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概念课件
第四章中药不良反应

第三节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
由于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遇到可疑的中药不良反应,要进行因果判断与评价。才能提高安全用药的水平。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订的标准(据高东宸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
四、中药不良反应分型
(一)A型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使用麻黄治疗哮喘时,可以出现与剂量相关的心率增加、血压升高等。这种不良反应的临床发生率高,由于早先预知,常采取了必要的对应措施,危害较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诸因素有关。有的药物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关。
(二)B型不良反应
第一节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中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在临床试验中,由于超剂量、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害被认为不良反应。”
(八)中药污染
中药保管不善引起的变质、霉变或种植采收中农药有机磷污染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九)用药途径不当
作为肌注用丹参注射剂用于静脉注射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有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可能。
(十)用药时间过长引起蓄积中毒
如黄花夹竹桃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朱砂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十一)个体差异
(五)致突变作用
我国对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致突变试验,也发现某些中药及其成分对致突变有影响,如石菖蒲的主要成分α—细辛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2有致突变作用,对染色体有明显断裂反应。植物黄酮类槲皮素对小鼠微核实验有明显致突变作用。
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

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
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起 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表现为服药后肾功能在短时 期内急剧地进行性下降,氮质代谢废物积聚和电 解质紊乱,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或非少尿性急性 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肾性糖尿、低渗尿、低比重 尿。肾小管性酸中毒,可有蛋白尿,尿中可见红 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尿NAG酶及溶菌酶升 高。并可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见神昏、 头痛、嗜睡、发热、全身浮肿、心慌气急等。部 分患者还有肾外表现,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 适,肝功能损害等表现,以及贫血、血小板减少 等骨髓造血抑制等。
(二)中毒机理
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一 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主 要是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 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产 生异常兴奋,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 而死亡。
(三)中毒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 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便 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 竭等。
(二)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 2.器质性改变 3. 临床表现分类
(1)心血管(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 (2)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 (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4)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 (5)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6)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 (7)变态反应性疾病 (8)药物依赖性及致癌、致畸 (9)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
1.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 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2.肌注阿托品0.5~1.0mg,根据病情可 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 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05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 施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停药并就医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一旦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总结词
针对性处理
详细描述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的方法。对症治疗包括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物理 治疗等;支持治疗则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 施,以帮助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
中成药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总结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案例一:某感冒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服用某感冒中成药,服药后不久出 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案例分析:该患者对感冒中成药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中成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反应,需特别关注过敏体质人群。
案例二:某降糖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
0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 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或丘 疹,可能伴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荨麻疹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
伴有剧烈瘙痒。
皮肤瘙痒
皮肤灼热感
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 痒感,可能伴随红肿、
皮疹等症状。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

第五节 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 (一)香加皮 1.不良反应表现: 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 ②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
2.可能的机制 3.中毒解救 ①甘草15g,绿豆30g,水煎服; ②心律失常,干姜6g,附子12g、甘草6g、葱 白2节,煎服,禁用钙剂、拟肾上腺素药; ③心动过缓:阿托品0.5~1mg;④呼吸困难: 山梗菜碱、尼可刹米。
(2)肝功能的改变,可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转氨酶异常升高,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检 验全阴性,
(3)可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变性而 致的中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的表现。
2.中药引起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 起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1.品种混乱 2.炮制不当:苍耳子(肝损伤)→炒黄去刺。 3.剂量过大:肉桂→血尿; 麻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失常。
(一)含蟾酥的中成药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麝香保心丸、梅花 点舌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二)中毒机理
强心苷(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 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 缩期。
(三)中毒表现
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 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 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二)中毒机理
含汞,属汞中毒。机体吸收后迅速弥散到各个 器官和组织,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三)中毒表现
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 属味,流涎,口腔粘膜充血,牙龈肿胀溃疡。
②泌尿系统: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急 性肾功能衰竭。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课件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根据其在机体中发生的部位以及临床表现的 性质,可将其分类为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 过敏反应、肝损伤、肾损伤等,还可根据药 品的性质、用药方式、部位等不同因素来进 行分类。
中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胃肠道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胃 痛等。
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瘙痒、红斑、水疱、荨麻 疹等。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非预期反应和副作 用。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有效性评价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指在正常的医疗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 会出现的意外反应,不包括正常治疗反应和 药效不足的反应。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 中药的安全性伴随着更高的要求而不断提升。
肝损伤
无痛黄疸、腹水、肝功能异常 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1
药理机制
包括药品的自身性质、剂型、用药方式、剂量等。例如,有些药物太毒,或无法合理 搭配使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遗传性。地域性等影响
中药不良反应还受到遗传、地域、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些中药在 不同地域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同,可能与当地气候、水土等有关。
3 例三:麻黄碱引起
的呼吸困难
麻黄素是中药中的重要 成分之一,但如果大量 使用,或与其他类似作 用的中草药相混配,就 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甚 至心衰等症状,属于对 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总结
中药的广泛使用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创伤性不良反应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多 种因素的复杂作用下,不良反应的发生尤为珍贵而又难以预测。与此同时, 加强中药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防控也至关重要。
第十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二)中药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
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广义的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
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1)特异质反应遗传因素为先天性,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2)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
轻者停药后可恢复,重者甚可致死亡。
(二)病理学分类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
多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无病理组织变化。
2.器质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
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
中药不良反应概论--讲义共61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பைடு நூலகம்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课件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6
➢ 药理作用: 1、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 2、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脑缺血,抗
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
3、抗炎,保肝。 4、镇静,镇痛,抗肿瘤。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7
➢ 现代应用: 1、上消化道出血。 2、眼前房出血。 3、脑血栓。 4、高胆固醇血症。 5、肝炎。
29
➢ 现代应用: 1、冠心病。 2、糖尿病。 3、肿瘤。 4、慢性疲劳综合征(气阴两虚型)。 5、失眠症。 6、病毒性心肌炎。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0
➢ 毒副作用:主要为心情兴奋、烦躁、激动、 忧虑、头痛、 眩晕、失眠,出现人格丧失
或精神错乱等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 刺激症状。有些人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 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会发生 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 水泡,瘙痒异常等症状。还有的会发生痛 经和经期延迟等等。
2/22/20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18
➢ 野山参——野生者。 ➢ 园参——人工栽培者。 ➢ 生晒参——洗净晒干。 ➢ 红参——蒸熟晒干或烘干。 ➢ 糖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
晒干。
➢ 吉林参——产于吉林抚松,道地药材,质 量较好,产量最大。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2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中成 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 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特异质反应、三 致作用等。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