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千斤顶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我的毕业设计书(液压千斤顶含原理图,结构图,装配图,零件图,弯矩图

我的毕业设计书(液压千斤顶含原理图,结构图,装配图,零件图,弯矩图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液压千斤顶的探究与设计姓名王坤学号0905023037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年级2009级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贾焕丽毕业设计要求及主要数据1给定一定的参数及参考结构图要求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参数计算、结构设计并针对具体的失效形式进行相应的强度计算目的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熟习设计过程、设计步骤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主要失效形式并进行相关的强度计算。

2具体要求要求结构合理参数计算正确相关理论选用合理最好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尺寸标注正确、完整。

1、液压千斤顶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起重重量20000N 最大升程800mm 操作方式手柄控制设计主要内容设计计算书标准件以外的所有图纸目录引言第一章液压千斤顶的总体设计方案1液压千斤顶设计方案示意图2液压千斤顶的组成3液压千斤顶的优缺点第二章液压千斤顶的原理1液压千斤顶原理图2液压千斤顶的特点第三章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1 内管设计2 外管设计3 活塞杆设计4 导向套的设计5液压千斤顶活塞部位的密封6液压千斤顶装配图第四章液压千斤顶常见的故障与维修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引言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

液压千斤顶的毕业设计

液压千斤顶的毕业设计

液压千斤顶的毕业设计液压千斤顶的毕业设计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液压千斤顶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工具。

它通过利用液体的力学性质,实现了对重物的举升和支撑。

在我即将毕业的大学阶段,我选择了设计一个液压千斤顶作为我的毕业设计项目,旨在深入了解和应用液压原理,并进一步提升我的工程设计能力。

首先,我开始研究有关液压千斤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液压千斤顶主要由液压缸、活塞、油箱、油管和控制阀等组成。

当液压油从油箱经过油管进入液压缸时,由于活塞上的压力,液压油会推动活塞上升,从而实现对重物的举升。

通过控制阀的开关,我们可以控制液压千斤顶的升降速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决定采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液压千斤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的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设计的合理性,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和优化。

接下来,我将着重研究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液压系统是液压千斤顶的核心,它负责提供和控制液压力。

在设计液压系统时,我需要考虑液压油的流动性、压力传递和泄露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液压缸和控制阀的参数,我可以使液压千斤顶的升降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我还将研究液压千斤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液压千斤顶广泛应用于汽车维修、建筑施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我将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了解液压千斤顶在不同领域的使用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将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液压千斤顶在举升和支撑重物时,需要承受巨大的力量和压力。

因此,在设计中,我将考虑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还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性能。

最后,我将撰写一份详细的毕业设计报告,记录整个设计过程和结果。

在报告中,我将详细介绍液压千斤顶的原理、结构和设计参数,并附上相应的图纸和分析结果。

通过这份报告,我希望能够展示我的设计能力和专业知识,并为未来的工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液压千斤顶的设计

液压千斤顶的设计

液压千斤顶的设计首先,液压千斤顶的设计要确保力量传递的可靠性。

液压系统由一个液压泵、一个液压缸、液压油和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阀门组成。

液压泵通过提供压力将液压油推送到液压缸中,从而举起重物。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泵和液压缸之间的连接紧密且耐用,以防止漏油和压力损失。

此外,选用合适的液压油和密封件材料也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液压千斤顶的设计需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液压千斤顶通常由一个固定底座、一个液压缸和一个承重平台组成。

为了使千斤顶能够承受重物的重量,液压缸和承重平台需要设计成坚固耐用的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液压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折断。

此外,为了增加稳定性,还可以考虑在液压千斤顶的底部加入稳定器或地板抓爪。

除了可靠的力量传递和结构稳定性,液压千斤顶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工作效率。

液压千斤顶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来实现。

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加入液压缸的活塞端和油液释放口之间的液压阀。

该阀门可以控制液压油进入和离开液压缸的速度,从而实现千斤顶的快速举升和降落。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更高效的液压泵和液压油来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最后,液压千斤顶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使用安全性。

液压千斤顶在举起重物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可以在千斤顶的液压缸上安装压力释放阀,以避免超出最大工作压力。

此外,还可以在千斤顶的结构上增加防滑处理,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液压千斤顶的设计需要考虑力量传递、结构稳定性、工作效率和使用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液压千斤顶可以高效可靠地完成吊装和支撑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千斤顶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千斤顶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千斤顶毕业设计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提供全套毕业设计,欢迎咨询摘要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是机械能与液压能的相互转换,液压千斤顶是典型的利用液压传动的设备,液压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流动性起重作业,是维修汽车、拖拉机等理想工具。

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我国千斤顶产业发展进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千斤顶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拉动了千斤顶的需求。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千斤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千斤顶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

1990年以来,全球千斤顶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间,我国千斤顶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千斤顶产业高速增长。

2000年—2004年,我国千斤顶消费量从188万吨增长到447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长率在27%以上。

其中,2001年,我国千斤顶表观消费量达到22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千斤顶消费大国。

同时,千斤顶进口也大幅度增加。

1998年,我国千斤顶进口100万吨,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千斤顶进口国。

2004年与1998年比,千斤顶进口增长幅度年均达到27.14%。

预计2005年,中国千斤顶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0万吨,进口仍将保持在300万吨左右。

伴随着千斤顶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千斤顶产量也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高速增长。

我国千斤顶产量从2000年的46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23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82.6%,占国内市场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

而同期,世界千斤顶产量则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

千斤顶的设计范文

千斤顶的设计范文

千斤顶的设计范文千斤顶是一种工具,主要用于举升和稳定重物。

它的设计取决于其使用环境和要达到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千斤顶的设计,以及其原理和功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千斤顶的主体。

主体通常由一种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钢。

这种设计使得千斤顶能够承受重量并保持稳定。

主体的形状通常是圆柱形,这有助于均匀分配压力,并确保千斤顶不易倾斜。

升降杆是千斤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用于提升和降低重物的零件。

升降杆通常是一个可伸缩的杆,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

当升降杆上施加力量时,液压系统将转化为垂直移动的力量。

液压系统是千斤顶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利用液体的性质来产生力量。

液压系统由液压油箱、油管和活塞组成。

当液压柱上施加力量时,活塞将向上移动,从而提升重物。

液压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密封性能和流体动力学,以确保千斤顶的正常工作。

底座是千斤顶的基础支撑。

它通常是一个扁平的金属盘,用于稳定千斤顶并分散重量。

底座的形状和尺寸要根据千斤顶的工作条件来进行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除了上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外,千斤顶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操作手柄的设计应该便于用户使用,并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千斤顶的运动。

此外,千斤顶的承载能力和高度范围也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来确定。

总之,千斤顶的设计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

它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负荷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个好的设计能够确保千斤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有效地工作,并提供所需的支持和稳定性。

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设计

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设计

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设计摘要:随着我国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产流水线的机械化、自动化、无尘化已经成为了下一阶段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标准。

然而机械化的自动生产线造价过高,很多生产企业就将目光放到自己改装自动装配机上来。

本文作者根据对当前生产形式的研究,结合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设计理念,对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且给出实际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对生产线的机械化进程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设计引言:液压千斤顶拥有成本较低,动力强劲等基础特性,在当前我国的机械化进程发展之下,液压千斤顶的自动装配机就有着充分的应用空间,在未来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将应用于机械工程、煤矿开采、油气储运等多个领域,为此对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研究和分析,将会对我国的机械化进程起到全面推进的作用。

一、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设计思路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主要通过技术改良千斤顶的自有构造,装配相应的构件,从而达到自动化装配的效果。

我们首先根据生产要求,设计出装配机的参数,本文参考的生产参数为双液压千斤顶并列式生产机床的设计参数,经过多方面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整理,确定了基本的液压千斤顶自动装配机的设计方案。

按照相应的的参数进行调试,然后进行活塞杆和液压缸的定位和蜜蜂,最后采用千斤顶主要承力装置作为机械臂,进行精密安装的相应工序。

在工艺上我们采用焊接结构,工艺上要做到严谨精细,保证其导轨面的光滑与密度均匀;在装配机的各个受力面上增设强度较高的钢筋结构支撑,提高装配机的强度,减少机械磨损;侧面预留下安装孔[1]。

在压座的工艺改良中,我们对其支撑结构采用可调节的V字结构进行支撑;传动装置采用液压千斤顶的液压装置,其动力可达270KN,能够满足装配需求,控制方面通过液压操作阀组进行事先,外部连接一台液压泵,进行千斤顶高压油的供应。

最后在改装完成后,需要对机器的所有接触面进行系统的打磨磨光,降低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提升各个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各个接触面的孔隙中应该加装润滑装置,防止机器在连续作业下出现卡壳停机的现象。

液压千斤顶设计-毕业论文

液压千斤顶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引言 (1)1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及组成 (3)1.1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图 (3)1.2液压千斤顶的组成 (3)1.2.1动力元件(油泵) (3)1.2.2执行元件(油缸、液压马达) (3)1.2.3控制元件 (3)1.2.4 辅助元件 (4)1.2.5工作介质 (4)1.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4)1.3.1液压传动的优点 (4)1.3.2 液压传动的缺点 (4)2液压千斤顶的原理 (4)2.1 液压千斤顶原理图 (5)2.2液压千斤顶的特点 (5)3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 (6)3.1内管设计 (6)3.2外管设计 (7)3.3活塞杆设计 (8)3.4导向套的设计 (8)3.5液压千斤顶活塞部位的密封 (10)3.6液压千斤顶装配图 (12)4液压千斤顶使用说明书 (13)4.1用途 (13)4.2使用方法 (13)4.3注意事项 (14)5液压千斤顶常见的故障与维修 (16)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引言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进行能量的传递和控制的一门技术。

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设计

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设计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毕业设计题目小型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设计学院工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302班学生刘志跃学号2013011262指导教师苏炜二〇一七年五月十六日摘要液压千斤顶是液压系统的典型应用,其工作原理为帕斯卡原理。

本课题设计的千斤顶为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要求其在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下还要便于携带。

本论文通过对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原理的分析,设计了一种采用凸轮机构驱动、底板供油的总体方案。

通过对该液压系统的分析,确定了系统的工作压力,并根据工作载荷对电机进行了选择。

液压缸和底板油路的设计是本课题的主要部分,与管联接相比,利用底板传递油液减少了很多管接头和管路,简化了系统。

为了防止电机的过载,在底板油路设计中加入了安全阀。

关键词:汽车;电动;液压;千斤顶;ABSTRACTHydraulic jack i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hydraulic system. It works based on hectopascals principle. The design issues for a electric hydraulic jack, not onl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o its function ,but also to its por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 general solution with cam-driven and bottom oil supplying mechanism is selected from a variety of solutions.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oil system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design. Compared with the tube connected transmission, bottom transmission reduces a lot of joints and pip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motor, a safety valve is used in the bottom oil system.Key words:car;electric power system;Hydraulic system;jack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前言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2)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2电动液压千斤顶概论 (4)2.1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 (4)2.2设计要求 (4)2.3 确定总体方案 (5)2.3.1 液压油回路的设计 (5)2.3.2 总体结构设计 (5)2.3.3底板油路设计 (6)2.3.4 顶升液压缸设计 (7)2.3.5 柱塞缸设计 (8)2.4 电动液压千斤顶使用注意事项 (9)3 参数的确定 (10)3.1 电机的选择 (10)3.2 顶升液压缸参数的确定 (12)3.2.1 液压缸的输出力 (13)3.2.2 液压缸工作过程的阻力 (13)3.2.3 液压缸的输出速度 (13)3.2.4 液压缸的上升时间 (13)3.2.5 液压缸的储油量 (14)3.2.6 液压缸的输出功率 (15)3.2.7 液压缸缸筒厚度的计算 (15)3.2.8 液压缸油口直径的计算 (16)3.2.9 缸底厚度的计算 (16)3.3 吸油缸参数的确定 (17)3.3.1 吸油缸速度的计算 (17)3.3.2 作用于吸油缸柱塞上的力 (17)3.3.3 吸油缸壁厚的计算 (18)3.3.4 油口直径的确定 (18)3.3.5 缸底厚度的计算 (19)3.4 油箱的设计 (19)3.5 密封圈的选择 (22)3.6 弹簧的设计 (22)3.6.1单向阀弹簧的设计 (22)3.6.2 柱塞弹簧的设计 (23)3.6.3 安全阀弹簧的设计 (24)3.7键的选择 (26)4.1 缸体技术要求 (27)4.2缸盖技术要求 (28)5 强度校核 (29)5.1 缸体和缸盖焊接强度校核 (29)5.2 缸头螺纹联接处的强度校核 (30)5.3 底座的校核 (31)5.4 柱塞缸体的校核 (32)6 结论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5)1前言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汽车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引言 (1)1.1 液压千斤顶的分类 (1)2、液压千斤顶发展现状及常见故障排除 (1)2.1 国外发展情况 (1)2.2 国内发展情况 (2)2.3 液压千斤顶的特点 (2)2.4 液压千斤顶优缺点 (2)2.5 液压千斤顶常见故障排除 (3)3、液压千斤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3.1 液压千斤顶的组成 (3)3.2 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图 (4)3.3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 (4)4、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 (5)4.1 内管设计 (5)4.2 外管设计 (6)4.3 活塞杆设计 (6)4.4 导向套的设计 (7)4.5 液压千斤顶活塞部位的密封 (9)5、液压千斤顶装配图 (10)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引言液压千斤顶是典型的利用液压传动的设备,液压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流动性起重作业, 是维修、汽车、拖拉机等理想工具。

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

千斤顶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本次对液压千斤顶进行设计可以了解液压千斤顶的原理以及应用。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千斤顶各部件进行设计使我熟悉了千斤顶内液压传动原理,同时也在以前书本学习的基础上对液压传动加深了理解。

1.1 液压千斤顶的分类液压千斤顶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

通用液压千斤顶适用于起重高度不大的各种起重作业。

它由油室、油泵、储油腔、活塞、摇把、油阀等主要部分组成。

工作时,只要往复扳动摇把,使手动油泵不断向油缸内压油,由于油缸内油压的不断增高,就迫使活塞及活塞上面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

打开回油阀,油缸内的高压油便流回储油腔,于是重物与活塞也就一起下落。

专用液压千斤顶使专用的张拉机具,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对预应力钢筋施加张力。

专用液压千斤顶多为双作用式。

常用的有穿心式和锥锚式两种。

2、液压千斤顶发展现状及常见故障排除2.1 国外发展情况早在20世纪40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汽车维修部门使用,但由于当时设计和使用上的原因,其尺寸较大,承载量较低。

后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千斤顶本身技术的发展,在90年代初国外绝大部分用户已以卧式千斤顶替代了立式千斤顶。

在90年后期国外研制出了充气千斤顶和便携式液压千斤顶等新型千斤顶。

充气千斤顶是由保加利亚一汽车运输研究所发明的,它用有弹性而又非常坚固的橡胶制成。

使用时,用软管将千斤顶连在汽车的排气管上,经过15~20秒,汽车将千斤顶鼓起,成为圆柱体。

这种千斤顶可以把115t重的汽车顶起70cm。

Power-Riser Ⅱ型便携式液压千斤顶则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铁道车辆,包括装运三层汽车的货车、联运车以及高车顶车辆。

同时它具有一个将负载定位的机械锁定环,一个三维机械手,一个全封闭构架以及一个用于防止杂质进入液压系统的外置过滤器。

另外一种名为Truck Jack 的便携式液压千斤顶则可用于对已断裂的货车转向架弹簧进行快速的现场维修。

该千斤顶能在现场从侧面对装有70~125t级转向架的大多数卸载货车进行维修,并能完全由转向架侧架支撑住。

它适用于车间或轨道上无需使用钢轨道碴或轨枕作承。

2.2 国内发展情况我国千斤顶技术起步较晚,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1979年才接触到类似于国外卧式千斤顶这样的产品。

但是经过全面改进和重新设计,在外形美观、使用方便、承载力大、寿命长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外的同类产品,并且迅速打入欧美市场。

经过多年设计与制造的实践,除了卧室斤顶以外,我国研究规格齐全并形成系列产品。

2.3 液压千斤顶的特点液压千斤顶是一种将密封在油缸中的液体作为介质,把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将重物向上顶起的千斤顶。

它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举升力大、易于维修。

但同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若出现泄漏现象将引起举升汽车的下降,保险系数降低,使用其举升时易受部位和地方的限制。

传统液压千斤顶由于手柄、活塞、油缸、密封圈、调节螺杆、底座和液压油组成。

它利用了密闭容器中静止滚体的压力以同样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的特性。

2.4 液压千斤顶优缺点液压传动的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例如同功率液压马达的重量只有电动机的10%~20%。

因此惯性力较小,当突然过载或停车时,不会发生大的冲击;(2)能在给定范围内平稳的自动调节牵引速度,并可实现无极调速,且调速范围最大可达1:2000(一般为1:100)。

(3)换向容易,在不改变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较方便地实现工作机构旋转和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用油管连接,在空间布置上彼此不受严格限制;(5)由于采用油液为工作介质,元件相对运动表面间能自行润滑,磨损小,使用寿命长;(6)操纵控制简便,自动化程度高;(7)容易实现过载保护。

(8)液压元件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使用。

液压传动的缺点:(1)使用液压传动对维护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终保持清洁;(2)对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3)液压元件维修较复杂,且需有较高的技术水平;(4)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较敏感,这会影响它的工作稳定性。

因此液压传动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一般工作温度在-15℃~60℃范围内较合适;(5)液压传动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节流调速系统中,其压力大,流量损失大,故系统效率较低。

2.5 液压千斤顶常见故障排除1 重载时顶杆不能升起。

当千斤顶顶到某一高度后,顶杆就不再升高这表明千斤顶内缺少工作油,应予补足。

2 顶杆抖动。

这说明回油阀关闭不严,可将回油阀针再向里拧紧一些。

若仍不能顶起,且压杆周围漏油,则为顶杆密封圈损坏,应予更换。

若不能顶起且压杆周围也无漏油,再检查回油阀和进油阀门能否关严包括压杆筒体端面接合处的密封垫圈情况若上述均无异常,则为顶杆密封圈损坏或其固定螺栓松动,应予更换或拧紧。

3 空载时顶杆就不能升起。

首先检查千斤顶的油量,不足时应添加。

若千斤顶不缺油可将千斤顶回油阀针松开,拆下加油孔油塞,然后用脚踩住千斤顶底座,双手向上拔起顶杆再压下去,如此反复拔、压顶杆几次,以排除空气若做完上述检查后,拧紧加油孔油塞和回油阀,再试空顶若此时顶杆仍不能上升,应将千斤顶放平,拆去回油阀,检查阀与座的接触情况是否良好,若有脏物,应予清除若有坑、槽、不平应予更换。

最后检查进油阀门是否密封良好,顶杆密封圈有无损坏或脱落,若有则及时更换。

4 漏油。

千斤顶的漏油部位多在座与筒体结合处、顶杆周围、回油阀的锁紧螺纹处、加油孔的固定油塞处、压杆周围等。

漏油原因多为密封垫圈损坏必须及时更换。

3、液压千斤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3.1 液压千斤顶的组成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动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力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执行元件(油缸、液压马达)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

其中,油缸做直线运动,马达做旋转运动。

控制元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等,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压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

辅助元件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压力表、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管件及邮箱等,它们同样十分重要。

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

3.2 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图液压千斤顶结构图1所示,工作时通过上移6手柄使7小活塞向上运动从而形成局部真空,油液从邮箱通过单向阀9被吸入小油缸,然后下压6手柄使7小活塞下压,把小油缸内的液压油通过10单向阀压入3大油缸内,从而推动2大活塞上移,反复动作顶起重物。

通过1调节螺杆可以调整液压千斤顶的起始高度,使用完毕后扭转4回油阀杆,连通3大油缸和邮箱,油液直接流回邮箱,2大活塞下落,大活塞下落速度取决于回油阀杆的扭转程度。

图1 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示意图3.3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图2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图1—油箱 2—放油阀 3—大缸 4—大活塞 5—单向阀 6—杠杆手柄 7—小活塞 8—小缸体9—单向阀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大缸体3和大活塞4组成举升缸;杠杆手柄6、小缸体8、活塞7、单向阀5和9组成手动液压泵。

活塞和缸体之间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又能实现可靠的密封。

当抬起手柄6,使小活塞7向上移动,活塞下腔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时,单向阀9打开,油箱中的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吸油管进入活塞下腔,完成一次吸油动作。

当用力压下手柄时,活塞7下移,其下腔密封容积减小,油压升高,单向阀9关闭,单向阀5打开,油液进入举升缸下腔,驱动活塞4使重物G 上升一段距离,完成一次压油动作。

反复地抬、压手柄,就能使油液不断地被压入举升缸,使重物不断升高,达到起重的目的。

如将放油阀2旋转90°(在实物上放油阀旋转角度是可以改变的),活塞4可以在自重和外力的作用下实现回程。

这就是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

4、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设计液压千斤顶的额定载荷为19600N,初定额定压力为15Mpa。

千斤顶的最低使用高度为192mm,最高使用高度为277mm。

4.1 内管设计根据以上设计要求可以得到如下计算结果:F=P×A 得到A=19600/9.8/150=13.3cm2所以内管的直径D=42mm,长为115mm,有效长度为85mm 这里: F=外部作用力(㎏f)A=内管的作用面积(cm2)P=被传递的压力(㎏f/cm2)内管的壁厚δ为δ=δ0+C1+C2根据公式δ0>PmaxD/2δp(m) δp=δb/N查机械设计手册可知δb=550(无缝钢管,牌号20)N为安全系数一般取5δ>15×0.042/(2×550/5)=0.002m=2mmδ=δ0+C1+C2=3mm上式中C1为缸筒外径公差余量C2为腐蚀余缸筒壁厚的验算根据公式Pn≤0.35δs(D12-D2)/D12MPa0.35×550×0.00054/0.002304=50MPaPn=15MPa所以缸筒的臂厚完足满足设计需要的要求。

4.2 外管设计立式千斤顶的外管主要的作为是用来储存多余的液压油,在无电动源作用的情况下,外管起了一个油箱的作用。

由上可知道内管的内径为42mm可得V内=AH=3.14×2.12×8.5=117.7cm2外管的外径D=66mm可得V外=AH=3.14×3.32×10=341.94cm2△V= V外-V内=341.94-117.7=224.24cm2所以△V>V内,完全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