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择)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 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 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 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答案知识清单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剧烈降温,冻害。

2. 10℃以上,减弱。

6℃以。

3、高纬线地区,低纬地区。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冬春。

2、危害:(1)交通,通讯。

(2)翻船。

(3)霜冻、冰冻。

3、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回港。

变式训练1——5:BC AC BD A A6、(1)暴雨(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3)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7、8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而此时气温高、蒸发强。

(5)带来丰富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6)A、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