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博答疑
桥博问答

有人讲对于箱梁而言,其横向分布系数=1.15x车道数x横向折减系数,这样处理行吗?确实常这样处理。
用一根梁来模拟计算箱梁,通常取横向分布系数=车道数×横向折减系数×纵向折减系数×偏载调整系数。
横向折减和纵向折减在通用规范中都有规定;偏载调整系数是考虑车辆在横向分布不均匀的一个增大系数,这个系数取多大,规范没有规定,建议你看一下程翔云教授的《粱桥理论与计算》里面有计算方法,大家习惯上取1.15;纵向折减垮径150m以上的桥才考虑,所以大多数桥就不考虑了,于是就成了横向分布系数=1.15x车道数x横向折减系数。
桥博输出的竖向位移就是挠度。
根据你的回复,那就奇怪了?我在对预应力构件进行计算时,截面钢筋已输入,但单元输出结果中截面强度验算中的截面配筋面积全为0,单元截面计算压应力全不符合要求?请问是怎么回事?你说的是钢筋砼单元吧?预应力单元不显示配筋面积的。
钢筋砼单元的强度验算结果的显示上:配筋面积有时候显示为0,这里确实是程序显示上有问题,而在计算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点从结果上也能看出来。
关于这一问题,下版本会解决。
请教前辈们,刚学桥博的我,建模执行项目计算无误后,对计算结果不晓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对错?比如在初步设计阶段估算结构配筋面积项目计算无误后,以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全桥结构安全验算项目计算无误后,通过看哪些指标来判断结果是否通过,弯矩和应力都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行,有那些判断的标准?对计算结果的判断要参照规范来看,对于不同的构件规范中有不同的要求。
桥梁博士中显示的验算要求也是按照规范来分类的,先从规范要求入手的话概念上更清晰一些。
桥博说明书里有专门的说明,你可以查看桥博说明书P353-354,非常详细桥梁博士“输入钢束信息”中的“成孔面积”是从哪本权威资料查的?能根据预应力筋计算得出吗?根据你所使用的预应力筋类型查相关的技术手册,上面有波纹管的内径。
外径等于内径加1cm。
桥梁博士常见问题整理

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
桥梁博士常见问题整理

、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内力输出单位为,弯矩输出单位*,应力输出单位、从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里面地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地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从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地剪力系数.、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地中线到首梁地梁位线处地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地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地位置.、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地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地“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地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地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地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地是二次抛物线!!、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地面积.、挂篮操作地基本原理:挂篮地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前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斜拉桥悬臂施工))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并将拉索索力转到主梁上.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地结构效应.)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调索、浇筑部分砼、调索、浇筑全部混凝土、调索、拉索锚固转移、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后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无索结构地悬臂施工,如连续梁、构等))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地结构效应.)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浇筑砼、张拉预应力、释放挂篮、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桥博计算速度很慢,有可能是因为自定义截面,或者是没有定义运算步长(不定义步长则按相邻支撑点之间地最小距离)、当横向力分布系数输入时,则计算出地活载反力为单列车活载反力,单列车活载反力对于我们计算下部时经常用到、大家在计算桥面是双面坡地连续梁时,由于桥博梯度温度默认是从截面最高点往下开始计算地,所以梯度温度计算地偏小,解决地办法就是将主梁做成平坡,梁高取平均梁高来计算、桥梁博士计算斜截面抗剪时,当既有箍筋还有竖向预应力钢筋时,计算混凝土与箍筋承担地剪力时竖向预应力钢筋替换箍筋(即仅考虑竖向预应力箍筋)、桥博钢束导入非导线输入钢束时,当输入折线分段数后,输入钢束仍然是按照曲线输入,没有出现把曲线分成若干段直线地结果,不知道为何?、桥博中变位输入采用一行输入一个支点(对于双薄壁墩,一行内输入相邻地个节点),程序能够自动进行组合挑选最不利工况.不过与比较,感觉桥博地变位算地有点小,不知那块计算地不同??、上面我们讨论过地双面坡主梁在计算温度梯度时采用双面坡和平坡计算地温度梯度应力最大值相差很小,最小值平坡计算地比双面坡计算地大,总地来说计算结果相差地不大,但是由于采用双面坡计算时对于超过个肋地主梁由于边肋和中肋钢束位置不同需要分别输入,整体来说钢束质心地位置会有一些偏差,还是建议大家按照平坡输入(带坡与平坡地转化原则:保证主梁抗弯惯距相同,顶板底板腹板厚度相同,面积相差不大,最后把相差地面积以力地形式加入)!b5E2R。
桥博计算注意事项解读

桥博计算注意事项解读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输出单位Mpa1、从CAD中往桥博⾥⾯导⼊截⾯或者模型时,CAD⾥⾯的坐标系必须是⼤地坐标系。
2、桥博⾥⾯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负值。
3、从CAD往桥博⾥导截⾯时,将截⾯放⼊同⼀图层⾥⾯,不同区域⽤不同颜⾊区分之。
4、桥博使⽤阶段单项活载反⼒未计⼊冲击系数。
5、桥博使⽤阶段活载反⼒已计⼊1.2的剪⼒系数。
6、计算横向⼒分布系数时桥⾯中线距⾸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的中线到⾸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中线到⾸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构件时,⾃重系数输⼊1.04.8、桥博⾥通过截⾯修改来修改截⾯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输⼊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阶段输⼊施⼯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内容设定”将显⽰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的荷载位置、⽅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定义截⾯,但是当使⽤⾃定义截⾯后,显⽰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家定义前先做⼀下统⼀,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是⽐较繁琐的事情,⼤家可以⽤脚本数据⽂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Ultraedit列选模式往⾥⾯粘贴,很⽅便!!14、当采⽤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第⼀个控制截⾯向后抛物线,后两个控制截⾯向前抛物线,桥博⾥⾯默认的是⼆次抛物线!!15、当采⽤直线编辑器建⽴模型时,控制截⾯要求点数必须⼀致,否则告诉你截⾯不⼀致。
16、修改斜拉索⾯积时⽤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积⾥需要输⼊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同时计⼊⾃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释放挂篮内⼒及转移拉索索⼒)和拆除挂篮(消除其⾃重效应)。
桥博常见问题整理

目录1. 单元 (6)1st. 全预应力构件中,普通钢筋输入还是不输入?对结果有多大影响? (6)2nd. 附加截面如何添加钢筋信息? (6)3rd. 桥博中预应力钢束相关单元号是怎么用的? (7)4th. 从CAD导入截面时不成功的几种可能原因 (7)5th. 通用截面拟合时的一个错误 (7)6th. 梁格模型中扭矩系数如何计算,对纵梁计算结果有什么影响? (9)7th. 桥博预应力钢束信息中”松弛率”与规范中指定的”松弛系数”是什么关系? (10)8th. 横梁计算时,其边界约束应该如何控制? (11)9th. 箱梁顶面有横坡时,计算结果可靠吗? (12)10th. 桩土侧向弹性系数该如何输入? (13)11th. 桥博能不能计算地锚式悬索桥? (13)2. 荷载 (15)12th. 桥博与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15)13th. 横向分布系数在不同的模型中应填入何值? (16)14th. 桥博横向计算原理 (19)15th. 为何公路荷载时不用指明车道数? (21)16th. 使用刚接板梁计算横向分布系数时,悬臂惯矩应如何计算? (22)23rd. 桥博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时是否考虑了车轮距路缘石0.5cm的距离? (22)24th. 程序是否会自动考虑0.5倍的梯度温度的负稳定效应? (23)25th. 横向分布计算工具中,“桥面中心线”是全桥宽度的中心线还是分隔带的中心线? (23)26th.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中,对于汽车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含义解释为“基于一列汽车的”?. 24 27th. 空间计算时特载的输入 (24)3. 施工 (26)28th. 悬浇挂篮施工模拟方法: (26)29th. 施工阶段永久荷载该如何加载? (28)30th. 收缩、徐变天数程序建议用户在施工阶段内实现,而不在使用阶段实现是为什么? (29)31st. 模拟挂蓝单元时,刚度需要模拟为无穷大吗? (29)32nd. 为何在挂蓝施工过程中,在挂蓝加载阶段添加了移动荷载但实际并未计入呢? (29)4. 后处理 (30)1st. 预应力构件结果输出中没有区分A、B类构件? (30)2nd. 桥博组合位移不正确时的解决方案 (30)3rd. 部分支座的反力为0? (32)4th. 规范9.1.12中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进行了限制,软件计算结果反映此项不满足要求怎么处理? (32)5. 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博士常见问题解答

横梁计算(1) 计算方法概述横梁按照一次落架的施工方法采用平面杆系理论进行计算,考虑长度为6倍顶板厚度的顶底板参与横梁受力,根据荷载组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内力、应力、极限承载力计算,按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横梁)/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横梁)验算结构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应力、极限承载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荷载施加方法横梁重量按实际施加,同时将纵向计算时永久作用和除汽车、人群以外的可变作用引起的支反力标准值作为永久荷载平均施加在横梁的各腹板位置,汽车、人群荷载在其实际作用范围按最不利加载。
当然,用户可以采用其他的荷载施加方法,不必拘泥于上述内容。
(3) 将纵向一列车的支反力作为汽车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时(注意城市荷载纵向计算的车道数大于4时,计算剪力时荷载乘1.25,故用多列车支反力除横向分布系数较真实),横向加载有效区域需手动扣除车轮距路缘石的距离。
(4) 每m宽人群纵向支反力作为人群横向系数,人行道宽度为纵向宽度,填1,人群集度填1,加载有效区域按实际填。
(5) 满人横向系数与人群相同,满人总宽填1预应力构件中单元应力验算应以主应力控制还是正应力控制?主应力主要用来控制构件腹板内部斜裂缝的,铁路规范明确定义截面重心轴处及翼缘板与腹板交接处需要进行主拉应力验算,桥博的计算结果中虽然也给出了主应力值,但是对于单元顶、底缘的主应力可以不受控制,因为一般主应力在单元内部发生。
正应力主要是用来控制单元顶、底缘的。
使用刚接板梁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左板和右板惯矩怎么计算出来的啊?对于小箱梁和T梁,就是将上部结构沿纵桥向取1m,在这1m的范围内上部结构拼接处的悬臂接触面积。
以T梁为例,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惯性矩即可。
部分支座的反力为0?Q:桥博计算的收缩支反力中部分支座的反力为0,结构自重在各支座处产生的支反力均不为0,可为何支反力汇总列表中收缩反力为0的支座,支反力汇总也为0。
A:程序计算各项反力后,将各作用产生的支反力叠加,若某个支座支反力为负,即出现支座脱空时,程序就将这个支座拆除,在其上反向增加一个外荷载,荷载大小等于除收缩之外其余荷载及作用产生的支反力合力,重新计算其余支座的支反力,在各支座支反力汇总时,被拆除的支反力为0,其余支反力为各作用的合力汇总。
(整理)桥博常见问题整理2

目录1st.在进行“斜弯梁桥设计计算”时,桥面布置和桥面单元里面的参数如何填写,作用是什么? (3)2rd.竖向预应力如何考虑? (5)3nd.桥梁博士里面,受力性质中的,偏心受(拉)压构件和受弯构件是如何区分的,是否有判断的标准? (6)4th.程序计算出的汽车荷载单项效应中是否包含有汽车冲击效应。
(6)5th.输入总体信息>计算细节控制信息里面的“极限组合”是指什么? (7)6th.某用户在做一个挂篮悬臂浇筑的连续梁模型时 (7)7th.自定义截面时候,读入缩略图后程序无任何提示自动退出,是什么原因? (8)8th.钢束的永存应力在哪里查看? (9)9th.抗剪计算中,增加竖向预应力筋,抗剪强度反而不满足是怎么回事。
(10)10th.关于桥博调束对钢束输入方式的规定。
(10)11th.桥博使用信息>活载描述中桥梁特征计算跨径是如何填写,作用是什么。
(11)12th.强度验算时的抗力是指什么? (12)13th在桥梁博士中连接器位置mm,如何使用?好象总是灰色的,无法使用。
(12)14th.基础计算>多排弹性基础>结构描述中的EI指单桩还是整体个基础的? (13)15th.有附加截面时,普通钢筋输入时,否要考虑附加截面的高度。
(13)16th.截面的抗力不应该是个确定的值吗?为什么桥博里面同一截面在不同情况下的抗力不一致? (15)17th.如何撤消输入? (15)18th.在做“直线梁桥设计计算”时,预应力钢束的平弯是否要进行输入,输入与不输入对计算有何影响? (16)19th.输入钢束信息界面上,编束根数与束数如何理解? (16)20th.在桥梁博士中,连续梁支点负弯矩能否进行自动折减?应如何操作 (16)21th.在对某偏压构件进行验算时,发现配筋增加后,截面的裂缝宽度反而增大了,是不是程序算错了。
(17)22th.在输入总体信息截面上,计算类别选折为估算配筋面积时,程序估算的是截面上预应力钢筋还是普通钢筋的用量。
桥博计算常见问题处理方式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组合I: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组合I:长期效应组合组合II:短期效应组合最大拉应力组合III:标准值组合最大压应力组合III:最大法向压应力、最大主压应力需要满足;组合I、II:最大法向拉应力、主拉应力需要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组合I:基本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6条规定;按此组合验算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组合II:不用组合III:不用组合IV:撞击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6条规定;组合V:不用组合VI:地震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组合I:长期效应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组合II:短期效应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按此组合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组合III:标准值组合组合IV:不用组合V:施工组合组合VI:不用应力组合组合I:长期效应组合,仅供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的抗裂安全验算(参照规范JTG D62 – 2004第6.3.1条),组合原则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但组合时只考虑直接作用荷载,不考虑间接作用,例如不计汽车冲击、不计沉降、温度等;符合规范JTG D62 -2004第6.3.1条规定;组合II:短期效应组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而言是按照抗裂验算的要求进行组合计算的,组合原则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并满足规范JTG D62 – 2004第6.3.1条有关规定,即对全预应力构件和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以及预制和现浇构件的最小法向应力组合时预应力引起的应力部分分别按照0.85(全预应力预制构件)、0.8(全预应力现浇构件)、1.0(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的系数来考虑的。
其它类型应力以及非预应力构件的各种应力组合由预应力引起的应力部分都是按照1.0的系数考虑的;组合III:标准组合,所有应力组合时各种荷载的分项组合系数都为1.0,参与组合的荷载类型为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中短期效应组合中规定的所有荷载类型,只是荷载分项系数都为1.0;合IV:撞击组合组合V:施工组合组合VI:不用位移组合:全部废弃,仅供用户自定义组合12.计算结果汇总: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查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强度验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验算: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裂缝验算结果;构件的各种应力可供参考,建议用户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压应力应有所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查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强度验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法向压应力: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压应力验算结果)法向拉应力(抗裂性):全预应力构件: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拉应力验算结果)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长期效应组合: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拉应力验算结果)短期效应组合: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拉应力验算结果)主压应力: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主压应力验算结果)主拉应力: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主拉应力验算结果)简单记忆如下:组合III:最大法向压应力、最大主压应力需要满足;组合I、II:最大法向拉应力、主拉应力需要满足;其它构件:建议使用公路85规范验算结果查看可借用报表输出模板;应力包络图的输出时有一个选项是否取用组合III压应力,可方便用户将组合II(或I)的拉应力结果和组合III的压应力结果绘制在同一幅图内便于观察问1:关于刚接板梁法的疑问?在进行小箱梁计算横向分布系数时,有一个要填左右悬臂板的惯性矩(主梁左侧悬臂板沿跨径方向每延米板截面绕水平轴的抗弯惯性矩),不知道是针对那个水平轴,请赐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模拟 ........................................................................................................................................................... 18 后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现: 在截面 2(Region[2])的定义时,起始点为 Point[11],程序在内部处理时认为,Region[2]的前 10 个 Point 存 在,且 Point[1]~Point[10]的 x,y 坐标取默认值为 0,因此才导致这种现象。将 Region[2]起始点改为 Point[1] 并顺延其后各点的编号即可解决该问题。
这主要因为普通钢筋可以避免构件发生脆性破坏。因此建议还是按照实际的进行输入。
2nd.
附加截面如何添加钢筋信息?
附加截面添加钢筋的操作方法与主截面相同, 程序是通过添加截面钢筋对话框中的“安装阶段”变量中输入 的施工阶段序号来判断所添加的钢筋是主截面上的还是附加截面上的。
2
3rd. 桥博中预应力钢束相关单元号是怎么用的?
Section0.Region[2].Point[12].y=
H1-200;
Section0.Region[2].Point[13].x=-B1-1500; Section0.Region[2].Point[13].y=H1-350; Section0.Region[2].Point[14].x=-B1-2300; Section0.Region[2].Point[14].y=H1-650; Section0.Region[2].Point[15].x=-B1-2300; Section0.Region[2].Point[15].y=H2+300; Section0.Region[2].Point[16].x=-B1-1800; Section0.Region[2].Point[16].y=H2; Section0.Region[2].Point[17].x=B1+1800; Section0.Region[2].Point[17].y=H2; Section0.Region[2].Point[18].x= B1+2300; Section0.Region[2].Point[18].y=H2+300; Section0.Region[2].Point[19].x=B1+2300; Section0.Region[2].Point[19].y=H1-650; Section0.Region[2].Point[20].x=B1+1500; Section0.Region[2].Point[20].y=H1-350; Section0.Region[2].Point[21].x=B1; Section0.Region[2].Point[21].y=H1-200; Section0.Region[2].Point[22].x=0; Section0.Region[2].Point[22].y=-350; section0.Top=2*B1+4600; section0.Bottom=2*B1+4600; section0.Region[2].fsolid=false;
1
1. 单元
1st. 全预应力构件中,普通钢筋输入还是不输入?对结果有多大影响? 老规范中,如果按全预应力设计,普通钢筋用量一般较少,可以不输。 新规范下为了满足开裂弯矩的要求,普通钢筋的数量可能比较多,输入与不输入的差异较大。钢筋量多 对截面特性和中性轴高度的影响明显一些,对截面抗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另外,新规范对预应力构件的最 小配筋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荷载模拟 ........................................................................................................................................................... 10
4
另外,扭矩系数的正负值需要注意,其定义为:单元重心到单元轴线距离,面对单元左端到右端的轴 线,如果重心在轴线以外为负,以内为正。可见下例。 桥梁博士
相关单元号是用来指定钢束位臵的,比如梁格模型中由于程序没有空间定位,所以需要用户指定相关 单元号来明确所输入的钢束位臵;在组合构件或者设臵拉索、体外束时也需要定义单元号,因为程序默认 预应力钢束只存在于预应力结构单元中。
4th. 从 CAD 导入截面时不成功的几种可能原因 原因 1:在 CAD 中的图元为 region(面域)而非线段,桥博要求导入的基本图元类型为线段; 原因 2:CAD 中的截面未闭合或线段之间首尾不相连,在 CAD 中需详细检查; 原因 3:CAD 建模的绘制单位为 m,而非 mm,桥博导入 CAD 图元时,其基本单位为 mm,当线段长度小于 1mm 时将被自动系统认为不存在,因此会产生截面导入不成功的假象。例如,在 CAD 中的截面如下:
6th. 梁格模型中扭矩系数如何计算,对纵梁计算结果有什么影响? 由于梁格划分时,程序建模通常将截面质心放在腹板中心位臵,但实际的截面质心在腹板之外,尤其 是长悬臂情况, 实际质心与模型质心之间的距离差就是桥博中要求输入的扭矩系数。 对纵梁计算影响很小, 主要体现在横梁上,因为程序加载是在模型质心上加载,有了扭矩系数后还会在加上相应的扭矩,接近真 实情况。
5th. 通用截面拟合时的一个错误 某用户在使用通用截面拟合工具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箱梁顶板中心处多了一根竖直的线。
检查其截面坐标定义:
3
Section0.Region[1].Point[1].x=0; Section0.Region[1].Point[1].y=0; Section0.Region[1].Point[2].x=-B3; Section0.Region[1].Point[2].y=0; Section0.Region[1].Point[3].x=-B3; Section0.Region[1].Point[3].y=H1; Section0.Region[1].Point[4].x=-B2; Section0.Region[1].Point[4].y=H1-650; Section0.Region[1].Point[5].x=-B2; Section0.Region[1].Point[5].y=H3; Section0.Region[1].Point[6].x=B2; Section0.Region[1].Point[6].y=H3; Section0.Region[1].Point[7].x=B2; Section0.Region[1].Point[7].y=H1-650; Section0.Region[1].Point[8].x=B3; Section0.Region[1].Point[8].y=H1; Section0.Region[1].Point[9].x=B3; Section0.Region[1].Point[9].y=0; Section0.Region[1].Point[10].x=0; Section0.Region[1].Point[10].y=0; section0.Top=B3*2; section0.Bottom=B2*2; section0.Region[1].fsolid=true; Section0.Region[2].Point[11].x=0; Section0.Region[2].Point[11].y=-350; Section0.Region[2].Point[12].x=-B1;
专题 ................................................................................................................................................................... 25
目录 1. 单元模拟 ............................................................................................................................................................. 2 1st. 2nd. 2. 3rd. 4th. 5th. 3. 4. 6th. 1st. 2nd. 5. 1st. 2nd. 全预应力构件中,普通钢筋输入还是不输入?对结果有多大影响? ................................................ 2 桥博能不能计算地锚式悬索桥?............................................................................................................ 8 桥博与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 10 横向分布系数在不同的模型中应填入何值?.................................................................................... 11 桥博横向计算原理 ............................................................................................................................... 12 悬浇挂篮施工模拟方法: ................................................................................................................... 18 预应力构件结果输出中没有区分 A、B 类构件 ................................................................................. 22 桥博组合位移不正确时的解决方案 ................................................................................................... 22 横梁计算 ............................................................................................................................................... 25 桥博自带的示例清单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